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研讨会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以歌名世奠基中国声乐学派纪念沈湘先生学术会综述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研讨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9

以歌名世奠基中国声乐学派纪念沈湘先生学术会综述,本文是研讨会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沈湘和奠基中国和学术研讨会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1921年,沈湘先生出生在天津一个十分喜爱西方古典音乐的留法医学博士家庭.1940年考入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选修音乐.1944—1945年,在上海、天津、北平等地举行了多场个人音乐会,其高深的音乐修养,独特的音乐表演风格,深受观众赞扬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①

  为了纪念沈湘先生为中国声乐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于2018年5月3日举办了“传承声乐艺术经典 展现中国乐派魅力——纪念沈湘先生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分享了中国声乐演唱、表演、课堂教学方法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国声乐学派概念的提出、中国声乐人才的培养、中国声乐学科建设与发展所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国声乐学派的提出

  中国声乐学派的提出与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与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西方音乐的传入都息息相关.项阳曾对中国音乐学派建立的历史过程做了总结与梳理,他认为中国声乐先是“以戏曲声腔为主流”接下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规模传入而有了新的变化”,在演唱方法上,“由于外籍教师和归国留学生的功绩,首先在知识分子阶层开始了解这种唱法,接受了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音乐工作者较快认识到这种唱法的优越性,先后在一些音乐院系中开始了欧洲传统唱法的教学.他们的歌唱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这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开始在中国扎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由此而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②.

  1996年1月,中国声乐学会成立,大力弘扬发展“中国唱法”,将中国声乐艺术推向世界舞台,这无疑对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1997年,中国声乐界召开中国声乐学术研讨会,声乐艺术家们各抒己见,在中国声乐学派的创立与发展上,冯光珏认为,“中国声乐学派的创立,既需要丰富的艺术实践,又需要在歌唱理论上进行总结、升华.这正是我们这一代声乐家肩负的历史重任.这里还应提及的是,中国声乐学派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即是说,这个学派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符合我国人民的欣赏审美需求,受到中国广大听众的喜爱.在这个大的学派中,必然还会由于学术观点的不同形成各种歌唱学术流派.”③

  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讲到,会议基于对中国声乐教学、中国声乐艺术实践的研讨,深入讨论“中国声乐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从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来看,定义一个艺术形式对这门艺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加快,民歌的创作与传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大力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正着手从理论上梳理历史,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做深入的文化解读.

  歌唱家李谷一在发言中谈到,中国声乐学派是一个大的概念范畴,应该包含民歌、歌曲、戏曲等多种歌唱形式.她特别提出,民族唱法这一说法并不能代表中国全部民族,建议改称中国唱法.

  中国音乐学院马秋华在谈到中国声乐学派建设时讲到,中国声乐是继承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唱特点与表演风格,继承地方民歌的演唱特色,继承原生态音乐美好的元素进而发展起来的.她认为,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声乐腾飞的40年,也是中国声乐繁荣发展的40年,声乐教育家们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声乐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国际舞台,取得巨大成功,引领了时代的文化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徐敦广在谈到中国声乐艺术发展中自身地位的确立问题时认为,在世界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上中国声乐学派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声乐学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历史积淀,还要靠中国声乐界的共同努力,从声乐理论到声乐实践再到声乐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建设工程.

  简言之,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在自身得到认可之外,仍需要走向世界,沈湘先生对于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实际上是对中国声乐学派建设与发展的一次鞭策.

二、沈湘先生的教育贡献

  谈到沈湘先生的教学理念,李谷一向大家讲述她如何与沈湘先生相识,谈到演唱风格,她表示这与沈湘老师最初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沈先生科学地教她寻找声音位置、气息和声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各有不同,代际相传,持续发展方能发展中国声乐学派.

  沈阳音乐学院刘辉将沈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学术思想概括为:学贯中西,继承与借鉴的典范;融会贯通,开拓与创新的模范.他讲述了沈先生的“勾住眉心”“贴着咽壁吸着唱,贴着咽壁向上唱”的演唱方法,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日后自己的教学中.

  声乐教育家孟玲讲述她跟随沈先生学习声乐的经历.多年来,孟老师一直延续沈先生、郭先生的教学理念,博采众长,承继沈先生的教学特点.她强调,声乐教学不能固步自封,作为中国人首先要把中国歌唱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孟玲在教学中强调要重视各地语言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作品、演唱作品和阐释作品.

  因材施教是沈湘先生教学中的一大特点,作为沈湘先生的好友,胡宝善讲述了沈先生如何为关牧村上课的经历.他讲到,沈先生根据关牧村的声音特点,按照女中音的声音位置来训练她,结合了西方歌剧的演唱技巧.

