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学位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 关于书法的论文 书法杂志 书法论文 书法投稿 青少年书法杂志社 小学毛笔书法教学论文 书法杂志邮箱 书法和中国文化选修课论文 书法杂志订购 硬笔书法教学论文

书法论文范文 与和高中生谈书法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学位论文 原创主题:书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9

和高中生谈书法,本文是关于书法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高中生谈书法和书法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2018年2月,著名书法家、南京艺术学院黄惇教授应江左书画苑之邀与学生座谈,了解书法高考集训情况,指导书法高考集训.黄教授逐一观看学生临摹、创作作品,并与高中生畅谈书法学习的相关问题,气氛热烈.中国书协会员柳正梅、王岚、孙大权、伍根元老师及学生30多人参加座谈.现场听课同学对座谈内容做了记录,经过整理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一、历代经典碑帖是书法的学习对象

问:请问黄老师,书法和绘画有什么区别?

答:关于书法与绘画的差异,书法是不写生的,不用看自然界的树木啊,山啊,水啊这些.那么书法干什么呢?书法的学习对象是什么呢?就是古代的法帖,是供人学习的范本.但并不是古代所有的字都是值得学习的,有人把敦煌的藏经阁里的抄的经拿出来学习,我很奇怪,这就是观念上的错误,这不是经典.况且是个和尚抄的经,他不是用书法写经,他的水平不是艺术家的水平.但是你们看,王羲之写的经,赵孟頫写的经,那是有艺术价值的.我的看法是,那些唐人抄经是不能学的,因为它不好、不高级.

至于学画,应该是师古人,师造化,师心.心很重要,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的经历、阅历都不一样,师古人和师心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人文精神.比如我们学苏东坡,不仅只看他的字,还要看他的诗,他的画,他的文章,简单地说就是人文精神.往往一些书法学习者就缺少这种精神,人文精神的缺乏会导致艺术欣赏水平的下滑,艺术追求也会变得怪异.本来可以写得一手好字,只因艺术格局有所改变,心中不辨美丑就造作不堪.入门不是件难事,走向深入才难,要达到一种自由境界则更加艰辛.从入门到深入再至自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路途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挫折.追求自由境界的同时,继续强化基础才是上上之策,活到老学到老,书法也应该是如此.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将自己所想随时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临帖不是追求一模一样,书法创作要避免习气

问:临摹是不是要和原帖一模一样?

答:对书法的感觉,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十分敏锐,一下就能找到感觉,有些人则慢一点,这是有阶段性的.当你一直临摹,临摹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突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对于临摹,不要“全熟”,就像你们临米南宫,临王羲之,不是和他写得一模一样才叫好,临个七八分像就可以.和吃饭一样,吃得太撑了就不好,留一点做什么,留着让你“变”,这叫若即若离,离合之间.但是用笔这个东西,再精彩的用笔,也不能在作品里反复出现,一个用笔不停地出现,能好看么?古人也有习气,对于这种习气要想办法回避一下,特别是写到快活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三、西方绘画可以断层式创新,中国书法创新必须要依附经典

问:黄老师,请您谈谈师古和创新.

答:历史上“师王学古”的大家很多,但每个人呈现的作品风格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性格不同,感悟不同,历史和人生遭遇更加不同.所以不用太过担心风格的重复,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这与西方的思想截然不同.当今西方思想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但毕竟文化不同.西方哲学以“解剖”为主,我们中国的艺术则以“中和”为主,两者本身存在差异性,认识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西方艺术是断层式的艺术创作,强调创造、个性、变化,我们的书法艺术则讲离合为重,书法要依附经典,同时加上自己的思想.如果书法作为无根式创造,那和西方式绘画并无其他不同,那中国书法就无它独特的意义了.

四、分清“俗”和“雅”,审美才能提高

问:在中学阶段,如何快一点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当我觉得有些字不是很好看时,老师却觉得它很古,很拙,很雅,很好看.但我不是很理解,好像出现了审美偏差,怎么办?

