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和成才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力分析论文 大学生就业外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困局论文 大学生就业困难论文 大学生就业期望论文 有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论文如何写 跟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提升措施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就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1

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提升措施,本文是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农业类和措施研究和高职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金瑾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611130)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备受关注.针对就业市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校、政府、社会需要推进和改革的方向.对此,农业类高职大学生、高职院校、政府和社会需要协同努力,采取措施、精准帮扶共同提高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45-02

收稿日期:2016-06-12

作者简介:金瑾(1986-),女,汉,四川省西昌市人.硕士,工作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全国中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管理与就业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尤其表现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对较低.由此,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大环境下,探究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举措具有重要价值.

一、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诸多影响,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极为明显的是波及到劳动密集型行业,导致就业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首先就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未来前景不明朗、就业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等问题.在不同地区,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状况有所不同,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高校扩招的冲击.高校扩招带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受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影响增加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院校己达1297所,毕业生人数有765万人,占本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如此庞大的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以及待业人数,导致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

3.用人单位存在用人结构失衡过于追求高学历的情况.较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由于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没有本科生、研究生扎实,用人单位在选录毕业生时存在过于追求高学历用人结构失衡的现象,给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二、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1.部分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存在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从提高就业能力角度来看,农业类高职大学生首先需要做好生涯规划和自我定位,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性格特征较为合理的判断自己的专业能力、就业方向、就业区域、工作岗位,从而能够有针对的选择就业岗位.当前,部分农业类高职大学生职业定位存在一定偏差,集中表现为大学生过于理想的进行自我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能力、专业素养、职业稳定度不够,这与他们所追求的企业规模、求职薪金、职业上升发展空间是脱节的,造成就业过程充满挫折.

2.部分农业类高职大学生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相对较低.农业类高职大学生与其他类别大学生相比,就业困难的原因在于自身因素,即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相对较低.主要责任在于学校的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就业指导、政行校企四维联动合作效果实效欠佳,高职教育的特色未能在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得以凸显,学生既没有掌握基础性的专业知识,也未能在职业技能方面与其他类别学生相比占据优势.对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强化内涵建设、树立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来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 部分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提高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当前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关注的重要因素.目前,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大都是“95后”学生,备受家庭长辈的宠爱,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较差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寒暑假在企业进行的专业岗位实习、实训活动安排有限.这些因素同样影响着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提升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措施探究

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还牵动着党和政府对西部地区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怀.对此,农业类高职大学生、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各界则需要协同努力,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等.

1.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积极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学生需要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要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对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就业市场的调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设计,从而逐步提高自我综合素养;要强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个人职业技能的塑造;积极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利用学校、政府、企业提供的机会、资源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进行工学交替,实现自我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提高自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2.高职院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需要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院内涵建设.首先要优化农业类高职院校教育布局结构,建立完善的学科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国家方针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来安排农业类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校企合作,依托工学结合等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次,需要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就业帮扶工作.切实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课程、求职简历、求职技巧、职场适应等讲座活动.再次,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行“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就业途径.精准帮扶农业类大学生就业及有效提升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需要大力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工作,这既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又是践行党和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举措,同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政府及社会:精准帮扶多方拓宽就业渠道.政府需要进一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发展新经济,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适合农业类高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戴艳,.高职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4,(29).

[2]陶启付.基于人文素养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3]张妍,李勇.试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做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4]邓峰,郭建如.高职院校培养方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4,(5).

[5]郭建如,邓峰.院校培养、企业顶岗与高职生就业能力增强[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6]刘京.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该文评论,这是一篇适合农业类和措施研究和高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大学生就业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大学生就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提升措施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703040202);河北省教育厅高……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171155) 摘要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性素质,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

2、 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 胡 欣【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空间广阔、质量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的薄弱环节 文章采用“四维一体&rdqu.

3、 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 1 1问卷调查 为了方便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进行研究,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调查问卷数目为800份,由于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有关部门做了详.

4、 农业类院校大学生校园综合服务APP的设计 摘要校园APP是数字化校园和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针对当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应该设计一款综合性强,全方位满足大学生各方面需求的APP 该APP集合数字化校园各系统中的手机相关服务,.

5、 生涯理论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系构建 黄喆诚(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摘要探讨了当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生涯发展理论的内容,对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系提出一些建议,并给出相应的例子,进而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参考意见 .

6、 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和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5年对云南农业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的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学生对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问题已经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学生对环境价值的理解存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