  天津音乐学院石惟正先生曾从沈湘先生学习声乐,他认为沈先生是一位既能唱又能教,既能实践又能教学的全面型老师.在艺术的欣赏和吸收借鉴上从艺术实际的效果出发,在艺术情感表达与音乐表现力上则是从感性出发,在教学中较为全面地结合声音、语言、演唱内容与艺术背景等方面,进一步丰富艺术形象,展现艺术特色,使歌曲本身更加有感染力.沈先生艺术爱好广泛,不仅热爱美声,热爱意大利歌唱方法,也热爱我国各个地方的唱法,从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给予演唱者、演唱作品高度肯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曲家许镜清在发言中强调了教学实践为打开讲台与舞台通道的重要作用,讲述了如何让学生在接受技术训练后,提高对音乐作品的诠释能力,更好地让观众认可和接受.他建议在声乐课程中增加歌曲写作与音乐情感表达相关的课程,他还提到艺术特色的保持与艺术个性的培养问题,这些都是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声乐人才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中国音乐学院丁毅谈到,中国是文化大国,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流来确定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是值得深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话题.武汉音乐学院余惠承、福建师范大学林立君以及星海音乐学院陶英作为中国声乐教学一线的教师,用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讲述沈先生及其弟子在教学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特点.首都师范大学彭华竞赠予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一幅亲手画的沈湘先生画像,面容祥和、栩栩如生,郭淑珍先生赞叹到:“我感觉我的老师从未离开过我,他一直活着!”

三、挚友感怀

  作为中国声乐界第一代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先生17岁时就认识了沈先生,在教学中沈先生强调“把身体像乐器一样融入进去”,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任何形式的音乐表演,他还对我国各个地方的民歌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郭先生在继承沈先生的教学特色的基础上更强调“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尊重历史,继往开来.

  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讲述了沈湘先生的出生背景与留学经历,作为与沈湘、郭淑珍等同时代的音乐人,他讲到,沈先生从法国留学回来,受到了良好的欧洲人文教育,中西合璧,贯穿古今,他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在中国声乐教育事业上,鞠躬尽瘁.

  作为沈湘好友,现居美国99岁高龄的茅爱立委托星海音乐学院梁正平在现场宣读了他为沈湘先生作的诗《忆沈湘》,充分表达了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对挚友的怀念之情.

  199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为沈先生撰写了墓志铭,称沈先生“以歌名世,享誉津沪”,用“凛然正气,贯其一生”来表达对沈先生爱国情怀的敬仰.沈先生桃李天下,中国声乐事业代际相传.“斯人虽去,余音不散.”

余 思

  中国声乐学派的创立与发展是历史性的,长期以来运用中国传统唱法、中西结合唱法在舞台艺术及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果.需要反思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声乐有本质不同,在现代高等音乐院校办学体制下,如何将我国传统声乐的声腔体系与口传心授教学方法融入现代音乐教育教学中,这是值得学界深入思考的大问题.

  中国声乐学派从本质上仍然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艺术.中国声乐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反映出我国传统声乐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制上的矛盾,这主要体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办学体制下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上.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教育体制是以培养音乐家和专业音乐人才为目的,而非中国古代的艺人、乐伎;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也体现了西方的专业性和舞台艺术风格.但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势必要产生符合我国自身声乐艺术发展的音乐教育,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特征和民族独立性,这也是中国声乐学派能够创立并发展的重要原因.

沈湘先生的一生虽坎坷万分,但是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于中国声乐艺术事业,为中国声乐学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他当之无愧是中国声乐学派的奠基人!

  斯人已去,风骨永存!

① 檀晶《脑、身、心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沈湘声乐教学艺术〉读

后》[J],《语文学刊》2015年第4期.

② 项阳《中国声乐学派建立的前奏曲是如何奏响的》[J],《黄钟》1991

年第1期.

③ 冯光珏《努力创立中国声乐学派——从“中国声乐学术研讨会”谈

起》[J],《中国音乐》1997年第3期.

王竞雄 博士,中国音乐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荣英涛)

此文点评,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沈湘和奠基中国和学术研讨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讨会本科毕业论文研讨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钢琴伴奏对于中国声乐艺术利弊关系 文李 贞钢琴与声乐的协作是音乐艺术形态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及便捷性,声乐演唱者往往也选择钢琴协奏作为伴奏声部,且钢琴的作用与价值日渐显著,其优秀的伴奏性能丰富了声乐演唱的效果,成.

2、 中国声乐教育大家喻宜萱声乐教材贡献 刘 璟,王 晶(华中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喻宜萱(19092008),中国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家,是西方美声唱法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之一 喻宜萱创建.

3、 从中国三大男高音看中国声乐艺术的市场化运作 李 伟为音乐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表演艺术具有欣赏性、直观性特点,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促进音乐文化产业链中的声乐表演艺术市场化的运作,已成为当前我国声乐表演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音乐文化.

4、 论中国声乐教学思想和方法 【摘 要】声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研究是决定声乐艺术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音乐表演虽然形式多样,但可以简单划分为用歌声表演的声乐表演和用乐器表演的乐器表演 声乐从学术角度一般被定位为音乐表演学科,它的教学可.

5、 关于征集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的通知 中国造纸学会学术年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是检阅、展示我国造纸界和相关行业两年来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成果的一次盛会 经研究决定,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八届造纸学术年会定于2018年5月16—18日在广.

6、 对外开放和中国展览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中国展览业是改革开放孕育的新兴服务业 近四十年来,中国展览业从弱小到壮大,从集中于“北上广”到遍及全国百多个城市,从国有机构操办到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进而跻身展览大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