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高中历史小论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杂志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如何写历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800字 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题目 高中历史教学小论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怎么写 历史论文高中

关于高中历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和实施意义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高中历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5

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和实施意义,本文是高中历史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高中历史和亮点和新课标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其中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提法、新架构、新内容和新建议等亮点值得研究:引入“核心素养”理念,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凸显正确历史观,让唯物史观更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构建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专家“下海”,设计并展现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提出新的历史教学评价方案,以评促教、促学.新课标实施的意义在于:标志高中历史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平台,倒逼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进行改革,拓宽了历史教学交流的通道.

【关键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学生;历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 6120( 2018) 09 - 0090 - 07

经过四年研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历史新课标”或“新课标”)已于2018年初公布.初读这个“纲领性教学文件”,即被其中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提法、新架构、新内容和新建议等深深吸引.反复细读,并与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更早使用的多个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对之后,这些分散在文本各处的新东西便凝聚为几个亮点,闪耀在人们眼前,萦绕于人们的脑海中.因为有这些亮点,人们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成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里笔者就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以及实施的意义谈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广大同行.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五大亮点

(一)引入“核心素养”理念,确定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

教育有多种类型,而无论哪种类型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都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核心素养为首要目标,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外教育界的新共识.受此理念影响,依据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按照教育部意见,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目标.新课标强调:(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后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核心素养构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唯物史观是理论保证,时空观念体现历史学科的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的达成途径,历史解释是历史思维和表述的能力要求,家国情怀是价值追求目标.(3)必备的历史知识在高中历史课程新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历史课标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用表1将上述新目标清晰地呈现出来.

比之以往的历史课程目标,如“思想教育”“历史知识传授”乃至“三维”目标等,新课标确定的历史学科核心目标体系,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更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符合我国教育“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更符合历史教育发展的规律和世界历史教育发展的趋势,明显地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一个“巨复杂系统”,加之“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以及从域外引入我国的时间都不长,学术界对其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很大分歧,因此,要让广大师生接受并真正理解和把握新目标不是简单的事.为此,新课标一改以往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只用三言两语或几小段文字简明扼要指出课程目标的惯例,用较多文字、很长篇幅详尽阐释、周全说明新的课程目标.具体做法大体如下:第一,在课标文本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是新课标所持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第二,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部分,揭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核心素养的内涵,一一列出各自的培养要点.第三,在“课程内容”部分,对各个核心素养的若干细节用多种方式(包括“案例”)加以补充.第四,在“学业质量”部分,利用学业质量水平表对各核心素养进行分级描述.第五,在“教学实施”部分,就达成核心素养目标提出了具体建议.第六,在附录中呈现了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样态”(案例).由此可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及其达成是一条贯穿整个新课标的主线.

课程目标是课标的出发点,它决定课程的走向,影响乃至规定着课程的结构、内容和实施.历史课程新目标一经确定,历史课程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课程的实施(包括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历史课程教学的评价、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都要服从并服务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因此,引入“核心素养”理念,确定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是高中历史新课标的第一个亮点,也是最耀眼的亮点,如果新课标的其他部分还有亮点的话,那么其光源便是“核心素养”这一新目标.既自身发出耀眼光芒,又带动其他地方闪亮,新目标自然就引人注目了.

总之,理念和提法的创新性与先进性、表述和呈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影响的广泛性与持续性,使新目标的确定成为高中历史新课标的第~个亮点,也是最大的亮点.

(二)凸显正确历史观,让唯物史观更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历史观本应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关键词和核心概念之一.但在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标中,“历史观”却时多时少、时有时无.高中历史新课标与之不同,在多个重要地方强调历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重任,从而将历史观凸显出来.在此铺垫基础上,新课标进一步强调,在社会主义中国,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编制、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高中历史教学的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等,都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为让广大师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唯物史观,新课标对唯物史观的性质、地位、基本观点和方法等作了既简单明白而又相当周全的介绍.为让对史学方面感兴趣的高中学生更多地学习唯物史观,特地开设了以介绍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核心内容的选修课.在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这是第一次.正确历史观的凸显,唯物史观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为高中历史新课标增光添彩.

