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学语文投稿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发表的标准格式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学术期刊发表 中学语文教学党校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发表网站 中学语文教学党校论文格式 中学语文教学专科论文目录

中学语文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中学语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4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是关于中学语文论文范文资料和中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和主体作用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观点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教学改革观念叫得很响,实质性的进展却不明显.笔者认为,真正对学生主体性的开掘应该是外在形式和内在思维的双重活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却越来越弱.于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带着以上思考开展了一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其间有经验总结,有反思积累,是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蜕变的总结.

中小学课堂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古怪的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涨,有时候太过踊跃甚至需要老师适当“压制”;升入初中,回答问题的往往是固定的几位“活跃分子”;而到了高中,需要在特定的场合,如公开课,或者需要老师积极调动才会零星地举起几只手来,更有甚者,提问的时候变成了全班最安静的时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倾听和记笔记的能力越来越强,然而表达和思考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一、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沉默?

一方面,这符合学生的成长特征.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始变化和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大致吻合,约为11-12岁.进入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不仅是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像小学生那样爱说了,和老师、长辈的交流频率变低,有的家长甚至会感叹:“孩子上了初中后像变了一个人,不喜欢和我们交流了.” 其实,这是个体进入青春期后正常的表现,称之为“闭锁性”.

另一方面,这和我们长期以来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模式相关.老师只需要把知识点讲透,让学生消化并全盘接收就是高效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就能拿到高分,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并不会影响对学生的评价.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学生并不是在所有课堂上都沉默寡言,在一些活动课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是愿意表达的.因此,这其实取决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也就是学生是否有学习动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一变化,笔者在学生刚升入八年级时进行了一场教学改革实验,一学期下来改革的成效显著,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明显提高.

二、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首先必须让孩子们意识到从升入初中以来,自身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逐渐减弱这一变化,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初二新学期的第一节阅读课上,我向他们抛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学生会主席,现在需要你选拔学生会监察部、生活部、文娱部等各部门负责人,你会看重他身上的什么特质?”问题一出,课堂就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人说咱班就有学生会主席,让她来回答;有人推荐周围的同学发言;有人小声回答……看得出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进一步发问:

“如果有一个同学成绩很好,期末考试拿了100分,他拿着这张期末考试的试卷往你面前一递,你会录取他吗?”同学们脱口而出:“不会!”“为什么不会?”我穷追不舍,并随机抽点了几名同学.有人认为在学生会工作最需要的是责任心而并不仅仅是成绩,有人最看重特长.最后我请本班的校学生会主席发言,她最看重的乃是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我随即提出第三个问题:

“你认为现代人才应具备哪些要素?”“知识”、“能力”、“组织能力”……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我总结道:“现代人才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成绩、学历只是第一步,当你参加一场面试、一个比赛,或策划一个活动时,人们更看中你的通用素质,比如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自我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从哪里来?便是从我们平时的积极参与中来,从我们每一次勇敢地举起手回答问题中来,课堂是你们的,不是老师的,你们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在我慷慨陈词的时候班级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静静聆听,看得出他们已经有所触动.我趁热打铁地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期末考评加分的形式奖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虽说万事开头难,然而我的第一步就这样迈出了.

三、如何创设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

有了内心的触动和外在的激励之后,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要看老师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课堂.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孩子们内心的那一丝触动将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外在的激励也将沦为形式化的机制.于是,我开始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后续跟进:

(一)良好的课程导入是一堂好课的第一个

导入对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一堂好课的第一个往往出现在导入中.

我想起在朱自清的《春》一课中,我采用了图片加配乐的形式来导入.在班得瑞《春野》的背景音乐中播放春天的美景图,再配以语调轻快的解说:“这是春天的花儿,春天的小草,春雨过后小草上的露珠,春天的树,春天蒙蒙的雾,春天树林间的瀑布和小溪,还有春天里的小鸟儿.”在这音乐、美图和带着感情的解说之中,同学们瞬间被带入了《春》优美的意境里.接下来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找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美点,并且表达了很多令我意外和惊喜的感悟.

受这一课的启发,我在《桃花源记》中也采用了图片导入的方式.这次选用的是孩子们爱看的日本动漫作家宫崎骏《天空之城》的图片.“天空之城”与世隔绝,犹如童话般美丽,然而最后远离地球,消失在外太空之中,这简直就是宫崎骏营造的日本版的“世外桃源”.用这一图片导入不仅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能快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在我看来,导入留出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老师,也最能体现教师才气.当然,好的导入不局限于图片导入一种,而是花样百出的.

