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文化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艺术期刊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艺术论文 中国艺术精神论文 中国艺术和文化论文 中国艺术设计史论文 中国艺术论文 中国梦和艺术论文

中国艺术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新时代下中国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互动范式和变革路径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中国艺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1

新时代下中国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互动范式和变革路径,本文是中国艺术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范式和互动范式和变革路径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摘 要: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人民需求的提高导致艺术类高校的治理以及艺术类高校与政府、社会、市场等主体之间的关系都受到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引发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现象.研究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之间的互动范式与变革路径,有助于艺术类高校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总书记在2014年10月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加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艺术事业开始进入“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时代.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双一流”建设时代.艺术类高校是学术性机构,具有学术组织的特征和属性,又是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组织的特征和属性,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后,还具有市场组织的特征和属性,主要承担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艺事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责任,与政府、社会、市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所提及的中国艺术类高校是指经过中国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备案、以实施艺术教育为主的、独立设置的公艺术院校.

高校的师资和生源紧密联系社会、高校、政府、市场,高校的毕业生走入高校、政府、社会、市场.政府监督高校办学、指导社会发展、管理市场秩序,社会是艺术人才的蓄水池和反哺之地,市场能够影响社会发展、倒逼政府与高校进行改革.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艺术类考生数量快速增长,多数艺术类高校和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大幅度扩招,普通综合性高校纷纷增设艺术专业,在高考中出现了独特的“艺考热”现象.通过《中国教育年鉴》的数据比对,艺术院校的师生比从1∶1.79(1981年)到1∶4.24(2000年),再到1∶10左右(2014~2016),其比例下降得非常快.同时,对比2014年的数据与改革开放初期(1977~1981)的数据,无论是艺术类普通本专科招生数,还是艺术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都增长了约336倍.但如此热门的艺考,却在就业方面出现了“毕业即待业或转行”“区域人才分布失衡”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机会权力不均等、结果不公平现象还比较普遍,较为突出的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1].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引起的艺术专业大学生供给相对过剩.教育部于2014年公布了全国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有15个专业被亮起“红牌”,其中艺术类高校所涉及的专业有7个,占47%,分别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管理方向).但报考这些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数量仍然很多.有研究者指出,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2].上述问题与艺术类高校、政府、社会和市场都有着密切关联,但涉及艺术类高校与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仍为一个空白点.为此,本研究对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互动范式与变革内容进行分析,以助其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1 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互动范式

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不仅是艺术类高校与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关系纽带,包含了生产力、生产关系,而且是艺术类高校与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有机发展体,包含了物质、精神、文化等一切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利益相关者主要由六个主体构成,分别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学生家庭、社区)、市场组织(用人单位、科研需求单位)、艺术类高校(在校师生和已毕业的校友)、其他艺术类高校、其他综合类高校.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艺术类高校的教育资源,它是指能够促进高等艺术教育发展、加强艺术人才培养的一切社会存在,除了包括高校校园、教学设备等物质形态资源,高校内部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教育活动等运动形态资源,艺术类高校的办学思路和战略规划等思维形态资源以外,还包括政府给予艺术类高校办学的政策指导、经费投入等国家资源,以及社会向艺术类高校提供的各类产学研项目、行业实况信息、就业岗位等市场资源.

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服务手段主要是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艺术类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是在政府、社会、市场和学校四者之间不断调整的过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转换过程,是配置主体产权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3].政府的调控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制度、经费等手段实现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配、办学规模等的调节和控制,确保高教事业的平衡与和谐发展,而高校作为社会子系统,必须接受行政监督和干预[4].计划配置方式无法保证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市场配置资源能较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目标,从市场出发,通过经济利益来启动,形成一种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在机制[5].但以市场力量为核心进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并不是要完全摒弃政府的作用,这只是改变了政府作用于资源配置的方式[6].此外,在全球经济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倡导产学研三方共同成长、联动发展,既在理念上解决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问题,更从实践层面解决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问题[7].因此,我国艺术类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以及政府对其的宏观调控功能.

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内部互动,既是现实必然也是发展根本.高校是偏向政府,或是偏向社会,还是偏向市场,需要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做好权衡.这不仅需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与发展目标,而且需要一个科学的互动范式.

1.1 范式一:自上而下

中国高校办学自主权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扩展变化的过程.政府在市场竞争下主动调整角色,加强合作共事.近几年,许多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在应对高等学校职责扩展、公共拨款压力增加、市场影响力上升、高等学校自主权不断扩大这四大挑战[8].公办艺术类高校由国家兴办,其教育资源属于国家,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有指导权.因此,在规划、政策和经费三方面应形成“自上而下”的互动范式.

