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诗文杂志 诗文校本课程论文 诗文投稿 古诗文开题报告 诗文杂志 古诗文和德育论文

关于古诗文类论文范文 跟发现古诗文之美高校古诗文教学方法略论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古诗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2

发现古诗文之美高校古诗文教学方法略论,该文是关于古诗文类论文范文跟发现和教学方法和古诗文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古诗文作为我们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璀璨夺目的文学经典,也是当代人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当今社会具有非常大意义.它不仅可以慰藉人的情感,也使人的生存更富有诗意.因此,在今天学习、阅读古诗文,更具有重要的当下意义.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日趋明显,“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火爆,足以反映出这一现象的热度.虽然古诗文兴盛的原因多样,但其与中国人文化基因的契合,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原因,诚如有论者所言:“体现单音节汉语方块字汉字内在音乐节奏的格律;历代前贤创作出的传世经典作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人文背景这三者有机构成了中华诗词遗传基因的DNA.”[1] 由此文化基因决定,古诗文在当下社会,还有很大的普及推广空间,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仅社会上很多读者,有通过古诗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愿,对于高校来说,古诗文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是中文专业学习的重点,对于其他专业学生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往往成为全校公选课中备受青睐的课程之一.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很多高校中文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却存在重史文的趋势,这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只是记住了很多文学理论知识,对于作品却缺乏直接的感悟,违背了文学教育的初衷[2].这种情况更加提醒我们,要提升古诗文作品在教学中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让古诗文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呢?笔者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业课教师,从事古诗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年之久.谨就自己工作方面的体验,提出一些见解,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笔者认为今天的古诗文教学要注重四个方面,兹分述如下.

(一)古诗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过文字关

周勋初先生曾说过一件事情:20 世纪80 年代华东师范大学一位老教授招收硕士研究生,面试时,拿出一首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叫应试的学生讲解一下.这位学生看了一会说:“这诗开头嫌平淡,不太能够吸引读者.中间四句对得倒还整齐,新燕啊,乱花啊,浅草啊,写得很形象,把春天的气息反映出来了.最后两句没有什么韵味,引不起读者的什么联想.”那位老教授说:“我不是叫你作鉴赏.你先给我一字一句讲清楚,然后串起来再总讲一遍.那位学生憋了很久,最后老实交代说“读不起来”[3].

周先生说这件事情意在强调,对古诗文字句的理解是学习古诗文的入门功夫,也是我们欣赏研究它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文字关是首先面临的问题.古诗文用传统文言写成,其词汇和语法与今天的白话文都有很大区别,要准确掌握古诗文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这个基础的形成,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对具体篇目进行解析外,也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打下古诗文阅读的基础.

在解析古诗文方面,作为引导者应尽量深入浅出,将作品的字面含义解释清楚,不至造成郢书燕说的误解.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剖析其艺术技巧,通过纵横的比较,点出该篇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如汉代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是一篇非常重要的作品,多家评论者均指出它和后世乐府诗之间的关系,如明陆时雍言:“轻剽矫捷,似不类建安体裁.剖衷沥血,剜骨椎心,遂作中唐鼻祖.”[4] 清刘熙载说:“陈孔璋《饮马长城窟》,机轴开鲍明远.惟陈纯乎质,而鲍济以妍.所以涉其流者,忘其发源所自.”[5] 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予以引导强调,所论不能仅局限于作品自身内容,如此才能对具体作品有全面的把握.

除了辅助式的剖析作品之外,作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自行阅读古诗文,告诉他们怎样使用相关书籍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要让他们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一些古汉语的基础知识,就这方面来说,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等均是合适的入门书籍.除了阅读以上书籍增强文字基础外,还可以多阅读普及性的读物来增强语感.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文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等一系列古诗文鉴赏辞典,是影响很大的赏析选本.这套辞典多选名家名篇,撰写文章的也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语言深入浅出,适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普通读者通过阅读这类读物可以增强语感,久而久之,对于古诗文中常见的语言、典故、章法自然较为熟悉,之后就可以独立阅读古诗文了.作为这方面的任课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帮助让他们打下牢固的阅读基础.

(二)古诗文教学要注重图文结合

由于古人的生活距今天过于遥远,当时的生活用品,地理区划,甚至动植生物,对于今人来说都已经非常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古诗文有更加感性和准确的了解,图文并用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古人在学习时一向注重左图右史,很多复杂胶葛的事物,靠语言描绘反而不如图画直观有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运用图画来加强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一些教学名师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近代文史名家胡小石先生,他在教授《楚辞》时,就非常注意通过图画来让学生认识楚辞中的事物,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周勋初先生说:“他在讲授《诗经》、《楚辞》时,对于先秦时期那些难于了解的名物制度,也能生动具体地予以阐述.例如讲到《湘夫人》中‘筑室兮水中’一段时,就在黑板上精确地画出古代的居室图,使人感到屈原的描写何等分明.又如讲到《国殇》中‘左骖殪兮右刃伤’、‘絷两轮兮埋四马’时,也就画出古代的车马图,使人宛如看到古代战争时的场面.读古书时,一般人不了解古代的情况,难以联想起古时的形象画面,因而提不起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上小石师的课,图文并茂,生动具体,且配上一手漂亮的字,使人感到高度的艺术享受.”[6]

