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走进国学结课论文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让数学走进生活论文 文化历史论文河姆渡 走进建筑论文 走进大学论文

走进弥渡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走进弥渡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走进弥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7

走进弥渡,该文是走进弥渡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弥渡和走进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远古的民谚这样说:“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到了红岩,不想回来.”

这里文化灿烂,是从昆明进入滇西十字路口的文献名邦,这里历史厚重而悠长,人文景观千古流韵,文化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绿野仙踪,被赞誉为“宜居宜业、养生福地、休闲天堂”.

弥城老街

弥城老街展现出的是原汁原味的地域人文风情,传承着历史的积淀,展示着当今的风采.

当我从文笔路踏入古朴的前街门楼时,仿佛闯入一个跨越时空的世界.白墙青瓦斜屋面,典型的滇西汉族民居风格.怡然自得漫步于麻石板铺就的街道时,隐约还可以听到宅门后的家长里短,街道两边商铺里南腔北调,高高低低的讨价还价声,老人家倚门坐着藤椅看报纸,孩子们在街巷里追逐嬉戏,猫儿狗儿懒懒地趴着晒太阳……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弥城老街拥有历经千百年历史沉淀下的记忆.由于弥渡地处茶马古道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十字路口,又有密祉文盛街茶马古道驿站枢纽,明万历至清中叶,因茶马互市的兴盛和商品经济发展,当地经济空前繁荣,成为古滇西地区茶马互市商贾的集散地,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老城棚户区改造中,弥渡县以世界名曲《小河淌水》之源的优势为依托,展现多元文化的内涵,展现“小河淌水”故乡的个性文化景观,使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意、繁华与宁静在老街改造中完美融合,绿树成荫、鲜花妙曼、小桥流水,把弥城老街改造得品味俱全,美轮美奂.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文献楼……最完整地保留了弥城老街原有街巷格局.

弥城老街的建筑,都是老式的土木结构古木屋,依从街道的走向,大多坐北朝南,或是坐南朝北,也有坐东朝西或是坐西朝东的.每一次来都觉得老街依然那么热闹,不仅可以买到很多弥渡的特色产品,欣赏着这些小城的生活日常更是让人放松心情身心愉悦.记得每一次走进老街都会收获日常的惊喜.走在老街的街道上,老街两边铺面林立一字排开,路边还有一些简单的摊位,我走上前和他们聊了几句,发现有些卖家就是老街的住户,摆一张桌子、一条凳子,桌上放置些日常用品,就成了一个摊位.还有的商店就在自家房屋上开一个窗口,支…一个木架,或是搭上一张桌子,因陋就简,生意便在吆喝声中做开了,但毫不影响自家的生意.

走到后街,发现那是很有名气的刺绣古玩一条街,商店琳琅满目的绣裹背、围裙、虎头帽、聪明鞋……汇聚了弥渡民间刺绣的所有精华.我听…很多商客都说着外地口音,原来这些精美的物品也吸引着众多县内、周边县市,乃至昆明及省外的客商.今天还是街天,南腔北调买卖绣品的人们,总是让后街无比的热闹和拥挤.在古玩店里,见到一位古玩高手,在林林总总的古玩里,淘得一方心意的古玩,看着他那如痴如醉,手舞足蹈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老街的房屋,几乎所有临街铺面的顺深(横向)都只有三五米左右,但进深(纵向)却深不可知.从面门走进去10多米以后,原来就是拥挤的民居了,其间的巷道弯弯衄曲,有的巷道还七拐八弯地从民居的房间中通行,连接起前后两条街道的便利往来,也是住在其间住户的通行道路.走过好几家发现这样的格局比比皆是,我第一次走的时候,懵懵懂懂分不清方向,产生一种何时才是尽头的焦虑.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当向导可能还会迷路,除非万不得已,我想是没有陌生人会贸然跨人这样的巷道的.

弥城的老街就像一本散发着书香气的线装史册,一段回忆、一种生活、一种文化.展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最浓郁的当地生活气息.

青螺公园

青螺公园,曾经是建宁古国的都城.那上了年纪的万寿宫、东擞宫古建筑,今天因为雨的到来,多了些生气和鲜活.走进这样的古建筑里,仿佛就是与历史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踏的是汉砖,盖的是唐瓦,看到的是建宁古国的建筑,享受的是弥渡2000多年的历史风情,此时此刻,这是一种幸福.

