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现造技术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voip关键技术毕业论文总结 移动通信与关键技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关键技术 论文关键技术 医学开题报告关键技术指标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关键技术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黄淮地区食用型甘薯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方面论文如何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关键技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2

黄淮地区食用型甘薯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该文是关键技术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黄淮和甘薯和栽培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田昌庚,刘中良*,郑建利,高俊杰,孙哲,刘桂玲,赵丰玲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甘薯是我国重要的耐旱作物,对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依据多年高产研究与实践经验,对黄淮地区食用型甘薯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进行概括、总结,包括品种选择、苗床准备与育苗管理、栽插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五个方面.对甘薯生产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甘薯;高产;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38(2017)05-0069-03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17.05.020

收稿日期:2016-12-19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薯类创新团队项目泰安市试验站(SDAIT-10-021-18)

作者简介:田昌庚(1980—),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薯育种与栽培工作

*通讯作者:刘中良(1984—),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薯与蔬菜育种工作

甘薯又名地瓜、*、番薯等,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甘薯既可作为粮食,又可作为蔬菜,且食用方法多样,甘薯作为一种粗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具有稳产、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促进贫瘠地区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越发受到重视[2,3].甘薯在我国分布很广,全国分为五个薯区:一是北方春薯区,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二是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属季风暖温带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三是长江流域夏薯区,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流域;四是南方夏秋薯区,北回归线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五是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台湾等岛屿属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日夜温差小,主要种植秋、冬薯.其中,黄淮地区是我国甘薯种植面积最大的薯区.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概括总结出食用型甘薯育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甘薯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目前适合黄淮地区栽培的食用型甘薯品种有泰中6号、烟薯25、济薯26、泰薯14和鲁薯8号等[4,5].根据各地市场需要、消费习惯及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品种.在引种时宜小面积试种,减少因气候、市场等因素引起的损失.

2 苗床准备与育苗管理

育苗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不重茬的地块,育苗设施涵盖日光温室、大小拱棚、阳畦等.其中小拱棚是主要的育苗设施,具有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苗齐而壮等特点[8].黄淮地区育苗要求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一般在3月中旬左右进行育苗.

苗床宽1~1.2m、长10~15m、深0.15~0.2m,以南北向为宜,走道宽0.4m,床底土壤酥松而平.选择无病斑、无伤疤的种薯,用50%多菌灵400倍液,或2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700倍液等浸种预防黑斑病等病害,沥液,排种.采取斜排法排种,头朝上、尾朝下,相压1/4~1/3,后覆土,以不见种薯为宜,喷透水,待土渗进种薯缝隙,无积水时再覆土,以盖住种薯2~3cm为宜,搭建小拱棚.

保温、增温是春季育苗的重点,此时气温、地温较低,小拱棚上应覆盖毛毡或草苫,早揭晚盖.4月气温回升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烂床.根据薯苗长势及床土干湿情况合理浇水,浇水宜“前期午前,后期午后”进行,浇透为止,避免过干过湿.追肥一般在第二次采苗后进行,适度撒施尿素,并浇水.4月中下旬当苗高至 12~15cm时,气温稳定,循序揭膜通风、炼苗、蹲苗,培育壮苗.

薯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及时采秧.采秧时间以清晨进行较好,采秧的方法有剪秧和拔秧两种,一般常采用剪秧的方法,防止传染病害和移动种薯,剪苗时留茬 3~5cm.采后栽插,如当天不能及时栽插可以存放阴凉通风处,也可以在阴凉处成捆蹲在湿沙上,可以存放3~5d.

3 栽插与管理

3.1 整地起垄

栽插前种植地块需深翻、整地,每667m2施有机肥3000~4000kg、氮磷钾复合肥50~70kg;起垄,垄高25~30cm,垄距80cm,垄面垄沟喷乙草胺等除草剂,覆地膜,以黑色地膜为好.

3.2 栽插

春薯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上旬栽插,夏薯一般在6月上中旬进行栽插,深5~8cm,茎基部向后斜插,浇透水,覆土.在栽插前根据土壤病虫害情况,可以随穴撒施5%辛硫磷2~2.5kg/667m2等药剂,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3.3 肥水管理

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雨后在垄底划锄除草,避免土壤板结,影响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防止杂草滋生.雨季注意排水,防积水.如果没有覆膜,松土除草应从沟底至垄上进行,宜浅不宜深,一般在2cm以内.中后期随着雨水增多、气温升高及追肥等,茎蔓容易徒长、滋生节根,影响块根的膨大,此时可以喷施多效唑和缩节胺2~3次进行化控,也可以人工打秧控长.

据相关研究表明,每产1000kg鲜薯,需氮(N)4.9~5.0kg、磷(P2O5)1.3~2.0kg、钾(K2O)10.5~12.0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3:2.1.苗期可以适当补充叶面肥,盘秧后30~45d追1次肥,生育周期内追施3~4次,采收前20d停止肥水.

4 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虫害相对较少,虫害主要集中在苗期,有蛴螬、地老虎等,可以在起垄时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kg/667m2,或3%立体净颗粒剂1.5kg/667m2,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等.地上食叶类害虫如甘薯天蛾、麦蛾等可以喷施阿维菌素等防治.

5 收获

黄淮地区甘薯一般在10月中下旬收获,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收获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3~5min,沥干入库.贮藏温度10~15℃,最适温度是12~13℃,湿度85%~90%,入库留1/4空间.此外,贮藏期间注意防黑斑病、软腐病等[6].甘薯适宜贮藏,供应期从收获可以一直持续到下年4月份,经过贮藏的甘薯,较高,尤其是春节前后.(下转第81页)

(上接第70页)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科院, 山东省农科院. 中国甘薯栽培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2] 彭志铭. 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 (04): 60-61.

[3] 武立, 王振学, 来敬伟. 邹城市甘薯一年两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6, (12): 20-22.

[4] 赵丰玲, 刘桂玲, 郑建利, 等.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泰中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12): 91-92.

[5] 辛国胜, 林祖军, 韩俊杰, 等. 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烟薯25’选育及高产生理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5, 31(4): 119-124.

[6] 王亮, 闫根柱, 赵迎丽, 等. 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 中国果菜, 2009, (8): 22.

本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黄淮和甘薯和栽培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关键技术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东北地区适播菜心品种与栽培关键技术 摘要 菜心是南方地区常见蔬菜品种之一,也是出口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随着人口流动以及饮食文化的传播,菜心开始进入北方地区,而且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基于此,本文就东北地区适播菜心品种进行简单分析,并简要介绍.

2、 籽用南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利于南瓜生长,加之无污染,为开发绿色籽用南瓜产品提供了保障 经过几年的试验,籽用南瓜表现出了平均亩产稳定在90kg的产量表现,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1 地块与茬口应选择排水.

3、 续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续断又称和尚头,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补肝肾、续折损、强筋骨、止崩漏、安胎……功效,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 2014年,云南省大理州续断种植面积达6000公.

4、 邓州市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为扎实推进邓州市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并承担了2016年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项目 截至2017年5月底,河南省农技总站专家和邓州市多名技术人员组成测产小组,对2016年小麦绿.

5、 优质强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良品种优质强筋小麦主要推广郑麦769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 力争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小麦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 二、科学施肥整地(一)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加氮.

6、 绿宝石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绿宝石梨作为早酥梨与新世纪梨由人工精选杂交出的新品种杂交早熟梨,在2001年春季在郓城县双桥乡绿色园艺场栽培,是我国首例,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栽培下,克服了众多培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经过7年之久,成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