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高校图书馆杂志 高校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杂志 图书馆投稿 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上海高校学术期刊提升计划

高校图书馆类论文范文集 与基于云舟延伸高校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高校图书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4

基于云舟延伸高校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该文是高校图书馆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高校图书馆和云舟和延伸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摘 要]从高校图书馆引入“云舟”的必要性、“云舟”具有的优越性及构建“云舟”服务空间的策略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基于“云舟”延伸高校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

[关键词]“ 云舟” 高校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

[分类号]G252

1 “云舟”的基本内涵

知识空间服务平台是由“数字空间系统+数字资源+全网络服务平台”三大模块构成.正如传统实体图书馆的馆藏、流通、阅览室服务系统都必须依托图书馆馆舍空间存在和展开一样,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全网络服务平台”也需要搭建在数字化空间系统中,“云舟”就是这样一种空间系统.“云舟”是北京超星集团开发的知识服务平台,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图书馆,以往的很多移动图书馆其实仅仅是个电子资源库,只是把电子资源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而“云舟”却具备了移动图书馆的基本要素,有资源、有空间、有服务.

“云舟”是基于“互联网+ ”的知识服务理念,为每位读者提供一个虚拟空间,读者可以便捷地按自己的需求筛选、汇集资料,构建自己的学术档案,记录自己以及与同行交流的阅读感受、创新思想并永久保存.[1]“云舟”知识服务空间系统架构(见图1)从物理数据上分为图书馆资源、本地资源、超星资源等的使用和管理,通过资源文献进行横向关联.在技术和实施方面分为专题模块、分析模块、交流模块等的系统构建与开发.“云舟”既不是单纯的资源平台,也不是简单的社交平台,而是基于资源的社交,读者可以基于大量专题进行评论、讨论,通过对同一话题的探讨寻找志同道合的好友,还可以将优质专题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转发,实现知识的不断流转.

2 “云舟”的优越性

2.1 创新性

“云舟”的专题创作平台没有门槛,所有爱好创作,有创作需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它来创建自己的专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强大的域编辑器来创建特色库、作者文库、活动专题、科研项目、成果总结等,为有才华、乐于钻研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满足创作的舞台,激发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氛围.因此在此平台上聚集了很多个性十足的作品,创作者各显神通,不拘一格,人人都能成为创建者,自由、便捷地采集、整理、编辑学术资源,梳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总结.

2.2 互动性

“云舟”以高校师生读者为主体用户,目前用户数量已经达到300万(截至2016年10月),现实生活空间相近,会有更多的相似性话题以供交流互动.互动性体现在:①“云舟”的互动不只是通过小组,而且可以像微信、一样发消息,熟知社交软件的学生读者,都可以轻松运用.②可以在专题里点击作者或其他订阅者的名称链接发送消息.“云舟”不仅可以加入小组,还可以自建小组,主动寻找相同兴趣的伙伴,老师也可以创建专业小组,组织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③专题所有页面都支持评论,如果喜欢某个作者创建的专题,可以点赞,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得到反馈.还可以将某个专题转发到自己的笔记、推荐给其他小组成员,及热爱阅读、拥有共同爱好的朋友.④读者在看专题时,还可以查看专题作者的信息,点击订阅人数来查看作者信息,添加作者为好友,还可以直接通过“云舟”给作者发消息,⑤点击专题订阅人数的按钮,就可以查看喜欢同一专题的读者,还可以点击任一订阅者的页面,发消息,加为好友.在专题发表评论后就默认加入了该专题小组,以后这个专题里面的读者发表话题时,都可以及时关注到.

2.3 竞争性

“云舟”的统计数据每天更新一次.对读者的使用行为,“云舟”有即时科学的统计方式,数据来源包括用户的日志信息、用户主体信息和外界环境信息.通过特定的工具对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进行记录,通过收集用户的所有操作记录,进行相关算法分析,从而形成不同颜色形状的小花,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5瓣花,分别代表使用、笔记、好友、*、阅读,记录用户在“云舟”内的操作行为,随时查看,还可以看到相关人群(同单位、通讯录中等)的小花,形成竞争,看谁的花瓣绽放得更圆满.