答:审美上怎么提高?不少人都爱看画,看电影,听音乐,这里面都有审美.那么我们怎么办?就像刻印章一样,把“俗”和“雅”分开,这是第一个要求,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把大路货和高级的东西分开,不难分的.你们不少人喜欢刘德华,是喜欢他的长相呢?还是演技呢?还是他歌唱得好?他演的电影,有高级的,也有很俗气的,很低级的,这就是审美.所以我建议你们首先就要分清楚雅和俗,亦分清楚高和低.有些东西本身是不差的,但是它有层次之分.比如三个人同时写一件东西,这个人熟练一点、潇洒一点,你生疏一点,就写得略差,这就出现层次上的差异,审美的趣味也许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所以希望你们多关注一点身边的美,它们会补充你对书法美的认识.另外一方面,在学会分别高低的同时,要补充自己,我不反对你们听歌,也不反对你们看画、看电影,但是看的过程中要挑剔.我们搞艺术的人,要学会“挑别人毛病”,不要怕,会挑毛病就是你的成长.当然,别人的话也可以听听,不然我们的审美就会错误.我们讲到书法的审美,书法审美当中,也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历史上给书家戴的“帽子”,要注意,它不一定是好东西.所以我再三强调,经典的东西没有变,被历史筛出来的大人物,比如你们临的米南宫,是很高级的.你们处于一个极好的学习环境,我曾经说过:在这里和同学一起学习书法,有老师教,学习的效率是你一个人在家学习的100倍.

对于“拙”的东西,像《张迁碑》里的“大头小身”,我们看起来“呆乎乎”的字,这方面也是需要掌握的,有时候也是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手法放到楷书里就不合适了.老师说的“很雅”“很古”“很拙”的东西,可以听,可以汲取,但是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可以接受一部分,也可以接受大部分,并不等于说别人的眼光一定是正确的,就像王的字,颜的字,他也有不好看的,不是你审美的问题,而是我们今人与他们写字的方法不同.在临习王羲之的行书时经常会发现,有些笔画和你写的就是不一样.有两种对待方法:一种方式是你不去理会,按照自己的方法写,当然大体上肯定是要学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他怎样写我就怎样写,这也是很要紧的事.就像汉隶里的反文旁,在那一掠笔之前都有一个小短横,这个小短横我们现在不要了,但是当你在写汉隶时,若是这一横不要了,就没有这个味道了.再比如说写行书的时候,“老”字这一竖下去一定有一个向左边牵丝连接下一笔的动作.楷书的“有”是先写一横,再写一撇,写行书时,就应是先写一撇,向上一绕,再写横.要是像作楷书那样的笔顺,那肯定不行,这就是古法,没有什么神奇的.因为用笔的笔顺和用笔的方法就决定了你手上的动作.我举的这两个例子还是非常贴切的,有些字是必须按照古人那么写才能写出味道的.

电视剧《大宅门》中有一段对话,一人对另一个写书法的人说:“你这个字写得有点软,我觉得你应该去写写《龙门二十品》.”意思是写《龙门二十品》就能让字变雄强,这是典型的清人观念.在现在的口头评价体系中,包括一些评委在评论作品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写得有点弱”.我就不是很理解,什么叫“弱”,强的就一定好吗?为什么会用到这个词汇呢,这就和《大宅门》里的那个人是一样的,这个评价体系在我们现在的流行语中很多.我今天告诉你们,你们不要听,没有“弱”这个说法,中国古代的评价体系中几乎没有“弱”这个词.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嘴巴里常说的,把笔画点画说成“线条”,我有时候也会顺带出来几句.其实应该把这个词汇转换一下,转换成“点画”.我告诉大家,线条是没有形的,书法不是简单的线条,我们书法里到处是点画.有个词叫“中粗末锐”,中间是粗的尾巴是锐的,就是两头尖中间胖,或者“钉头鼠尾”,这能算线条么?我们写一个点,也算是线条么,这个点不是我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里的点,是有区别的.所以这些东西在评价体系中都要注意,不能出问题.

