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护理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 医学美学论文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美学论文 生活中的美学论文 酒店美学的饮食文化论文 辽师烹饪美学论文 美学期刊 美学论文3000 设计美学论文

美学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苏轼《前赤壁赋》的美学意蕴解读相关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美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8

苏轼《前赤壁赋》的美学意蕴解读,该文是关于美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前赤壁赋》和苏轼和美学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 摘 要]《 前赤壁赋》写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文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苏轼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

[ 关键词] 苏轼;《前赤壁赋》;旷达;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1-0026-02

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 年),此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他从一名朝堂命官沦为不带枷锁的囚徒,名为“黄州团练副史”,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此赋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出作者由月夜泛舟、寄情水月的舒畅,到怀古伤今、人生短暂的悲咽,再到物我合一、精神解脱的达观.

一、寄情水月的自我陶醉

赋的起始段落中,作者生动细致地描摹了自己与友人( 主与客) 在初秋月夜泛舟赤壁的怡人景色与游览之乐.文章一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阴历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时的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子与客游性大发,一边饮酒一边诵诗,“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等待着月亮东升.

过不多久,月儿升上了东山,在南斗星和牛宿星之间徘徊逡巡.这时,只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好一派江天一色,水月映衬的旖旎风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子与客乘着一叶小舟,感觉自己如同行驶在茫茫天地之间一样,凸显出宇宙的浩瀚与个体的渺小.“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感觉到自己好像飘飘荡荡,乘风而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下来;又好像游离于尘世之外,要升入仙境一般.“御风”一词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御风而行”有顺应天地之气,自由游于无穷的意味.[1] 沉浸于水月美景中的苏子,似乎已忘却乌台诗案后的种种不公平境遇.

二、怀古伤今的悲咽之叹

接下来,苏子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此处的“乐”是忘怀现实之乐,是沉浸于山月美景之乐,却也是暂时失意和苦闷贬谪生活中的“苦中作乐”.这从其歌咏之辞则可以看出:“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的意象,源于屈原的《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譬喻,苏子以此来表明自己“远离朝廷,心系君王”的忠君爱国之心,抒发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2] 苏子借用“美人”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仍愿意效忠朝廷的愿望.

此时,苏轼的另一个自我——“客”吹起洞箫,“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引发出苏子内心的悲戚之感,心下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何为其然也?”苏子问客,“为什么突然吹奏起这么伤悲的乐曲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昌昌,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子假客之口,怀古伤今,由眼前的“月明星稀”的赤壁景象联想到赤壁之战中曹操,进而感叹其横槊赋诗、诗酒戎马的一生,流露出对曹操雄才大略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苏子对建功立业的渴望.[3]然而,曹操虽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曹操乃盖世枭雄,仍不可避免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灰飞烟灭、不见踪迹,何况你我这般平常的世人呢?此乃人生的第一悲,为人生的平凡庸碌而悲!

苏子借客之口,道出了人生的第二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为渺小的、短暂的人生而悲!

接下来,便是人生的第三悲,“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是美好愿望与无情现实的对比之悲!正因人生短暂,便想如仙人一般遨游于天地之间,与明月共存;但终究只是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将这满怀悲切凭借箫声托付于秋风之中.

这一部分中,苏子怀古伤今,道出了人生的三大伤悲之事,表达了人世间的平庸之悲、人生短暂之悲及现实痛苦之悲.联想到苏子惨痛的人生遭遇,这样的悲叹与遗憾应是其正常的情绪抒发与排解的表现,一般的诗人能写到这一点便已达到了审美情感的极致表达,用时光飞逝、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等一系列颇具哲学意味的审美表达来抒发情感.而在苏轼这里,其美学表达要更高一层次,从“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求索走入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释然与顿悟,从悲叹之境中脱离出来,巧妙阐述“变”与“不变”的哲学 叹之后,苏子回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子的驳论,其目的在于劝慰“客”因慨叹人生短暂而生出的悲愤,实际上是在劝慰另一个自我.苏子以江水和明月作喻,他说滚滚长江水日夜东流,却不见一分减少;天边明月阴晴圆缺,却不见一点盈亏.生与死仅仅是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已.由生到死,就像长江水滚滚东流,明月的盈亏变化,生命本身并无变化.[4] 如果从变化的一面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简直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来看,天地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继续解释,何况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你感受一下那江上清风,看一看那山间明月,耳中听到的声音和眼前看到的景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尽宝藏呀!只要我们尽情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不就是与自然一起变化吗?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子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重新开始高高兴兴地喝起酒来.美酒佳肴都被享用殆尽,一片杯盘狼藉.大家互相枕着、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不知不觉太阳从东方升起,天色已大亮.

实际上,《前赤壁赋》中的这一番主客对话,就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是过去之苏轼与如今之苏轼的对话,是旧我与新我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苏轼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4] 至此,苏轼从“怀古伤今”的个人小天地中解脱出来,上升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旷达自适的人生境界.

这与庄周的“齐物论”思想有相似之处,在梦中,庄周与胡蝶合而为一,并不分彼此;[5] 苏轼巧用庄周梦蝶原意,却又推进一层,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的问题,将人生与自然合而为一,并将之升华为人生哲理,寄意深远,意味隽永.此时的苏子,置身天地之间,超然于尘世之外,无形中已融入自然,真正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 参考文献]

[1] 王亚伟. 从《前赤壁赋》看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J].语文知识,2014(5).

[2] 郭坚. 意蕴深沉 哲思横生——苏轼《赤壁赋》导 读[J].课文导 读,2008(3).

[3] 马晓军. 光芒四射的“古典散文诗”——苏轼《前赤壁赋》的艺术魅力[J]. 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版),2009(06).

[4] 康震. 康震评说苏东坡[M]. 北京: 中华书局,2008.53-73

[5] 张少康, 刘三富.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良士)

上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前赤壁赋》和苏轼和美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美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实现人生的精神突围《后赤壁赋》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叶秋娜一、教材分析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 如何更好地鉴赏这篇课文,便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把握作者.

2、 宋词的定篇教学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何为定篇王荣生认为“定篇”是指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高中语文“定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 这些篇目是提高学生阅读能.

3、 杜笃《论都赋》为反对立都洛阳而作吗? 陈松青(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辞赋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81)关键词杜笃;论都赋;洛阳摘  要自范晔后汉书以来,杜笃创作论都赋的目的,一直被认为是反对立都洛阳,主张迁都长安 此说值得怀疑 事实.

4、 以《赤壁赋》为例谈文言文教学 新课改下,老师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学,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让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笔者以赤壁赋的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预习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正.

5、 《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文佚名简介采莲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写的一篇体物抒情小赋,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荡舟嬉游,抓住采莲过程中的“棹移”和“船动”……动态渲染 赋.

6、 《三都赋》撰写年代新考 杨志很 南宁市第十三中学摘 要左思三都赋撰成时间是学界争论比较大的问题 通过考察左思开始撰写三都赋的时间、左思访求张载“访岷邛之事”的时间、陆机“覆酒瓮&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