而且“消息”中设有“读书排行榜”,对读者的阅读时长在“单位”和“好友”两个范围内进行日排行和总排行,让阅读者之间互相赶追,竞争者之间既会“明争暗斗”,也会惺惺相惜,互相点赞,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传统的图书馆虽然对读者的行为也有一些分析统计,但结果的公布和显示既不是即时的,也不方便读者查看,所以物理空间中的读者间很难形成像“云舟”虚拟空间中的良性竞争机制.

2.4 激励性

“云舟”的自建专题包括6个等级,由自建专题的*量决定,被读者*的数量越多,等级就越高.为了激励创作,超星以方式奖励“云舟”客户端专题的创作者,奖励分4个等级,从100~10万元不等.截至2016年9月29日10点专题数共64461个,达到星级的数量分别如表1所示.随着“云舟”使用时间的推移和范围的逐渐扩大,会有更多的专题达到星级,得到奖励.另外,对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平台还设有功能.“云舟”对于专题的激励机制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更显公平和透明,也更具激励性,让用户更有成就感.为鼓励用户积极创建优质专题,丰富专题数量,“云舟”以专题创作大赛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专题,评选出优质专题并进行相应推送,根据专题等级进行奖项设置,使每个读者都有机会参与创作,获取相应奖励.

2.5 共享性

“云舟”知识服务平台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读者间的接触面更具广泛性和紧密性.“云舟”通过小组、专题、阅读排行榜等方式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高校读者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由文化纽带结合的读书社交空间群体,组织方式简单迅捷,使有共同话题的读者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资源.“云舟”笔记可以将笔记共享给其他好友,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新建文件夹,可以对文件夹设置私有(不愿意让别人看)、共享(所有好友都可以看)两种方式.也可以查看好友共享的笔记,好友在小组发表的话题,点击笔记栏上面的全部即可;通过“我的小花”,可以打开好友列表,点开一个好友,就可以看到好友订阅的全部专题、共享的所有笔记和发表的所有话题;专题支持转发,可以轻松实现专题在笔记、消息、小组中的流转和共享,将优质专题不断推荐给更多爱好阅读的读者,实现知识传播的最大化.

3 基于“云舟”延伸高校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的必要性

3.1 数字化阅读时代的需求

教育部于2016 年2 月印发《教育部2016 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6〕6 号),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共享与应用.[2]网络教育、数字化阅读因其可重复性、共享性、便捷性等显著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和网络空间对现实空间的冲击,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不再为读者所情有独钟,高校读者选择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空间上,随时随地享受可移动的服务.虚拟空间无疑是现代高校读者更乐于选择的活动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利用虚拟空间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满足现代高校读者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云舟”集资源、空间、服务于一体,较符合现代高校读者的数字化阅读需求.

3.2 完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除纸资源建设外,也都在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根据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状况年度报告(2010~2014年)显示(如图2~4),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采访经费中电子资源采访经费比例已逐渐超过了纸本资源.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组织和分布多以学科划分,以服务于教学科研为采购方向,忽略了高校师生的人文需求,呈现出内容单一的现象.因此尽管电子资源在各高校图书馆采访经费中的比例逐年增大,但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是会通过提供多种数字资源的访问渠道,以弥补馆藏数字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CALIS、CASHL、CADAL 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网的快速链接,方便读者利用这些网站;为全校师生国图“读者卡”,可以远程使用国图的国内外数据库.台湾数字图书馆联盟也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借鉴,它作为一个平台,各成员馆所购买的电子资源在联盟范围内进行共购共享,各成员馆读者可以向联盟内任何一个图书馆借阅电子资源.[3]而“云舟”在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它打破了高校电子资源以学科划分的格局,代之以专题划分,且内容不拘一格,对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单调性做了有效弥补.