公园绿化带高低错落地显示…六七个绿层,最高的是百年以上的参天古树,最低的是太阳花簇或一串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但丝毫不显拥挤杂乱.还有些被园林T人修剪…形态各异的动植物造型,配以亭、榭、台、凳、桥等景观,把青螺公园打扮得美轮美奂.

虽在雨中但仿佛还夹杂着春风,吹开公园内玉兰、樱、迎春的蓓蕾,青螺湖畔妖娆的柳枝拂开青螺公园睡哏惺松的眼晴,鸟语花香充斥着青螺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此时的青螺公园就如一位怀春的少女,在春风中飞扬着它的轻柔的发丝,散发着莲花般的清纯、冰沽.

公园里新建设的博物馆,是门楼直径大约6米的网弓形恢弘建筑,看到门楼,我就感受到弥渡这块土地古老文明的灿烂与独特,眼前的一切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几T年前.博物馆为两层建筑,总建筑面积3155平方米,展区面积为700平方米,展厅整个布局为铁柱T秋、毗雄风华、哀牢墨雨、小河淌水、建设美丽幸福新弥渡5个部分.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000多件(套),其中国家以上文物40多件(套),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5件.在展厅中,展…着战国铜鼓、战国青铜器铸造法、云南清代著名i田i家李仰亭《山水J田i》、弥渡历史文化名人李彪书法真迹等多件国家级文物.

为让参观者更加直观了解弥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博物馆还广泛运用了多人互动桌面、电子沙盘互动弧幕投影、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

走进博物馆,我打算从展厅的新旧石器开始观看.那是在弥渡多处新旧石器遗址采集到的石斧、石刀、石器研磨器以及纺轮片等众多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见证了在石器时代,弥渡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后来我慕名去参观了镇馆之宝,云南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万家坝型战国铜鼓以及铸造青铜器的“范”.铜鼓于1978年在苴力镇三岔路村…土,鼓面直径大约30厘米,鼓面中心饰一太阳纹,鼓为两范相合而成,鼓身外观成起伏的胴、腰、足三段,外观精美,做T精细.站在铜鼓面前,让我由衷地产生…对先民们的虔诚和敬意.

清代是弥渡人才辈…的一个时代.清乾隆年间曾…现“六科六解亚”盛况,也曾…现“同门双进士”“十里两翰林”和“父子进士”,师范编著的《滇系》,被称为“史氏一家之美”.展厅还展…了清代著名J田i家李仰亭《山水J田i》、文化名人李彪等人的书法真迹,一帧帧泛黄的字J田i,虽已被岁月留下了痕迹,但可以看…大师们在书法、绘J田i、文学等方面艺术造诣与成就,让我这个观客叹为观止.

走上博物馆二楼,映人眼帘的是多人互动桌面和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可以身临其境地接触和感受弥渡历史文化的厚重.无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花灯、弥渡民歌,还是弥渡的民俗、民族服饰等,均以图片、灯彩、实物、影视资料等手段,进行展示和详细的介绍,让我感受到民族民俗多样性灿烂的文化.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到了弥渡坝,处处闻花灯.”这种说法,一点也没有夸张.在青螺公园的文化活动广场上,虽是细雨蒙蒙,仍有民间业余花灯队演员的表演.跳花灯的大爷大娘们,有的穿着传统的汉族花灯服,有的着白族服装,虽表演稍显业余,舞姿也算不上妙曼,但却很是投入.虽是白娱白乐,却也将弥渡花灯舞蹈中的屈膝、坐臀、崴胯等动作以及蹬点步、蹬提步、大反崴等花灯步伐儆得很到位,把弥渡花灯扇的提扇、开扇、扇尖花、推扇小满扇、环手开扇、小扇翅转身、左右移动翻扇、双手交叉划扇、高低八字划扇等花灯扇法舞得有模有样,把自己创编的老曲新词花灯演绎得韵律无限,让人动情.这时,逛公园的人也会停下脚步观看.

公园里有一排排长廊绿棚,石桌石凳随处可小憩;一条条健身路径,让生活在这里流光溢彩,一个个文体广场,让生命在这里演绎精彩.每天从清晨到傍晚,跳花灯的、跳广场舞的、打歌的、练气功的……这里一队,那里一群,一波又一波,络绎不绝.放眼而望,一幅恬淡而愉悦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美好.

