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信息技术和会计变革论文开题报告 精益变革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论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变革论文 管理变革论文 变革论文

关于变革毕业论文范文 跟手机的下一个颠覆变革是什么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变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0

手机的下一个颠覆变革是什么,本文是关于变革毕业论文范文跟颠覆和变革和下一个有关论文范例.

自上个世纪以来,包括手机在内,整个信息通信业的科技创新,都一直以10年左右的周期,重复着自己的颠覆节奏.

1987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俗称“大哥大”的摩托罗拉手机第一次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10年后,1997年,中国电信的G用户突破1000万大关——是的,这时它和中国移动还没有拆分.这一年,摩托罗拉发布了历史上第一款折叠手机,菲利普·卡恩(PhilippeKahn)也发明了全球第一部拍照手机,而诺基亚取代摩托罗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

又一个10年,2007年,TD-SCDMA开始在中国10个城市大规模建网.这一年,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宣布,“苹果将重新发明手机”.当时全球手机老大诺基亚,对其不屑一顾.

从没有手机,到模拟手机,到功能手机,再到智能手机,每一次都是彻底的颠覆.而每一次颠覆的背后,都是人类在无线通信、材料工程、集成电路、应用软件、互联网络等科技领域的科技演进的“量变到质变”.

下一个颠覆将出现在何处?

又一个10年过去了.然而,从2007年iPhone将我们带入智能手机时代,一直到现在,我们仍未看到手机有新的颠覆式创新出现.

事实上,在这11年里,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从通信到网络,从云到大数据,从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全世界的科技创新积累已经天翻地覆.但为何时至今日,它们仍未能汇集出手机的新一轮颠覆变革趋势?

或者说,如果这个颠覆即将出现,那么,它将出现在何处,又将如何定义手机行业的下一个10年?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认为,颠覆的引爆点将会来自石墨烯,这种超级材料带来的各种性能飞跃,将为手机的创新,制造广阔的空间.

也有人认为,颠覆会来自柔性材料,它可以让手机打破形体的束缚,以更具想象力的可能性,来重新定义手机,甚至以其他的终端形式取代手机.

还有人认为,颠覆会来自于人工智能,它将在各个垂直领域不断突破,乃至以更人性化的“器灵”方式,重塑手机给我们的功能和体验.

但在我看来,以上判断可能都不准确.

无论石墨烯还是柔性材料,它们虽然已经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数据与案例,但要真正走出实验室,并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还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过程.而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进程,在人类发明真正通用的超级智能之前,它更现实的情况,是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到各个垂直领域,实现能力的提升.但它本身却还难以为我们创造一个独立的、爆发式的颠覆体验.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交互方式.

最早,模拟手机只能用于打电话,与人没有交互.功能机时代,通过键盘的交互,手机可以用来发短信、上网,以及最原始的其他应用.在智能机时代,触摸取代了实体键盘,让手机真正变成了我们大脑和手的延伸.

如果没有这种触及到交互层面的深刻变革,那么,其他的创新再多,也做不到真正开启下一个时代.

所以,也有很多人,把语音交互,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语音交互,作为下一次颠覆的希望.

但问题在于,且不论目前还未能彻底攻克的语音识别率问题,仅仅是语音交互方式的效率、外界干扰影响和私密性,就限制了它的应用场景,使它难以以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来实现颠覆.

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真正的变革,更可能来自另一个方向: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方向,而不是技术.它会包括3D结构光、虚拟现实技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在内,最终在这个大的方向上,汇聚成为手机功能与体验突破的合力.

如果说,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取代电脑,成为我们在虚拟世界的信息中枢;那么,在下一个10年,手机将有望消弭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帮助我们用现实塑造虚拟,以虚拟触摸现实.

在这方面,有太多的想象空间.我可以简单列几个:

其一,手机可以精确地识别人脸、表情、手势等指令,它与我们的交互可以突破屏幕限制,更方便、更多元,而且可以适用于更多更复杂的环境.

