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传媒期刊 传媒杂志 传媒经济论文选题 日本新闻传媒日语论文 传媒观察投稿 中国传媒大学论文格式 中国传媒报告期刊号 传媒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传媒方面论文范文集 和论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现状、特征与其影响以宿迁学院为例类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传媒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7

论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现状、特征与其影响以宿迁学院为例,本文是传媒类论文范文集跟宿迁学院和育人和传媒类本科论文范文.

胡道安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摘 要: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促进高校育人教育的同时也会对高校传媒育人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如校园传媒创新的迟滞化,降低了学生对校园传媒的认可度;传媒信息的泛滥,无时不在干扰着高校育人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教育信息反馈的难度:不过校园传媒作为一传统而又不断革新的育人媒介,我们必须不断的去探究其特点,研究其规律,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之效能.

关键词: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现状;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6) 03- 0262- 03

收稿日期:2015-10-2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专题研究项目“传统‘中和’思想视野下民办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建设研究”(2014SJD782)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传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愈趋显现,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如何发挥校园传媒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却是目前高校传媒建设的一大难题.本文从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现状出发,进而探究校园传媒的特征,分析其影响,为校园传媒的建设做一初步探索.

一、宿迁学院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现状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设计

宿迁学院为省市共建、8校联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生中有本二和本三批次学生.本次问卷调查以宿迁学院在校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0份,调查人群涉及到全院4个年级、36个专业.样本的选取主要基于以下因素:1.样本录取学生的批次分布:2.样本的年级分布;3.样本的性别比例;4样本的专业分布.样本的选取基本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特点.问卷内容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情况、校园传媒当前存在的问题、校园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分析校园传媒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问卷调查分析

1学生对校园传媒自我认知.问卷中有5道问题涉及到学生对校园传媒的关注情况,其中学生对校园信息的获取渠道(多选)问题中,选择校园网的,占70%;选择校园广播台的,占53.33%:选择校内电子屏或橱窗的,占20.83%:选择校报的,占19.17%.但是,学生认为平时校园传媒使用时间上最长的为手机,占90%;其次为校园网,占53.33%:选择校园广播的占22.5%:选择校内电子屏或橱窗的占15.83%.在自己是否经常使用校园传媒问题上,分3个选项分别统计.其中,在学生是否接触校报的调查中,学生选择遇到了才看,占35%;很少看的,占31.67%;从来不看的,占33.33%;每期都看的为o%.在是否经常登陆校园网站问题上,偶尔登陆的,占64.17%:很少登陆的,占25%;从没登陆的,占5.83%;经常登陆的,占5%.在对校园电子屏或橱窗展板内容,选择驻足观看的,占36.66%;匆匆而过的,占54.17%;几乎不看的,占9.17%.可见,学生对校园传媒的认知和自我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意识到获得校园信息的相关渠道,但是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上却偏离了认知的轨道,对校园传媒,尤其是传统传媒如校报、橱窗展板关注较少,分析调查其存在的原因是校园传媒育人现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校园传媒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此项调查中,共设5个问题,整体情况较为客观.在对校报、校刊存在的问题调查中,选择从不关注的,占35.83%;选择内容、不贴进学生生活的,占25.83%:选择时效性差、周期过长的,占26.67%;选择版面少、设计不美观的,占11.67%.在校园传媒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创新上,学生认为有一定创新的,占19.17%:没有创新的,占15%;并不关注的,占65%.在是否经常浏览校园红站时,选择经常的,占5%;不经常的,占95%.对此,对其原因多选)调查中,73.33%的学生认为不知道此类网站,13.33%的学生认为形式不够新颖.9.17%的学生认为不贴进学生生活.4.17%的学生认为内容枯燥乏味:而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新传媒、新技术进行育人的利用程度上,学生认为一般的占80.83%,很好的仅为333%;在原因分析上,学生选择教育者媒介素养不高的占30.83%.缺乏相应培训占37.5%,习惯于旧媒体的占17.5%.基于上述的数据分析,校园传媒在育人的功能上尚未发挥应有的效用,体现在学生认可度低、内容单调、形式陈旧、不贴近学生生活:教育方因循守旧,未能与时俱进的利用好新传媒,这些皆是传媒育人教育探索时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