1.1.1 规划方面

只有实现源头的公平,才有后续规划的公平.首先,政府要梳理好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关系,“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211工程、985工程”院校与普通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关系,区域(东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关系,做好宏观规划.其次,政府要明确在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中,高校应当承担的国家和地方任务,做好中观规划.最后,政府要通过任务竞标的方式进行经费分配等具体任务,做好微观规划.

1.1.2 政策方面

政策是发展的指南针.首先,政府应进一步推动职能转换、简政放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将减少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关心.其次,政府的角色更应该像是资源协调者和矛盾协调者,这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拥有者是人民群众.因此,在配置的过程中,高校、政府、社会、市场应围绕“人民”来进行公平配置.最后,政府在分析艺术类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权力时,应对权力进行辨别与分类.例如,政府可以将教育资源配置权力分为高校专有、高校协同、市场专有、市场协同、政府专有、政府协同、教师专有、教师协同、学生专有、学生协同等类型.同时,政府应给每类权力列出清单.根据2017年9月下旬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均榜上有名.除此之外,关于建设若干所艺术类高校成为世界一流高校的目标,政府可以选取部分特色院校,并赋予其对口支援学科建设的任务.具体有三种:

1)按照就近原则和学科分布原则,进行艺术类高校之间的对口支援工作(见表1).

2)按照就近原则和强强合作原则,进行对口省、市、自治区的高等艺术教育支援工作(见表2)

3)按照就近原则和强强合作原则,进行艺术类高校与综合类高校对接项目(见表3).

1.1.3 经费方面

首先,政府是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艺术类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的主要设计者.其次,政府在针对高等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状态时,应先了解高校和市场,再进行制度设计.最后,政府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要守好公平的红线,制定出公平的经费配置制度.

1.2 范式二:自下而上

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社会对于资源配置的需求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对于艺术类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的挑战最为突出.高等艺术教育资源需要通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应对,包括高校对时代性的优化、政府对公益性的保障,以及社会对源头性的积累、市场对竞争性的支持.其中,社会与市场对教育资源具有倒逼作用:一是社会与市场的进步对高校人才的质量要求逐渐提升,倒逼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与时俱进;二是一些源自社会与市场的创新的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值得高校借鉴、学习和模仿;三是社会与市场资源可以引入高校建设发展,激发高校改革创新;四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决定着高校在这个环境中的身份内涵.因此,在社会生源、市场机制和艺术特色方面应形成“自下而上”的互动范式.

1.2.1 社会生源

社会是艺术类高校招生前的蓄水池,也是艺术类高校学生毕业后的星空,更是艺术类高校在校师生的土壤.高校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社会的保障.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从社会的视角而言,其途径是自下而上,而最重要的内容是需求导向与竞争机制的双重保障.

1.2.2 市场机制

社会既是思想的汇聚地,也是思想的发源地,所有艺术类高校只有经历过社会的参与和市场的检验后,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与时俱进.毕竟市场是最为前端的触角,试探着最为广泛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动态.但是,市场的介入会引起高校某些已有权力发生变化.例如,高校师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新机制与高校进行对接的方式等,这些都是在机制推进过程中会遇到的阻力.

1.2.3 艺术特性

艺术有民族性、国际性、现代性、古代性、大众化、精英化等特点.因此,在配置高等艺术教育资源的时候,社会和市场还要参考和衡量这些特性.针对民族性较强的艺术元素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作为重点发展区域;针对国际性较强的艺术元素教育,国际化大都市可以作为重点发展区域;针对现代性较强的艺术元素教育,主要是通过提升视野、提高技术的方式进行推进;针对古代性较强的艺术元素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传承、加深底蕴的方式进行推进;针对大众化较强的艺术元素教育,主要通过综合性艺术类高校进行推进;针对精英化较强的艺术元素教育,主要通过专业性艺术类高校进行推进.一所艺术类高校可以同时符合上述几个特点,还可以包含上述没有提及的特点进行分类设计.

2 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变革路径

2.1 方式的变革:以“过程咨询”为主

过程咨询是指让外部顾问参与组织内部的流程管理,并为组织成员更好地认识、理解组织工作提供过程咨询.外部顾问主要是指政府部门.过程咨询的顾问也许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的专家,而是通过与组织成员的共同工作来了解组织的工作流程、内部关系以及矛盾,从而提出诊断意见,帮助组织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

政府与艺术类高校之间的关系原先一直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因此,高校在话语权上,往往是遵守上级文件精神的指示,完成上级要求完成的任务.当对话双方共同参与,并建立在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时,交流会更加顺畅、高效.在过程咨询的变革中,艺术类高校可以通过这个途径与政府部门在办学困难和变革问题上进行对话、达成共识、获得政策支持.