(三)构建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

中外学校历史教育教学的经验证明,高中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新课标实际上也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托必备的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既可以用重视纵向联系、注重时序的通史体例的历史教科书呈现,也可以用重视横向联系的专题史体例的教科书呈现.二者各有优劣.但当今中国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是,2003年以来,发展到极致的典型的高中历史专题史教学因种种因素制约,效果不佳,方方面面都要求调整变阵,此其一.2011年制定的初中历史课标已规定初中历史按通史体例编排教学内容和编写历史教科书,此其二.由此而来,新的高中历史内容结构,既不能坚持专题史不变,又不能完全回到通史体例上.通史体例和专题史体例结合是唯一出路.但如何结合?学界已提出多种方案,¨经反复研讨,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内容体系最终确定为图1所示的方案:

这应该是一个创新力度很大的可供试验的较佳方案.设计出这个结构体系已属不易,更何况与此同时,教学内容还有更新.这一点,从选择性必修课的内容安排上可见一斑.

从表面上看,选择性必修课也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设置“模块”,但此三模块非彼三模块.新课标的政治史模块称之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该模块不仅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藩篱,而且也跳出了单一的政治制度史的范围,适应国内外政治学和政治史发展的趋势,吸收其研究新成果,“政制”与“治道”并重,融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于一体,新增了介绍中外基层治理、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的内容.新课标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突破传统的部门经济史和单一的物质产品生产史的狭窄范围,把生产与消费结合起来,吸收社会史研究新成果,安排了相当多的介绍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吃、住、行、医的教学要点.“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则将文化史的讲述重点从文化产品的创制转移到文化交流与传播上.正如朱汉国教授所说,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基本是全新的内容”,此话是实事求是的.

(四)专家“下海”,设计并展现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

作为指导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对历史教学实施提出了建议,但以往的建议只是列出若干条目而已,比较抽象,历史教师在落实建议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新课标也有这类建议,但在原则性的条文之外,课标研制专家还在有经验的中学历史教师的配合之下,精心设计了一批完整的或片段式的教学案例主题和评价方案,指导一线教师把各条建议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完整案例主题见表2.

片断案例主题则有课程目标设计示例、史料选择和利用示例、课程内容整合示例等,都相当精彩.

这些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的案例主题的设计与展现,大大提高了新课标的指导性.面对这些案例主题,起初一线教师难免“照搬”,但随后,他们会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可以相信,很多教师最后会走上原创性教学设计之路.还要指出的是,这些案例中,有的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如“‘老兵’的故事”实际涉及口述史,“编制历史人物年表”实际上全面介绍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相当完整地表达了我国政府对领土疆域的立场与观点,这些内容都成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供师生开发利用.

(五)提出新的历史教学评价方案,以评促教、促学

教、学、评是历史教学的三个构成方面,以往很多历史教师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师都把“评”简单地等同于“考”.新课标在纠正这种片面的历史教学评价观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其要点是:(1)将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与历史学科评价目标统一起来.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状况及其达到的水平为评价标准.此点最为重要.(2)将评价贯穿于历史教学过程的始终.(3)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主体;评价方式多样化,突破单一的限时纸笔考试形式.(4)将终结性评价方式分为学业水平考试和等级考试两种,后者与高考选考科目挂钩.总之,要求在教好学好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以评促教、促学,形成教、学、评良性互动.对于这一点,研究历史教学测评的专家感受更深,反响更强烈.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人员就欣喜地说:“学科‘素养’内涵与结构的研究与凝炼,展现了学科知识体系与人的发展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把‘教’和‘考’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带入了一个共存共荣的新境界.”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达到课程目标的保证.作为第五个亮点,新的评价体系与第一个亮点(课程新目标)相互辉映,让高中历史新课标中的“风景线”更加亮丽.

以上是对2017年版高中历史新课标“亮点”的看法.亮点与特点密切相关,然而又不同于特点.历史课标的特点是指此课标不同于他课标的独特之处,客观性较强,而亮点是人们“视觉”对课标长处的直接感觉,主观性明显.因此,同一课标不同人看到的亮点不尽相同.本文所说的“五大亮点”,仅是一己之见.虽然如此,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高中历史新课标特点鲜明、亮点甚多.