3校园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当前传媒已经渗透到校园的各个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在校园传媒对学生的影响问题多选)调查中,学生选择提供各种资讯、方便学习生活的占72.5%:选择知晓校园动态、增强主人翁意识的占36.67%:选择打发空闲时间,丰富课余生活的占25%;选择了解社会变化,促进自我成长的占18.75%.在对校园传媒影响力调查中,学生认为影响力一般的占49.23%.认为影响力很低的占17.5%.选择不清楚的占15.83%.很有影响力的仅为9.17%.在遇到问题通过哪种渠道表达意见时,选择校外传媒的,占36.67%;选择老师、微信的,占275%;选择校园论坛的,占22.5%:选择领导信箱的,占9.17%.校园传媒出错时,学生会出现的反映,其中74.17%的学生表示不会要求更正,但会影响媒体在自己心中的形象.9.1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不会有任何想法;而主动联系媒体,积极纠错的仅占6.67%.

综而观之,由于教育方在校园传媒利用层面缺乏创新,限制了校园传媒在育人方面的应有功用,导致学生对学校传媒关注率低,使用率低:遇到问题,往往会在校外公开网络求助,使校园传媒的处境陷入尴尬位置,了解当前校园传媒育人的特征对于进一步合理的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显得极为重要.

二、高校校园传媒育人现状的特征

(一)积极的导向性

校园传媒通过对传播信息的筛选、解读和评价来主导舆论,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创造舆论环境.由于对世界的认知受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我们不能完全靠直接经验获得,绝大部分要通过间接的信息渠道来认知,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认知世界只是传媒解读的世界.身处在传媒环境中,每个人都可明确学校倡导和反对的导向,从而给予选择的暗示,引导接收者接受学校倡导的信息,并接受这种信息内容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由此引导接收者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创新的迟滞性

在早期,校园传媒以报纸、期刊为主,传媒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精英的手中,接收者对信息的选择空间较小.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型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信息的发布和接收更多的呈现自由、平等与开放.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接收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社会传媒相比,校园传媒无论是在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新颖性,还是形式的创新性方面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久而久之,喜好时尚前卫的青年学生对之就会失去兴趣.

(三)受众的广泛性与局部性并存

校园传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与学生的关系日益紧密,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计算机、手机传媒的普及,促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传媒带来的便捷:同时,传媒依靠强大的技术优势,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在短时间内将信息发给更多的人,传媒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在传媒具备如此强大优势的同时,校园传媒却遭遇着学生冷落的对待.在调查中.64.17%的学生也只是校园网站的偶尔过客,经常关注校园网站的仅占5%.与形式新颖、内容时尚,能够引起学生猎奇心理的社会传媒相比,校园传媒自身优势无法突显,固有的受众也难以持续去关注.

(四)虚拟性与交互性并存

校园传媒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让人感知它的存在,在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是以数字化的信息为传输内容的.在网络交往中,传媒主体的社会身份都是虚拟的,与真实的客体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传媒就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然而,传媒的存在与发展是由大众的需求决定的,离不开接收者的反馈.只有充分了解大众的反馈信息,了解接收者的接受程度,才能及时对传播目标、形式、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传媒的交互性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传媒的发展,传媒己突破了传统单向传播的模式.博客、论坛、、微信等电子媒介都为传媒与接收者即时互动交流搭建了平台.通过互动,传媒收集了各种信息,了解其选择倾向,并根据接收者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育人教育得以迈入新的阶段.

