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杂志社 社会语言学论文 社会科学家杂志 关于公司治理的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治理的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为主题的论文 社会治理文献综述 社会治理参考文献 化学和社会的论文

社会治理论文范文检索 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社会治理类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社会治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社会治理,本文是社会治理论文范文检索跟新时代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李丹/漯河市委党校

摘 要:通过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从世界的宏观角度看,社会管理已由统治转变为了社会治理.但是,我国目前社会治理显然跟不上当今全面深化改革下的社会发展.转变社会治理,刻不容缓.总书记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那么,如何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路径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尊重我国的实际国情基础之上,进行对社会治理的解决路径创新,多维度进行社会治理才会更加符合当下社会治理的实情,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

一、社会治理的研究背景

“社会治理”一词,首次提出是在20l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此次会议,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并且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这一要求.这是第一次在全会的文件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事实上,我国的社会管理制度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内涵也各不相同.比如:早期我们强调服务于经济建设,到现在强调全面的社会治理,以此来适应新时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获得较大发展,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社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就尖锐地显现出来了,比如:污染问题、就业问题、发展的不均衡、不平衡问题等等,而传统的社会治理却无法有效的应对这些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社会治理的制度和方式亟待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应把握实际国情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我国需要加强社会建设,达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效果.其中,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推进以下的几项制度建设:一是治理主体多元化;二是治理手段网络化;三是治理形式应该法制化;四是治理模式社会化与治理目的价值化.我们需要做出类似的方面制度的重大突破,奋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治理改革进程.

二、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意义

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建设中,社会治理是其中的重大任务之一.社会治理的效果,关系到民生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实,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自己国家的有序治理,不仅仅代表着国家治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在前进还是倒退.当前,我国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向创新型国家的的转变.而众所周知,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社会治理的创新.因此,研究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对于我们的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效的社会治理途径,可以为我国的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能推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有效的社会治理制度,可以为我国的老百姓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造福民生.所以,开展新时代下社会治理的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

(一)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一词,其实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历程.比如:古代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民不告官不究”等相似的管理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对人管理实行的户籍管理、建立相关的法律等等.通过建立这些制度,防止社会动荡的发生、减少社会流动,达到维护皇权、稳定社会秩序,实现最终的统治目的.事实上,这些就是所谓的社会管理制度.

而今天的社会管理,狭义的概念主要指为了促进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转,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对社会的组成部分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发展环节,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节、组织、引导、监督,实现规范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过程.而广义的社会管理,是指对社会成员组成的专门的社会团体组织、企业从事的经济文化活动等进行统筹管理的过程.

(二)社会治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给出的社会治理定义如下: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的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系统工程.

而社会治理,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指在现在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政府的一部分职能和基本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的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这种新模式打破了社会公共管理的垄断地位,它强调政府不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方,多元化的提供有利于公共服务多样化,创新化.

(三)两者的异同点

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想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社会治理工作,首先要弄清楚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异同点.

1、相同点

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都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维持社会正常运转.

2、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虽然社会管理包含政府管理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管理,但是其重点仍然是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角和主要力量,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社区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社会治理则不同,社会治理则是在社会的大框架下,政府机关、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依法发挥各自的职能和责任,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处于的社会时期不同.社会管理主要处于社会发展的早期,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意识还不强,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发展的还不成熟,社会的治理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来承担.但是这时期的政府部门实行社会管理时往往高高在上,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生硬的管理手段来实行社会管理,不能有效的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社会治理的效果也就没有那么好.社会治理主要处于社会发展的现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社会问题也集中爆发出来,紧紧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完全做好社会治理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自主管理意识也在增强,非政府组织、社区等社会组织也逐步的发展成熟起来,这些都在法律的许可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也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理效果.

管理的方式不同.社会管理往往是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自上而下的来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从而来管控社会,这种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相对而言,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社会治理更多的是强调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这种管理方式更加的化,也有利于各社会成员协商对话,自主表达,从而形成共识,形成符合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

实践主题不同.社会管理的落实实践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法律法规等,依靠发号施令,从而让个社会主体遵纪守法,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转.相比较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不光运用权力,在此之外,形成了市场的、文化的、法律的、习俗的等多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社会治理行为者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例如,政府应更多地引导和更少的管制,民间组织及公民社会更多地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市场力量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成为改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等等.

(四)两者的基本任务

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区别如下:首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社会关系;(2)规范社会行为;(3)解决社会问题及化解社会矛盾;(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5)应对社会风险;(6)维持社会和谐.其次:当今的社会治理基本任务包括:(1)是促进社会自治;(2)是化解社会矛盾,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3)维护治安秩序;(4)保障理性经济人与非理性社会人的矛盾;(5)规范社会行为;(6)监督和监测社会行为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不仅仅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制度自身成熟的表现.不能片面否认其中的任何一个,而是要用全面的、批判性思维来审视两者.