二、实施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意义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从2018年秋季起,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实施高中历史新课标.那么,特点鲜明、亮点甚多的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有什么意义、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对此,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标志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开始进入新阶段

作为过程,历史教育的发展变化可用不同标准来划分阶段.如果以学科课程目标为标准,那么我国现代高中历史教育此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高度重视历史知识传授的第一阶段(20世纪50- 70年代),特别强调能力培养的第二阶段(20世纪80 - 90年代),全力落实“三维”目标的第三阶段(2003年- 2017年).2018年秋季起,高中历史教育开始进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阶段.

从表面上看,由第三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似乎是平平稳稳、波澜不兴,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深刻而艰难的“转型”过程.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应试”,一是指理科班师生凑凑合合一致“应付”学业考试,二是指文科班师生辛辛苦苦、齐心协力“应对”历史高考(包括单科考试和“文综考试”).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将结束这种状况,强有力地引导高中历史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化为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型的历史教育.

从典型的“应试教育目的”到真正的“素质(素养)教育目的”转换,是高中历史教育一次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要触及教师和学生思想,而且要触动家长的灵魂和社会的神经,因为大家都必须重新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或学历史有什么价值”这个历史教育的“元问题”上来.直率地说,从前高中开设历史课的目的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文科考生总分的提高“添砖加瓦”.“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语道破天机.而今后大家都要“回归初心”,把认识统一到为培养和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尽责使劲方面.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应该说,现在这还仅仅是美好的愿景.美好愿景要变为现实,尚需努力奋斗.

(二)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为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平台

对高中学生来说,由高中历史新课标实施构建的历史新课程和新课堂,首先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会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必修课的学习,进一步夯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具备作为现代公民所应有的“人文一历史”素养.同时,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堂又是—个发展学生个性的平台,喜欢历史和历史课程的学生,通过必修课之后的历史选修课的学习,可以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带上学术味和专业性,乃至成为“小小历史学家”.从根本上说,高中历史新课标是为学生的成长而制定和实施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和新课堂是为高中学生的成长而构建的又一平台.

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由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而构建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堂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促进其专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首先,这是学习的平台.在教育部公布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同时,实际上也向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发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学习的内容很多,当务之急是学习高中历史新课标,真正读懂新目标又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还要重新学习唯物史观,了解和学习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首先是与新课标更新了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成果).其次,这是实践的平台.历史教学的实践,一是教学设计(俗称备课),二是课堂教学(俗称上课),三是指导历史课外活动.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历史教学实践,都必须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中心.换句话说,高中历史教学每堂课、每次活动都要围绕五个核心素养,突出其中的某一两个核心素养.再次,这是研究的平台.很多历史教师都有进行历史教学研究的想法,但以往总为找不到选题而苦恼.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无限多的大大小小的课题,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可以取得成果.最后,这是交流的平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包括交流活动、赛课活动、评课活动、研讨活动等将相继展开,给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学习、展示或切磋的众多机会,只要有选择、有准备地参与,就会有所收获和发展.其实,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不仅会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而且其影响还会波及初中历史教师,在高中与初中合校的完全中学更是如此.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已在学习高中历史新课标,有的还引入“核心素养”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倒逼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进行改革

在我国,初中、高中历史教育的变化或改革存在着联动关系.如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两年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出台.2011年,初中历史课标进行了修订.2017年,修订后的高中历史新课标颁布.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因相差六年,现在回过头去看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标,仿佛隔了一个时代.其最大区别在于,“新”的初中历史课标仍坚持“三维”目标,而“新”的高中历史课标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可是,正如高中历史新课标所指出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的.三维目标有“局限性”,其表现是它没有明确目标的实质内容,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关注目标的呈现方式,即只有三维书写,而不清楚学生受教育后所习得的素养.既然如此,初中历史课程继续坚持“三维”目标就没有理由了.这就是说,高中历史课程新目标的提出,倒逼初中历史课程调整目标.制定与高中历史课程新目标协调统一的初中历史课程新目标势在必行,且宜早不宜迟.在这一点上,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已先行一步.如成都市每年都要进行历史教学论文评比,2018年共收到论文三百多篇.从教师所持理念来看,不仅高中历史教师,而且几乎所有初中历史教师的文章都是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已很少有人强调“三维”目标了.这说明,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和高中历史教师一样,已欣然接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了.课程目标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一旦变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也必然要动.

