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研究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我国生教育科类结构的省域适应性评价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1

我国生教育科类结构的省域适应性评价,本文是关于研究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适应性和教育科和研究生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姚辉,刘六生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摘 要:研究生教育的学科门类按服务社会生产的对应关系可划分为基础型学科、生产型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基本类型构成的结构水平与区域从业结构水平相适应.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从业结构的适应性状态呈较为明显的由东向西递减格局:东部发展基础较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强,教育供给结构可以保障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中部和西部地区科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较差,科类设置不合理,教育供给与区域需求不对称.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演进规律;教育地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7)09-0108-05

一、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及其演进

(一)科类结构及划分

科类结构是指研究生教育发展中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它反映了社会分工的横断面,规定着研究生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品种”和规格,影响着研究生教育全局,同时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1].国家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教育统计资料,将普通高等教育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军事学13 个门类.相关学者对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存在按学科专业目录、学位授予点、研究生培养规模和重点学科等多种划分方式.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发展状况

自1978 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至1985 年,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的特点是:工、农、医在校学生的比重均有所下降;林科、文科、理科、师范、体育和艺术基本稳定不变;财经和政法则得到迅速发展,还增设了不少新专业[2].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时期,1998 年至2008 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中经济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医学、哲学和农学7 个学科的在校生比例均减少,其中经济学减少幅度最高,达到7.9%;教育学、文学和法学3 个学科的在校生比例增加,其中教育学增率最高,达到3.2%.2008 年至2013 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中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历史学和法学6 个学科的在校生比例均减少,其中理学减少幅度最高,为1.25%;其余学科在校生比例增加,其中工学增率最高,为1.9% .

(三)科类结构演进规律

判断一个国家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的契合度如何[3].按照学科门类服务社会生产的对应关系,我们将研究生教育的12 大学科门类(不含军事学)划分为基础型学科(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生产型学科(工学、农学)和服务型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3类.学科门类的产生和演进与区域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在不同的阶段其结构状态存在差异性:区域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时,学科门类以基础型学科即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为主;随着区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工学和农学的学科门类所占比例随之增长;当区域生产力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区域服务型产业成为主要产业,很大程度上会带动服务型学科如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的发展.

基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类结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演进做理论设想.第一,根据学科门类适应区域发展的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基础型学科、生产型学科和服务型学科.其中:基础型学科以全面的科学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生产型学科以物质生产的生产知识、生产技术的传授和生产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服务型学科为“非物质生产”的产业、行业或部门提供其所需的必要人才.第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型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教育功能,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发展阶段的提升,将逐渐向其他(前一层次)教育层次转移,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型学科在规模上持续缩减,学科将经历由“泛”到“专”的递进过程.第三,区域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应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且存在从基础型学科到生产型学科再到服务型学科的三个阶段(层次)的演进规律.在科类构成要素演进中表现为学科类型重心从基础型学科向生产型学科到服务型学科转移的演进规律,在科类结构区域布局演进中表现为自“低水平区域”向“高水平区域”的演进规律.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基本状态

(一)科类结构类型分类

根据基础型学科、生产型学科和服务型学科的相互结构关系,理论上可将区域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划分为以下Ⅵ种类型(见图1):Ⅰ服务型学科>生产型学科>基础型学科;Ⅱ服务型学科>基础型学科>生产型学科;Ⅲ基础型学科>服务型学科>生产型学科;Ⅳ基础型学科>生产型学科>服务型学科;Ⅴ生产型学科> 基础型学科> 服务型学科;Ⅵ生产型学科>服务型学科>基础型学科.研究生教育系统是一个统一的学术共同体,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系统的整体功效,对于各个地区需求量不大但又是社会必不可少的学科或专业,应通过地区之间的协商或的协调与控制,在学科专业布局上采取相对集中布点、减少重复设置、提高整体效益和质量的策略,统筹规划研究生教育系统的科类结构,使各地区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4].不同区域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之间存在结构相似性和差异性,表现为各类型区域间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竞争或互补关系(见表1),这一竞争或互补关系是优化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前提与基础.

