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作曲毕业论文题目

作曲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薪火相传激励创作热情增涨文化自信促进中国作曲2019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述评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作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4

薪火相传激励创作热情增涨文化自信促进中国作曲2019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述评,本文是作曲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薪火相传和激励和自信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文 王安潮

在中国作曲现代化的探索者中, “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邀约贤才,聚讼技艺.因此,2017年10月12日-14日,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的“2017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就成为金秋中国作曲界的重要活动之一.究其原因,一是这一纯学术型活动历史悠久,成效突出,关注度高,影响深远,它自1985年开始,至今已有30余载,每一届交流会总会不乏新人新作惊艳四座,每一届盛会总会有观点辩论语出惊人.虽说是中青年为主,但每一届会议,老一辈作曲家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大家集思广益,集中推动了中国作曲的发展;二是交流会上可以畅所欲言,真正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想荟萃,多会涌现并解决大家集中关心的观点,甚至出现观点交锋的学术景观,每一届都会产生技法、观念的冲击并作用于创作实践;三是新作品集中汇聚,作曲家们都会拿出得意之作,因而能全面反映中国作曲探索的盛况,其技术与观念的无保留呈现,对加速作曲学科的发展也是极具教育实践意义的,而在这场学界聚讼之会,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的作曲家们,都会放下架子,平等对话,取长补短,各自收益.

一、交流盛会:时代语境下的风格选择

此次交流会秉承节俭办会的宗旨及学术传统,集中高效地完成了既定议题.在3天的时间内,举行了6场作品交流会、2场学术研讨会、2场学术型新作音乐会,而会场下的交流更是思想火花不断闪现.

交流会展示了78位作曲家的新作,体裁、题材迥异,技法、风格不同,精彩纷呈,新奇不断.研讨会中,有数十位作曲家发言,尤其是第二场中激烈的观点论辩,展现了大家敞开心扉交流的学术态度.正如西安音乐学院王真院长所期愿,与会者敞开心扉地交流了技法,研讨了学科发展,为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与会者评价说本次交流会作品形式多样,人才辈出,著名作曲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张大龙教授认为这是教学及学科发展促进了人才成长直至涌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等人还因大量作品选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而感慨,此次会议展现了文化自信状态下中国作曲繁兴的创作状态.

每一届交流会中的主办方作品展示都会成为会议的重头戏.此次盛会的2场音乐会中,西安音乐学院教师们分别呈现了8部交响乐与8部室内乐的新作,作品在聚焦现代技法探索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站在“丝路”的起点对国家“一带一路”文化语境的“局内人”式的解读,“丝路”沿线的音乐素材频现于作品之中,其中如《云之际·天之涯》《路漫漫》《焦点》《天境-秋思》等多部作品是首演之作,显示了主办者对活动的重视程度.

8部管弦乐将民族交响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发.为此次交流会而写的《云之际·天之涯》(白超),将手风琴与中国笙作为双协奏的并置对话主体,将线性思维与纵向和声之魅表现为在雾霾天里对蓝天白云的追寻,展现了中西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见例1).《厚土》(符译文)将民问“花儿”主题进行了现代技法的发展(见例2),音乐织体繁复,西部风情隐约而逐渐衍变为厚重的乡土.《路漫漫》(雒鹏翔)有感于鲁迅《生命的路》,将命运思索衍化为具有戏剧张力的音响渐变过程.《两乐章交响曲》(韩兰魁)以冥想、动感的不同内心世界表现,泛调性的多色彩变幻,展现了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其创新性已在李吉提等人的评论中予以了强调.①《在云端》(梁红旗)以藏族音乐为素材,运用管弦乐队弦乐和声的铺垫、木管的复调性线条交织、铜管与打击乐声部的点捕化等多种手法,以此而表现了珠峰天际的多彩云层变化,渐变式发展手法使得乐队音响逐层加浓,最后呈现色彩斑斓之态.《焦点》(吴延)运用主题裂变之法而不断推展心潮涌动的遐想世界,其主题的昂扬向上音调(见例3),被作者以丰富多样的音乐织体或节奏音型而予以逐层展开.《月夜》(刘铮)曾有指挥家帕斐尔·巴莱夫于1999年4月24日存德国由吕贝克音乐学院管弦乐团首演过,乐曲以唐代刘方平同名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意蕴为触发,运用南棒子、小堂鼓、大鼓、京锣、铜磬、大锣等中国特色民族打击乐器,以微复调而展现线条与色彩的精致变化.《大漠长歌-I》(张豪夫)曾于2009年7月由著名唢呐演奏家郭雅志在国外首演过,乐曲以王维的诗为表现内容,以西北大小唢呐而表现广漠中黄河奔流景象,音乐主题舒展起伏较大,较好地挖掘了西北音乐素材对唢呐现代化发展的空问(见例4).

