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生物信息学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移动信息期刊 信息服务工程专业论文 公共服务信息花参考文献 信息和服务工程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和服务专业毕业论文 信息服务论文 信息管理和服务论文

关于信息服务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以广东省为例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信息服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7

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以广东省为例,本文是关于信息服务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需求和文化和科技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1438户农村家庭主要成员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探讨了满足广东省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科技文化知信息服务需求对策

[分类号]G252

农民,传统上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当达国家,农民完全是职业概念,与市民之间并无身份等级界限[1].在中国,农民和村民的概念一度比较接近,现代农民的概念至少具有四维特性,包括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和领域维,需要多维度界定,目前较多使用的是农村居民[2].大量研究表明,农民是我国的弱势群体,在社会整体进步的历史洪流中有不断被“边缘化”的危险.尤其,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状况对农民整体素质起主导作用,甚至决定国家的整体实力[3].

广东省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已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科技强省,但同时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最不均衡、协调发展压力最大的省份,农民的现代化和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已有几篇论文对广东省农村居民的发展需求进行了研究报道[4],但未见关于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报道.鉴此,我们于2017年1~3月间开展了本项调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调查包括进村实地调查和个案访谈,定量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进行.问卷调查由肇庆学院300多名家在农村的在读大学生于2016年寒假完成.总计发放问卷调查表1500份,回收1458份,回收率97.2%;剔除关键信息不全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计1438份,有效率95.9%.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全省相关参数.

问卷调查对象中包括参与调查的这300多名农村大学生的家庭,其余家庭要求同学们选择其所在村有代表性的家庭,包括经济状况良好和较差的家庭各1户、经济状况中等的家庭两户.所选中的家庭,每户仅限调查1人,且其在经济收入或家庭农事中为最主要成员.调查中优先选择本村的新型农民、精英农民为对象,包括村官、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科普带头人、农技协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骨干、创业农民、返乡务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调查对象来自广东省17市54县(市、区)173镇285村,除珠三角的深圳、珠海、东莞、江门4市外,其余各地级市都有调查.其中,粤东4市(潮州、揭阳、汕头、汕尾)13县(市、区)29镇48村;粤西5市(云浮、茂名、湛江、阳江及肇庆市西北部)19县(市、区)95镇164村;粤北4市(韶关、清远、河源、梅州)10县(市、区)26镇33村;珠三角5市(广州、佛山、中山、惠州及肇庆市东南部)10县(市、区)24镇40村,以粤西地区为最多.男性受访者占比为62.4%,女性受访者占比为37.6%;41~50岁、51~60岁年龄段占比分别为41.6%、23.2%,31~40 岁、21~30 岁年龄段人数占比分别为16.0%、16.5%,年龄<20和>60岁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0.8%和1.8%;户均人口数为5.65人,户均有子女2.85人,户均儿、女人数分别为1.38人、1.47人,2016年家庭纯收入平均为4.11万元/户.统计汇总时所有有效问卷调查表由作者分地区逐份进行,分析方法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使用SPSS软件进行必要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受访者文化程度及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广东全省农村居民受访者中3.6%没上过学,26.2%为小学文化,39.9%为初中文化,受过中等教育(高中和中专/技校)的占16.5%,受过高等教育(大专和本科)的占13.8%,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合计为30.4%,而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合计达69.6%.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粤东没上过学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合计为36.4%,次为粤西地区,合计为31.7%;粤西和粤北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高于粤东和珠三角,分别达43.3%和42.8%;粤东和珠三角受访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高于粤西和粤北,合计分别为16.7%和22.0%.调查统计结果同时表明,全省受访者高等教育率(%)对家庭年纯收入(万元)有重大影响,全省家庭2016年纯收入(Y)与高等教育率(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等于0.929*(R0.05等于0.8);回归方程:Y等于2.1263+0.1549X,R2等于0.8628*(R20.05等于0.7710).