2.2 权力的变革:有限教育行政

政府应进一步下放对艺术类高校的管理权力.简政放权,意味着高校办学自主性的增强.但是,高校办学并不应该追崇完全自主权,而应是相对自主权,这是因为高校的发展需要介入适当的管理与监督.例如,在招生时间和招生规模方面,政府应当根据需求预测做好严格的控制,但在考试过程的监管方面,政府可以将权力交于社会.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政府可以将检验权和监督权给予社会和市场,并由社会组织通过就业指标的完成度和工作实际表现来反馈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总之,政府和高校之间应该有一个建立在高等教育法和大学章程基础之上的契约关系.这个契约关系应以人民参与和专家论证为基础,以广泛调研和依法开展为机制,以行为监督和评估问责为保障.

下面就专业、教师、招生等资源配置进行权力分解的举例说明(见表4).

 艺术类高校应依法办学,对优化高等艺术知识体系负责,为改善人民艺术精神世界服务.政府应进一步引导艺术类高校的办学目标,在满足艺术类高校办学基础的同时,提出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这个目标也是促使高校教师完成工作的指标.这种指标并不是单向性的给予,而是一个循环的螺旋式向上模式.例如,教师结合人民的需求进行教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社会向高校传达反馈信息,其中,政府的把握与控制是关键.总之,艺术类高校的办学目标应该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改善人民的艺术精神世界,二是优化高等艺术的知识体系.

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形成四者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政府应对教育资源配置权力进行分类.政府方面,主要是提高服务与管理的水平;社会与市场方面,主要是加强监管与检验的水平;高校方面,主要是优化主体与互动的水平.政府的权力还可以再次分为权力和地方权力.权力制定资源配置的总方针,并按照地区进行分类指导,保证每个地区的水平相对平衡.地方权力主要按照地区分类指导以及地区特色,制定区域配置方案.地区分类的形式有四类:第一类包括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七大地区;第二类包括沿海、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第三类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两大地区;第四类包括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三大地区.

2.3 主体的变革:设计与完善制度

高等艺术教育既需要政府资助,也需要通过市场来提高经济价值.通过研究现代大学制度,艺术类高校可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市场与高校的关系,构建开放协同的发展与变革机制,设计与完善多元主体制度.为预防政策凌驾于法律之上,出现法制观念淡薄、以权代法等现象,政府对高校管理要实现从政策治校到依法治校的角色转变,其核心就是政府不再垄断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力,应与社会、高校、公民组织合理分权,政府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9].

艺术类高校可以根据国家与地方的规划来制定本校的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然后,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和学科建设评估的结果,找出高等艺术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空白点和盲点,合理拆分项目,找出难点.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之间还应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来转变政府与艺术类高校的管理关系,同时,用好社会和市场对艺术类高校发展的评价机制.在艺术类高校中长期规划或者五年规划中适当加入社会和市场的反馈,作为艺术类高校实践过程中的衡量指标,同时对高等艺术教育资源进行及时、按时、随时的考核与评价,以便规划执行与调整.目前,上海市已经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对这个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例如,成立了综合性理论研究课题组、重点试点推进任务组和试点单位任务组.

2.4 导向的变革:全面推进高等艺术教育国际化以服务全球的定位来认识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是艺术类高校未来发展的关键视角.由于知识的公益性和非排他性,高等艺术教育资源可以尝试着共享全球艺术资源.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一大批国际型人才,不仅包括将国内优秀的艺术类师生和项目送到国外去,将国外优秀的艺术类师生和项目请进来,还包括在教学中有国际视野、在科研中有国际思想、在服务中有国际胸怀.参照政府组织,艺术类高校在组织架构中也专门设置了外事办公室来专门负责高校的外事工作.

在高等艺术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可以将区域的概念延伸至全球范围.例如,东北地区可以将区域延伸至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华南地区可以延伸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个延伸的概念还只是就近原则.当然,更为有效的是教育资源的分享原则,例如,同一学科之间的区域分享,既打通了学科又打通了区域.通过这种形式,中国艺术类高校可以打破区域的界限,去探寻艺术资源的需求.例如,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可以将其区域扩展至美国纽约大学、伦敦艺术大学、韩国大学等大学所在地及当地的艺术场所,纽约市的百老汇、伦敦市的西区、首尔市的大学路;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建设可以将其区域扩展至美国茱莉亚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悉尼音乐学院.不仅可以共享其市场资源,还可以引入当地的市场机制打开教育的平台.

