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物理杂志 大学论文题目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心理论文 西北大学学报杂志 海南大学查重率多少 武汉大学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湖北工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会计大学毕业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论文模板

大学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知止而后方能定:用《大学》对抗浮躁的时代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2

知止而后方能定:用《大学》对抗浮躁的时代,本文是大学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浮躁和《大学》和对抗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心灵的不平静形诸于外,神马都是浮云.每个人都在物质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而不能沉静地对待生活乃至生命.《大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神马都变成浮云

浮躁是现代性的特征.因为世界被分解,人也失去统一性,灵与肉不仅分离, 而且以肉释灵,身体成为本体.而后现代的特征,则更是碎片化,“神马都是浮云”.浮云似的目标,令人目不暇接,套用庄子的话:“吾生也有涯而欲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显然,结局只能是夸父逐日,在饥渴中死去.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只是为了这个进步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又该如何弥补?事实上,生命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一切的价值和意义,离开了个体这个经验主体的承担都是虚无飘渺的.

宗教或许是应对浮躁的良药之一.宗教一般建立在关于灵(指灵魂、性灵等)的基础上,也可称为灵的守护者.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以物质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所以它应该是指向精神的、灵魂的,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

知止而后方能定

怎么才能在浮躁的社会中寻找心灵的安宁?或者古人的智慧可以给我们帮助.《大学》里说“知止而后能定”,“止”的原意是脚趾.“知止”是人知其所止的意思.作为目标,它是主体意识的投射或外化.不同背景的哲学家列维纳斯和塞尔,都认为意志、、理想、信念等都是意向性的、目标性的.

具体到个人,定、静、安、虑、得应该从每个人的经验中得到验证.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怎么走?肯定是朝向心中的目标.又如何确立目标?最后剩下的问题必然是: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大学》中的“ 止于至善” , 是儒家提供的选择.与《圣经》中的论述是基督教提供的选择一样.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机缘、心性做出自己的选择.这里面很难说有什么高下的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人生的整体规划,只有以这样一种终极性目标为基础,才能带给心灵深处相对稳定的平静.这个目标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是生命的最高本质——“目标”即意味着它是待实现的,是生命存在本身.

《大学》不仅是行为规范

宋儒把《大学》理解为“大人之学”,即成人之学,学的不再是“ 洒扫应对进退” 等事,而是要“ 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这个“至善”是圣希天的天地境界,是戴震说的“与天下共遂其生”.我理解“得”是指“止于至善”这个目标的确立.那么确立这个目标之后,如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大学》有一个十分系统的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成为作为经验个体的我们立志、志于道的起点.这里要强调的是“格”,即“感而通之”的意思.物之所以可感,是因为它不是单纯的物理事实,而是一个体现着天地生生之德灵性存在.“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体现的是宇宙生机,宇宙被理解为一个大生命体.它是有目的的,因而是有价值的,也因而是有意志的.作为其中之一员,我们如果灵性尚存,难道不会凛然有感凛然有悟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每个人都该有目标

在这个精神流放,意义缺失的时代,身可以有家,心却在流浪.寻找一个精神家园,精彩地度过一生恐怕是很多人的渴望,而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是在大海中失航一样,让人感到无助和恐慌.所以,对于个人来说,目标的设定与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相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指向的“至善”,所以从修身开始,要求人们谨遵仁、义、礼、智、信,懂得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这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不无益处.人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找到与自己位置相对应的进一步追求的目标.

传统社会中的目标实际是一个道德目标.说到底就是一个“ 如何做人” 的问题,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应该是一个普遍的价值原则,这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不要成为票子的奴隶

其实,说现代人没有目标也是不合适的,很多人追逐金钱、职位、房子、车子等物质财富,这也是目标.不过目标有境界高低的不同,不同的目标指向不同的人生.现代人趋于逐物而为物所役,这是一种悲哀.物质生活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但不是最终目标.像古人一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许有点难,但是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已经衣食足、仓廪实了,在追求物质生活进一步丰富的同时,给自己的灵魂也留一点上升空间, 不仅应该,同时也属可行吧?

物欲必须有一个“度”

造成逐物潮流, 应该跟社会和个人两方面都有关系.首先,物质是人们必不可缺的生存基础,如荀子所说,“目,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这是人性的一方面,人们希望过得安逸舒服,而这些必须通过物质来满足,这是人们追逐物质利益的一个诱因.但是,物欲必须有一个“度”的问题, 这个“ 度” 就与教化有关,与社会风气有关.当今社会强调所谓的“物质决定论”,势必导致物欲横流的社会取向,同时又缺乏道德引导及精神建设,这种风气将无所约束进而泛滥了.(周怀宗)

经典诵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知止而后能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

张载《正蒙》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摘自《北京晨报》2017-07-09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浮躁和《大学》和对抗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大学》:修身先正心,知止方心安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都是以修身为本,以德育来敦化后人的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小学,而“穷理正心、修.

2、 构建中国模式:我国型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和实践 摘 要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在理念上,倡导“中西结合,古今贯通,文理融汇”;在制度安排上,主要以“实验区”的模式开展通识教育,强调通专融合;在课程体系上.

3、 《守夜人》:守不住永恒,守一颗诗心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每当读这首诗时,“余光中”三个字便伴随着乡愁飘入我们的心里 2017年12月14日,这位.

4、 《祝福》:逻辑的四度错位,悲剧的四重 摘 要逻辑思维是小说解读的一种有效途径,以逻辑思维方式解读小说指的是通过文本细读和综合分析,清晰地理解文本逻辑,然后通过质疑、分析、判断和评价,达成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中实现对作品精神内涵的理解、.

5、 面向馆藏整体的文献保护读《文献保护:问题和规划》 摘 要 保罗·班克斯和罗伯塔·皮莱特2000年出版的文献保护问题与规划围绕文献保护议题,探讨规划框架和管理思路 该书提供了面向馆藏整体保护的新视角,其预防性保护、普通文献保.

6、 保守主义如何塑造当代美国的政治文化评《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 □ 杨 钊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约翰·米克尔思韦特、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著,王传兴译,中信出版社,2014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刚刚过去,共和党的特朗普在一片嘲笑声中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