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儒家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儒家民本思想论文 儒家思想的参考文献 儒家思想和文化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题目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思想品德小论文1000字

关于儒家思想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赵松庭先生笛艺生涯中的儒家思想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儒家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7

赵松庭先生笛艺生涯中的儒家思想,本文是关于儒家思想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赵松庭和儒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初探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 内容提要] 赵松庭先生作为一位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等,对中国笛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笛子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修身、治学、育人等各方面体现出来的为人处世与治学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而这其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可作为对我们继承和发扬笛子艺术的一种思考与启示.

[ 关 键 词] 赵松庭/ 竹笛艺术/ 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8)03-0109-6

儒家哲学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和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和素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赵松庭先生对中国笛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自20世纪50 年代以来笛子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纵观赵松庭先生的笛艺生涯,儒家的哲学思想的精髓体现无处不在,赵晓笛在其著作《笛艺春秋—赵松庭笛曲? 文论集》的开篇中写道:

“我父亲生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个大家族……,家族长辈管教子弟甚严,重视教育,原设私塾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读过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诸多篇章,可倒背如流.”[2]可见赵松庭先生最初的传统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他的家庭教育背景,以致于纵观赵松庭先生笛艺生涯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赵松庭先生汲取各哲学流派精髓融于一身,其思想是辩证的,综合的.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赵松庭先生的修身、治学、育人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管窥一二,以达“习其精神,承其遗志”的目的,并作为对我们继承和发扬笛子艺术的一种思考与启示,与同仁们共勉之.

一、修身之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卷十三《尽心》(上),这句话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儒家思想中入世与处世的人生态度.( 一) 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对于我们现实社会的人生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并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的,可以说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在人生不得意,不能“出人头地”的时候,就应完善自身之不足,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赵晓笛曾对父亲如此描述:

父亲是豁达之人,既领会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哲学,也喜好道家逍遥游,远离世俗的无为论,每次事业遇到挫折时他都会从上述两种哲学中寻找解脱的依据.[1]

据此可见赵松庭先生在人生不如意,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除了运用道家哲学的无为论让自己逍遥于世俗之外,便是采取儒家“独善其身”的哲学思想不断修养好自身,以待时机“兼济天下”.在他一生历经的三个重大挫折时期里,这样的儒家思想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赵松庭先生在其文论中对他自己的生活遭遇是这样讲述的:

在1957 年夏天,他刚从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回来就被送到农村去劳动了,每天长达十二小时的劳动,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坚持笛子的基础训练,并且尝试着自己创作笛曲,例如《欢乐的山谷》、《婺江风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都是这期间写出来的.到了1966 年的时候,他连上舞台表演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这对一个如此热爱笛子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但赵松庭先生并没有放弃他的笛子事业,不允许他演,但他还可以制作笛子,还可以做笛制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于是在期间,他在笛子制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制作了两千多根笛子,同时在笛子制作的理论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横笛频率的计算问题.随后,终于在1973 年调回歌舞团,并参加广州交易会,在他以为自己的命运终于峰回路转,翻开人生暂新的一页时,谁知随后又被打成了“右倾翻案分子”,并安排他做一些生活的杂务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并不那么繁重,于是他利用空余的时间静下心来开始培养学生,并将声学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与深化.[2]

从上面其文论中描写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得出,赵松庭先生深深的领悟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之真谛,并淋漓尽致的作为自己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修身之道.

( 二) 达则兼济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指的是当一个人得志的时候,不能只图一己之私利,应该踏踏实实尽其力造福一方.

根据赵松庭先生的文论记载,在1980 年,1981 年他开始先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并开始频繁地在全国各地进行讲学,虽然很辛苦,但为笛子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但他将这种艰辛的教学工作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上面赵松庭先生文论中的短短数语,表达了其时时刻刻心怀报效祖国,誓言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的崇高抱负.其实赵松庭先生除了在内地讲学以外,足迹更是遍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也正是这种“兼济天下”的崇高治学理念,使得赵松庭先生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赵派”笛学也得以广博传播,为推动整个中国笛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治学之道的儒家思想

( 一) 中庸之道

“中庸”是中国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在为人处事时讲究的基本道德标准.宋*学家朱熹解释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据此论之,其“中”含义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恰当状态等.赵松庭先生笛艺生涯六十余载,其治学理念也深受儒家哲学的“中庸”思想理念的影响.在其论述笛子演奏的装饰技巧运用时认为:

在江南风格曲子演奏的装饰技巧方面应该:

“出手常用“颤”,叠音不过三,见间隙馈“赠”,同音“打”来分,灵活相交叉,仙女来散花,恰到便是好,莫成老油条.”[1]

上述文论中“叠音不过三”与“恰到便是好”,正是体现出了儒家的“中庸”哲学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核心思想.在笔者跟随赵松庭先生学习笛子的时候,他曾多次对我说关于练习曲加花的问题,他也曾举例说:“很多人乐曲要好听要加很多花,其实加花是不能太多的,要恰如其分.就如同人的衣着一样,仪态、仪表要大方得体.就像一个非常好看、十分美丽的女子,如果红衣绿裤满头戴花,就算她人再漂亮,她的品位也有限.要怎么才好看呢?就应该穿一身白衣服,然后戴一朵兰花,这样看起来既高雅又典雅, 音乐也应该追求这样的感觉”.其“雅”为中国传统美学“雅者,正也”的审美意识,可见赵松庭先生是以一种中国传统文人审美情趣来对待音乐,对待所有美的事物.

细细品味赵松庭先生创作及演奏的曲子,例如《幽兰逢春》、《鹧鸪飞》等,也可感受其深悟“哀而不怨”之雅正神髓.

( 二) 四毋

“四毋”是孔子一生以此为戒的行为道德标准,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是值得当代人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法则.我国语言学家杨伯峻对这句话的含义解读为:“孔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不悬空推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毋意”——不悬空猜测.也就是不盲目地的下结论,而要有根有据.

在赵松庭先生所著的《竹笛源流》、《凤箫龙笛溯源》、《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等众多文论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对笛子、箫等乐器的历史起源的研究,燕飞篪、笛子等乐器的制作,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等的理论研究,还是对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探索等,赵松庭先生都是通过探究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理论与具体实践反复验证,甚至亲自对相关文物出土进行考察研究,凡事做到有理有据,做到“有史可考,有据可查”.

“毋必”——不绝对肯定.也就是要辩证看待事物.赵松庭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是秉持辩证的研究方法,主张批判地传承中华传统的哲学文化.对于儒家“中庸”的思想也不例外,例如其赞同笛子演奏要因需制宜的使用装饰技巧,但在其谈到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比墨家、道家、法家与儒家对音乐的态度时则又认为:

对比起来,儒家的观点还是比较进步、比较现实的,但“和”的美学观点,否定了音乐艺术的表情特性.……因此,笛艺的传统审美观中,有自相矛盾的一面,既要表达真情,又把真情戴上了道义的枷锁,……如何批判地继承笛艺的传统审美观,寄希望于美学专家们,投入到笛艺研究的行列中来.[2]

可见其对儒家主张的“和”对音乐情感的否定是持有不同的看法.赵松庭先生一生中取得了无数的研究成果,但无论是历史探寻,还是自己反复验证所得的研究成果从未持有绝对正确的态度,始终抱着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与大家来一起共同商讨和分享.

“毋固”——不拘泥固执.这一点在学习中与“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理念殊途同归.赵松庭先生在这一点上,深得此儒家思想的精髓.

在演奏的技术层面,赵松庭先生主张大胆创新,要勇于突破地域、行业的限制,接受任何技术都不应分什么南北中西,甚至不分中外,应该扩大视野,既要把前辈们世世代代累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继承下来,同时也主张学习国外一些演奏的技术和经验,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将笛子的演奏技术不断完善起来,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1]

另外在演奏艺术的层面,他则认为,演奏艺术是“声”与“情”的结合体,“声”是条件,“情”是根据, 要使演奏成为艺术, 必须做到声情并茂.他认为演奏艺术不只是演奏技巧的艺术,要想做到声情并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笛子演奏基本功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素养等.[2]

他认为进一步提升乐器的表现力,演奏的艺术不仅仅只是演奏水平的高度,更应该包括上述的内涵,艺术水平的高度与掌握艺术内涵的深度、广度成正比.赵松庭先生一生取得了诸多重要成就,其中有两个方面的贡献对笛子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就是赵松庭先生大胆打破“南北各自守,昆乱不同流”的风气,向“北派”刘管乐先生学习梆笛的演奏技巧,另一方面大胆借鉴唢呐中的“循环换气技巧”应用在笛子演奏中,并将这两大“创举”应用在其1954 年创作的《早晨》中而大获成功.

