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文化景观论文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文化软实力论文3000字 中国酒文化10000字论文 壮族旅游文化论文 从众文化英语论文

文化景观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首都美丽乡村建设中休闲文化景观现状和管理生态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景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8

首都美丽乡村建设中休闲文化景观现状和管理生态,该文是关于文化景观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文化景观和文化景观现状和管理生态研究相关论文怎么写.

裴菁宇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至今已从基础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越来越转向到文化建设层面,北京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更是将乡村休闲文化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矛盾日益突显.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严峻挑战.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使首都休闲文化景观健康持续发展,是政府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美丽乡村;文化景观;管理生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168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201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做好‘三山五园’、周口店遗址、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保区修缮整治与改造更新,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以及要“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执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打造以特色小镇、古村落为重点的休闲度假品牌,提升旅游休闲消费”.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则可用于满足人们观光休闲、体验民俗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北京的休闲农业文化兼具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的双重特色,是都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有机结合.

1首都美丽乡村视野下的休闲文化景观

首都美丽乡村建设是指以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城乡居民广泛参与,社会各界携手助力而进行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以期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共同进步,缩小城乡差异的自然历史进程.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是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实践可增进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

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为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增长水平和文化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对于休闲文化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经济发展实力雄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世界上拥有世界及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2014年共有评A的旅游景区(点)227个,其中58个、472个、395个、244个、18个.

首都休闲文化景观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包括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区别,体现出独特的发展价值.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在他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指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是由自然风光、文化古迹、服饰饮食等多种元素所构成的文化综合体.文化景观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区域特色,对塑造地区形象、丰富地区文化内涵以及发展现代旅游业都有着重要作用.

首都文化景观的发展,意味着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的基础上,人们有能力也有需求开展文化休闲活动.“休闲”指在自由状态中所从事的活动,是人们自身幸福感和价值观指引下去追求美好事物的生命过程.因此可将首都休闲文化景观视为人们出于放松娱乐、学习成长和满足精神需求之目的,在首都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基础上创造产生的,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复合体.它不仅包括城市和乡村中的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建筑群等物质资源,也包括艺术文化传统、公共活动、节日集会所表现出的精神内容.

2首都休闲文化的景观现状

北京作为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丰富而复杂的多元化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又鲜明的性格,伴随这种城市性格而生的是别具特色的休闲文化.

首先,首都休闲文化的风貌与特色首先表现为皇家文化与市井文化相结合.北京自中国最后五个封建王朝至今一直作为中国的首都而存在,城市文化特征被深深打上了皇家文化的烙印,从故宫、天坛到“三山五园”,从八达岭长城到京杭大运河,无一不是封建王权的产物.与此同时,产生于街区小巷的市井文化不断蓬勃,源远流长,无论是胡同四合院,还是京剧相声,在今天仍旧是北京休闲文化的主流和代名词,深受大众欢迎.皇家文化和市井文化在这座城市里和谐共生,人们既能感受到皇家园林、宫殿、陵寝的磅礴气势,也能体味到当地特有的人情味,体现了首都休闲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其次,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北京作为一座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现代化的进程又被其增添了新的魅力,这一方面体现在城市的建筑风貌与格局,另一方面体现在城市的人文情态.因此,在北京高楼大厦林立在古建筑的周围,京剧和先锋艺术并存,传统节日和新兴节庆并重.在开展休闲文化活动期间,既可以选择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也可以选择现代化高科技的项目,或是从中寻求二者相结合产生的特殊体验.

再次,表现为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结合.北京市区(包括城区、近郊区)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81%,其区域内主要以历史古迹和以现代化城市设施为主的文化景观,人为加工的痕迹较重.远郊区和各县区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90%以上,休闲文化景观以自然风光和特色村镇为主,适宜进行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活动.城市的发展对乡村发展起着全方位的带动作用,而乡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繁荣的城市文化和乡村建设协同发展,才能全方位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休闲文化的不同需要.