2.2 受访者日常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频度、主要方式及限制因素

全省受访者认为自己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频度一般的人数比例为37.0%;认为“很多”“多”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8%、11.4%,合计为15.2%;认为“少”“很少”“几乎没有”的人数比例明显高很多,分别为21.1%、22.4%、4.2%,合计高达47.7%;不同地区间有一定差异,粤西受访者的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频度”最低,珠三角地区相对最高.个人兴趣、体能状况、时间、工作量、经济和设施情况是限制受访者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频度的主要因素,其中限制最大的因素是村里缺少相关设施,人数占比高达40.5%,次为受访者抽不出时间,人数占比为33.9%.受访者日常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方式比较多样,居前3位的是看电视、听广播、聊天,人数占比分别为71.6%、44.3%、34.9%,居第4位的是看报纸、打牌,人数占比均为20.8%,其他7种方式均低于20%;值得关注的是,读书、看报纸、看杂志3项合计占比高达43.6%.

2.3 受访者最需要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

全省受访者最需要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有两大类型,分别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人数占比分别为39.4%、30.0%;居第3位的是网络技术,人数占比为21.1%;人数占比超过10%的类型还有:务工技能培训、农产加工技术、通讯技术,人数占比分别为15.3%、11.3%、11.0%;需要的人数占比在5%~10%之间的类型有:金融理财、致富信息、市场评估、农村经济,人数占比分别为6.7%、5.5%、5.5%、5.5%,也主要与农业有关;对其他类型的技术、知识或信息,包括质量标准、电子商务、子女教育、文化艺术、旅游观光、百姓生活、寻医问药、党政法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用工与就业及宗教信仰,需要度明显较低,人数占比均低于3%,变化范围为0%~2.8%(见表1).

对于种植业技术,受访者的需要非常广泛、多元,但全省居前5位的分别是蔬菜、果树、瓜类种植技术,种植业综合技术和花卉种植技术,亦即以园艺技术为主的种植业技术,人数占比分别为37.9%,30.3%、20.2%、18.7%、13.8%;居第6位的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人数占比为11.0%.受访者对其他种植业技术,包括茶叶、食用菌、药用植物、特种经济作物种植、科学施肥、良种选配、设施栽培、园林树木及速生用材林培育技术,选择的人数占比均低于7.5%,变化范围为0.6%~7.3%.

受访者对养殖业技术的需要同样多元,但广泛性明显不如种植业,全省居前3位的分别是养禽、养畜、养殖业综合3大技术,人数占比分别为33.0%、19.0%、14.7%;其他动物养殖技术,如良种选配、养蜂、养蚕、水产养殖、经济与观赏动物养殖、动物保健及饲料技术,选择的人数占比均低于5%.受访者对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粮食、果品、蔬菜、木材、土特产及水产品加工技术都有需要,但除保鲜技术人数占比为12.5%,其余均低于5%.

2.4 受访者获取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的渠道、场所和途径

全省受访者获取科技文化知识与信息服务的最主要渠道是看电视和上网查寻,人数比例分别为39.1%、30.3%;位列第3的是向村民学习,人数比例为20.8%;人数比例在10%~20%间的获取渠道有:报纸、微信、向亲友学、图书、村干部宣传,人数比例依次为16.5%、14.7%、14.7%、13.1%、12.5%;其他获取途径的人数比例均在10%以下.总体上,电视、互联网、手机、电话、广播等电子信息与现代传媒渠道作用巨大,向村民、邻居、亲友学习、听村干部宣传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渠道,且地区间的差异最小,比较受认同,其他渠道影响的人群显然太少.

互联网是全省受访者获取科技文体知识与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人数比例高达40.1%;次为政府农业部门、科普活动站、农民田间学校,但人数比例低得多,分别为11.9%、10.7%、10.7%;农技站、农家书屋在5%~10%,人数比例分别只有9.8%、7.3%;党员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的场所影响更小.村里培训、合作社培训,是受访者获取农业科技知识与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分别占22.3%、20.2%;第3条是乡镇科技培训,但仅占9.8%;选择原以为很重要的8条途径之外的其他途径的受访者,人数比例高达30.9%(见表2).

2.5 受访者喜欢的信息资料类型、购买的书报刊物及阅读情况

全省受访者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居第1位的是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合计人数占比为83.4%;居第2位的是数字化阅读,合计人数占比为48.7%,其中以电子阅读器阅读(录像、视频、光盘等音像资料)最受欢迎,人数占比为36.4%;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很少,人数占比分别为8.0%、4.3%;宣传单在受访者中也很受欢迎;不同地区受访者的喜欢方式表现出很强相似性.

