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建筑结构期刊 论文基本结构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论文结构 毕业论文结构 框架结构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砌体结构论文 关于资本结构论文 毕业论文的整体结构 结构期刊 期刊论文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结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上)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结构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上),本文是结构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与供给和改革和结构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刘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阐述“发展主线”时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经济和社会两大领域,教育属于社会领域,教育所作所为不仅攸关教育自身发展,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对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要有因应之策;而教育自身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注重“需求侧拉动”转向更加注重“供给侧推动”,要有推动之策;教育与经济相互着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要有协同之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来到一个非同寻常的关键时期和历史性的考验关口,仅仅依靠短中期调控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应当及时引入以制度供给为核心,以改革为统领的‘新供给管理方略’”.本文在政策分析基础上,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对“因应”、“推动”和“协同”三策进行阐述,供教育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者参考.

一、因应之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新供给经济学就“经济持续增长”开出的药方.经济理论一般认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属于需求侧;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等五要素属于供给侧.“需求侧管理更多解决的是短期问题,在经济处于短期波动的环境下,旨在令实际经济增长率尽量贴近即期的潜在增长率,经济过冷了就刺激需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重在解决长期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潜在增长率的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着眼长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主要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开展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影响经济增长不外乎两个要素:一个是“人”;另一个是“物”,并且两者相互着力,促进或制约着经济增长.教育的核心是解决“人的素质”问题,但必须以“物”作为基础,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育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关联性.一方面,教育可以作为“三驾马车”的内容之一处于经济“需求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中,把教育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投资选项.德国历史学派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认为,一个国家的最大消费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另一方面,教育也可以作为劳动力、人力资本、制度和创新供给的基础处于经济“供给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工人技能的提高视为经济进步和经济福利增长的基本源泉.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也认为,教育是提升劳动力和创新的基石,是促进内生性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把脉当下中国经济,从需求侧看,需求不足的同时需求外溢明显.另一方面,需求升级趋势明显,电信、文化娱乐、养老等消费快速增长,绿色、时尚、品质消费空间巨大.而从供给侧来看,我国既存在低层次产业的产能过剩,也存在着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侧入手,但绝不是无视“需求侧”,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满足升级的需求和创造新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处于经济的“供给”和“需求”两端,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从供给侧入手”,还是“满足需求侧要求”,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必须有因应之策.

(一)以人口变化为导向,调节教育供给规模

围绕优化劳动力配置这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一是推出了“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增加劳动力供给,补充人口红利,这在近期需要增加学前教育供给,中期增加义务教育供给,远期增加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供给;二是推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政策,“去库存”必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必然需要增加城镇高中以下教育的供给,而减少农村相应教育的供给;三是推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政策,人口转移与工业化发展、城镇化空间布局有机结合,人口导出区和人口导入区越来越明显,教育供给发生“位移”是避免不了的.由此,教育将出现“短缺”和“过剩”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建立起以人口变化为导向的教育规模调节机制,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省级教育统筹机制,加强省级政府对地市和区县高中以下教育在经费投入、师资调配、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调控,促进教育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城乡全域教育规划机制,基于人口变化的预测,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城乡校点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且这个规划要以时间为序,多阶段规划合成,动态调控教育布局空间,而不是“一锤定音”式的僵死规划.三是城乡校地校产调配机制,基于土地确权,将农村闲置校地复耕,其复耕面积配给给城镇新建学校作为用地指标,其土地转让费用用于扶持薄弱学校;将公立空壳学校校产并入农村薄弱学校,防止闲置校舍及财产被非教育“侵占”.四是刚性需求供给保障机制,在新建城区和老城人口新增区域,新建或者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将所在地有入学需求的农村闲置中小学改建成幼儿园,满足“全面二孩政策”和“去房地产库存”所产生的教育需求,防止在城镇通过增加大规模学校和大额班级来解决适龄儿童入学的“将就之计”.