3.3 传统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局限性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物理空间限制着资源的布局和流动,制约了服务的创新发展,表现为:①图书馆馆员的服务弱化.当传统图书馆发展为数字图书馆,其资源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当读者从图书馆获取了这些资源后,图书馆馆员无法对用户提供进一步的服务.②资源利用率不高.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资源,例如藏书近百万册,开通了“EBSCO全文期刊数据库”“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知网”等现代信息资源网.但师生在科研、教学、学习过程中查找资料的使用率还是不高.③无法掌握读者的资源使用行为.系统中只能够记录到读者借阅了哪些书,共访问数据库多少次,无法知道读者查到资源之后做了什么,对哪些内容感兴趣.④资源无法再生.购买了数据库之后,无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目前的资源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成为单纯的资源购买者.

3.4 “云舟”对传统图书馆的弥补性

“云舟”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除了具有传统图书馆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社交平台的功能.“云舟”域空间集书库、阅览室、书房、学习讨论室于一体,打破按文献载体类型搜索和组织资料的传统思维模式.每一个人、组织和团体组建的资料包就是一个“域”,一旦关注某个域,意味着所得到的不再是一个缺乏互相关联的资料列表,而是一组经过过滤、组织的高度相关的资料集,极大地改善了靠搜索算法和检索技巧获取信息的瓶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帮助用户创建独具特色的资料域,打造具有个人风格的学术域空间,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专题库、特色库、机构库,赋予学术资源以创作者的灵魂与价值.

传统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缺少有效的自由交流空间,而在“云舟”的虚拟空间中,可以实现全终端的学术交流与互动,为读者提供学习、研究、讨论的公众交流空间,随时随地交流学习心得,发表个人感想,实现从“听他说”到“我要说”的角色转换.高校学生读者可以永久保留学习记录、资料,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可以和导师自由沟通,系统还可以主动推送给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能够深度挖掘和关联读者数据与馆藏资源,对其进行分析和利用,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做到“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

4 基于“云舟”延伸高校图书馆知识空间服务的策略

4.1 处理好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与“云舟”空间关系

图书馆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馆舍空间对于读者和馆员来说,还是不可缺少的.它的文化氛围仍旧对大部分热爱学习的读者具有具大的吸引力.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对读者来说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相反它是灵动的、有生气的,是很多在此阅读、学习的读者的一种精神需求.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科研、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信息中心,信息网络时代,人们不仅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各类文献更新速度有所要求,对阅读环境、自主自由空间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发展中也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在书籍采集上下功夫,转变为从阅览环境舒适度、自由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不再是过去的单一结构,不但有咖啡屋、茶吧等休闲设施,还有创客空间等个性化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对于大部分高校读者来说仍无可替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普遍到来,“云舟”的数字化知识空间体系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硬性标准.知识空间服务系统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空间的有效扩充,提供图书馆数字化支持,以及学术社交等检索交流体验,从而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上升到虚实结合的立体层次,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与“云舟”的网络空间应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4.2 馆员参与“云舟”知识空间服务

随着网络自动化和数字化阅读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类型和工作重心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旧有的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工作需要.数字化图书馆咨询馆员是图书馆馆藏资源与用户之间的资料组织者和信息传播者,他们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与意识:一方面能够自觉主动地分析出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应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可以及时获取有关学科研究的最新信息,以便为用户提供最新、最有效的帮助.[4]图书馆员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满足图书馆的工作需要,包括数据库培训、入馆教育、阅读推广等.可以利用此平台创建专题库、作者文库、机构库等多种形式的专题,拓展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空间.馆员要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总结读者行为,促进业务能力提升,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学科馆员还可以通过“云舟”的消息提示功能与所服务对象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要对“云舟”平台上的每个功能熟练掌握,积极学习运用,并且通过“云舟”资源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会有效利用此平台服务于师生读者.

