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形势和政策论文主题 以法律为主题的论文 论文主题 京华烟云的悲剧主题英语论文 关于食品的论文主题 主题酒店的文献综述 历史主题论文 写论文什么主题最好写 大学规定硕士学位论文要有几个主题

主题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蜀道难》的主题思想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主题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7

《蜀道难》的主题思想,本文是主题方面硕士论文范文与《蜀道难》和主题和主题思想类硕士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根据李白写作的时间点及其生活情况,分析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思想,认为李白写这首诗的目的纯粹是沿用乐府旧题歌咏蜀地山川,叹蜀道难行.

【关键词】蜀道难 主题思想 诗仙 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B-0103-03

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然而李白是世所公认的天才诗人,也是最具“仙”气的诗人,却毫无争议.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具有诸多方面的才能,而最具李白特色的,便是他的歌行体和乐府杂言诗.在这种句式参差不齐、用韵宽松、不甚讲究对仗的已近“现代诗”一般自由的诗歌形式中,他的和天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有如惊风骤雨,从天降临,又如屠龙出鞘,横空劈来,给人以阳刚之力、壮丽之美.这首《蜀道难》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实诗歌内容本身并不难理解,主要是用强烈的直接抒情和大量的山川之景、社会世情的描写,强调蜀道难行、不可行,无论是劝友,抑或是映射仕途坎坷,国家命运堪忧,皆能解释得通.但“李白式”的强烈而有节奏的抒情,和极度夸张、充满浪漫想象的描写,却是“诗仙”的表征,也是需要我们在大量的诵读和揣摩中,去领悟的妙处.兴许也唯有“望文生义”,体会其人格魅力,才能真正理解“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落笔生云烟”(欧阳修)?等赞誉.毕竟,这种虽陷入人生的困境但尚具刚健有力、自由不羁的浪漫主义风度,正是李白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是我们心向往之而不易得的一种人生境界.下面就《蜀道难》的主题进行分析.

一、关于众说纷纭的主题思想

李白为何要作《蜀道难》?关于《蜀道难》的写作目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争论不休.归纳起来,大概能有以下八种:

其一,认为《蜀道难》是讽刺严武危害杜甫、房琯而作的.

其二,认为《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而作的.

其三,认为《蜀道难》是为唐玄宗幸蜀而作的.

其四,认为《蜀道难》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歌咏蜀地山川,没有其他寓意的.

其五,认为《蜀道难》是为送友人王炎而作的.

其六,认为《蜀道难》用蜀道的山高险阻暗示唐王朝的政治危机.

其七,认为《蜀道难》“寄寓着功业难成之意”,寓意由讽喻别人转为写自己的仕途.“以蜀道之险喻仕途之坎坷”.

其八,认为《蜀道难》以“蜀道之难喻世道之艰”.

诗歌内容本身其实并不甚难解,主要是用强烈的直接抒情和大量的山川之景、社会世情的描写,强调蜀道难行、不可行,无论是劝友,抑或是映射仕途坎坷,国家命运堪忧,皆能解释得通.

但是,能解释得通与是否合理是两码事.

二、关于《蜀道难》主题思想的合理性探究

想要理清李白写作《蜀道难》的目的,了解其创作时间非常重要,时间厘清了,某些不合理的“自圆其说”也便不攻自破了.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於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李白于天宝元年初入长安,据此,笔者认为,《蜀道难》当是作于天宝初年(公元 742 年),时年李白 41 岁.

关于“《蜀道难》是讽刺严武危害杜甫、房琯而作”的主张.公元 759 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也就是今天的“杜甫草堂”.理论上讲,杜甫正式定居成都,已是公元 761 年.然而,李白生活在公元 701—762 年,也就是说 762 年,李白逝世.行将就木的李白,是否真能知道千里之外杜甫的真实情况呢?是否真能有精力去讽刺严武呢?另外,严武与杜甫沾亲带故,虽有史书记载“严武性急暴躁”,但他对杜甫确是“待遇甚隆”.杜甫的许多诗歌中都提到严武,多数饱含着对严武的感激之情,如“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哭严仆射归榇》).765 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可见,杜甫能在草堂过近四年的相对悠闲的生活,严武功不可没,严武不可能有杀杜之心,起码杜甫自己不觉得.李白又从何得知,因此认为“《蜀道难》是讽刺严武危害杜甫、房琯而作的”不合理,更不合情.