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我则采用了“古代文学作品中花的寓意”为导入: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代表着君子高尚的节操,例如王冕《墨梅》中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千古名句.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唐代大诗人陆游等都曾对“四君子”有很多赞颂.芭蕉、丁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则更多是仇怨的代名词,李商隐曾写下“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的句子“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仇怨的姑娘”也广为流传.那么,莲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什么寓意呢?在这里我就引出了《爱莲说》中的名言佳句.用花的文化意蕴,再结合相关诗句导入,既不脱离于文本,又使课堂充满了文化气息.

在这样各具特色的导入之下,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兴趣首先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设计动手性强的环节是学生兴趣的源泉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给了我灵感.若能把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性强的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孩子们才能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进而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新闻这种文体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因此这节课需要结合文章补充大量的新闻知识.新闻知识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而且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同学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怎样才能让理论知识鲜活起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结合战略图复述故事情节.在初读课文之后,以小组形式结合课本插图复述三路大军渡江情况,然后请小组代表结合战略图投影,以作战指挥官的身份为全班同学讲述战况.在展示的时候,虽然“指挥官”不一定专业,但是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且纷纷想当指挥官.

结合报纸学习新闻知识.在课前准备好25份剪报(一桌一份),讲解新闻知识的同时要求同学们把手中的新闻和课文对照学习,并在讲解完之后让他们找出相应的标题、导语等内容,此时已经不用我再调动,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展示自己找到的内容.

两个实践性强的环节使一堂知识容量较大的课变得轻松活泼起来,同学们参与其中,学会了勇敢地思考和表达,并不只是单纯地聆听和记笔记了.

(三)设置有思辨性的问题点亮语文课堂

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很多时候是根据他们对问题的感兴趣程度来决定的,因此设置针对性强且有思辨性的问题至关重要.

在西蒙诺夫的《蜡烛》中,为了让同学们理解作者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对营造战争氛围和表达主旨的重要作用,我大胆地提出问题:

为什么老妇人育乞西是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埋葬苏联红军战士的,而不是在咱们的校园内?

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却使同学们很感兴趣,有的孩子甚至打趣道:“哇,学校里演鬼片吗?”我立即纠正:“请认真思考!”有几个人马上举手回答,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才更能体现出老妇人的奋不顾身.我顺势引导:“这个红军战士又不是她的儿子,她为什么要这么奋不顾身?”很多人能够联系到战争的背景回答,说因为她对苏联红军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这样,作者花大量笔墨对炮火进行描写的作用就呼之欲出了.

为了让同学们对环境描写营造氛围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又抛出一个问题:

大家在暑假看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作品简介中提到其中的“京味儿”,那么为什么《骆驼祥子》中有如此浓重的京味儿呢?

乍一听到这么高深的问题,有的人低头沉思,有的人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我,有的人大胆地回答:“因为老舍是北京人.”“为什么老舍是北京人就能写出京味儿浓厚的作品呢?”我追问.“因为他对北京熟悉.”又有人说.我顺势点拨到:“对!因为他对北京十分熟悉,所以在作品中描写北京的大杂院儿、北京的胡同,北京的世相百态,正是因为作者对北京景物人情不厌其烦地描写,才使得《骆驼祥子》中有浓厚的京味儿,也成就了老舍小说的最大特色.同样,《蜡烛》中不厌其烦地描写战火,才使得文章中充满了浓重的味儿,才能营造出战争残酷、惨烈的的氛围.”同学们眼神专注,似乎若有所悟.

四、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应只停留于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观点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念叫得很响,实质性的进展却不明显.在许多课堂中,似乎小组合作了,学生踊跃举手了,形式热闹了就等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不然,真正对学生主体性的开掘应该是外在形式和内在思维的双重活跃.一方面,出台实质性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文本出发,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善于抓住触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点,如:精彩的导入、有思辨性的问题,并加以有效的引导和深化点拨,让学生的思想不“抛锚”.如此,才能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长久动力.

(徐显春 广东佛山顺德德胜学校 528300)

此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中学语文本科中学语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和主体作用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吕 晶【摘 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从语文学习的三个角度,即课堂教学程序、学生实践能力、教师教学方法,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

2、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李耀卿西宁市虎台中学,青海西宁8100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学语.

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成聪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注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也是当代语文.

4、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笔者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学.

5、 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实践和 赖丹尔浙江省象山县象山实验初中 315700【摘要】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理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采用.

6、 语文教学贵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郑颖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如今语文教学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往教师独霸讲堂的局面已经逐步改变,新的教学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