8部室内乐以西北民族风情或古代文化为表现内容,《山歌随想》(李彬彬)运用双钢琴“对答”手法而展现的广西民歌素材淳朴而又粗犷;琵琶独奏《秋意终南》(郭强)运用西安鼓乐素材所展现的古韵淳厚的曲风让人感受到长安城南终南山秋景的古朴意境,其主题的设计既保留了素材的特点,又在其中融入现代音乐的手法,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清新异韵(见例5).三重奏《子夜歌》(郑飞)、二重奏《禅意》(任意)、八重奏《碧竹风影》(雒鹏翔)、三重奏《天境·秋思》(宋小朱)等都将其视角投向古味盎然的意境,展现了古代文化浸润下长安的作曲家之所思.大提琴独奏《关山月》(吴延)以大量非常规演奏法所描写的李白同名诗中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戌客思归的边塞画境,散性音乐思维下的纯粹音响化手法的运用是大提琴音乐中少见的中国意境表现之作,而中国打击乐及古琴等音响的描摹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见例6).《吟诗》(刘琨)以中西乐器为载体而将三毛《说给自己听》进行了象声、诗意地描绘,将大型室内乐的多重意境予以了展开.纵观这场室内乐音乐会,作品在不同形式上的探索展现了作曲家丰富多样的探索空间,它们以西北地域或古代意境,或民间淳朴或优雅风情为表现对象,将西安鼓乐、唐诗、民歌的意境进行了精致的描绘,形式各异,展现了古城作曲家们面对时代的风格选择.

音乐会集中展现了西安音乐学院的作曲教师们教学之余在创作技艺与学术上的创获,作品以本土音乐素材或文化资源为创作源头,又积极吸纳现代创作手法,从而使其以现代性、风格性、个性化的特点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薪火传承:持续激励作曲家探索与成长

纯粹学术意义上的新作品交流会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举办的活动都不多,因其太过专业,而参与者少,关注者亦少,但却是创作新探的不可或缺者,它对于激励作曲家,尤其是青年作曲家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 “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就具有这样突出的学术价值.

细算起来,交流会在30余年的发展中也才举办了五届,究其持续与断续的原因,各个不同.1985年的中国作曲界正是“新潮音乐”纷争的时代,谭盾、瞿小松、何训田、郭文景、叶小纲、许舒亚等恢复高考后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掀起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先锋音乐技法及观念的潮流令人兴奋,但反对者也不乏其人.由武汉音乐学院于1985年倡导召开的第一届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为正反两方搭建了聚议的平台,为肯定“新潮音乐”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交流会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与社会影响.但这一极具推动意义的学术之举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了动静,经费不足是表而原因,新作量不多与观念反差大是内在原因.

