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参考文献 弱势群体参考文献 国内外弱势群体理论文献综述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开题报告 城镇弱势群体论文ppt下载 论群体规范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弱势群体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加强心理援助干预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弱势群体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5

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加强心理援助干预,本文是弱势群体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心理援助和弱势群体和干预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施叶枫

(上海海事大学海华高等技术学院,上海200136)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弱势群体学生”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问题.“弱势群体学生”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党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本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人才的原则,在把握其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理顺他们的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我国“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弱势群体;心理援助;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03-02

作者简介:施叶枫(1976-),女(汉),江苏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

大学生离开自己原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映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这种角色转换之后的适应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一些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主要用来分析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概念.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业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其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该群体学生家庭不够富裕,成绩不够突出,人缘不够好,他们不会成为校园生活的中心,而且离中心越来越远,很少有人关心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些学生习惯于将生活中酸甜苦辣埋在心底,将平淡和无奈挂在脸上,逆来顺受是他们的共性,但心理承受一旦到了极限,自虐和暴力是他们最常见的选择.

二、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特点

大学里的弱势群体学生虽然也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从表面上与一般同学看不出特别的差异,但是其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偏激、空虚等消极思想.对于处于心理弱势的在校的大学生,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而产生的自卑感.弱势群体学生同其他同学一样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特别是家境困难的同学,渴望成功的比他人更为强烈,但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他们除学习之外诸多方面无法与身边的同学相比,即使他们对班级事务和活动有很多的想法,唯恐被他人知道后遭到耻笑.在他们心目中只有刻苦学习才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唯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当意识到自己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时,对社会的叛逆甚而仇视更加强烈,更加不能融入同学集体中,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情绪,并将这种情绪带到平时与人的交往中.

2.校园生活中的边缘身份产生了对集体生活既渴望又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的矛盾心理.弱势群体学生,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学生,非常希望得到集体特别是城市同学的接纳和认可,希望能为集体中的一分子,甚至领导者.但是限于自己的固有的视野和能力使他们无法成为集体的中心和被关注的对象,而只能沦为一个被领导的参与者的身份.往往只能看着别人“表演”,人越多的时候,也往往是他们最无聊、最寂寞的时候,久而久之就对集体活动逃避和消极抵抗心理.所以,平时集体活动中很少看到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影,但是他们往往以逃避和冷漠的态度对待集体活动.

3.被尊重的渴求和得不到承认的矛盾带来了偏执和过重的心理防卫.弱势群体学生有强烈的人格不受侵害感,同时希望得到被人尊重,成为他人注视的中心,实际上并没有过多的人听取他们的想法,更不可能帮他去努力实现,当他们自认为很好的想法一个个破灭的时候,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对未来的信心渐失使他们越来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而,即使别人的一点点评价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抗,甚至诉诸暴力.时间一久,人际关系会渐渐变得紧张,同时也加深了对同学的敌意,并形成恶性循环.

三、做好弱势群体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的原则

高等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援助,既要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的社会道德要求,也要反映中华民族关爱弱者的优良传统;同时心理援助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

1.积极主动.这个原则的第一内涵是,必须要有工作上的提前量,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牢牢掌握工作的步伐与节奏.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情况,有的把握上相对容易.比如,极少数特别内向、自尊心过于强烈的学生除外,较多特困学生都会主动向学校说明情况,即便不如此也会在生活中有外部表露.但“弱势群体”学生中存在更多的是一些不易显现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恋爱、入党、考级、考证、参加竞赛、就业应聘等方面的挫折和失败.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与这些学生交友、个别访谈、侧面了解、必要时主动与家长联系等方法,更主动快捷地去了解有关情况,从而把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初始状态.第二内涵是,要注重引发“弱势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自我调适的主动性、积极性.

2.理解与尊重.社会生活群体中的任何个体,都会或此时或彼时,或严重或轻微地感受到各种不快、窘迫、尴尬,甚至挫折和失败,都有可能随之产生心理上的烦躁、困惑、忧郁、痛苦、愤懑等.所不同的是,更多的人能通过自我排遣、自我调节逐步恢复正常心态,而处于各种弱势生活状态的个体则因本身处境的困乏,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心理状态的转换,便会形成事实上的心理障碍,更何况社会阅历尚不丰富、个人意志品质尚不够全面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正是基于此,我们应当对“弱势群体”学生因各种情况产生的心理障碍予以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3.有为与无形.“有为”,就是强调要把对“弱势群体”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要把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关怀作为高等学校的治校方略之一,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笔者所说的“无形”,是强调我们在做工作时讲究潜移默化,不露声色,润物无声.