行走红岩

红岩生长在弥渡坝子西北,三面环山,南望弥川,北靠凤仪,东接祥云,西连巍山,已有2000多年历史.

我和朋友相约假日行走在红岩,如今的红岩街直马一条的老街上,仿佛回到了从前的岁月.但见斑驳的老墙,古旧的房屋,插花其中的现代高楼,尘埃遍布的小商铺,熙熙往来的人们,讨价还价的喧嚣.还有三三两两走动的老人和孩子,悠闲坐在大树下聊天玩耍.古旧的老房,现代的生活,让人宛若时空穿越.

石板铺就的街道光滑如镜,行走其间,脚底发…清脆的叩击石板的响声.老街两旁两层的木质小楼,粗大的房梁,老屋里昏暗幽深昀房间,层层叠叠,仿佛看不到边似的.想象从前的人们住在这典雅宽敞的房间里,生活是多么的富足.透过那些暗淡的光影,历史只留下了沧桑的过往.如今,老屋里仍旧住着人,他们生活简单,悠闲.门楣上飞扬的题字,仿佛还在诉说着前朝往事,从老街吹过的风,穿过历史的烟云.

红岩最大的自然村落观音村的王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中叶.我们这次游赏当不会错过.我们来到这里后,都感慨虽然房屋显露着萧萧的没落,但仍然抹不去整座建筑的恢弘.处处雕梁J田i栋,网雕、浮雕、镂雕,雕T精湛,构图精美,寓意深刻,件件都是上乘之作,透露着古人对艺术的审美.大院按“王”字形构字结构并排构建院落分布,五座院落规范分布在“王”字的三横上,以“王”字形的一竖为中轴左右对称,布局独特.在一个青砖铺地方正的天井里,拱形的房门,房舍虽破败不堪,却是从前的光景.一位古稀老妇人正蹲在潮湿的房间里,全神贯注且手脚麻利地分拣着烤烟,精神矍烁,目光平和.朝里望去,她已经把分拣好的烤烟整齐地摆放着,过道里吹过一缕清风,很是惬意.老人抬头望了我们一眼,却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不忍打搅她的宁静,我微笑着离开.古旧的大门口,倚着三五成群的村民在聊天、打.

当我们来到白崖城遗址时,思绪仿佛回到2000多年前.《南诏野史》记载:汉武帝时,“,果为众所推立于白崖,武帝乃册封仁果为王,号白子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诸葛武侯南征,至白崖,杀雍间,擒孟获,乃封仁果十五世孙龙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号建宁国(或白子国),于白崖筑建宁城”.到公元629年龙佑那十七世孙张乐进求逊位于蒙细奴逻.白子国张氏从r果至张乐进求在白崖共延续三十三代,留下谜一样的历史流传.在2017年,经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的考古调勘,确定了白崖古城的存在,叩开了人们探究谜底的一缝之隙,让人的脚步不由自主放慢,去领会这份穿越历史的从容.

伴着追忆历史的思绪,我们在远处看到在白崖城遗址西北不远处山峦中,是“创白前唐,兴于蒙段”的白子国皇家园林、南诏帝王避暑和祭祀祷告之所谷女寺.远远地欣赏这座历史久远金碧辉煌的谷女寺(高娘寺),以青山为屏,绿水为帐,真是美不胜收.每到端午节,四方八面的游客汇聚谷女寺,游览胜景,登高看远,焚香祈福“游百病”,人声鼎沸,经久不衰.

我还是在后来的一次旅程去探访了谷女寺,大雄宝殿殿宁轩昂矗立,庄严崇丽,古朴典雅,恢宏壮观.殿内泥塑佛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慈眉善眼,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佛教故事.殿前的休闲区,是花园庭院,精巧秀丽,幽香袭人,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妙.不愧为皇家园林,避暑行宫.

一股清冽甘甜的清泉从莲花崖喷涌而…,汇成清幽幽的小溪,玉带似地从寺前穿过,流向远方,福泽碧野苍生.走下青石扳铺成的小道离开谷女寺,我频频回首,依依不舍.

