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林杂志怎么样 意林投稿要求 意林期刊 意林杂志 意林杂志订阅 意林投稿 林徽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林毅夫论文 意林杂志卷首语 译林2018的期刊 盐城论文答辩潘林 意林杂志软件

关于林徽因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林徽因小说的美感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林徽因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7

林徽因小说的美感,本文是关于林徽因相关本科论文范文与林徽因和美感和小说类本科论文范文.

祝 奇 (辽宁大学 110036)

摘 要:林徽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女作家,她集建筑家、诗人、作家三重身份于一身,才名卓著.其在建筑、诗歌领域的成就为人们关注,但是对于其小说的研究则相对稀缺.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林徽因小说:诗意美、建筑美、创新美,借此发现林徽因小说的独特美感.

关键词:林徽因;诗意美;建筑美;创新美

在中国,稍有学识之人皆知林徽因.对于林徽因人们亦不吝赞美之辞.至于为什么,人们津津乐道于她的感情经历的同时,亦能张口朗诵上她的几句诗.她的影响可见一斑.如果林徽因生活在今天传媒发达的时代,一定是个连吃什么都会上“热搜”的明星了.但是林徽因并不是花瓶,她称得上“一代才女”.既是建筑家,又是诗人,还是作家.作为建筑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作为诗人,有多少人不知道《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作为作家,其散文《悼志摩》为人们熟知,被奉为经典悼文.然而其小说就没那么幸运了.从第一篇小说《窘》开始到1937年《绣绣》发表总共6篇.林徽因小说创作时间极短,只有30年代极短的几年,数量自然也很少.研究者多关注其诗歌的艺术特征,而忽视了其小说创作的艺术价值.但是林徽因小说实则艺术特征鲜明,具有着独特的美感.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对林徽因小说的美感展开论述,希望能引起读者及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莫有沧海遗珠之憾.

一、诗意美:浑然天成的诗韵

林徽因作为一个诗人,留下不算少的诗作并对中国诗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出一种浪漫唯美的艺术追求.诗文一家,林徽因的诗歌艺术自然影响了其小说创作,使得其小说也具有了浓重的诗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林徽因小说忽略故事性,淡化情节.以《模影零篇》为代表.《模影零篇》共分4篇,分别是《钟绿》《吉公》《文珍》《绣绣》.林徽因在小说中只写人物生活的片断,而非叙述他们整个的人生经历,撷取最能实现作者创作意图的片断叙述成篇,使文章读来不似小说却似散文.直到明白了这些全是作者虚构的,才恍然大悟是小说.《钟绿》通过“我”从他人处听到的钟绿的一些传闻写出了钟绿超凡脱俗的美丽.又从“我”与其一次偶然的共处中对钟绿实现了完整的刻画.无独有偶,《吉公》《文珍》《绣绣》皆是如此.这种散文化倾向,使小说具有了“诗体小说”的特质.二是语言诗化.《窘》中“奢侈的金的太阳横着射他的辉焰,湖水像锦,莲花莲叶并着肩挨挤成一片,像在争着朝觐这早上的云天!”《钟绿》结尾处“就算你做个梦,现在你信不信昨夜答应过请人坐帆船?”这些只要稍加改动,乍读来,还以为是诗.林徽因毕竟是个诗人,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的语言就流露出诗意了.