2016年购买书报刊物(含电子读物)的花费,全省受访者家庭中35.5%为100~150元,24.4%的花费150~200元,23.6%花费200~500元,16.5%的家庭全年没有此项花费;户均花费为161.78元,其中以经济状况相对最差的粤北家庭花费最多,为181.83元;粤东和粤西的相当,分别为168.25元、166.63元;相对富裕的珠三角农村家庭花费较少,为152.28元.

购买的书报刊物种类,居前5位的是文化艺术、时事政治、农业科技、大众生活和保险理财类,人数分别为17.9%、14.6%、14.3%、13.6%、11.8%;居第6、第7位的书报刊物分别是体育竞技类(9.7%)和实用技术类(9.4%);购买养生保健、经济金融、子女教育、旅游观光类的花费明显较少,人数均少于5%.不同地区受访者的购买情况略有差异,发达的珠三角农村家庭购买农业科技类花费最多.

2.6 受访者对当地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2016年,全省受访者中超过2/3(67.8%)从未去过图书馆(室),20.3%偶尔(1~2次)去过,3.0%很少去(3~4次),合计达91.1%;仅3.7%去的比较多(6~9次),5.2%经常去(≥10次),合计为8.9%.影响受访者去图书馆(室)次数的因素,村里没有图书馆最主要,次为图书馆比较远不方便,人数占比分别为50.8%、16.0%,合计达67.7%;因对图书馆书报刊数量、内容新鲜度以及空间大小不满意而影响受访者去图书馆次数的人数合计为15.4%;因为有手机、开通了互联网、忙的没时间而影响受访者去图书馆次数的人数合计为16.9%.

全省受访者中只有10.6%的人回答说村里有图书馆、32.2%的人回答说镇上有图书馆,高达73.4%的人回答说村里没有图书馆、43.6%的人回答说镇上没有图书馆,不知道村里、镇上是否有图书馆(室)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6.0%、24.2%.无疑,广东农村图书馆(室)数量很少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见图1).至于那些受访者经常去图书馆(室)的受访者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最主要的是为查询(36.5%),其次是为感受文化氛围(17.6%),居第3、4、5位的分别是为阅读(13.9%)、休闲(12.5%)、学习(8.5%)(见图2).可见,并不因为是农村,去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低层次或娱乐性.

2.7 受访者对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来源的评价

全省受访者最喜欢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来源居第1位的是电视,选择率为22.5%,明显多于其他来源;居第2、3、4位的分别是报纸、互联网和微信,选择率分别为15.5%、14.5%、10.3%;其他来源,选择率均低于8.5%,且半数以上在5%以下.受访者觉得最便宜的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来源居第1、2 位的分别是报纸、电视,选择率分别为24.5%、13.3%,对互联网、微信等其他方式的选择率均低于6.8%;受访者觉得最方便的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来源,居第1、2、3、4、5位的分别是电视、互联网、微信、电话、短信,选择率分别为20.3%、14.5%、12.0%、11.3%、8.5%,对其他方式的选择率均低于6.5%;受访者觉得最可靠的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来源,居第1、2、3、4、5位的分别是农科站、科协部门、报纸、电视、亲友,选择率分别为10.5%、9.8%、9.5%、9.3%、8.8%;受访者最常用的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来源,居第1、2、3、4、5位的分别是电视、微信、互联网、报纸、亲友/邻里,选择率分别为13.3%、11.5%、8.8%、8.0%、6.8%.总体看,全省受访者评价最高的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来源居第1位的是电视,选择率为78.7%;居第2、3、4位的是报纸、互联网、微信,选择率分别为61.8%、48.9%、41.1%;居第5、6、7 位的是亲友、邻里、图书,选择率分别为33.5%、31.1%、29.8%;对其他13种来源的评价,尤其是远程教育、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科站、文化站、科协部门、各种培训、致富能人、文化达人,受访者的选择率均在20%以下,表明在村民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很小.

2.8 受访者科技文化知识及信息服务需求满足、不满足的程度及主要原因

全省受访者对科技文化信息需求觉得非常满足、满足、基本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7%、10.6%、37.7%,合计为50.0%;但与此同时,不满足、非常不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3.3%、6.7%,合计也为50.0%,即一半对一半,形势并不乐观(图3-A).受访者觉得科技文化信息需求不满足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不宽裕、个人文化程度不高,人数占比分别为21.8%、21.5%;其次,受访者认为是村里没有图书馆、文化及培训活动少,人数占比分别为15.9%、11.5%;其他原因,人数占比都比较低,不是主要原因(图3-B).受访者觉得科技文化信息需求能够满足,主要是因为电视普及、有手机、家里接通互联网,人数占比分别为28.2%、23.6%、23.2%;其他较突出的原因还有家庭经济宽裕、在本地务工、个人文化程度高,人数占比分别为7.8%、4.9%、4.6%(图3-C).