雾本桃花

雾本村位于弥渡县苴力镇西北一个四面青山的山坳里,全村33户人家,总人口从未超过100人,(雾本原名阿雾白,彝语意思是蝌蚪较多的地方),皆因地理位置特殊,雾、雨、水十分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因而得名“雾本”.因国家旅游扶贫村、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的机遇,让雾本在静如太古的苍茫中,建设形成了以T亩冬桃林、百亩向日葵、万寿菊等为代表的观赏集群;以桃园、药园、情人谷、龙树林、麻栗树林、雾露泉、雾波塘等为代表的休闲集群;以雾本美食为特色的农家乐餐饮集群.编织…一个如梦如幻的“雾本世外桃源”.

阳春三月,我走进雾本村,发现这里别有洞天,一进村口悦目的原生态乡村,田园风光就展现在眼前.远望,漫山的粉桃花、白梨花、万寿菊、向日葵汇成的花海,好不热闹.

我还从没看过那么多桃树集中在一起的景象.T亩桃花竞相开放,粉桃花、白梨花、黄菜花与雾露泉、龙树箐、龙潭水、麻栗树林等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构成人间仙景,确实来得有所收获.依山傍水蜿蜒的桃花园,从路旁一直延伸到山坡上,山脚下.目光所及,上T亩桃园里的桃树,或高或矮,或大或小,那粉红粉红的花团,密蜜匝匝,层层叠叠,满枝,满树,满园.春天开花,村民说等到冬天就可以来吃桃,感觉自己的味蕾都已经悄悄被打开.春风徐来,桃花漫洒,如红纱轻飘,在蓝天映衬下,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着泛青的春野,又像是一片片火烧云,映着充满生机的大地,怎一个美字了得!风夹着桃花的馨香,悠悠飘荡,我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身心都醉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桃花园中,桃花园变得透红,美如织锦.晚归的村民在霞光中扛着锄头走在桃花园中,每一步都是一个柔美的音符.远处三两的学童背着书包,那些娇小的身影唱着儿歌回家,歌声在晚霞映照下的桃花园中回荡,每一片桃花都为之陶醉.

我站在雾本村中一个小山包上,欣赏着雾本村桃园的壮美,惊叹得不知说什么好.桃园、桃树、桃花,大概是世上诸多风景中最不经意的一种景观现象,本来它只是劳动人民为增加收入而创造的一种农耕方式,但无意中也创造了一幅独特的人文景观J田i卷.

如今的雾本青山环绕,绿水环流,蜂舞蝶飞,鸟语花香,一年四季美景纷呈,由于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引来了许多野生蜜蜂,走进农户家里,发现有的村民会在自家的墙上凿一个个四方形的洞,用木板盖上,再用牛粪打个“补丁”,留个小孔,就会引来蜜蜂“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并给农户酿…香甜可口的蜂蜜.这不随处都可以看见在农家小院的墙上有一些蜂窝,最多有一户人家,墙上竟然养了50多窝蜜蜂.待到冬季,来雾本旅游,不仅可以购买又红又大特甜的雾本冬桃,还可以购买到甜度适中,纯生态的土蜂蜜,让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在雾本的梦幻中结束了旅程,我回到停车场,在离开之前,无限留恋地再看一眼这个被赞誉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小桥、流水、古村、老树、蓝天、碧水……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转眼回眸都是一幅幅天然的美丽乡村J田i,活生生的世外桃源.

五台山对歌会

山歌相追,打歌相随,五台山上对情歌.延续了600年的五台山彝族对歌会.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都会在两州5县交界处的弥渡县苴力镇五台山五台大寺如期隆重举行.

民国《弥渡县志稿》:“明朝初年,照正法师带领众僧侣来到位于弥渡县苴力镇境内海拔2325米的五台山,徒手建盖五台大寺,随着寺观规模的不断扩大,五台大寺成为辐射弥渡、祥云、南华、魏山、南涧的佛教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五台山周边的弥渡、祥云、南涧、南华、巍山毗邻乡镇村寨的彝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相互邀约,云集五台山五台大寺,打歌对歌,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寻觅志同道合的异性伙伴,结交情投意合的兄弟姐妹,交换当地民间土特产品.

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歌会.歌会当天,来自弥渡、祥云、南华、巍山、南涧等地的彝族群众,都穿上民族盛装,纷至沓来.方网几里的山间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澜的长龙.未赶歌会的彝族阿表妹,打扮得非常漂亮.她们一路上亮开金嗓子,唱起悠扬舒展的彝族过山调,恰似山间百灵鸟.彝族阿老表们胸前挂一架别致的土三弦,弹响明快爽朗豪放的彝家打歌调.