(二)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类型的省域分布

2008 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类型的省域格局如下:一类地区为北京市和安徽省2 个省区;二类地区包括吉林、山东、河南、福建、广西、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共11 个省区;三类地区包括黑龙江、江苏、四川以及陕西共4 个省区;四类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湖北以及海南共5 个省区;五类地区包括天津、湖南、重庆3 个省区;六类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6 个省区.至2013 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类型的省域分布如下:二类地区包括吉林和西藏2 个省区;四类地区包括黑龙江、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湖南、湖北、重庆以及四川共12 个省区;五类地区包括辽宁、北京、上海、浙江、江西5 个省区;六类地区包括福建、河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12 个省区;一类和三类地区不存在.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类型在这一时段内发生类型上的集聚效应,多区域向同一类型趋同现象明显.

(三)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演进状况

至2013 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状态中,西藏自治区为基础型学科主导型区域,其基础型学科比例达到74%;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和陕西10 省区为生产型学科主导型区域,其余20 个省区为服务型学科主导型区域.在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构成要素演进过程中,基础型学科、生产型学科和服务型学科对科类结构总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0%、47.9%和44.2%,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演进处在从生产型学科向服务型学科演进阶段.在科类结构的空间演进过程中,我国东、西部地区以生产型学科为主导,中部地区以服务型学科为主导,呈中部地区演进阶段高而东、西部地区演进阶段较低的空间演进格局,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东中西格局不匹配.

三、数据来源与评价过程

(一)数据来源

研究选取31 省区2008 年至2013 年研究生教育的12 大学科门类(不包含军事学)的在校生数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为研究的基础指标.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3 年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12 大学科门类(不包含军事学)的在校生数依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二)计算方法

若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演进水平为M,则有:

式中,C2为生产型学科在校生数,C3为服务型学科在校生数,C 为研究生在校生总数.若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区域适应指数为R,则有:

式中i等于1,2,3,ci 为第i 类学科类型的在校生数占学科总量在校生数的比例,si 为第i 类产业类型的从业人数占产业总量从业人数的比例.

(三)评价过程

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随时间(T)在不同阶段以不同速度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人口的产业从业结构(S)重心也随之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进行重心转移,从业结构重心越偏向第三产业,则从业结构水平(M)越高.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适应省域发展,这里的适应首先表现为与从业结构的适应.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C)重心随时间由基础型学科向服务型学科进行重心转移,科类结构重心越偏向服务型学科,则科类结构水平(M)越高.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对省域从业结构的适应性受科类结构自身优化调整和省域从业结构变化双重因素的影响,其适应性存在“适应——不适应——适应”的反复渐适过程(见图2).

基于省域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省域产业从业结构的基础型学科与第一产业、生产型学科与第二产业、服务型学科与第三产业之间的适应关系进行适应性评价,评估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对口就业需求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根据指标选取及计算方法,科类结构适应性指数越小,其科类结构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越强,结构状态越趋合理.

四、科类结构省域适应评价结果

(一)科类结构演进水平

2008 年我国东部地区和广东、贵州、浙江、天津、上海、江西、新疆、重庆、辽宁、海南、湖南、广西、河北、湖北、福建、云南、山西17 个省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演进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地区和省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 年我国东部地区和青海、贵州、江西、广西、新疆、广东、天津、上海、河南、山西、重庆、河北、海南、辽宁、内蒙古、宁夏、浙江17 个省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演进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地区和省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在2008 年至2013 年的演进过程中,除上海、浙江、湖南、广东和西藏5 个省区外,其余省区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见表2).

(二)科类结构与产业从业结构对应关系

我国各省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从业结构对应关系中:2008 年北京、天津、上海和西藏4 省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型学科结构比例高于第一产业从业结构比例,基础型学科在结构上满足产业从业需求结构,其余27 省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型学科结构比例低于第一产业从业结构比例,基础型学科结构比例不足;至2013 年,基础型学科在结构上满足产业从业需求结构的省区增加浙江省.