关于“《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而作”的主张,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章仇兼琼任尚书主客员外郎,迁任益州司马、剑南防御副使.似乎 38 岁的李白在时间上有可能写作《蜀道难》以讽章仇兼琼,然而,《旧唐书》记载:吐蕃又引兵攻打安戎城及维州,被章仇兼琼派将击退.李白其实曾经还写诗明确称颂过章仇兼琼:“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答杜秀才五松见赠》).另外,李白虽生在碎叶,但自小长在蜀中,他那侠肝义胆、轻名薄利的个性正是在这乱石荒崖湍流枯木的环境中养成,蜀地于他而言,是故乡一般的存在.出蜀时,李白写下《渡荆门送别》,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的水怜惜远游子,不远万里送我离开故乡.惜别之情依依,既是别友人,也是别故乡.可见,蜀地虽险,于李白而言,却满是温情;李白可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但当明月当空之际,“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豪侠也会悲从心间起,低头思故乡.所以,李白不会把故乡守将章仇兼琼比作了“豺狼虎豹”,同样李白当也不会愿意将蜀道比作了污浊混乱的官道.若真如此,诗仙未免薄情冷性了些.据此,《蜀道难》“为讽章仇兼琼而作”不合情理.

至于认为“《蜀道难》用蜀道的山高险阻暗示唐王朝的政治危机”的说法,时间上亦有不合理,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41 岁的李白因人推荐被征召到长安,高兴地狂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来倘佩黄金印,莫效苏秦不下机.”从中不难看出李白满满的自信,他抬头挺胸、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初至京城,想一展抱负.是什么让他如此自信,当然有自身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等原因.更重要的,笔者认为,这自信,是“盛唐”给他的.李白一辈子都是昂着头走路的,因为他处在盛唐.相比之下,杜甫一辈子都是低着头走路的.因为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时年杜甫 43 岁.所以李白身处盛唐,怀着满腔热血初至京城,所见当是一片繁华之景,说他暗示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合理.

最后,“寄寓着功业难成之意”“以蜀道之险喻仕途之坎坷”以及以“以蜀道之难喻世道之艰”等说法看似合理,但笔者认为,不符合诗仙气质,什么是“仙”,自由不羁是“仙”,超迈流俗是“仙”,对困境的突破才是“仙”.就这个意义而言,任何对《蜀道难》主题思想的解读,只要最终情感内核是“忧惧低沉”,就与诗仙气质不符.

更何况,这些主题,也很难解释“为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等句子.

三、关于《蜀道难》的主题思想浅谈

“送友人王炎入蜀”的说法,见于著名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专家詹锳先生的《蜀道难》本事考,但笔者认为,“本事”是指本于其事,即写作时所依据的事实,或者说是写作的背景、原因.而诗歌的主题思想是指作者通过诗歌主要内容所表达情感、哲思等,所以“本事”与“主题思想”是两码事,就如同样是“送别诗”,有的诗歌(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表达的是不舍,是感伤,是满心忧愁;有的诗歌(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的是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是对友人的劝慰,是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因此,要厘清《蜀道难》的真正主题思想,除了从合理性切入,更重要的是从其主要内容入手.

笔者认为《蜀道难》当是作于天宝初年,背景是“送友人王炎入蜀”,目的纯粹就是沿用乐府旧题歌咏蜀地山川,叹蜀道难行.

如此,也便能解释“为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等句子了.

其实在诸多主题之中,我们似乎最看不起“自为蜀咏,别无寓意”的观点,殊不知这却是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先生的观点.那么亭林先生究竟何出此言呢?蜀道地势险恶,崎岖难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故李白在诗中才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即为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岭交错,重峦叠嶂.《蜀道难》主要突出的就是行走于蜀道的艰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咏叹了三遍,每次情感又有很明显的转折.

开头的三个感叹词,一个比一个更强烈,说明蜀道实在是“高危”到了极致,后面是对蜀道“高危”的直接描写,突出蜀道的“山高、水急、路险”,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蜀道的“高危”:向上看不到山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向下看到的都是汹涌澎湃、曲折回流的大川;善飞之鸟不得过,猿猱想要攀援跨越都得发愁.曲折泥泞的青泥岭,人在蜀道上行走,连天上的星宿都可以触摸得到.

第二句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的内容“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皆为苍凉深幽之景,物本无情人有情,使之“凋朱颜”还有蜀道的“险”,足见自然环境之险.实际上透露诗人的凄凉、孤独之情,置身这样的情境,倍感艰难.

