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诗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新诗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新诗有无自己的传统?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新诗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1

新诗有无自己的传统?,本文是新诗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跟新诗和传统和有无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荣光启

一、“传统”的意思

进入2016年以来, “百年新诗”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由此也衍生出不少相关纪念文章和学术会议.作为一种从旧诗脱胎而来的新的诗歌体式,新诗与“传统”之关系,是新诗研究领域永远的话题.而在百年来新诗自个儿积累了什么“传统”的话题上,学界也涌现出不少见解:如新诗的“传统”就是在主题上始终不忘记民生疾苦、一直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如新诗艺术风格上的“浪漫主义”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或者“现代主义”的“传统”;如有人说新诗最大的“传统”就是一直在不断变化、革新之中,如果说它有什么传统,那么这种持续的变化、革新即是……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谈起新诗应当回到“传统”、向“传统”学习时,人们经常把这个“传统”定义为古典诗歌传统,新诗与“传统”的关系即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关系.像“九叶”诗派诗人、著名学者郑敏先生和李怡教授就大致持这种看法.郑敏先生以为,胡适、陈独秀等所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不是文学革命而是政治运动,新诗因在文化上断然拒绝古典文化传统而在今天陷入绝境,新诗若要重新获得生命,必须从古典的汉语文化中汲取资源.李怡①教授承认新诗的历史合法性,但是这一合法性似乎是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成立的:新诗走向“现代”的过程,就是“古典诗歌传统在中国诗歌‘现代’征途上的种种显现、变异和转换”的过程,就是“西方诗学观念对中国诗歌‘现代’取向的种种影响,它怎样受到古典诗学传统之限制、侵蚀和选择,最终到底留下什么”的过程.郑敏②先生强调的是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割裂”,李怡强调的是古典诗歌传统在新诗历史中的强大的文化权势和语言权势.这两种传统观,其实都存在这样一种意识:只有古典诗歌的传统是“传统”,是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新诗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动地与此传统要么彻底割裂、要么受其影响的历史.应当说两位先生对于新诗与传统的关系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刻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很有代表性.但是,可能这样理解“传统”的方式还是显得僵化了一些一一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中的“传统”,未必就是凝固不动的古代文化传统、古典诗歌传统.新诗与“传统”的关系,未必就是被动地接受后者的强大权势的关系.情况可能还有另外的方面.

如果将新诗的概念延伸至当下,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中的“传统”,可能还涉及一个问题:自胡适在1917年2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白话诗”《蝴蝶》以来,新诗在此八十多年的行进中,有没有形成与古典诗歌传统相“异质”的自己的特征,或日自己的“传统”?新诗自己的传统是不是就是“自由诗”一支独秀、极端发展的传统?就是郭沫若式的自由宣泄新的“自我”、表现新的人格的传统?今天的新诗,和“旧诗”相比, “新”是有目共睹的,但从“诗”的意义上,“好”的诗有多少?对于新诗的当下困境,新诗的创作主体一一现代诗人们有没有给我们留下值得借鉴的寻求解困的策略和主动创造的经验?

二、“新诗本身也已经是一个传统”

何其芳曾在1950年的一篇文章里谈到: “有些人似乎只知道旧诗是一个应该重视的传统,却忘记了五四以来的新诗本身也已经是一个传统.他们只知道和旧诗太脱节不对,却没有想到简单抹煞了五四以来的新诗也不对.……旧诗是一个很长很长的传统,因而也就是一个很丰富的传统.然而由于在形式上(首先是语言文字上)距离我们远一些,它的形式就不宜于简单搬用.五四以来的新诗还是一个很短很短的传统,而且又是一个摸索多于成功的传统.然而因为这个传统距离我们很近,或者说就一直连接着我们自己,我们就更必须细心地领取它的经验教训.如果以为它就是一段盲肠,干脆割掉,重新开步走,那也是错误的.”何其芳①在这里的答复就是肯定的: “新诗本身也已经是一个传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传统”呢?