2008 年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西藏、青海和宁夏8 省区生产型学科结构比例低于第二产业从业结构比例,生产型学科结构比例不足,其余23省区研究生教育的生产型学科结构比例满足第二产业从业需求结构;至2013 年,生产型学科在结构上比例不足的省区增加河南省.2008 年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北、西藏和陕西8 个省区服务型学科结构比例低于第三产业从业结构比例,服务型学科结构比例不足,其余23 省区研究生教育的服务型学科结构比例满足第三产业从业需求结构;至2013 年,服务型学科在结构上比例不足的省区增加四川省.

(三)科类结构与产业从业结构适应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适应性指数由2008年的0.49 下降至2013 年的0.36,指标值呈现下降趋势,除北京和上海2 省区外,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整体呈现出“不合理—合理”趋势,科类结构对应产业结构的服务关系持续优化(见表2).此外,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还存在区域差别的结构特征:高水平适应(A)、高水平不适(B)、低水平适应(C)、低水平不适(D).2013 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适应指数较2008年均有所下降,各地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与全国的趋势一致.其中,东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适应性高于全国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于全国水平.从2008-2013 年科类结构区域适应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中部地区优化的趋势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东、中、西部地区区间差异从不均衡逐步趋向均衡.北京基础型学科和生产型学科比例过高,上海基础型学科比例过高,青海服务型学科比例过高,3 省区适应指数持续下降,其余28 省区适应指数均有所上升.

根据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适应指数,本研究使用GIS 软件对2013 年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对产业从业结构适应状况进行空间分析,其结果呈现较为明显的由东向西递减格局,除少数省区外,在东部发展基础较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与其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强,研究生教育供给结构可以保障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反之,我国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就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功能而言,这些区域研究生教育的科类设置不合理,教育供给与区域需求不对称.

五、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优化调整路径与思路

不合理的研究生科类结构影响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功能实现,制约研究生教育服务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协调价值的实现,也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有的放矢地优化调整提出现实诉求.在我国基本国情和省情条件下进行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优化可在以下路径和思路上探索前行.

在优化路径上,根据省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状况,适度提升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6 省区的文学、历史学、哲学和理学学科设置或招生比例,适度提升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西藏、青海、河南、宁夏9 省区的工学和农学学科设置或招生比例,提升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北、西藏、陕西、四川9 省区的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学科设置或招生比例.

在优化思路上,首先遵循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演进规律,根据国家或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与布局.避免学科专业的功利性盲目设置,科学把握基础型学科、生产型学科和服务型学科的比例关系.做好学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循序渐进地提升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状态水平,发挥其结构功能.其次,协调区域内研究生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关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趋势调整科类结构关系及布局,以人才市场的社会需求结构为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优化目标,保障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调整的科学性.最后,从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类型和就业结构类型的区域互补和竞争关系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引导政策,促进毕业生在互补区域间补偿性流动,实现区域间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共享,最终达到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区域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盈余与不足相协调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69.

[2]蔡克勇,赵伟. 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1987,(4):20-33.

[3]赵文华. 高等教育系统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5.

[4]潘懋元.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71.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徐治中)

简而言之,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研究专业范文可作为适应性和教育科和研究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我国生教育法律制度 高 虹【摘 要】迄今为止,大学生越来越多,其实换句话说大学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那么为了让我们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能够更好地突出自己让用人单位可以更好地选择,现在大学生会选择毕业后的学习,那就是考研 现.

2、 我国生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 摘要2003—201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积极发展,扩大规模阶段和稳步发展,提高质量阶段 积极发展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变动幅度较大,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差距逐渐缩小.

3、 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对产业包容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包容性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文章对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包容性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信息资源产业中产业结构、产业环境对产业包容的影响 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环.

4、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级 一、引言对贸易结构的分析是国际贸易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分析在近年来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2010 年制造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8 2, 2015 年为94 3 制造业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

5、 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教育的热点和主题基于20002019年CSSCI源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王战军1,2,蓝文婷1,胡德鑫1,李明磊2(1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2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要 以新世纪以来CNKI中7484篇关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C.

6、 大学生全球素养:结构、影响因素与评价 摘要全球素养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已将全球素养纳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察的核心内容 大学生全球素养的基本结构为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以此为基础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