四、我国社会治理发展历程及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有不同含义.我国早期的社会治理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而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治理则增加了多元主体协同参加治理的内涵.笔者希望通过回顾我国自改期开放以后的社会治理发展历程,对当下社会治理创新能够有所启发.

1、80年代的社会管理体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通过历史资料显示,该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管理、社会建设较为简单,这主要是以国家和政府机关为主.在该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依旧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国家大力发展计划经济,而社会管理在该阶段处于低水平的摸索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也以政府为主导,它的管理注重个人的行为,比如:衣、食、住、行等方面.而且这些基本由个人所在的工作单位负责,所以,这一时期的社会管理体制单位属性比较明显.

2、90年开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强调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教育体制

1997年,中国召开了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此次会议上提出要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人民生活”等要素纳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显然这一举措,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弊端提出的.而随之该时期的社会管理也发生了转变,开始试着吸收社会力量,同时引入市场机制.这一转变,不但增强了社会治理的力量,改善了社会治理的效果,也逐渐打破了政府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垄断地位.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20世纪十年代的社会治理实际上呈现的是一种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多元混合的态势.因为,这一时期属于新的经济体制和老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冲撞时期,新的经济体制可能无法一时适应社会管理,旧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组织,被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这些社会发展中所引发的危机不断累积,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迫使我国的传统政府社会治理试图向以政府治理为主,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合作为辅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转变.

3、20世纪以来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20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甚至出现了在全球发展中一枝独秀的繁华局面.但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也越拉越大.

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党在党的十六三中全会会议上,提出将“社会建设和管理”列入现如今社会发展的“五个统筹”之中.而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十八大中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我们可以发现,从社会治理的格局到体制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在逐渐的成熟和完善.

4、2013年提倡以社会多元主体治理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要提高社会发展的生命力,要提高现在的社会治理的水平,改进现如今的治理方式,走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的模式.

笔者发现,我们当前强调的社会治理与以前提出的社会管理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因为,社会治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比如:之前传统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虽然在前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后期传统经济结构带来了更大的弊端,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凸显目前的社会治理更加注重打造多元主体,培养多元化主体力量来实现协同治理.新的理念,是这个时展所需.所以,当下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提出全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再次定位政府和社会角色,试图扩大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的积极参与度,共同推进社会治理新的转变.

(二)社会治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获得了极大提高,随之而来的,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近些年社会发展的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当前的社会治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口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社会人口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很多的农村村民选择外出到各个大城市打工、生活、就业.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外地居民并无法真正地融入到外地地区的生活管理体系中去.尤其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户籍、子女学业、住房、就业等问题依旧面临很大阻碍.很多的外地居民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但是很多流入的城市依旧按照原本的人口设备进行管理,建立相关的公共管理设施,而外地人无法享有.这就造成了外地人参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却无法享有城市的福利和服务,这容易引发外来人口的不满.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一问题的加剧给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拆迁矛盾加剧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的城镇化政策,很多地方开始大规模进行房屋拆迁和征用土地.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拆迁、强迫拆迁,引发了百姓们和政府新的一轮矛盾.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而人口落后于城镇化的问题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累积的矛盾,导致时常发生恶性的件,给我们当前的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3、收入差距拉大

目前在我国,不管是哪个城市、地区,不难发现各个阶层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每个地区的同等级别的公务员、老师、会计甚至农民工,他们的薪资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其也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据媒体调查,关于我国目前分配政策,很多老百姓都存在很大的误解和歧义.

4、件多发

在当下社会,不论从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我们不难发现件的频频爆发,使得我们社会发生风险的几率进一步加剧,对社会稳定带来新的威胁,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因为,件大多反映的是民生诉求、民生问题,关乎我党的事业建设,所以不容忽视.

五、如何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社会治理

(一)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社会治理

总书记曾说过“每个国家的民族历史传统不同,文化积淀不同、国情不同”所以,一再强调寻求发展道路一定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想要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带有自己国家思想的道路和方法.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领导人也一直提倡走并坚守中国人自己的道路的理念,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道路.不论是经济建设或者其他的政策制定,我们都努力做到这一点.当前的社会治理创新,也要求我们做到这一点.

(二)如何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社会治理

1、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心,服从党的领导

笔者认为,无论进行哪一项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拥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显然,坚持中国的领导是进行社会治理的有力保障.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是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在社会治理的建设中,党的领导是实施一切任务的关键.社会治理关系民生福祉,而中国又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党的领导很重要.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中国的总览全局的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好治理权.社会要坚持我党的领导核心、积极发挥集中制的优势,推动我党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理政策.