最后,表现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北京辖区内,既有山区又有平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五大水系穿流而过,而且就气候而言,北京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有截然不同的样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首都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开发的景观资源.辖区内的庙宇、楼台、村落、运河、水库等人文景观大都依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修建,节庆、活动依不同节气的景色和景观特色而举办,如香山红叶节、玉渊潭樱花节、延庆冰雪旅游节等.人文资源赋予了休闲文化景观更深层次的意义,使人们在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时不仅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也实现了精神层次的升华.

3首都休闲文化的管理生态

31首都休闲文化的管理体制

所谓休闲文化的管理体制,是指政府管理休闲文化的职能和组织体系、管理方式、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等,管理体制的架构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也反映着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我国目前的休闲文化管理体制为政府主导型体制,行政管理占主体地位,且相关制度建设较为系统,社会力量起辅助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公有性性质,即对于资源依托型的休闲文化景观而言,这些景观资源归国家所有,兼具经营功能并负经营职责的政府单位采用“非营利性机构”的形式进行分级属地化管理.这种分级属地化管理分为两个层次,横向多部门管理和纵向多层级管理.

在横向多部门管理体系中,北京市政府制定总体纲领,在实际管理中由市属文化、文物、建设、旅游、民族宗教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具体来说是由北京市文物局负责本市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拟定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北京市文化局负责本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建设,规范文化产品市场,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北京市体育局进行群众体育发展,负责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举办与体育有关的赛事和活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负责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行业管理;组织编制公园、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监督、指导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公园、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等.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使首都休闲文化的管理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纵向多层级管理体系中,有关职能部门采取由上级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下级部门承担实际工作的管理方式.由政府下达政策指令,北京市政府以国家政策为基准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再制定管理规划,后再由各区县进行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样的管理体制便于具体问题的处理,使宏观政策更好地落实、更适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

社会力量的介入管理主要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个方面.营利性社会力量借助为资源脱离型的休闲文化景观提供休闲娱乐活动来获取利润,它们多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系负责维持管理体制的执法、监督、日常维护、科研和经济活动等,营利性经营力量主要负责日常的经营和维护.非营利性社会力量则是一方面筹集公益基金捐献给政府管理单位,另一方面自发投入人力和物力参与有关休闲文化方面的管理活动.

正是这种横向多部门管理和纵向多层级管理的结合,政府和民间管理的结合,营利性管理和非营利性管理的结合,构成了首都休闲文化的综合性管理体制.通过休闲文化管理体制的构建,首都的休闲文化资源得以良好的保护并满足人们的需要.

32首都休闲文化的管理生态

休闲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开发休闲文化和乡村旅游的城市,对于休闲文化的管理已形成较为完善和和谐的生态模式,对辖区范围内的休闲文化资源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开发、规划和治理.目前,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具体的管理工作主要围绕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三种休闲文化资源进行.

321管理法规

为加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评定和管理,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树立旅游景区行业良好形象,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国家旅游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及相关评定细则,于2012年制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对风景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职权划分,由北京人民政府城乡建设部门主管北京市的景区建设工作,全面负责景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

322规划管理

北京市休闲文化资源管理遵从严格的规划管理程序,各景区均需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确定风景区的性质(如山岳风景区、河川峡谷风景区、森林风景区等),从而为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和进一步规划提供依据;根据景观的观赏、文化等价值划定风景区的范围及其周边区域,以明确职责,便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确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景观资源的措施,如文物古迹类景区要进行定期维护,某些面积较大的自然风景区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需采取景区内环保车辆代步,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管理部门需根据景区范围和规模、游览设备的情况、目的地居民心理承载量和生态环境承载量确定游览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以保证休闲文化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323保护管理

休闲文化生态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景物资源是休闲文化发展的基础,景区内的重要景物、野生动植物等均应进行调查、鉴定、制定保护措施,违者将按有关部门或管理机构给予处罚.对于人文景观除不得损坏外必须定期予以维护,在景区内部和保护地带所进行的各项建设都应与核心文化资源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污染景观和妨碍游览的设施,在珍贵景观周边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之外,不得增建其他工程.