高中历史新课标多次强调高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而现在将两个修改后的课标联系起来看,衔接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高中历史新课标将每一核心素养的水平和学业质量水平都从低到高分为4级,这就造成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似乎是“从零开始”的错觉,而实际上,初中历史课程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因此,水平等级的划分必须将初中、高中联结起来,作通盘考虑.又如高中新课标指出“高中历史教科书应在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基础上,使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使学生能够从更新、更多的角度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教科书是依据课标编写的,而实际上,2011年版的初中历史课标中的某些内容比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标的内容的要求还高.如关于列宁和十月革命,高中新课标列出的是“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而初中新课标涉及的内容包括:(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3)学习活动建议:“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作用.”(4)与之相关的,还有新经济政策.由此可见,这方面内容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大大超过了对高中学生的要求.又如历史人物,高中新课标列入教学内容要点的外国历史人物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人,而初中新课标列出的外国历史人物多达23人,远远多于高中新课标列出的.总之,在高中历史新课标实施之后,重新确定初中课程目标、调整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便成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四)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拓宽了国内外历史教学交流的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中外历史教学的交流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苏交流频繁,但仅仅是苏联“经验”的单向传人,缺乏互动.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无国际交流可言.改革开放后,国际交流逐渐展开,但因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交流内容基本局限在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近年,我国历史教师比较关注西方国家的历史课程标准,多有评介和比较,但远未深入.据高中历史新课标征求意见稿(2016年)“前言”介绍,2012 - 2014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国外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题调研”,“研究了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主要趋势”.与此同时,“核心素养”概念引入我国,并开始进行本土化研究.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目标、通史加专题史的体例、学业质量水平等级的划分等都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总的来说,高中历史新课标“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这就必然拓宽中外历史教育交流的通道.可以预期,在中国越来越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外历史教育的交流会更频繁和更深入.

(五)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也是检验、完善新课标的过程

高中历史新课标“前言”的最后一段写道:“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包括过往的实践及其经验和教训,也包括正在进行的实践及其经验和教训,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为检验课标本身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很多内容,如新课程目标、新内容体系、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等都是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引入新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但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都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虽然前文中一再说新课标“确定”了新目标,而实际上与其说是“确定”,不如说是“设定”.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实践经验告诉人们,事前“设定”的目标很难完完全全地达成,在执行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调整和修正,甚至*重新再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此,新课标尚需经受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教育是长期的事业,检验高中历史课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可以三年为一个短时段、三个三年即九年为一个中时段.作为历史教师和历史课程标准研究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综上资料:此文为关于高中历史和亮点和新课标方面的高中历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中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新课标的让学引思教学理念 摘要教师要践行“让学引思”,做到“让”叩生心灵,“思”研精竭虑 文章从创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真切思考、引源头活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敞.

2、 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教本解读探赜 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教本解读探赜  王荣香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福建大田366100)  摘要教材是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体现的载体,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根本 教师只有通过多角度、多层.

3、 基于新课标的古诗词教学刍论 基于新课标的古诗词教学刍论  杨伟嫦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水电二局学校,广东广州511340)  摘要语文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诗词教学是语文的重难点,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语文综合素.

4、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变和不变(下)基于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分析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千呼万唤中终于“面世”了 根据新版课标的“前言”所述,该次修订工作,是对2003年版课标的重新审视与完善,以为适应新时代.

5、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高中体育课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目标,高中体育教师要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努力做出相应改变,通过多种路径上好高中体育课,使高中学生能够真正地热爱体育运动,并通过体育运动有效缓解学习的压力,养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