在五台山对歌会上,前来赶歌会的人们无拘无束,现场的气氛很是活跃,他们想跟谁唱就跟谁唱,所唱曲调均为流行于弥渡东南山地区的民歌、山歌小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是临时即兴填词,格律严谨,不能跑调跑韵.因此,对调子既展示歌喉,也比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优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传统民歌的基础上,面对当时的情景,加上即兴创作,往往妙语连珠,动人心扉.一旦棋逢对手,便对答如流,连唱下去而难分胜负.

“二月十五来对歌,歌声飞扬不见哥,不见阿哥妹不甘,阿妹是阿哥心肝肝……”听过一曲曲对歌后,发现这些对歌的人率真得似乎莽莽撞撞,又带些娇羞,甜蜜蜜的“调子”唱…来,不知中意的阿哥能听懂?爱情的寻找、憧憬和歌唱都在这里大大方方地展露…来,多少情窦初开,多少你侬我侬,都在这歌声飞扬里传递,我们这些聆听者的情绪都被带人到深情的气氛当中.

在对歌场上,这种平民亲近的方式最为朴实自然,不论身份与年龄,都能在调子的歌唱中,找寻生活的快乐与真性情.

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尽情地放开嗓子地唱,放开脚步尽情地跳,生怕没有把自己的打歌、唱歌才艺展现给大家.整个五台山,歌声弦音此起彼落,令人不由得陶醉其中.就连我这个五音不全,韵律不准的“左嗓子”,也被这种气氛感染,情不白禁加入到了打歌的队伍中间,不亦乐乎.在林涛、风声、鸟鸣与三弦声、调子声的共鸣中,乐不思返.

傍晚时分,满山遍野炊烟弥漫,人们煮熟富有特色的五台山洋芋焖饭,烹饪…地道的五台山黑山羊汤锅.素不相识的来客,只要放开来,都会被邀请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处处洋溢着山野情趣.

去过五台山歌会的人,每个人都会留下记忆,年年难忘.

密祉胜景

密祉,地处茶马古道驿站,背靠“妙香佛地、古滇瑰宝”太极顶,自然景观优美,入文景观丰富,历史厚重而悠长,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太极顶因形似太极仪像而得名,是镶嵌在密祉小镇的一颗璀璨明珠,以“道山佛地、杜鹃花海、T年古桂、百鸟朝凤、太极日…、斜阳夕照、林海无边”的绝胜风光而闻名遐迩.

太极顶属滇西横断山脉南缘,哀牢山脉顶端,十三峰层峦叠嶂,群峰耸立,气势十分壮观,最高峰太极峰海拔3064米.对登山爱好者来说,登临太极顶体会到的不是困难,而是快乐.我们在一天,从山脚到山顶,顺着石砌盘山栈道向太极顶攀行,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游历于郁郁葱葱的山林,看行云流水,听鸟鸣蝉噪,让爬山的过程变得闲适且自在,大家都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山的深处,我们还看到罕见的被称之为“杜鹃祖先”的凸尖杜鹃、大白杜鹃、亮毛杜鹃、露珠杜鹃.以及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山花,在这个季节相约绽放,万紫T红,随处飘荡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那满山密密层层的参天古木,独树成林,奇树成片,有仙人床树、荡T秋树、庆门树、龙主树、太子树、孔雀树,用它的青色大伞拨开云层,覆盖着青山和绿水.

山中分布着启于汉隋,盛于唐宋的殿宁宫观21座,佛灯长明,缭绕,大得容得下儒释道三教,小得可装人间百态,世态炎凉.走进殿宁官观,也让我们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悠久的历史,走进了人生.

转石阁建在太极顶一面悬空的悬崖峭壁上.传说:“转石阁转三圈,寿岁活到九十九.”但沿转石阁转道转上三圈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走到转石阁2尺见边的转道上,从箐底呼啸而上的烈风咆哮着、撕扯着,似要把人抛下万丈深渊万劫不复的恐惧感,又似要把人送上九天揽月的刺激感,我只感觉上下摇晃不已,左右颠簸不停,头晕目眩,大家都禁不住叫险!仰首云端,烈风呼啸着从崖壁直立而上,撕扯着衣裳,扯得让人心惊肉跳,禁不住叫险!他们都说一旦转完三圈,心中会有欣喜若狂的感觉,仿佛真的就能从此长命百岁一般.