其二,手机应用可以实时获取现实世界的信息,并将其实时投射到虚拟世界中,从而为创造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比如未来的游戏,我们可以使用与自己相同体型、身材甚至面貌的角色,甚至代入我们身边的场景;未来的购物,可以实时测量我们身体、房间等各种需求数据,获得量身的个性化商品,而且可以先在线上“试穿”“试摆放”,满意了再确认购买;未来的工匠,可以对着一片空气,就用手捏出满意的作品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完成;未来的电话,不再是语音或视频,而是像科幻电影里一样的三维投影,彼此清楚看到对方的动作和表情;未来的安全识别,不再需要验证,因为人的面部特征远比指纹更加复杂,三维的人脸识别也将能做到比指纹识别更准确、更安全、更方便……

这些,都能让我们获得完全不同的、颠覆式的手机体验.

已经来到了临界点

我认为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能成为下一个颠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技术积累已经比较充分,而且已经走到临界点.

一是现实数据的采集上,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手机对现实世界的位置数据采集,从二维变成三维,才能真正在虚拟中还原现实世界.

二是数据的传输上,空间数据从二维变成三维,意味着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而且要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真正融合,对于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时间也有更高的要求.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带宽更高、时延更低的数据传输系统——这也是相对4G网络来说,5G实现的最大性能提升之一.

三是数据实时的智能化的处理上,这方面,需要人工智能、AR/VR/MR、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提升,比如更高效的人工智能算法、更适合人工智能运算的AI芯片、面向虚拟现实的各种应用,以及相对应的数据处理系统等等.

我们看到,以上各个领域,都在最近几年有长足的进展.比如,按照预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在未来1年内启动5G商用.

整个技术链条中,最核心也最重要的,是三维数据的采集环节.在这方面,科技巨头们很早就已经在做准备.

比如英特尔此前推出的RealSense解决方案,就通过多组摄像头捕捉2D图像,经过计算变成实时的3D图形,从而试图将一切“看到”的视觉数字化.而高通的Spectra模块项目,则通过前置的iris生物识别模块和视觉摄像头模块,让手机具备3D结构光(SLiM)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当然,高通与英特尔都还处在行业的最上游,它们的技术从提出到真正成熟,再应用于终端产品,也还需要产品.

所以,另一个事实更具有标志性意义.2018年5月10日,OPPO成功实现全球首个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5G视频通话演示.这意味着,我前面提到的,无论是三维信息的采集、传输还是实时处理,它已经实现了真实的应用.

OPPO是安卓手机阵营中,首个实现3D结构光技术的厂商.据悉,OPPO3D人脸识别已经具备量产条件,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推出商用终端.在此之前,全球实现3D结构光技术应用的手机,只有2017年11月上市的iPhoneX一款手机.而直到现在,iPhoneX也还未实现基于3D结构光技术的5G视频通话.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中国手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大都依赖于供应链的革新.但现在,OPPO的3D结构光却是其自身主导完成.

就目前而言,OPPO领先一步,但可以预期,在它的刺激与带动下,更多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技术与产品,必然会不断涌现出来.

或许,颠覆用户体验、重新定义行业的新产品,就会在不久诞生.

简而言之,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颠覆和变革和下一个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变革本科毕业论文变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颠覆性变革才能阻挡油价飞涨 最近国际风云变幻,石油开始蹭蹭地往上涨 布伦特原油及纽约轻质原油升至2014 年底以来高位,分别触及每桶75 美元和70 美元 油价即将突破80 美元 桶的消息开始甚嚣尘上,有嘴大的人甚至表示,油价重.

2、 移动APP应用于手机图书馆的实践和以上海市奉贤区图书馆为例 李能(上海市奉贤区图书馆,上海201499)关键词移动信息服务;移动APP;手机图书馆摘要文章介绍了上海市奉贤区图书馆移动APP的功能及APP在应用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图书馆APP开发和建设中面临的问.

3、 转型视野下文艺学的多维透视和文化转向以金元浦《文学,走向文化的变革》为例 由韦勒克主笔的堪称20 世纪西方最为流行、经典的文艺学教材文学理论在其开篇便抛出了一个关于文学研究的基本论断“问题在于如何对艺术,尤其作为文学的艺术, 做理智性的探讨 ”1韦勒.

4、 学术出版变革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出版人素养构成与其培养 学术出版主要是通过出版学术专著来实现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它是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校图书馆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主要供应商,亦是风险承担.

5、 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手机;二维码;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摘要文章以手机二维码和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及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体现,最后讨论了手机二维码在智.

6、 人工智能2.0时代知识分析变革* 田倩飞1,2 张志强1(1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41)(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摘 要“人工智能”一词于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