五、南方人、北方人审美有差异

问:为什么面对同一幅书法作品,南方人北方人评价差距如此之大?“美”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

答:如果要讲过去的话,我们南方人与北方人是有差异的,南方的江南人又与南方其他地区有差异,江南人吃的东西偏甜,生活靠近水,所以喜滋润、秀丽,和环境是有关系的.在唐以后,历史上北方的大书法家并不多;在唐以前,有汉代的张芝,是敦煌人.我们知道,在敦煌,只有一汪水,叫月牙泉.月牙泉不大,恐怕还没有我们这个房间大,但是它数千年来没有干涸过.那么张芝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地方呢?我们现在看来,他的作品不野也不怪.这个所谓的南北的眼光差异大抵是在清朝出现碑派后的现象.碑派喜欢拙的,在我们江南人看起来“傻乎乎”的美.举个例子,拿《张迁碑》与《曹全碑》相比,《曹全碑》就比较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张迁碑》就比较偏向北方人的口味.通俗一点的来讲,四川人吃辣,现在全中国都吃辣,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没有必要去想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异.经典的东西,没有变化,还是王羲之、颜真卿、褚遂良,还是苏东坡、米元章,还是赵孟頫、董其昌,以及近三四百年出现的王铎,这些都是经典.但是清代你要找经典,真不容易.刘墉的字现在卖得很贵,康有为称他是“集帖学之大成”,今天我们看,他真的集帖学之大成了么?有人学吗?还有个人叫张裕钊,日本人喜欢,写的字像美术字.康有为说他“集碑学之大成”,我看又有些言过其实.还有些东西是属于清代人捧出来的东西,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我们要认识清楚,在审美上,不能出毛病,可以看,可以觉得有意思,觉得好玩,但是它成不了经典.像《爨宝子》,第一个字就是反的,没有哪个人会把经典刻成这个样子.这些方面,需要注意.当然,还有一点是你身为南方人要骄傲的,就是我们南方人的东西天生就比较“干净温和”.至于是不是干净的就一定好呢,也不一定.王铎,很好看,但是有些作品确实邋里邋遢.这些好的东西,坏的东西,都要有眼光看,这就是审美.如果没有眼光看,好的东西看不到,只发现了他邋遢的东西就把他否定掉,也是不对的.我们看王铎的笔法,那是非常了不起的,董其昌可谓非常懂他的用笔方法,但我看他还不及王铎.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呢?有!我们看多数对王铎的介绍很简单,就讲了“得笔法”三个字,换句话说就是其他人不得笔法,你想想同被后人推崇的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没人给他这三个字,但是别人给了王铎这三个字.

(本文通过录音整理.整理作者:1.鞠璐,南京艺术学院本科生;2.陈浩然,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高中生谈书法和书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书法本科毕业论文书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 文朱梦茹作为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 梁启超写过 读书法 治国学杂话 ……文章, 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 对于读书, 梁启超认为要掌握三个步骤, 即鸟瞰、 解剖、 会通 只有通过这三个步骤阅.

2、 蒋斗贵书法作品欣赏 蒋斗贵,汉族,党员 云南省双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处职级干部 现任云南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艺术顾问和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艺术家工作委员会副.

3、 贾文丰书法作品欣赏 贾文丰(1953—),字斐然,别署阳夏风,河南太康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农民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中原龙子湖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

4、 刀笔耕耘育艺才对话著名书法篆刻家吕金柱 王晓斌(以下简称王)吕老师好!因为要做您的访谈,又恰逢您的入室弟子王玺获第六届“兰亭奖”,所以我顺便从他那儿了解了一些您的情况 说起您这位恩师,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

5、 书法人生 张志本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志本出生于农民家庭,因家庭贫苦早早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读书、写字给他幼年的困苦生活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十七八岁时,他便开始自己练习书法,一坚持就.

6、 中美日韩: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大不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课题组近日发布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报告 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机构于2017年共同开展了相关的比较研究,希望在国际背景下评估各国高中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