二、建筑美:脱胎于造型艺术的结构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主张诗的“三美”,其中便有“建筑美”的表述.认为中国汉语的特点赋予新诗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林徽因是著名建筑家,其建筑方面的成就甚至掩盖了其在写作领域的才名,以至于诗文反而成了其副业.建筑作为艺术的形式,对于建筑的研究以及从中积累的观点,也必定会对其文艺观念产生影响.林徽因在《<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所谓原始面目即是我国所有建筑……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却是支承那屋顶的柱梁部分,也就是全部的木造的骨架,这全部木造的结构方法,也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关键所在.”接下来还写道:“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能呈现平稳,舒适,自然的外象…… 以求更和悦的轮廓,更调谐的色彩;不勉强结构出多余的装饰物来增加华丽;不滥用曲线或色彩来求媚于庸俗;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条件.”受闻一多先生的启示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林徽因的小说也具有一种“建筑美”,不同于闻一多先生诗的“建筑美”,而是一种脱胎于中国古建筑造型艺术的“建筑美”:在小说的结构上,《窘》以一“窘”字贯穿全篇,“窘”像一根梁柱一样.围绕这根梁柱,林徽因开始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图纸”搭建属于三十年代独身知识份子的精神之屋.《九十九度中》,林徽因采用现代建筑上“打散重构”的原理.“打散重构”是现代造型设计的艺术用语.它的含义是先对原有的形态进行科学的分析谓之“打散”,然后又将分解而成的各元素按照新的美学构想重新排列,组合出与原型完全不同的新形态谓之“重构”.这和文学创作中意识流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完整的叙述单个人物,一个事情,而是在错乱的事件元素中,如同榫卯结构般相互交织,再用一个内在的情感“柱梁”统辖成一个整体——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之城.在小说的主题上,林徽因的小说始终关注人生与人性.人生与人性是其小说的两大基石,在这基石之上,林徽因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建构起自己的小说世界.以《模影零篇》为例,小说通过叙述者的回忆讲述了四个人物生命中的片断,岁月侵蚀建筑,斑驳建筑,也模糊了曾经清晰存在的人与事,变成了回忆.小说以“模影零篇”为总题也是这个缘故.很显然林徽因关于建筑美的相关表述也被其不自觉或是有意地移植到其小说的创作当中去.林徽因像是把一篇篇小说当作是一座座建筑去写,去记录.林徽因在自己文字的世界里充当着建筑师的角色,把一个个生活的片断用自己的才思垒砌成精美的文字之城,美不胜收.

三、创新美:融汇于传统的现代技巧

林徽因少年就随父出国,接触到很多新派艺术,受其熏染,其小说也出色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艺术技巧,并将其融入到京派小说那种从容自如、约束得体的风格当中.在其充满中国情调的故事中,却有现代派的“心理浮沉,直觉意象”.林徽因的小说较早的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如《窘》;较早地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如《九十九度中》;又尝试了小说的散文化写法,如《模影零篇》.林徽因小说总共六篇,细究起来实则三篇,然而这三篇每一篇都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较高的造诣,难免让人艳羡.本着这样一种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林徽因小说也就具有了与同时代很多小说家所没有的创新之美.

林徽因在1937年发表了《绣绣》之后,便终止了她的小说创作,专心投入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与教学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正为如此,小说界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少了一位充满诗意,注重结构,敢于开创的林徽因.难免让人扼腕.但林徽因也因这仅有的几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推动着中国现代小说现代化的进程,并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不可忽视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佚名.林徽因小说论[DB/OL],http://www.doc88.com/p-806573140898.html.

汇总,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林徽因和美感和小说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林徽因本科毕业论文林徽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一代才女林徽因 周苓在浙江舞台上“再见徽因”2016年1月15日晚,浙江话剧团新戏再见徽因在浙话艺术剧院上演 再见徽因中林徽因以新青年的风姿情韵出现,全剧以林徽因主持的“太太的客厅.

2、 林徽因小说和京派小说在文艺创作上的同一性 摘 要林徽因小说与京派小说在文艺创作上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性质的人文关怀;第二文体特征上叙述节奏的舒缓;第三文学态度的审美情怀 分析林徽因小说与京派小说在文艺创作上的同一性,能让我们.

3、 林徽因参和设计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徽因任清华大学建筑系雕饰学教授 她的美术才能在其参与国徽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在1950年国庆节挂上国徽,全国政协决定分别组成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设计小组和以.

4、 林宝音小说《女仆》中的神话母题 林宝音小说女仆中的“神话母题”研究赵志刚摘要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的长篇小说女仆在国际文坛具有广泛影响,但遗憾的是,评论界对小说中大量存在的华人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仅停留在后殖义&.

5、 《纽约时报》补发林徽因讣闻:弥补当年因性别歧视造成的遗憾 当地时间2018年4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其讣告栏目刊发了一篇63年前的“旧”讣闻 这篇报道包含了是林徽因的讣闻和其一生的故事,然而林徽因在1955年4月1日就已过世 纽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