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实验室和投稿 化学实验室论文 实验室管理的论文 实验室科学杂志投稿 实验室管理系统论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文献综述的特点

实验室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基于培养型人才的实验室开放建设探究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实验室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3

基于培养型人才的实验室开放建设探究,本文是实验室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培养创新和人才和实验室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陈晨,刘来玉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 实验室开放是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并激发创新思想、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论文结合中心实验室开放建设情况,分析了实验室开放建设在理念、环境资源、队伍和开放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实验室开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71-02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构建研究”(项目号:2016Y022).

【作者简介】陈晨(1962-),女,北京人,高级实验师,从事实验教学研究.

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实验教学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1].实验室开放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验室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开放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因而需要明确创新人才培养对实验室开放的要求,深入分析实验室开放的现状,了解大学生对实验室开放的需求,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实验室开放建设和管理,以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实验室开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实验室开放就是在完成计划内实验课程任务的基础上,将实验教学资源向学生和教师开放,其中包括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实验资料、实验指导等等.通过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开放的实验资源完成课上未完成的实验,也可将实验进行拓展,并且还可以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室可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践,变固定统一的实验要求为突出个性化发展的自主命题,变相对独立封闭的实验条件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因此,实验室开放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个人的专长和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实验室开放建设经验

3.1 理念建设

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要求高校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也要求在思想理念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转化.目前,在实验室开放建设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新形式发展的思想理念,导致实验室开放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脱节,实验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北京联合大学经管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实验室开放建设中构建了“一个宗旨、两个层面、三个保障、四个功能”的开放管理理念,即:以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师生为宗旨,突出服务的全面性、信息性、智能性和便利性;坚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两个层面并行;做好计划内实验教学运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平安校园建设三个方面的保障;突出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教学辅助功能、学生科技创新培育功能、教师教科研技术支撑功能以及交流示范辐射功能.

3.2 资源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全面、共享、规范化的实验教学资源,保障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运行,中心在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实验室及实验室文化氛围、实验教学课程等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淤基于学校的信息管理资源,中心利用云计算、虚拟仿真、移动APP 等现代信息技术,初步搭建了包括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监控系统的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初步实现了多校区、7*24 小时无差别服务和实验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于自2012 年起,中心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跨专业综合体验室、虚拟企业实验室、蜂巢创意空间等经管专业的特色实验室,营造了模拟企业与产业园区的体验式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意、创业的孵化空间.盂中心引入企业资源,设计、建设了校企融合、实务性强的创新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模块、实验案例、实验教材等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室开放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3.3 实验室开放模式

实验室开放可分为实验时间的开放、实验内容的开放和实验对象的开放.中心通过调查师生对实验室开放的需求,结合实验资源条件,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开放模式面向师生开放.淤实验开放模式.实验开放模式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开放实验项目,经审核同意,在实验室开放期间进行活动,并按项目要求提交成果.于自主研究模式.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践项目方案,开展研究活动,项目经筛选后可进入蜂巢创意空间进行孵化.盂学科竞赛模式.“以赛带练”,形成“实验课程—开放实验—院校竞赛选拔—区域或全国竞赛”的完整链条,开展如企业竞争模拟大赛、ERP 沙盘模拟竞赛、投资模拟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榆校企联动模式.通过与企业广泛合作,开展校内培训、创新实践项目研究、校园企业孵化,使学生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企业,获知成才,实现校企协同发展、创新共建共赢.

3.4 师资建设

实验室开放要求“建立起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教学队伍: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创新实践性教学队伍.”[2]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方面,中心通过实施“教师下企业制度”、“教学科研提升计划”、“教师综合培训计划”和“继续教育机制”等对在校教师进行综合培养,提升教师自身创新实践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构成上,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由国内外企业专家、行业一线岗位人员、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组成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使其在参与实验教学的同时,参与指导学生的各类实验室开放活动.

3.5 制度建设

全面、系统、规范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资源柔性组合、开放共享的支持和保障,但在一些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尚存在着沿用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管理力度不强,不能适应各类学生创新活动对实验室开放的新需求,以及现有的开放实验室制度难以调动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等问题.

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中心除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之外,还调研了学生对实验室开放的需求,并依据学校的相关制度要求、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实际运行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则、实验室开放管理实施流程、实验室开放学生安全守则等.同时,为提高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积极性,中心细化了实验室开放中的岗位职责和内部激励机制.

4 加强实验室开放建设的措施

实验室开放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心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建设宗旨,根据实验室开放建设的实际需要,从实验室开放模式、开放内容、开放制度等方面展开工作,在理念、制度、技术、资源等建设上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第一,深入理解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理念;第二,根据师生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制度,保障开放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第三,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全面、共享、规范化的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验室开放的成效;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发挥教师在实验室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培养创新和人才和实验室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实验室本科毕业论文实验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培养型人才的材料制备科学和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摘要“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是为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知识内容繁多,涉及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科学……多门学科的知识 本文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我校学科建.

2、 河南型智库人才建设现状和培养路径 一、河南省创新型智库人才建设现状分析河南省经济转型期,创新型智库人才建设尚未构建成熟,对创新型智库人才建设中的组织结构和框架、运营模式、业务组合流程、绩效考评方法、成本控制手段、人力资本投入量……问题.

3、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运用“互联网”的理念,拓展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与管理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全新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把数据挖掘、网络实验和在线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4、 培养型人才 摘要国家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教育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阐明了几点意见①加快教育教.

5、 高职药学类专业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我国从20世界中后期便开始提倡创新性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培养研究型药学人才不同,高职类院校的培养重点则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通过.

6、 创业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摘 要高校是培养各种人才的地方,在这里有着最专业的教学理念与高水准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条件,也将高校教育价值定位的更高,真正的实现高校办学的社会价值 如何有效的提升高校创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