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幼儿告状行为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 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行为金融学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文献综述 幼儿告状行为的论文题目 告状行为的开题报告 绿色消费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超市消费行为参考文献 腐败行为论文

关于告状行为方面论文范文集 与3-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指导策略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告状行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3-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指导策略,该文是关于告状行为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浅析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告状行为是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对于幼儿的告状,教师要分析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以及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要重视幼儿告状行为,并与家长沟通配合;尽快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对症下药”;引导幼儿反省,培养其独立自主意识.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行为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121-0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向家长、教师告状.专家认为,爱告状是3-5岁幼儿处于秩序敏感期、很在意大家是否遵守规矩的正常表现.这个现象也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过于频繁的告状不仅会影响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会扰乱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研究,弄清楚幼儿告状的原因,了解幼儿的生活和需要,了解告状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规律,进而培养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德.一、3-5 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幼儿告状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受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及成人教育教养方式的共同影响.经过搜集、分析、归纳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观察研究,笔者发现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告状行为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差异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心理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因而表现出来的告状行为也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差异性.

1.3-4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3-4岁的幼儿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但是在交往时,他们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当他们遇到问题不能独自解决时,就会向家长、教师求助.在本阶段幼儿的情绪不是很稳定,加上幼儿模仿性强,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有什么,所以他们告状的内容多与自身的利益有关.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犯或受了委屈时就会向老师告状,而告状的目的主要是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时候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2.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4-5岁幼儿的行为开始从“为我”向“为他”发展,社会性需要开始增强.他们开始逐渐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良好评价.他们告状,不一定要求成人对事情的好坏做出什么反应,或从中得到什么,只要成人“嗯”一声,他们就会心满意足了.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的认知、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告状的内容开始由为自身的利益转向同伴的行为规范.本阶段幼儿告状的主要目的是引起成人的注意和维护规则.(二)告状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一般而言,幼儿是3岁上幼儿园.幼儿刚入园时,还不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为主,幼儿的活动量很小.大多数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不愿意和同伴进行交流,所以矛盾和冲突就比较少,幼儿的告状较少.随着幼儿之间的了解和熟悉,幼儿园活动量的增加和同伴之间合作、交流的增多,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随之而来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多.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与3岁幼儿相比,4岁以上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规则意识、语言能力等都有所增强,可以用清楚、连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需要、不满、请求或命令别人做事,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当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就会引发告状行为.所以,在3-5岁时,幼儿的告状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三)告状行为大多发生在自由活动中这里指的自由活动是安排在晨间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生活活动之间,对不同类型的活动起转换作用的活动,即过渡活动.比如,幼儿轮流去上厕所、喝水,没有轮到的幼儿就坐在座位上等待.但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处在一个安静等待的状态,当孩子闲得发慌时,就会乱动,就会“没事找事”“多管闲事”.所以,自由活动就给幼儿告状创造了最佳时机.

二、3-5 岁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教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能“对症下药”,尽量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同时,它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规律,既能为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技能提供科学依据,又能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一)内在原因

1.幼儿自身受到侵犯

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变成他们“最重要的人”,当幼儿受到了来自同伴的侵犯,不管是身体上、心理上还是物质上的,他都希望老师能够知道他受了委屈,受了伤害,希望老师能帮他“主持公道”.所以,告状就成了幼儿保护自己不受侵犯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2.幼儿有希望被他人认可的心理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了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需要.而告状正好满足了幼儿希望教师认为他是好孩子的心理,所以幼儿喜欢向老师告状,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认可.

3.幼儿缺乏交往的技能和解决纠纷的能力

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在与人交往时,还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遇事往往不能协商,极易与同伴发生冲突.而且,幼儿的判断能力差,不能准确地判断有意和无意,所以更容易发生冲突.而发生冲突时幼儿自己又不能独立解决,所以就产生了告状行为.

(二)外在原因

1.教师及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幼儿园,传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幼儿教师,他们认为温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那些好动、好说、好奇心强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因此,好动、好说、好奇心强这一类孩子常常受到教师的限制、批评、呵斥,甚至被教师拿来做反面教材.教师的这种评判标准影响着孩子,那些稍有逾越的孩子就常常成为被告状的对象.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备受家人的宠爱.家长怕幼儿来到幼儿园被他人欺负,时时叮嘱着“有什么事就告诉老师”,这类孩子常常成为告状者;有些家长强悍一点的,就告诉孩子“什么事都不能吃亏”“如果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人家抢你的东西,你就抢回来”,这类孩子常常成为被告状者.这就使得幼儿园里告状事件时有发生.