直到1998年,交流会的薪火才由中国作曲理论研究重镇武汉音乐学院重新续上,并在那次会上,大家商定隔年举办一届的规制.于是,就有了2001年天津和2003年成都的交流会,中国新音乐被激励而得以快速发展,星火大有燎原之势.尤其是天津会议,作品数量多、质量高,技法新锐,观念新奇,其状况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可能是新旧世纪之交的创作风潮影响所致,而主办者大量的前期引导、沟通工作亦是主要原因之一.顾之勉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筹办会议的每一环节资料,而发言的记录也可见大家聚议的智慧.本来应该2005年在星海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五届交流会,不知何故被一再推迟,直至最后没了音信……

十年后的2015年岁末,中国现代音乐发端之地的上海音乐学院决意续上中国新音乐探索交流的香火,经大家同意后,很快就发帖相邀齐聚沪上.那次会议上,虽然筹备时间短,但成效显著,尤其是重新燃起了“隔年举办”的热情.据刘铮说,当时,有很多单位申请续办,但交流会的续火者叶国辉主任主动要求当时参会的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能续承接力棒,叶教授觉得,西安音乐学院在新音乐的发展中持续活跃,人才辈出,尤其是“乐和长安”现代音乐节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其续火能力相对较强.

令人高兴的是,在本届交流会之中,主动要求承办者又有多所院校,经联席会议商量,2019年、2021年的后两届交流会将分别在浙江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举行.薪火相传,传的不仅是活动的本身,还是作曲的执念与坚守,更是创新探索的思想与观念.持续的探索将会激励中国作曲家,尤其是青年作曲家的更快成长.参会提交作品交流的有:音乐学院的龚晓婷、胡银岳、史付红,中国音乐学院的刘青、王珏、王非、谢文辉、温展力、高松华、韩听桐,上海音乐学院的苏潇、钱慎瀛,武汉音乐学院的赵曦、罗毅、钱亮、姬骅、罗林卡、吴霜、龚华华,星海音乐学院的曾宇佳、陈思昂、胡玥、王阿毛、罗紫艺,天津音乐学院的任丹丹、杨恺、王鹏、张大鹏、刘音彤,四川音乐学院的杨晓忠、毛竹、郝宇锴、黄旭、景徐、昌英中、方芳、施子伟,沈阳音乐学院的刘晖、吴基学,西安音乐学院的刘琨、成蓉、李靖君,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张磊、崔哲等.此外还有,内蒙古艺术学院韩星宇、李末、李查宁、额郑日苏,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郑阳,西藏大学的觉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张智军,湖州师范学院的邓小染,广西艺术学院的刘畅、王沂孙、段元博等学生.

敢于展示新技术新观念是年青学者的突出表现,尤其是一些刚出世人道者.如浙江音乐学院的张听《哈尼禾泥》在创作上,在五声性音阶的核心素材(羽一宫一商一角一徵)的基础上,以混合音色为主体音响的前提下,运用节制、简约的创作思维,以音色、织体和力度多层次、多角度的结构布局、空间延展为主要手段,通过采用铓鼓舞中极具简约、规律性的鼓点律动,结合云南花腰族灵巧多变的舞蹈律动特征(即三连音和附点音型,以及3加1、3加2的节拍律动),选用哈尼族民歌中2度、3度、纯4度、增4度的音高组织,并在打击乐与钢琴声部融入了一些爵士、摇滚的音乐元素.在对乐器具有角色性特征联想的创作意图中试图描绘出哈尼人舞动铓鼓、挥动铓锣在田中起舞欢歌的神秘、快乐景象.星海音乐学院胡玥《心潮》运用传统潮州唢呐、G调中音唢呐、D调高音唢呐等三种唢呐,以《抛网捕鱼》《关公过五关》潮州音乐为素材表现了色彩多样的心潮涌动情绪,鼓与唢呐的吹打乐中运用了声部间的呼应关系,较好地借鉴了传统,并以多样的音色音响变化而凸显了现代性(见例7).刘琨从西安土语、鼓乐中挖掘了如“嘹响”等音响特色,以现代技术予以了发展.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及其重要历史价值表现为,一是新作技法与观念的集中呈示,在历届交流会主要议题的基础上,对内容深化、细化做了多样的探索,使多家观念平等对话,技法纷呈,观念新颖,作曲家的才情得以全面绽放;二是参与者众,较之于往届,此次交流会中的参会人数更多,呈现作品的形式更为多样,录音质量也更高.尤其是后者,反映了近年来各地对新作品排演的重视,而演奏者对新作的主动追求,再加上演奏技术、录音技术的提高,为作曲技法的更好呈现注入了活力.金平教授感慨说,所展示的新作录音多已达到出版所需的品质.