2、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执政的宗旨,也是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该理念,高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思想,同时明确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目标任务、实现路径,也为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方向.

3、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众所周知,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我们国家制定怎样的政策,我们一直牢牢遵循这两大基本原则.

在新时代新征途上,我们的社会治理更要遵循该原则.一切建立在我国国情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当前存在的治理问题结合其他国家的积极经验,制定相符合的政策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切忌急功近利思想,以免适得其反.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治理也对我们提出了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治理能力.?同时,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来克服接下来遇到的每个可能会遇见的治理难题.在社会治理的专业化道路上,多下功夫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此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4、切实打造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促进协同治理

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指政府、社会公众、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现在的社会事务的合作治理.书记曾经针对该问题,提出“培育多元合作的治理主体”,而这一对策也是对总书记的政策呼应.

当今的社会治理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形式多样化的趋势,随之社会治理需求也呈现多样性特征.显然,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市场无法单方面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打造多元化协同治理的主体,以应付社会治理的新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主体多元化应该着重激发政府在内的相关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群体、民间团体组织、基层组织甚至群众组织,来共同推进我国政府的转型,成功实现政府由全能型、管理型到切实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社会上的相关组织、群众组织一起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事业中来,切实实现打造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促进社会力量协同治理,推动我国社会治理顺利转型.

5、推动社会治理手段的转变

在治理手段方面,我们应该在总书记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并且努力落实到每一步的工作中去.

从曾经单纯的社会治理到迄今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社会治理,不仅仅是理念的转变,也对治理手段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慢慢探索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手段.过去,我们传统的社会治理相对比较粗放,在社会治理中往往容易犯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如今,我们在治理手段的应用上,要遵循社会治理的规律.在把握社会治理规律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以此实现治理问题更加的精确、在重点社会领域准确发力、培养治理文化的深度内涵,不断丰富治理方法.因此,我们在转变方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社会运行的规律认识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学会善于合理、科学运用先进的治理理念、专业方法,强化预防和各类社会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社会治理问题的预见性、精确性以及高效性.

六、结语

转变社会治理制度,是当下社会改革发展提出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实现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更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内容成熟和完善的必走道路.

实际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是我国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总书记提倡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践行.因此,我们需要具备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一套制度.当然,进行创新离不开理论的支持,这也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但在实践中想要有效杜绝治理失效现象,重心应从制度层面入手.如何进行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笔者认为,依旧应该在本国国情基础之上,同时强化源头方面制度化保障,以此提升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邵光学,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执政理念的新变化[J].学术论坛,2014(2).

[2]张继良.密切联系国情社情民情 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N].人民日报,2017-8-7.

[3]穆华桂.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法制措施论析[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1).

[4]刘小玲.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江西日报,2018-2-13.

[5]徐汉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10(23).

[6]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2-16.

[7]何增科.论改革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J].理论研究,2007(8).

[8]风笑天,张小山,周清平.社会管理学概论[M].武汉: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9]张林江.谈传统的社会管理特征[N].北京日报,2015-1-12.

[10]严仍昱.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性困境分析[J].学术界,2014(11).

[11]席超波,廖欢.制度创新与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5-11-25(13).

[12]曹胜亮.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与契合[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5).

[13]杨述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五种基本构成[J].江汉论坛,2015,9(14).

[14]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

[15]江必新,李沫.论社会治理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16]向德平,苏海.“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17]从社会学视角认识“社会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Z].

[18]麻宝斌,任晓春.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挑战与变革[J].学习与探索,2011(3).

[19]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 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0]夏锦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N].新华日报,2017-11-1.

[21]刘峰.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态势与现实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

[22]陈萍.浅析从制度层面的社会治理效果[J].赤峰学院学报,2017,6(12).

[23]郑志平.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虚拟社会治理方式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丹(1987-),女,回族,河南漯河人,学士,漯河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新闻类、社会学.

总而言之,此文是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时代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相关社会治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述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中的一个重大论断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结合的又一次完美碰撞 这种思.

2、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会工作 ■张江亭/咸阳师范学院后勤集团摘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新时代治国理政各方面,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 关键词把握新时代中国特.

3、 万山磅礴看主峰如何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1月初,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隆重面世,面向全球发行,在国内掀起了持续阅读学习热潮,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和点赞 这是继谈治国理政之后,又一部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

4、 高校辅导员如何学习和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要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

5、 从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创新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陈 勇(内江市委党校,四川 内江 641000)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一系列创新理论之上,包括新时代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

6、 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摘要】坚持互联网思维,围绕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论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主心骨是关键,同心圆是基础,向心力是条件 党的领导就是主心骨,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