古诗文中的难解之处很多,很多著作已经注意通过图画进行展现,如岗元凤《毛诗品物图考》,扬之水《诗经名物图考》等都是对诗经名物的图示.我们在教学时自然可以参考这些著作,为学生讲解相关古诗文.现今PPT 成为教学的常用工具,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在图画的使用上,比过去有了更为方便的条件.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勤于准备,提前将授课时涉及到的图片准备好,在课堂上用PPT 非常方便.这对于学生加深作品的理解,达到更加感性的认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作品中涉及的名物之外,作者的形貌也可以通过图画展示出来,古人说:“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有时一副肖像画,便能让读者对作者有更直观的认识,产生亲近的感情.古代还有一类以诗文意境为内容的图画,如《唐诗画谱》《诗馀画谱》等,这是古人根据诗词意境创作出来的图画,把这些相关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对于学习古诗文更是具有非常直接的帮助作用.

(三)古诗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记诵作品

古诗文的艺术美需要涵咏回味,这种特性决定,只有沉浸于其中才能充分体会它们的美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除了单纯的阅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诵读,体会其中的声韵之美.南北朝时人讲“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这里的“文”主要指诗赋等文学性较强的作品,“笔”主要指以应用为主的作品.但即使是无韵的笔,其中也不乏声韵之美,如南北朝时的很多章表书信,作为应用文体也写得铿锵磊落,将声韵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应用文尚且如此,以抒情达意为主的纯文学就更不必说.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充分领略古诗文的声韵美感,将其熟读背诵之后,还可以对个人的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谈到古诗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宋张洪辑《朱子读书法》卷一)清代古文家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卷上)这两段话均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除了大声诵读之外,记诵一定数量的篇章也是必不可少的.苏轼在《和董传留别》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作品只有在熟记于心之后,时时体察,才能与读者合而为一,真正为我所有.古人在学习古诗文时,非常注重背诵,明何伦论读书云:“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始出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时时温习.”[7]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自然不能要求像古人那样背诵很多篇章.但是,作为学习古诗文的一个必要手段,这一关还是不能省略的,它对于我们充分掌握古诗文,领略其美感,进而与其充分契合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经过了这个阶段,我们才能将其化为己有,滋养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艺术美感,在以后的写作或者艺术赏鉴中,为自己提供充足的养分.总之,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一方面要眼到、口到、心到,另一方面也要背诵成篇,这样才能为我所用,思接古人,变化气质.这就要求在教授古诗文课程的时候,任课教师要有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通过平时的课后作业、课堂抽背等各种手段,让学生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四)古诗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学习与创作结合

要深入体会古诗文的艺术之美,进行一定的创作是很有必要的.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人王阳明更是揭橥知行合一,认为行是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经过行的实践,知才算完整.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亲身进行一定数量的创作之后,才能对古人炼字遣词之妙有更深入的体会.陆机在《文赋》中曾自述创作中的甘苦:“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对这种描写的感受自然不会深入,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作是加强作品理解的一个必要途径.

诗歌之美关涉声韵技巧、章法结构、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古人在创作过程中煞费心力,只为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陆机云:“立片言而居要,实一篇之警策”.关键字句的出色,可以带动一句或一篇,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故而古人留下了很多修改文章的典故.杜甫《遣闷》云:“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唐卢延让《苦吟》诗更是说:“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贾岛有名的推敲典故,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不厌其烦的修改,凡此种种都可以窥见古人对这方面的重视.但对字句效果的优劣好坏,如果没有创作体验,感受终究不深.只有亲自经历了创作的过程,对于古人创作时字句的斟酌推敲,应用的妥帖无间,技艺的得心应手,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平时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近年来古诗文创作逐渐形成热潮,各种国诗、国文大赛逐次展开.随着通讯联络的发达,各种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也逐渐建立.任课教师作为引领人,可以注重学生在从事自身创作、加强内在修养的同时,建立和外部团体的联系,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相互取长补短,通过切磋唱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进而达到对古诗文之美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看这四个方面,前三者属于学习理解方面,第四则属于实践加强方面.这四个方面各有侧重,但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古诗文的深入理解.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引导,只有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强调培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这些常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办法能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如通过引领学生对古诗文涉及的地方实地考察以增强感性认识,或者通过徒步远行,重新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加强对古人作品的切身感受等,都是可以用来辅助教学的好办法,但这些都属于课外教学的特殊方法,无法作为常规的教学手段使用,就不再赘述了.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发现和教学方法和古诗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古诗文本科毕业论文古诗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古诗文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塑造了一个屹立不倒的大国形象,更衍生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隐藏了一个时代兴衰荣辱,一个人的悲欢离合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接.

2、 初中古诗文教学 王青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古诗文的探讨和学习,帮助学生们对古诗词文化更好地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合理创设情景.

3、 以古诗文教学为例智慧语文课堂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承担着将人类的优秀文化通过阅读教学渗透于学生的人格、气质,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责任 本文力图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探讨课堂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

4、 论古诗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古诗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提高古诗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一直思考的课题 在此笔者试图从教与学关系的角度入手,从古典文学特有的教学价值出发,改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路径,实现.

5、 部编教材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福建省惠安县五峰中学 李志鹏【摘 要】2017年“部编本”教材正式进入初中语文课堂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部编本”势必给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