三、交流研讨:文化自信促进中国作曲发展

本次交流会中展示的新作技法在创新性的探索中更加注重民族的内涵表达,展现了文化自信促进作曲产生了活力,不再着意于新奇怪音响的表达者居多,而对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视,使其有了更鲜明的地域指向性,挖掘了民族音乐素材现代性下的可听性,如赵曦的《花的记忆》、刘青的《妈祖》、王珏的《马头琴协奏曲》、陈思昂的《坐看云起》、郭鸣的《西湖的春天》、张昕的《哈尼禾泥》、刘琨的《嘹响》等.钢琴五重奏《花的记忆》在和声的纵向关系中注意了非三度叠置的纵合化手法,而在横向音高关系中又以半音化关系而予以线条的流动性连接,这就使其“七月”的“花”显得饱满而艳丽(见例8),而其“空气的奏鸣”则以主调手法而突出了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或衬托或对话的舞蹈性律动.郭鸣的《西湖的春天》以音乐织体律动的不断变衍而描绘了波光粼粼的西湖春天景象,而其音乐的对比表现在音高材料上则相对强烈一些,而非渐变原则,复杂和声所带来的浓度加强了音乐的纵深感,展现了西湖春天的多姿多彩(见例9).

捕绘存对西方前沿技法的追求中,融人中国线性思维、渐变原则于作品中而求得色彩融会的作品,是此次新作呈现的又一倾向,张大龙的《北川兰辉》、贾国平的《风越苍茫》、张旭儒的《拂云鸣钟》、胡银岳的《尼木错毕》、杨晓忠的《云团》、吕黄的《重叠》、刘铮的《弦乐四重奏》、曾宇佳的《晚春》、张磊的《杨白劳》主题变奏与赋格、苏潇的《疆域》、王非的《古迹随想》、毛竹的《仿民问》等.刘铮的《弦乐四重奏》在用西方音乐载体搭建的纵向多形态的线条中,以四音列(角一徵一羽一宫)构建了五声性片段,但以声部交织、交错而又构建了半音化音高关系,显示出作者存西方现代和声中多元音乐元素融会(见例10).而年青作曲家中,理性的运用十二音、音集等无调性技法的作品居多,仅追求技术本身奇特的作品则少见.年青作曲家群体实力的凸显,表现为最后一个交流单元给了多是本科生的李靖君、成蓉等人,他们敢于在前辈面前展示作品甚至诠释观念,展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度,这一方面说明当前作曲教学的整体性水平提高,金平教授赞其已达到了很有意思的状态.