赵松庭先生认为对于器乐的演奏技术,不应该固步自封,应该打破各种限制,广纳博采,想象的学习和交流,才能让技术进一步得以提高.他自己也曾经对北方的或西洋横笛的吹奏方法以及其他自己不熟悉的吹奏方法抱着一种偏见, 认为“学得好不过是一种杂技; 学得不好连本钱都要赔掉”.它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我提高演奏水平的绊脚石.我所以会产生这种思想, 主要是由于自己艺术修养太差, 缺乏分析批判能力, 对技术和风格的关系、技术和艺术的关系等等缺乏起码的认识.另外也由于见识不广, 坐井观天, 犯了保守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毛病.[3]

赵松庭先生也对自己过去曾经有宗派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偏见进行自我反省,并将这种宝贵的经验谆谆告诫年轻一辈.

“毋我”——不唯我独是.也就是要谦卑、谦逊,不妄自尊大.

赵松庭先生的谦卑、谦逊的高尚品格是众人皆知的,不仅有“待人以宽,律己以严”儒家思想的高尚人品修为,更有一颗虚怀如谷的感恩之心.他在对悼念刘管乐先生的文论中写道:

管乐老师, 虽然把我看成是他的平辈, 一再叫我不要称呼他为老师, 但我怎能忘记他对我的启迪……三十七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如果说我的笛艺能够有今天的成就, 那么这两星期的熏陶, 是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但正如孟子所说的“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则方寸之木, 可使高于岑楼”.[4]

虽然他只是跟随刘管乐先生短短两个星期的学习,但他始终尊称刘管乐先生为老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正是赵松庭先生谦卑、谦逊的最佳体现.

另外,从其学生、朋友等追思与怀念他的文论中分享的真实经历,也可以很清楚地证明赵松庭先生谦逊的高尚人格魅力.例如张洪玮《和赵先生的二三事》、屠式璠《走进赵松庭》、卢竹音《赵松庭先生对祖国民乐事业的卓越贡献》、蒋国基《追忆恩师赵松庭先生》[1] 等等例证比比皆是,我本人在跟恩师赵松庭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也亲身体会到.赵松庭先生被业界公认为是民族音乐文化界的泰斗,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本人无论在为人处事、求知治学,都始终保持谦卑、谦逊的态度,始终对长辈尊敬、对同辈尊重、对后辈爱护,也正是这种谦卑、谦逊态度和精神,为新一代民族音乐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三) 因材施教

这也是孔子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记载,子路和冉有同样向孔子问“闻斯行诸?”,而孔子就根据两人不同的性格却作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这件事形象地反映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而孔子培育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弟子,也印证了这种教学理念的合理性.

赵松庭先生有很多学生,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因为这两种学生其发展方向和目的都不同,所以他就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专业的学生就按照正规的笛子教学方法,十分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并严格按照笛子演奏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富有成效的进了专业文艺团体,普遍的演奏较广,视奏能力强,工作顺利愉快,得到了观众的好评.而那些业余的学生大多数只是兴趣爱好,所以则要求不高,主要是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或者根据他们的爱好教他们一些新的演奏技巧.[2]

另外,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如何学习掌握关于循环换气这个技巧时,他也谈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

要看实际情况,因每一位学生的起点都不一样,学习过程以及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要因材施教,不能只是千篇一律地教.老师就好像是医生,第一要会看病,第二要会安排.一个学生来了,首先就是要望、闻、问、切,了解他基本功的情形如何?目前达到怎么样的水平?要从气功、指法、舌头及耳朵这几方面观察他的各项的优缺点,再针对问题点去教他.[3]

可见赵松庭先生是十分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现代的教学理论中依然被广泛的运用,包括笔者本人任教至今十余年,也是同样受到赵松庭先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影响,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学生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并根据教学进展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传承之道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igre;)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学海无涯”的求知精神和“鞠躬尽瘁”的育人精神,数千年来都一直被人所推崇.