登上海拔3061.4米的太极顶峰之巅,我真切感受到天地之高远,宁宙之无穷.众山云层在自己脚下的感觉,远处无垠的田畴阡陌J田i图般展现在眼前,任你尽情欣赏.连绵起伏的群峦,随着云层的移动,仿佛海浪般翻滚,又像群马驰骋奔腾,溅起流动的律韵,如诗如乐一般.视线往山脚下的密祉旅游小镇瞧瞧,那些青砖灰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恰如初见世面的农家妹子,“犹抱琵琶半遮面”,欲展靓丽姿色,却又有几分娇羞.袅袅升起的炊烟,在夕阳影里轻飘慢散,我在意犹未尽中踏上归程,期盼下次再会的同时还织结着对旅游小镇新农村新农民新时代的期许与梦想.

除了太极顶,好玩的地方,还有文盛街茶马古道驿站.古道驿站文盛街依山势布局,有主街,有巷道,有沟渠也有暗沟,街道依沟延伸,高低错落,酷似江南集镇,又具有滇西山镇特征.脚底下红砂石铺砌的街面,首尾相连的“引马石”,伴着T年茶马古道上的繁忙脚步声、悠悠锥锣声、叮咚驮铃声,我也肯定不会错过这里.

漫步古道驿站,偶见青瓦屋檐下竹竿上,挂着红红绿绿的晾晒衣物,巷道深处,翠绿欲滴的青菜挤满小菜园里,一位白发老者在静静地松土.再往前走,不时听到庭院深处隐隐约约磨豆腐的小磨声、打声和清脆的欢笑声.无论是魁阁里掌管科举选儒大权之魁星神,还是财神阁主管“迎祥纳福”的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赵公元帅,或是土地庙的土主神,先前古代人们常常在此祭祀,如今也是延续着传统香火不断;不论在清代贡生李元阳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还是石家耕读大院的白墙上清晰可见的启蒙韵文,不管是飞来寺里弓腰守着佛像的白发老叟,又或是尹宜公故居精神矍铄的讲解员,都彰显着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

走进散发着古老气息的马帮文化陈列室,神情并茂的讲解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陈列室中所有上了年代的物件.明代雕花的天窗,屋角清代的石臼,数代赶马人传下来的还未朽烂的简陋马帮用具,祖祖辈辈用过油漆已斑驳的八仙桌、长春凳,那些个曾经经营生意的木柜台……仿佛看到一群彪悍的汉子,吆喝着载满茶叶的马帮.疲惫不堪汗流浃背地穿行在烈日之下,或披蓑戴笠地蹒跚于冬日的寒风霜雪之中.我的心仿佛也跟随那一串串“嘀嗒嘀嗒”的马蹄声渐行渐远,行走在漫漫茶马古道,穿行在岁月深处.

来到农家乐,农家乐的院墙上,廊檐厅柱上悬挂着的农具,散发着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依然使用着家传的八仙桌子、太师椅,依旧使用着老辈们留下的石缸、石臼、石碾.店主一边接待游客人坐,一边娴熟地介绍着菜品,这里菜是自家栽,瓜是自家种,都是不施农药化肥的,大米是甘甜的山泉水浇灌…来的,野生菌是新鲜的,豆腐是珍珠泉水煮制的,黑肉鸡是大山里吃虫子和野草养大的……都是绿色食品.密祉人说话腔调总是软软的,笑眯眯的,朴实中透着亲情,让人有回家的感觉.

随着主人的介绍,密祉招牌美食全席豆腐宴、黑肉土鸡煮松茸、“郎搂妹”炖“运动山猪”蹄、绿色荨麻汤的香气在街巷山村飘散开来.

密祉豆腐宴

密祉豆腐宴,从豆浆到臭豆腐,应有尽有,一桌子全是豆腐.有纯味豆腐、酥豆腐、炸豆腐、烤豆腐、豆花、清炖豆腐、石板豆腐、锅仔豆腐、豆腐网子、蜂窝豆腐、黄金豆腐、酱香豆腐、炸豆腐、炖豆腐、卤豆腐……几十近百种.