4.3 构建基于“云舟”的阅读推广服务圈

教育部对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新要求中第三十二条指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数字化阅读的异军突起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阵地已不能只限于在有形的物理空间内,有必要将阅读推广工作嵌入数字化阅读平台中,而“云舟”就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这样一个方便而实用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云舟”的“消息”功能,选择阅读推广的范围和对象,进行服务推送和阅读引导.

也可以通过“云舟”的“小组”功能,建立本单位的阅读推广活动小组,按需要选择全体或部分读者,组成本单位读者阅读推广服务圈,为本单位有阅读爱好的读者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这些读者也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现实中的朋友.相对于微信朋友圈而言,这种朋友圈对高校读者的学习和发展更有裨益,也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使高校读者能够选择一个相对干净的网络生活空间.并且高校的部分阅读推广活动就可以在这些有阅读爱好的读者之间自觉发起,其效果会远远好于自上而下的由图书馆发起的方式.

4.4 打造基于“云舟”的科研学术圈

教育部对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新要求中第三十条指出“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师生查找资料的主要渠道.其中为科研的服务体现在购买相应的数据库和纸质文献等的静态服务,以及提供查重、查新和文献检索推送等动态服务方面.而动态服务中多半为被动性服务,只是有“求”才应,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而且多为个性化服务,影响面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云舟”构建本单位或者一定范围内,甚至全平台范围内的科研学术圈,将图书馆的科研服务向更多潜在科研需求者提供,如此将会使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服务工作影响面更广、更具价值.对于科研人员而言,不仅可以将图书馆提供的科研资料永久保存,还可以与科研圈内人员针对某项研究相互讨论,从而激发创作、迸发创作灵感,共同研究创作.“云舟”域空间的资源也可借此真正实现知识的再生与循环,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切实深入读者的教学与科研,让图书馆真正成为高校科研学术强有力的后盾.

5 结语

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满足读者需求,也是图书馆工作的终极目标.时值阅读转型时期,阅读方式的改变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科研、教育的智力支持、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基地、师生共同享用的文化宝库,不仅要有能力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献获取需求,还应通过调研分析,及时了解阅读需求的变化,紧扣时代主题,激发高校读者的阅读热情.21世纪,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传统与变革的漩涡中,纸质阅读方兴未艾,而数字阅读又异军突起.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数字阅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时代需要,使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共同繁荣高校图书馆事业.

参考文献:

[1] 马洪丽.基于“云舟”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7):83-84.

[2]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EB/OL].[2016-02-04].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7049/201602/t20160205_229509.html.[3] 苏丹霞.对台湾数字化图书馆联盟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5):123.

[4] 张晓琳.数字化图书馆咨询服务创新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9):179.孙英月女,1975年生.硕士,馆员.

(收稿日期:2016-11-14;责编:姚雪梅.)

综上而言,这是大学硕士与高校图书馆本科高校图书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高校图书馆和云舟和延伸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云舟的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应用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 摘要从图书馆和读者两个维度对知识共享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以此引入云舟域空间知识服务系统,通过介绍云舟的基本内涵和结构框架,并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基于云舟的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的应用模式,以期为相.

2、 国外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改造 网络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的常规服务也因此面临挑战 传统服务模式中,用户获取信息资源需要到馆进行查询、借阅和申请服务,而目前鉴于图书馆大部分资源都实现了网络获取,使得来.

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和 摘要采用网络调研法及内容分析法对4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揭示其是否提供科研支持服务以及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与特点,并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先进理念及实践经验,提出我国高校图.

4、 基于P2P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刘方,韩海侠(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徐州221000)关键词P2P;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摘要文章简述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P2P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必要.

5、 我国高校图书馆MOOC版权服务模式的比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MOOC版权服务;比较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紧跟MOOC的步伐,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MOOC相关服务,以开放、共享的理念为师生构建大规模的在线互动平台 文章分析了.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李娜(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山西 太原030031)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在明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新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