研讨会中个性观点的表达是此次活动吸引人关注的重要环节.有几个话题颇值得品读:一是关于为谁写、写什么的话题.西安音乐学院任意副教授从交流会中的实验性创作而发出诘问“我们的作品写给谁听”?他认为,无声性是中国作曲家要特别重视的技术,是坚守这一中国传统,它还要与人们听觉的观念要统一起来,他对一味地追求无调性、且以此而认为是创新的那些实验性作品持否定态度.张大龙认为任意的观念有点落伍,日.无声性不一定是中国所独有.上海音乐学院陆培教授进而反驳说,无调性不一定就是创新,不能狭隘地理解创新,而无调性也不一定就难听甚至怪异.刘铮觉得, “作品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喜欢,但要表达什么一定要清楚”,他觉得理想的状态是, “作曲家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和风格,听众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风格”.陆培说他在美国从未有过给谁写、写什么的要求.金平认为,在传统材料的使用中可以借鉴民族音乐学的语言学方法,但没用纯粹的、不受其它语言影响的传统,调性的选择说明不了为谁写、写什么的问题.二是音乐素材的东方与西方及其运用上的传统与现代话题.星海音乐学院曾宇佳认为,从素材角度看,作品可能有比较明显的所谓“东方”或“西方”的痕迹,但作品是一个综合体,从音乐构成的逻辑来看,要做出“东方”或“西方”的定义就不是那么清晰了,并不能单纯地说无声音阶、十二音谁更“东方”或“西方”,谁更传统或现代,比如武满彻用的是西方的逻辑,但统构建起来后的作品却是东方的.张豪夫运用的西北音调是东方的,但其最终表达,综合起来后却是西方的.张大龙认为,不能纠结于局部而说手法是否中国化,王非作品中的三度叠置和弦是中国化的,而曲中的浙江民歌最终表达为西方式的现代.三是关于个性化的话题,音乐学院史付红说,现在研讨会中涉及到具体技法的不多,这是弱视个性化的表现,她强调要深化个性技法的讨论,要深挖每个人的点状技法想法,而大话题多、观念多是要不得的.陆培认为,创作就是要追求个性表达的活动,要为自己创作,但要从自己血液中提炼民族性,尤其是民族血性是创作中重要的捷径之一.刘铮认为现在年青作曲家们不敢彰显个性追求是因为心理负担太重的原因所致.雒鹏翔认为个性的表达不需要太纠结形式,方式要为个性所需而运用.金平认为创作就是个性化的活动,作曲家要注意呈现上的深切性,但他觉得创作其实没那么复杂,就像小说家、画家那样,把看到的东西记写下来并很好地表现出来就行了.

此次参会的作曲家除了来自十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外,还有艺术学院、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者,尤其是青年作曲家的大量积极参与,他们在新作品展示与研讨环节发表了新锐而大胆的简介,成为交流会上的亮点之一.除了原九大音乐学院派出阵容强大的作曲家交流队伍外,新兴的音乐学院浙音、哈音更是热情很高.如浙江音乐学院作曲系在郭鸣主任的带领下可谓倾巢出动,他们交流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了新学院的新气象,如郭鸣的《西湖的春天》、张听交流的《哈尼禾泥》、张泽艺的《绽放》、庞莉的《呼麦印象》、张莹的《黑白子》、朱慧的《淋风夜雨荷上行》、沈纳蔺的《扎西德勒》、李珺的《脚步》等.参与者众,不仅可以提升交流会本身,也将助长小众的中国新音乐创作发展,在文化自信的发展氛围中更好地创作具有个性品格的、中国文化内涵的新锐乐响,初心不改,砥砺前行,这才是交流会的可贵实践,可赞精神.

(责任编辑 姜楠)

点评: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作曲本科作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薪火相传和激励和自信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提升书法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摘要】随着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日益急迫 书法教师只有在“练”“习”“研&r.

2、 张有国一个人的薪火相传 张有国是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德斯立小学教师,在澜沧江畔的大山里坚守了整整37 个春秋 37 年的坚守,只为17 岁时的一句承诺让更多的娃娃走出大山 他挖窑烧瓦、上山砍椽,亲手为学生们盖起新瓦房,改变了.

3、 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 一、前言传统笔墨文化是我国文化长河之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通过笔墨作为素材对国画进行创作,为国画创作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提供更好的帮助,将国画的形态美表现出来,并且展现了国画的精髓 若没有笔墨的铺.

4、 薪火相传是师魂 我是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埠桥中心小学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今年59 岁,全家三代7 人都教书,教龄累计200 余年,在当地被称为“教育世家” 在群众中威望高的父母1951 年,.

5、 薪火相传的乡音 从我呱呱坠地之时,我便认为我是个十分幸运的人,因为我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我是个潮汕人,我会着那种富有神韵而又时常回荡在市井之中的语言——潮州话 人凡是出生总要问个为什么,有.

6、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白酒 我今天感到挺高兴,我们做中国酒的人,特别做中国白酒的人,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华山论剑西凤酒以文化为要,并且落到了实处,充分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另一点就是,中国白酒行业深刻地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