以密祉豆腐为主食材,汇集了密祉地方美食特色的密祉豆腐宴,通过凉、煎、炒,蒸、煮、烤,制作方式T变万化,麻、辣、香、酥、嫩、鲜,色、味、型各有奥妙,每个品种都细腻可口,回味无穷,真正把豆腐化为神奇.吃过密祉豆腐宴的人,都会获得享受美食的快感和满足.吃过众多豆腐宴的我要说推荐当不可错过白伙食家的.

H伙食农家乐掌厨师傅由老板白玉春(白伙食)坐镇,珍珠泉水煮制的豆腐食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诱惑着食客的味蕾.“白伙食”一年四季除提供主打的豆腐宴外,还有多种以料理技术见长的热炒及瓦片肉.我每次去吃不仅口齿留香还会忍不住和厨师聊起这绝美的配料.

独创的荷花豆腐,酸浆水点制…板扎嫩白的豆腐,以及用来点缀的食材,别有味韵,无不浸濡着密祉人的过人智慧,打造着密祉人的独有气质.荷花豆腐吃起来有滋有味,轻轻咀嚼,慢慢口冈下,每一口都是醇香气味与温润细腻相得益彰的原汁原味的豆腐味,以及调料的鲜美.

酱香麻辣豆腐,因为味道鲜美,配料和选材的口感扎实新鲜广受好评.吃起来非常滋润的调料,是酱香麻辣豆腐的一大特色.使用德苴辣椒、花椒、胡椒等秘方配置的佐料,没有刺激呛辣的味感,反而在人口的瞬间会先感觉到淡淡的甜,其后咸、香、辣才会接连登场.真的会让人忍不住一口接着一口,想要再尝更多新鲜豆腐与佐料组合而成的滋味.

罐罐豆腐脑也是不错的选择.用陶罐煲…来的豆腐脑多汁又美味,淳朴的烹饪方式充分展现豆腐脑的质嫩味鲜,纯熟的料理手法将其厚实的口感进一步丰富.人口轻抿,豆腐脑独有的香气暴露在口腔之中延伸至鼻尖,饱满口感在唇齿之间流连,独特滋味久久萦绕,是豆腐脑迷们不可错过的一品.

珍珠泉水煮的纯味豆浆,口感极好,具有生津、活血、健脾、开胃、润肤、滋肺、营养等功效,喝了既滋补又不上火,因此是吃客最喜欢,也是农家乐免费提供的饮品.

油炸豆腐,就是把臭豆腐或是白豆腐切成块状后,然后放人滚沸的油锅爆炸,老板用夹子飞快地翻烤着一块块豆腐,仅两三分钟,至皮色稍黄或金,散发…诱人香味时即可.从油锅里捞…来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佐料根据食客的口味,酸辣味、咖喱味、香辣味、蒜香味还是麻辣味等自由选择,老幼皆宜.

看着一桌子原汁原味原生态密祉豆腐做…的豆腐宴,再来上一杯珍珠泉水酿造的纯粮白酒泡制的当地种植的灯盏细辛酒.此时此刻,旅游密祉赏山水田园风光,享密祉豆腐宴美味的感觉无比美妙.

老幼皆宜的弥渡密祉豆腐宴,只为旅游密祉的一次舌尖狂欢.密祉豆腐宴的美味难以言传,自然要亲自踏上去密祉的旅程才能够亲身体验到.

山水朵祜

一缕炊烟在一户人家的瓦屋顶摇晃,又一缕炊烟在一户人家的瓦屋顶摇晃,寨子的炊烟在高山顶摇晃…了一幅浓郁的彝家乡愁风景i田i.这个寨子就是位于弥渡县寅街镇最西边大山深处与巍山毗连的,距弥渡县城27公里的一个彝族聚居的树落朵祜寨.朵祜寨地处高山山坳,山脚是一条狭长的朵祜河,缓缓流着清澈的可以直接捧起来饮用的河水.

我也在一次契机走进朵祜这个大山深处的彝族山寨里畅游,尽情观赏一场由青山绿水组成的盛大天然J田i卷.仿佛一切的烦躁、苦恼,都在被安静的美、翠玉般的美、原生态的美所感化.