“五四以来的新诗,从形式方面概括地说,就是在格律诗和自由诗两者之间曲折地走了过来.初期的白话诗一般并未摆脱掉旧诗词的格律的影响.后来感到这还不是天足,就把那最后一层裹脚布也抛开了.后采有一部分人又觉得那太没有诗的音节,说它是‘诗的自杀政策’,就企图根据西洋的格律诗来建立新诗的格律,并且宣布一种理论,叫做‘戴着脚镣跳舞’.但不久就被嘲笑为‘豆腐干式’,自由诗又渐渐地占了上风.总之,真有些像一股风,一会儿吹向那边,一会儿又吹向这边.但在这说起来近乎笑话似的曲折的发展中间,也并不是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比如自由诗,固然有‘自由到完全不像诗了’的自由诗,但也还是有一些在自由中仍然保持着比较自然的诗的节奏的自由诗.”中国新诗在求解放的历史过程当中,在形式上最认同的是西方的自由诗.但是,由于在“求解放”的急切心态中对“自由”与“诗”的辩证关系存在误解,诗人们对自由诗的理解普遍趋于浪漫化和简单化,使新诗的写作在形式上不受约束,在情感的表现上没有节制,诗歌写作流于简单和随意.新诗陷入了迷信“自由”而“诗”味不足的境地.新诗也正是在此境遇当中开始了“自己的传统”.正如何其芳所言,现代汉语诗歌绝不(其实也不能)仅仅只有那种“‘自由到完全不像诗了’的自由诗”,之外还有讲究诗的节奏的作品,很多诗人一直在为努力寻求现代汉语诗歌的合宜的形式.这个“传统”即一种在自由诗和格律诗之间摸索、寻求现代汉语诗歌的新的形式秩序的传统.它可能不成熟,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

1959年,经过十年的“诗歌形式问题”的论争之后,何其芳对新诗的态度和十年前差不多,但他对新诗“本身的传统”的由来表述得更为清楚:“五四初期的白话诗,一部分可以看出还有旧诗词的调子,另一部分更解放更自由,然而也并不是模仿外国的形式,而是一种散文化的写法.稍后一些才是更明显地接受了外国的自由诗和格律诗的影响.有一部分诗作者的确搬运过或者模仿过外国的诗歌的形式.但大量的新诗是五四初期的散文化的写法加上后来的外国自由诗的影响.接受影响也还不等于是移植.不管怎样,五四以来的新诗,就其主要部分来说,仍是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优秀的作品.”②在这里,“新诗本身也已经是一个传统”进一步表述为新诗“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前者是对新诗的性质和态度的表述:新诗不是古典诗歌的简单延续,新诗也有了独立于旧诗值得重视的传统.后者是对新诗的成长与成绩的肯定:那些由“优秀的作品”代表的新诗不是外国自由诗的直接移植和模仿,而是来自于接受其影响并与此影响的斗争.“自己的传统”,即新诗在散文化、自由化倾向与旧诗词潜在影响等多重困境中自觉寻求新的形式秩序、建设汉语诗歌的现代诗形的传统.

三、 “放不下形式的问题”

将新诗对形式秩序的寻求作为新诗“自己的传统”,这种观念其实早在四十年代朱自清就表达过: “二十多年来写新诗的和谈新诗的都放不下形式的问题”.从刘半农的“增多诗体”、陆志韦的多种外国诗体试验,到徐志摩、闻一多等努力于“新形式与新音节的发现”,再到这些诗人为纠正“白话诗”散文化的种种努力,朱自清都给予充分肯定一一因为“自由诗”的浪漫化在某种程度上所导致的是诗歌自身文类特征的模糊甚至丧失:“‘自然的音节’近于散文而没有标准一一除了比散文句子短些,紧凑些.一般人,不但是反对新诗的人,似乎总愿意诗距离散文远些,有它自己的面目.”①朱自清先生对于闻、徐二位的评价和后来何其芳的意见基本一致,说他们“闻、徐两位先生虽然似乎只是输入外国诗体和外国的格律说,可是同时在创造中国新诗体,指示中国诗的新道路.”缺点也就是“只注重诗行的相等的字数而忽略了音尺等,驾驭文字的力量也还不足”.可见,徐、闻的新格律诗的试验虽然不很成功,但朱自清先生觉得其意义不可小觑(‘创造诗体、指示道路’).①