四、做好弱势群体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的主要措施

针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至少要掌握和运用以下两种工作方式.

1.在大力宣传对“弱势群体”学生加强关怀的目的、意义、渠道和政策的同时,对他们具体帮助的过程、形式、对象等则不必作大张旗鼓式的宣传,不应当要学生表现出感恩戴德.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体现尊重学生人格和隐私,维护学生自尊.其次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困难的人得到关怀是很自然的事,在有能力与条件的时候关怀别人同样是很自然的事.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在接受帮助时产生心理不安和精神负担,也利于激发他们回报社会的愿望,促使他们走上社会后具有同样宽泛、持久的爱心.

2.积极鼓励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要通过各种集体活动,让“弱势群体”学生打开心扉,与更多的同学实现在活动中的合作、交流、默契、互融,同时促进封闭心理的开放,纠正和消除自卑、孤独、空虚感.根据“群体动力”原理,“群体的结构、特征产生并形成其内聚力;群体内聚力的作用转化形成为群体动力;群体的内聚力与群体的外部动力有相互转化、互相促进等作用,加强群体成员的归属感或认同感”.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可适当安排参加人数较多的活动,以便尽可能把“弱势群体”学生包含其中.

笔者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的方法与措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走出了心理障碍的阴影,克服了自卑,树立了自信,敞开心扉融入了集体与社会.例如:笔者所带的一名学生,来自农村,2012年由于高考失误进入海华高职,家庭条件困难.来到学校,心里极不平衡,又自卑.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上课经常睡觉,下课不是上网就是去做打工,从来不跟别人交流.

经过一年的学习成绩几乎每门不及格,无法继续跟上该班级,留级到我所带班级.了解情况后,我先找他交流沟通,发现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且因为来自农村,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差,非常的自卑.了解情况后,笔者首先从生活上进行关心,让他申请学校给予的助学金补助,其次从学习上对其关心,经常沟通谈心,让其了解所学专业的意义、今后的用途以及发展方向,渐渐地,该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兴趣.最后,重新安排他的寝室,让他同班长和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一起生活,这样能在学习上有所帮助,同时有意安排他参加一些学院、班级的各项活动,不断地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融入到班级中去.过了一个学期,该生渐渐地从阴影中走出,第一学期的课程能全部通过,平能还能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在学院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中,他能带头跟班干部一起带动班上同学一起参加献血活动.通过努力,连续二年荣誉“学习进步奖”.

当然,“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针对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给予及时而真诚的心理援助,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拓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有关高等学校“弱势群体”学生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等学校“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和社会一定能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理顺他们的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他们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陈成文.社会弱者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2]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03).

[3]余凡.转型期的弱势群体问题与我们的政策选择[J].探索,2002,(4 ).

[4]徐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解决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2,(3 ).

[5]张富良.如何构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04).

此文汇总,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心理援助和弱势群体和干预方面的弱势群体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弱势群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职业培训策略 摘要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分析省内农村弱势群体现状和其社会救助相应的职业培训现状,即社会救助专科、“社保学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志愿者课堂”四种职业.

2、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有效措施 小班化教育是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其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阳光普照”的基本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是充分挖掘教育潜力、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生&ldqu.

3、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疏解学生叛逆心理 滕春明 (江苏石庄高级中学)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 教师往往将课堂内容 “形式化” , 只注重考试重点的教学, 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 一定要.

4、 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教育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现有教育体系已基本成型 中……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为社会培养了诸多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职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

5、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引导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职校的课程改革步伐也逐渐加快 素质教育下我们的职校学生培养也面对更多的要求 在职业院校中,我们的课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

6、 李晓景:十年心理援助从菜鸟到专家 十年前,李晓景还在西南科技大学(下称“科大”)心理学专业读书,是第一批进入灾区的专业心理咨询志愿者;十年后,历经长期的灾后援助实践和数次救灾经历,他已成长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