2.幼儿园的规则不合理

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在幼儿园里、在班级里,规则大量存在,大到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一日活动的安排,小到一些生活细节.比如,吃饭前端了饭,就要背手,不能说话;不用凳子的时候,凳子要朝里背靠桌子放好.在成人眼里,规则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所必须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理所当然地要求幼儿接受并遵守规则.但是,其中许多规则与其说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还不如说是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教育幼儿.对于这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规则,幼儿不能真正的信服,也难以遵守,于是就出现了幼儿屡屡违规被告状的现象.

3.幼儿生活环境的影响

幼儿的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特点之一就是“好模仿”,他们模仿的来源之一就是生活中对自己有着重要影响的成人和同伴,来源之二就是各种媒体,如书本、电视.像《熊出没》《奥特曼》,在这些动画片里,常常会出现一些暴力现象,而幼儿的判断能力不强,就会因为模仿这些行为而使周围人的利益受到侵犯,从而成为被告状的对象.幼儿的告状行为还受到场地大小、玩具多少、游戏材料种类等的影响.如组织幼儿排队,在场地窄的地方,幼儿告状行为就比在场地宽的地方多.又如分发玩具,总玩具数量和品种少,幼儿分到的玩具就少,这时,幼儿就很容易注意到周围同伴的玩具与自己的不同,也容易因玩具不合意而与同伴发生冲突,这时候就容易引起告状.

三、教师应正确对待3-5 岁幼儿的告状行为

不管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幼儿频繁的告状不仅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会影响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长此以往,幼儿不仅失去了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机会,还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而且,如果教师处理不当,还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

(一)教师要重视幼儿告状行为,并与家长沟通配合

面对幼儿的告状,有些教师常常会不耐烦地说“去,我正忙着呢”,或是简单地回一句“知道了”.教师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使孩子更加委屈,也有可能会使一些有危害的事情得不到及时解决,继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当幼儿告状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尤其是教师对事情的缘由不了解时更应该如此.教师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孩子爱告状的情况及教育策略,纠正家长“在幼儿园被欺负,立马告诉老师”不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家园共育增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其告状行为.

(二)尽快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对症下药”

幼儿告状的类型有很多,如有求助型、试探型、检举型、疑惑型、辩解型等.面对幼儿的告状,教师要先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和动机,区别对待告状行为,“对症下药”,以帮助幼儿提高独立处事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对于求助型的告状,教师可以对幼儿发出的信息以建设性的语言做出积极响应,鼓励幼儿先和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问题,还能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对于试探型的告状,教师一定要坚持原则,当机立断,按照幼儿常规要求处理.同时,不能当着“告状者”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不然可能会使“告状者”滋生告状心理,提高告状频率.对于检举型的告状,教师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共同协商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使孩子逐步形成一种初步的道德评价意识.对于疑惑型的告状,教师应该及时解惑.如果教师敷衍了事或不理睬,就会导致幼儿因为心里疑惑得不到解答,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还是会觉得困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错觉:规矩是不确定的,是可有可无的.对于辩解型的告状,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辩解,不可只凭看到的部分情况或根据以往经验,直接处理事情.在听完幼儿的辩解之后,要仔细分析,分清责任,该处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自己告了别人的状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我们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错误.

(三)引导幼儿反省,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现在的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许多幼儿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养尊处优,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薄弱.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其社会能力.一是通过谈话的形式,讲述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辨别什么事情一定要向老师求助,什么事情可以自己解决,并教给幼儿解决矛盾、处理事情的策略、方法,逐渐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二是创设情境,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其独立性,淡化其告状行为.我们可以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通过听故事,丰富其经验,帮助幼儿以移情的方式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人或事.三是在一日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设置障碍,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学会协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我们还要引导幼儿反省自己是不是某个地方做错了,也要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幼儿逐渐养成宽以待人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作为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其他因素,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该文结束语,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浅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告状行为本科毕业论文告状行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城乡3-4岁幼儿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调查 周平(长沙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系,湖南 长沙 410000)【摘 要】本文通过对343户由父辈带养孩子家庭的教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城乡父母在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差异 研究发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

2、 大班幼儿情景画的指导策略 【摘要】情景绘画是借助虚拟的情景,启发幼儿将生活中获取的感性经验融进自己的绘画想象,加深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我们在课题实践中合理开发绘画工具、范例、技能……绘画主.

3、 有效利用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摘 要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很大,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资源,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直接环境 因此,可以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优化利用,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环境培养;幼儿.

4、 基于《3-6岁儿童学习和指南》的幼儿线描画教学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线描画教学研究蒋静芸(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艺术是幼儿感性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rdquo.

5、 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在教学实践中形式较单.

6、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指导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中心幼儿园 张钰如【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行业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改革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与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的教学模式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