2.5 机制的变革: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教育公平不同领域对于知识的供需规律也有所不同.例如,宗教领域对高校的人才与知识的更新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但信息科技领域、医学领域对高校的人才与知识的更新要求就非常高了.艺术领域对于艺术类高校人才与知识的更新要求虽不像科技、医学那么高,但对创新的要求非常高.市场对于人才供需的规律也是如此,例如工业领域和制造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就属于紧缺领域.艺术类高校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主要是指艺术类高校生产的艺术产品与市场、社会之间的互动.其中,艺术类高校主要通过市场和社会的检验来体现其价值,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层级,包括艺术人才、艺术课程和艺术作品;市场主要通过价值体现与供需关系对艺术产品及其创作过程发挥作用.

高等艺术教育的公平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如何体现公平性,除了硬件的公平配置,还可以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借助现在科学技术的支撑,实现全国人民共享北大优质教育资源.”周校长提出的科技支撑主要是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前者是教育的过程创新,后者是教育的内容创新[10].我们可以从其余社会组织中获取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帮助.例如,全球顶尖的艺术中心、戏剧院、歌剧院、电影院、美术馆都可以成为远程艺术教育(含翻转课堂)的共享资源.

2.6 评价的变革:艺术类高校办学评价体系的质量认定

导致艺术类频繁地出现红灯专业是因为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减少,还是因为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水平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或是因为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与社会需求没有衔接上?这让艺术类高校办学陷入了一个迷思.但若一直跟着市场的结果走,必定让高校处于附属地位.高校应该具有发展的眼光和洞察社会、市场规律的能力,并形成有理有据的评判标准.

艺术类高校目前的办学评价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加上普通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对其并不完全适用,尤其是创作演出的社会价值很难量化,这就要求艺术类高校的教师和政府、社会、市场的专业人员积极沟通,尽快制定出一套符合艺术教育质量评判的标准,包括科研成果的认定、创作成果的认定、教学成果的认定.有研究者[11]提出,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涉及多项投入产出要素,较适合DEA多投入多产出方法.但最好的变革,还是需要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对参与评价的项目、比赛和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对其艺术内容难易程度、社会价值体现程度、人民需求程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最终形成高等艺术教育办学质量评估体系.

3 结语

从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至今,艺术类高校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一直进行着变革.虽然艺术类高校已不断地开展自我优化和升级,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包括艺术类高校自身的历史遗留问题、高校内外的体制机制问题.此外,近年来出现“艺考热、就业难”现象也成了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关系着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因此,艺术类高校要将认清形势和把握优势两方面作为当务之急,并由此进一步优化自身内部结构,理清与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完善与争取机制体制和配套政策,从教育本质、艺术规律和管理科学出发,落实到培养艺术人才的根本点,从而优化艺术类高校的组织变革.

综上,中国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发展,要以国家战略、人民需求、艺术类高校发展定位、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按照学科规划,调整专业设置,确定招生规模,动态保持就业市场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平衡,缓解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未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整合高等艺术教育资源,集政府、社会、市场与高校之合力,进一步推进政府的简政放权、社会的多元参与、市场的机制创新,重新配置高等艺术教育资源,最终实现中国艺术类高校利益共同体的互惠互赢.

该文点评,上述文章是适合范式和互动范式和变革路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中国艺术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艺术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构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四大着力点 摘要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西方对中国和平崛起缺乏相应信任 进入新时代,构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有四大着力点反思时代问题,加强意识形态提问权;探索建立新型国际发展理念与模式,加强意识形态.

2、 新时代的中国汽车主零关系 人与体制对于企业的成功同样重要,甚至人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而不是由体制唯一注定了是否成功主持人一上场就把主机厂与零部件的关系比喻为婆媳关系 毫无疑问,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中这种类比是成立的 新能源汽车造就新.

3、 新时代下中国风景园林的使命担当 唐 寅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美丽中国梦而继续奋斗,本文将阐述在新时代下中国风景园林所面临的.

4、 高校辅导员如何学习和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要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

5、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主席在中国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建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实践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

6、 第十五届中国地产风云榜擎起传统地产转型大旗,养老成为新时代风尚 中国地产风云榜之所以受到尊重,不仅仅是因为其权威,还在于其全面的多媒体渠道宣传体系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实际的效果 中国地产风云榜通过公开公正的评审机制,切实把人物、企业、项目评出来,更重要的是把这些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