赵先生开创了“赵派”笛子演奏风格,编创了《早晨》、《鹧鸪飞》、《三五七》、《幽兰逢春》等经典笛曲;撰写了《中国竹笛源流》、《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等论文.可谓笛子艺术研究硕果累累,而“学而不厌”正是赵松庭先生之所以能集笛艺之大成于一身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广涉古籍,一部《周易》烂熟于心,四书五经、诗词曲赋出口成章.他学戏曲、声学、数学、物理学、艺术、美学;……他善汲众艺之所长,融会贯通于笛坛.[1]

可见其一生博览群书,广纳博采,不断发掘革新.即便是赵松庭先生的晚年时期,依然在乐器改革方面做贡献,例如:复制“雁飞篪”,改良“弯管笛”等,就算年逾七旬,依然壮心不已.笔者在跟随赵松庭先生学习笛子的过程中,他的“活到老,学到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谆谆教导,现在依然时时在耳畔响起.

“桃李满天下”则是赵松庭先生笛艺生涯取得的辉煌成果之一.赵松庭先生从年轻之时就立志于将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而奋斗.但在当时笛乐演奏技艺“被人冠以小技,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可谓是举步维艰.卢竹音在其关于赵松庭先生的文论中叙述了赵松庭先生对如何发扬中国的民族艺术的看法,赵松庭先生认为,就算他自己穷尽一生之力,学再多的知识,研究出再多的成果,取得再多的成就,也不可能将祖国的民族艺术得以完全的传承与发扬,因为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只有不断壮大民族艺术的人才队伍,这样高度的觉悟和深刻的认识,成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全身心投入到了培养学生的动力.[2]

另外在一次访谈中, 当谈到如何振兴民族音乐的问题时,赵松庭先生如是说:

如何来振兴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必须依靠大家,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做到的,不能光是单打一,单打一是打不好的,同时基础面一定要宽才行.[3]

据此可见赵松庭先生心里十分清楚,要想完成民族音乐文化复兴的大业,并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代人就能够完成的,所以他将自己视为了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传人”,除了自己专心致志对笛子艺术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后辈的培育.其笛艺生涯六十余载,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穷尽一生之力培养出了袁修和、曾永清、、谭渭裕、俞逊发、蒋国基、张维良、詹永明、王次恒、杜如松、戴亚等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笛子演奏家,当然也包括笔者本人同样深受赵先生大恩,真正可谓“桃李满天下”了.

一天,父亲到菜场买菜,忽听清亮歌声传来,寻声望去,见一女孩边卖菜边唱歌,很生动.他把女孩带回剧团,推荐她入团,后来她成为受观众喜爱的歌手.父亲当年还推荐张平生等其他新人入团,说明他培养后辈,不仅仅是吹笛子的弟子.[4]

由此可见,赵先生心怀的不仅仅是笛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是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复兴.

笔者以为,赵松庭先生无论是“穷与达”修身之道,“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还是“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育人精神,以及心胸宽广豁达、有情有义的处世之道,无一不是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这种精神可谓是一个时代的担当,也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当下所不可或缺的.而赵先生也将作为一个榜样,激励我们作为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传人”,继承其志,前仆后继,全力以赴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奋斗不息.

( 责任编辑 朱默涵)

该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赵松庭和儒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初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儒家思想本科毕业论文儒家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赵静:人美,艺美,心美 孙渝烽译制导演,影视演员,中国影协会员,全国社会文艺水平……级考官,曾任东海学院表演系主任赵静是上影演员剧团一级演员,为电影观众所熟知 我和赵静相熟、相知还是21世纪以后的事 我虽然也曾是上影演员剧团.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 自从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逐年增加,而高校教育资源是一定的,这就带来了高校教育资源与不断增加的高校学生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与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匹配,教育质量有所下.

3、 少年幸识蒲松龄 我没开始上学就开始买小人书看,聊斋里鬼怪狐仙千奇百怪,有勾魂摄魄的巨大魅力,让我爱不释手 最喜欢和印象深刻的,是乔女的故事 一位姓乔的女子一出生就非常丑,鼻子是豁的,脚跛着,二十六岁还没人愿娶她为妻,.

4、 赵孝争死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孝的人,他有一个弟弟叫赵礼,兄弟两个人相处得十分友爱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甚至连吃人的事情也有所耳闻 一伙强盗四处抢掠,在老百姓的家.

5、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能力提升图书馆是指收纳、保藏、归集及利用图书文献及其他信息知识载体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图书馆员是指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应的学历应聘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分图.

6、 德国的阿多诺和中国的知识分子评赵勇《法兰克福学派内外》 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肃、庄重的词,批判的知识分子则使人更直接地与法兰克福学派联系在一起,以此指称阿多诺,当为恰切,尽管他总是不合时宜地令人联想到诸如“知道分子”之类的当代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