第三句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仍是在写蜀道的险阻难行,其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现给我们的是栈道的狭窄、地势的险要.包括“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意为“把守的人若非自己亲信,顷刻之间,便可成为豺狼虎豹一般的敌人”,仍是在言蜀地为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

因此,从主要内容出发,笔者认为,《蜀道难》是写蜀道的“乱石嶙峋,冲波逆折,潮湿泥泞,月夜凄清”,着力再现蜀道的“高危幽静,险恶难行”,目的纯粹就是沿用乐府旧题歌咏蜀地山川,叹蜀道难行.

然而,《蜀道难》的艺术成就远不止这些.因为艺术作品的客观意义往往会超过作者主观创作意图.

当我们阅读《蜀道难》时,其实最先感受到的不是蜀道的难行,而是蜀地山川风物的壮观、奇特等魅力,“李白式”的强烈而有节奏的抒情、极度夸张和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想象,再现给我们最直观的,是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艺术形象.面对这些,我们有的是向往,而非惊惧,而非畏缩.

贺知章见《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如果他当日所见不是《蜀道难》,而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话,是会惊呼“神仙!”的.“霓为衣兮鸾回车,仙之人兮纷纷而来下”.后者已乘风入云,前者还滞留人间.但《蜀道难》的气氛是低沉郁结的,境界是高深幽微的,独属李白的“仙”的气质永远都在,永不改变.

因此,关于《蜀道难》的诸多主题,确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无论何种主题,读来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慷慨悲壮之感,或许是近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境界吧.

总而言之,无论《蜀道难》有何种主题思想,由其飘逸行文风格和李白惯有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洒脱.笔者认为,李白之所以能够冲破生命的藩篱,任意驰骋于天地,就在于他具有开阔的胸襟、洒脱不羁的性格,超迈流俗、崇尚自由;就在于没有固定的主题,让人们有了万种想象.因此,也许我们不应非得执拗于《蜀道难》的主题究竟如何确定,也许我们后来者能做的、要做的,仅仅是通过反复咏叹,借助李白大胆自然的夸张和神奇的传说和腾挪自如的诗歌情感节奏及其浪漫主义诗风,进而丰富我们的想象,撑开自我的心灵空间,让精神遨游天际.毕竟《蜀道难》中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就足以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一场饕餮盛宴了.

这是李白的性格,也是真正的盛唐气象,也应当是当代青少年的气质.即使身处人生的泥泞之地,也要高傲地抬头仰望,仰望自由飞翔的大鹏,仰望光芒万丈的日月和熠熠生辉的星辰.

【参考文献】

[1]何文祯.李白《蜀道难》主题考辨[J].天津师大学报,1994(3)

(责编 卢建龙)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蜀道难》和主题和主题思想方面的主题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主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舒婷《神女峰》的主题思想 黄明明内容摘要钱定平著的蚩尤猜想——中华文明创世纪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可谓是研究中华文明的一部力作 这部将近40万字的著作由绪论、前言、正文、结论四部分组成 绪.

2、 《蜀道难》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蜀道难作为一首古乐府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全诗共294字,分别从蜀道高峻、险要和蜀地战祸之烈三个方面来写蜀道之难 李白在全诗中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之中,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

3、 恶和善的纠缠一一反转对于电影《烈日灼心》叙事主题表现的贡献 文/马建阳摘要烈日灼心之所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在于其以合适的形式恰当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善与恶交织的人性的复杂 而在众多的叙事技巧之中,“反转”对于叙.

4、 说钱锺书是思想家为何这样难以《管锥编》为例 说钱锺书是百年中国最具博识的大学问家,学界恐无争议 说钱是当代思想史绕不过的重镇,海内外怕臧否不一 所以有此分歧,原因大概有两除了因浅阅读导致对钱的“思想”何谓不知所云外,还有.

5、 鲍照抒情组诗《拟行路难》的真情表达 内容摘要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作者诗歌创作的里程碑,它继承着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吸收了楚辞的浪漫主义色彩,无雕琢抒真情,是诗坛独领的一代名家,对唐代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鲍照 拟行路难 .

6、 王潮歌:《又见马六甲》的主题是微笑 “今天是我的大日子!”一头标志性的蓬松卷发,7月7日,马来西亚马六甲,著名导演王潮歌坐在导演席前,面对全世界的观众,五年磨一剑,又见马六甲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隆重上演 &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