三、校园传媒对高校育人教育的影响

校园传媒在高校育人教育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有序的校园传媒建设将会对高校的育人工作产生合力,促进高校育人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了高校育人教育的新环境

高校育人教育环境是高校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总和,包括对育人教育有影响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教育对象所处的高校内部小环境.伴随着校园传媒的发展,高校育人教育的环境增加了新的因素,创新了当前所特有的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媒介环境和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媒介环境不仅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也影响着高校育人教育的各个环节.首先,身处媒介环境中的大学生,利用传媒带来便捷,每个学生都可利用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自由沟通和平等交流,对他人的思想、观点进行识别性选择吸收,丰富了个人的文化资源,同时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无时不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次,媒介环境更加开放,使人与人、校与校之间在无形的网络中交汇成一个整体.引导高校教育教学方式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高校育人教育的时效性.因此,只有充分认识高校育人教育的新环境,打破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更好的完成高校育人教育的阵地,从而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

(二)拓宽了高校育人方式及途径的多样化

高校传媒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实践一对一的模式,通过使用多媒体软件,高校育人教育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由于受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传统的育人教育实践通常采用黑板、橱窗,教师一对一的单向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教育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模式下,教育者须亲临现场,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教育的时效性不强,是其存在的弊端.随着校园传媒的大众化、普及化,打破了这种传统教育的局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采用引导互动式教学,强化了育人的效果.另外,远程网络教育形式的发展变化,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和教育者能够及时沟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园传媒日益多样的传播形式,促使高校育人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互动.高校利用传媒的力量,加大高校育人教育的力度,寻找众多有效新颖的途径.例如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互动性特点.教育者通过BBS、微信、E—mail、等方式开展爱校爱国教育、学生咨询、知识竞赛等活动.宿迁学院是2002年新建本科院校,该校从院党委书记到基层辅导员一直重视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学院层面开发掌上宿院”软件,通过手机、微信、等多种方式,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开展新生入学思想教育.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在轻快的瞬间,就可以了解学校,关注学校,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扩大了高校育人教育的影响.

(三)丰富了高校育人教育的内容

以往高校育人教育要通过课堂将课本中的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内容往往显得片面、单调、教育效果也不明显;校园传媒的发展,为高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弥补了传统教育内容上的不足.校园传媒将国内主流媒体宣传的社会形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经过筛选,传递给学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正面宣传.例如《感动中国》《寻找最美教师》等栏目:此外,校园传媒对社会关注问题如大学生就业、教育公平、环境保护问题,在师生的分析讨论中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校园传媒通过互联网,帮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时把握时代主旋律,更新观念,对于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尽管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促进高校育人教育的同时也会对高校传媒育人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如校园传媒创新的迟滞化,降低了学生对校园传媒的认可度:传媒信息的泛滥,无时不在干扰着高校育人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教育信息反馈的难度:不过校园传媒作为一传统而又不断革新的育人媒介,我们必须不断的去探究其特点,研究其规律,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之效能.

(责任编辑赛汉)

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宿迁学院和育人和传媒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传媒本科毕业论文传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9+3学生文化适应现状、特征与促进策略以四川省广元市某职校为例 摘要 本文从生活环境适应、习俗适应、同伴交往及求助倾向……方面着眼,采用Likert五点计分量表收集数据,探讨认识四川省藏区“93”学生在内地学校学习、生活期间的适应状况,并.

2、 艺术院校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现状、问题和以北京舞蹈学院微信平台为例 摘 要 在近年来兴起的高校新媒体阵地建设热潮中,艺术院校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在高校新媒体宣传领域独树一帜 此项课题旨在通过对北京舞蹈学院……艺术院校新媒体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总结有益经.

3、 新常态下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和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团组织直接面向在校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主阵地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高校团组织在自身建设上既面临机遇又伴随挑战 因此要从供给侧改革出发,主动探索有效的改.

4、 高校转型形势下的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彭丽玲,范国锋,孙帆(平顶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本文根据当前地方本科的转型趋势,针对应用统计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目标明确化,数据采集亲自化,项目问题一体化的教学新思路,.

5、 基于两制交融的双创育人机制构建和实践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 要】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在艺术类专业开展工作室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提出制度建设、校内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导师制”的“双创&rdqu.

6、 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和实践路径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 【摘要】本文论述应用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明显……问题,提出在建设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中要反客为主,改变附庸式地位;化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