324开发和利用管理

休闲文化资源应根据合理的规划提供满足接待量的游览设施和完善的基础建设,使各地游客能够方便地进出景区,同时应使游客数量不超过计划中景区可承受的容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游览活动,以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游览项目和举办活动要依据该地区文化资源的特色进行,不盲目开发,要因时因地制宜,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文化资源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各项活动的举办要经过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方能进行,坚决抵制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在景区、打着民俗文化的名义搞封建迷信活动等,违者将予以严重处罚.

33首都休闲文化与周边环境治理

目前我国的休闲文化管理已从单一的文化景观管理延伸成多层次范围的保护和治理.周边环境作为与该景观自然条件相似、社会活动与景观区密切相关的区域,实际上是景观向城市其他地区的过渡部分,对景观起着一种视觉上的引导和烘托作用.周边环境的治理是在对景观自然和人文内涵有着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而进行的.

随着首都各方面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新型旅游观念的兴起,人们对于休闲文化的重视程度和保护观念大大增强,如何正确处理休闲文化与周边环境治理的关系成为首都休闲文化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地方性原则.开发休闲文化景观和治理其周边环境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该地区的本来面貌,使其符合当地特色.独特性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地区而吸引人们注意的首要条件,这种独特性不仅仅体现在景观的外貌、建筑的色彩,也体现在其整体的精神文化感受.使景区及其周边环境保持一定的特色形象,并令其符合首都整体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品牌的打造,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和满意度.

二是整体性原则.休闲文化景观及其周边环境是协同开发的整体,二者在视觉风格上和内涵特征上应保持一致.使周边环境的建筑风格、配套设施等和景观本身相统一,在区域功能上相区别.人们在进行完休闲文化活动之后可以进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消费和体验,对于景观和外界环境有一个视觉和心理上的衔接,从而建立一个完备的休闲文化产业体系.

三是扩展性原则.周边环境的治理不仅仅为休闲文化景区服务,也为景区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景观游览之外的活动提供支持,服务于其他与景区相关的行业部门,使周边环境发挥多重功能.周边环境的治理在为休闲文化景区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所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是平衡性原则.经济受益对于休闲文化的开发管理各方来说均十分重要,但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休闲文化资源和周边环境治理的唯一目标,从长远来看,休闲文化景观经营的核心是文化,是文化使其赢利,因此增强周边环境的文化功能十分重要.因此,寻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拒绝资源环境的过载和破坏,才能实现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休闲文化与周边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周边环境对首都的休闲文化资源形成一座保护屏障,通过有效的利用和配置景区资源,休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活动得以有序进行,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文化活动,从而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品质,以积极的方式延续和创新首都的文化内涵.同时,此举促进首都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社会和谐和整体进步.

4结论

新的农村文化正在形成,传统农村文化也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得以传承.每一处休闲文化景观都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北京市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对文化景观和农村特色文化符号的留存,通过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传承要素的修复和整治、保护和利用好山水林田自然景观、挖掘整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系列措施来保存并延续文化、创新并传承文明.

这些被保护下来的乡村文化景观,正是北京多元文化在现实中的微缩体现,也是现存的“活的博物馆”.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保护好乡村文化资源,强化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人文建设和世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014年北京旅游业概况[EB/OL].(2015-01-27)http://wwwbjtagovcn/xxgk/tjxx/372299htm

[2]李梅,苗润莲,张敏北京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15(4)

此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文化景观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景观和文化景观现状和管理生态研究相关文化景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城市和乡村建设面临着新的方向 其中,由于乡村发展受到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够发达、技术发展落后、居民意识落后……诸多原因的限制,乡村建设面临.

2、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休闲产业以河南省Y市为例 摘要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 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 本文以河南省Y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Y市乡村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

3、 通化县十项工程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通化县紧紧围绕“一个统领、两条主线、一个保障”,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工作,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努力打造具有南长白山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

4、 东辽县: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底色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实施农村‘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努力完善市场化保.

5、 国外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乡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转型阶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尽管国外和我国的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农业.

6、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既有景观功能、服务功能,又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规律与特征,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村容风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在解读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