(二)以产业调整为依据,优化教育供给结构

围绕优化土地、自然资源和资本配置这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但推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等区域发展大战略,还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改革政策.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员工需要下岗再就业;部分企业需转型升级,还有一些新兴企业会涌现和崛起,需要大量新型人才.由此,当下教育的人才供给将会失衡,出现“传统人才数量过剩”和“新型人才短缺”并存局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起以产业调整为依据的教育转型升级机制,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预测机制,由权威机构组织专家对未来10 年、20 年,乃至30 年产业走向进行研究,每3~5 年发布一次预测报告.二是从业报告机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每年对各种职业从业情况进行研究,对尚需缺口或过剩情况进行科学研判,向社会发布相应的研究报告,供学校设置专业、学生选择专业,以及就业创业参考.三是区域布局机制,按照经济带、产业带、企业聚集带的分布,布局职业和普通高等院校,让校企合作更加便捷.四是专业课程预警机制.坚持“学有所用”,国家或者省市对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设定“天花板”,每年进行一次“兵棋推演”,一旦在学人数超过就业警戒线,则发出“警报”,要求院校自动调剂专业和招收学生人数.五是转型发展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实施国家和省市两级院校动态调整计划,确保学校类型结构科学合理.当前,尤其要纠正研究型教育规模占比过大、高技能型教育规模占比过小等问题,着力推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四是开放办学机制,既要为化解产能过剩分忧,为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学历升造和就业培训的机会,允许他们回到学校“学习再出发”;也要放眼世界,培养更多走向世界就业创业的人才,尤其是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还要加强对外教育合作,鼓励更多有实力的院校走出去办学,与中国全球化战略“同步共振”.五是用人导向评估机制,教育转型调整好不好,不能由教育自己说了算,要建立起政府搭建平台、社会用人单位为主体、院校主动配合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激发教育供给活力

围绕制度、创新这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一是加速国企改革,通过兼并重组,发挥好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功能和作用;二是降低“制度易成本”,通过强力、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等措施,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三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四是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放宽市场准入.这既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对被认为是“计划经济最后一块堡垒”的教育重构内外关系提出了挑战,“计划监控模式”与“市场调节模式”的制度冲突将越来越凸显.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起以制度创新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激活机制.一是创新教育治理模式,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出发点,制定《学校法》或类似法规,和目前正在推进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重构同步,明晰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和市场积极参与的新型关系,通过政府权利清单、学校责任清单、市场负面清单等划定各方教育权责.二是创新现代学制,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分制度体系,增设创新创业必修学分,设置创新课程和实践学习课程,推动传承性教育、生长性教育、规制性教育和创造性教育的和谐统一;建立弹性学制,推动院校之间、线上线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有条件的学分互认,从制度上保障教育灵活多样,尤其是“双创”在教育体系内更好的孕育和发展.三是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力军,也是“万众创新”一支特别重要的力量,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搭建科研、育人平台,从制度上确保教师“愿意创新、能够创新、出好创新成果”.四是创新资源配置机制,要在市场负面清单中明确教育公益性底线,以及市场“非准不入”的领域或者事项,其余则放开,让市场充分参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多形态的教育产品.可以预见,在我们这个尊师重教的国度里,一旦被压抑了的教育消费热情被点燃,会有多么巨大的市场,出现多少新的教育消费,又会创造多少教育奇迹.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政府一定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

(本文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16 年3 期)

该文汇总,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供给和改革和结构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结构本科毕业论文结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之三:落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改革,一直在路上.

2、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 陈正权1,朱德全2(1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655011;2 西南大学,重庆400716)摘要在高……教育大众化阶段,要高……教育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的难题,必须对高……教育供给侧进行改革调整.

3、 高等体育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理念和策略 摘要围绕为什么进行高……体育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合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发展的重大创新,适应我国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一理论问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目标和内容……方面就如何实施高……体育教育.

4、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以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影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思想政治课供给主体对实践教学价值和内涵认识模糊,供给主.

5、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摘要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

6、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公共图书馆策略以辽宁省为例 摘要实施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解决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供给现状,总结出存在的供给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