朱自清还大致勾勒了新格律诗实验之后中国新诗寻求“形式”的轨迹: “抗战以来的诗,一面虽然趋向散文化,一面却也注意‘匀称’和‘均齐’,不过并不一定使各行的字数相等罢了.艾青和臧克家两位先生的诗都可作例;前者似乎多注意在‘匀称’上,后者却兼注意在‘均齐’上.而去年出版的卞之琳先生的《十年诗草>,更使我们知道这些年里诗的格律一直有人在试验着.从陆志韦先生起始,有志试验外国种种诗体的,徐、闻两先生外,还该提到梁宗岱先生,卞先生是第五个人.他试验过的诗体大概不比徐志摩先生少.而因为有前头的人做镜子,他更能融会那些诗体来写自己的诗.第六个人是冯至先生,他的《十四行集》也在去年出版;这集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使得向来怀疑这诗体的人也相信它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无韵体和十四行(或商籁)值得继续发展;别种外国诗体也将融化在中国诗里.这是摹仿,同时是创造,到了头都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之后,朱自清先生阐明了他对自由诗的意见: “无论是试验外国诗体或创造‘新格式与新音节’,主要的是在求得适当的‘匀称’和‘均齐’.自由诗只能作为诗的一体而存在,不能代替‘匀称’ ‘均齐’的诗体,也不能占到比后者更重要的地位.”①

在这个反拨“自由诗”之“自由”、寻求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秩序的轨迹上,还应该加上被长期“掩埋”的诗人吴兴华的诗歌创作,加上林庚先生1930年代后期开始的现代格律诗的实验(从“十一言”到“九言”的试验,总结出汉语诗歌诗行“半逗律”、“五字组”的规律,着力现代汉诗的诗行建设).朱自清此文比前面何其芳先生的文章要早三四年,建国后,何其芳本人也在摸索如何建立“现代格律诗”(以‘顿’的均齐和有规律的押韵为原则,其‘顿’的观念也带来了许多诗歌写作实践中的问题).在何其芳的相关观点有不足的地方,卞之琳的一些文章对其做出含蓄的弥补(卞之琳突破‘顿’的原则,使之趋于具体、严密和完整)……可以说,这个历程本身就是新诗的一个“传统”.

在《话说新诗》-文的末尾,何其芳在考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诗歌近代诗歌之后这样总结:“我们应该以作品来建立新诗的形式.中国的五言诗,七言诗,是在有了曹子建、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以后才成为支配的形式的.自由诗,也是在有了惠特曼、凡尔哈仑等人的作品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如果说中国的新诗的形式还没有很好地建立的话,那就因为还没有这样一些伟大的作品.如果说中国的新诗也还是有一些优秀的可读的(虽说还够不上伟大)作品的话,那就不能说新诗还没有形式.”②

“放不下形式的问题”、“以作品来建立新诗的形式”,这个传统是前一个传统的必然延伸.新诗在寻求合宜的形式秩序的历程中,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一直是并行的.作品的实践不一定成功,很多诗作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但是没有这样的试验,新诗要想走向更好的形式秩序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

新诗作者一直在探索合宜的形式这一“传统”,在新诗历史上无疑是非常清晰的,新诗也正是通过对这一“传统”的创造,给我们带来了经典的作品和杰出的诗人形象.

归纳总结:此文为大学硕士与新诗本科新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新诗和传统和有无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美国传统零售业终于被互联网撂翻了? 文IPengfei Li2017年8月份美国商业新闻最热门的话题之,就是传统零售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节节败退 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2017年,标普500公司里的零售类公司表现却最差,比—年前.

2、 QA传统艺术机构魅力不再? 整理Ⅰ Vela国外艺术市场的动荡局面,从某种程度上也引起了行业内的躁动,甚至于很多艺术收藏爱好者都开始担忧这是否会引起“蝴蝶效应” 曾经看似光鲜亮丽的艺术机构为何不再具备吸引.

3、 当代艺术打通传统文脉? 编辑/张敏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30年,这期间,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当下,艺术家们又极力追求西方当代艺术表达方式和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

4、 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究竟是竞争还是合作? 数字印刷在包装上可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传统印刷技术却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日前,记者与来自艾司科(Esko),富林特(Flint Group),赛康(Xeikon)和海德堡(Heidelberg).

5、 新零售时代,传统企业能破除转型困局吗? 从2016 年至今,在马云提出的“五个新”里,只有新零售真正落地成为一种方向性的启示,但却也真正撬动了整个商业市场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洪流将至,无人可以全身而退 其实,近年来随.

6、 续火问题:台湾现代诗的发生和大陆新诗传统 严靖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之发生与大陆新诗传统的关系,学界历来有一流传甚广的“续火”说 譬如纪弦成立现代派,创办现代诗杂志……点燃起新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