很早就慕名朵祜的山,来到这里当地人说龙神祠是不可错过的地方.龙神祠坐卧在朵祜睡美人山左右群峰之间的怀抱中,呈坐西朝东之势,面朝朝阳,视野开阔,俨然是一片风水宝地.

来到龙神祠,在大门旁有一个碑,上面的《龙神祠史记》碑载:朵祜,古称迪西地区,这里常常干旱,庄稼全靠老天下雨,每每一遇旱季,百姓心急如焚,四处祷告,就是不见雨点下来.危难时刻,大慈大悲的龙神,从东南海摇身变成一朵黑云,来到云山行云布雨,救苦救难,霎时雷声震天,浓云翻滚,雨落人帘,润泽迪西大地.当地百姓有感于此,兴建了龙神祠.民间又有说古建宁国国王龙佑那死后化身黑龙,领地在朵祜黑龙潭,下辖迪西九十九条龙.黑龙文化构成了朵祜村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走进龙神祠,看管龙神祠的老人,热情招呼我们.这时,夏雨突至且越下越大,我站在屋檐下,看那雨帘,院内雨雾朦胧,更让隐藏在连绵起伏群山间,参天古木包裹下的龙神祠显得神秘清幽.照壁上J田i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彩绘,栩栩如生,花坛里奇花异草,一棵灯笼花,开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楹联“万树松荫壑水清幽点染多祜妙趣,屏峰云气山花烂漫掩映黑龙奇宫”.道…了神龙祠的意蕴.仲夏天,置身海拔2500米的神龙祠,终识得朵祜一奇异神韵,龙神祠真是修身养性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朵祜的水,因为黑龙潭而显灵动.从龙神祠大门前方竹林间拾级而下,绿树丛林中有一潭清澈的水,这就是与龙神祠齐名的黑龙潭了.这是一个呈正方形的潭子,四周有围栏,一座三孔石拱桥伸人其中,把黑龙潭一分为二,一条白练从潭边的龙形石雕嘴里,溅着水花喷涌而….潭中时不时有游鱼嬉戏其中,清晰可见未长…水面的水草随波摇曳,水深不得而知.潭中有一巨石,露…水面的部分形如一只蟾蜍,匍匐在水面之上,随时准备捕获可能…现的猎物,唯妙唯俏.池水如镜,倒映着蓝天和白云,我以为这就是市场上畅销的“朵祜山泉”的水源了.一池生命原色,融人心海.

神龙祠后面还有一潭从龙嘴引入,清澈见底的小龙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潭水从塘底慢慢渗….先前看到的那龙潭水,想必就是这一潭水渗下去的.看守龙神祠的大爷告知:“这才是‘朵祜山泉’真正的水源地”.我掬一捧清泉喝时,些许清冽甘甜肆意全身.我顿悟,正是黑龙潭水赋予了朵祜秀美,赋予了朵祜灵性活力.

概括总结:上文是关于走进弥渡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弥渡和走进相关走进弥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弥渡花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何庆莲2016 年7 月23 日至24 日,弥渡县新创大型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首都观众.

2、 学会自渡 我们要找准方向,跟着自己的心走,跟着自己心里的梦想走,也就是学会自渡,因为你的心灵,除了学会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学会自渡,让梦想的帆船现在起航!这时你会发现,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里 席慕容说过&l.

3、 文物走进生活,人文烛照未来 阅读提示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在用过时的语言对话当代,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完全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开——从故宫文化、中华文明的单向解读,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传统文明进行当代.

4、 西一社区流动中医馆走进社区 近期,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联合方回春堂、东阿阿胶、寿仙谷为西一社区带来“流动中医馆”的中医义诊活动 方回春堂主任中医师刘福信为大家带来了中医预防常识,并提醒喜欢晨练的老年人要…….

5、 他主动走进了监委 “我在工作中违法了,辜负了领导和群众对我的信任,现在来向组织坦白,将全部事情说清楚,把违法所得的钱退出来,希望得到组织的宽大处理 ”4月28日,一名涉嫌贪污的人员陈某,拖着沉重.

6、 扶贫贷帮助贫困家庭渡难关 家住荣成市桃园街道于家河村的孙大姐,平日为人随和、健谈,并无特别之处,但家中难处却少有人知 十多年来,她丈夫身患重病,一直靠打针吃药维持,现在生活勉强可以自理,但仍需孙大姐照顾 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