2.9 受访者对建立本村图书馆的态度和期望

认为受访者人数比例很高,分别为36.6%、50.2%,合计为86.8%,充分表明建立乡村图书馆符合大多数农村居民意愿;认为不需要、根本不需要的受访者人数比例很低,分别为11.0%、2.2%,合计为13.2%.目前村里没有图书馆的主要原因,受访者认为居第1位的是村里缺钱,居第2、3位的是因为村里文化人少、村里缺少建设图书馆的房舍,人数比例分别为33.6%、28.2%、27.0%;居第4、5位的是因为村民认为意义不大、政府不给资金,人数比例分别为14.5%、12.5%;认为是其他原因的人数比例均低于10%.受访者就村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各抒已见,从政府、村委会、用户、图书馆四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充分展示出他们对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热切期盼.

3 结论与建议

广东全省农村家庭主要成员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呈现8个特点:(1)高等教育率对全省农村家庭年纯收入有重大影响,但目前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居民比例很低;(2)“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新”,但目前文化和休闲娱乐活动频度低、方式单调,教育引领功能较弱;(3)最需要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比较多元,但主要是以园艺技术为主的种植类和以畜禽技术为主的养殖类;(4)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主要受电视传媒及报纸、互联网影响,受亲友和邻里、致富能人和文化达人的影响较大,接受过培训的比例很低;(5)比较喜欢读书看报,最喜欢纸质媒介阅读,远高于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很少;(6)经济较差地区的农村家庭购买书报刊物的花费相对更多,尤其是科技和实用技术类,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家庭购买农业科技类的花费较多;(7)2016年超过90%的受访者未去过图书馆,最主要原因是村里没有图书馆、文化及培训活动少,85%以上的人期待村里建设图书馆,充分表明建立乡村图书馆符合大多数农村居民意愿;(8)50%的人对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不满足,家庭经济不宽裕、个人文化程度不高是主要原因.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3.1 重视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所具备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反映农民接受科技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以及在农业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直接影响农民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以及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5-6].目前,广东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应用能力整体上还比较低,但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表现强烈.对此,各级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克服重经济轻文化的偏颇,充分认识文化对农村发展双重属性的巨大作用,积极做好文化工作,加强统筹和管理,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没有文化现代化的广东农民,便没有广东的现代农业文明和全省普遍现代化.

3.2 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服务

广东农村居民对科技文化知识需求特别是信息服务需求,目前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对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但受访者普遍认为本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服务力度很小,不满意的人数占比非常高,应切实予以改进.(1)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模式,形成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机制:推行“校企联合”“校社联合”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农技协等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强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资源的利用,发挥媒体和网络优势,大范围开展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培训服务与指导.(2)强化农体意识,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意识,服务到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以村、组为单元,深入种养大户、示范大户开展培训;把熟悉农村工作、热心服务、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选拔到师资队伍中,有针对性、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主体培训.(3)所有省属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尤其是农林类院校和科研机构,均应分别产业、类型、层级、模块,科学遴选重点培育对象,有计划地为农村优秀青年、创业骨干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大力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3.3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

良好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条件是满足广东农民科技文化知识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和文化知识培训与信息服务的重要阵地,但目前的状况明显有待改进.(1)文化建设投入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的决策意图,往往因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而受到重视,过后“滑落”甚至“断源”,原有设施闲置.应规范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中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比例,健全农村文化经费保障机制.(2)全省各地都应重视农村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大幅提升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农村基层文化机构的管理人员,应主要从“选调生”“三支一扶生”和“大学生村官”中以及下乡挂职锻炼的干部中选聘、充实,改变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3)实现全省农村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不仅要建好、管好、利用好,各级门更要抓好指导、辅导,带动、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培育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形成村村有广场、场场有特色活动的良好格局.(4)整合村社文化活动中心的广播站、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场所、老人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的功能,酌情配置音响、电脑、投影仪、摄像机、乐器、优秀歌曲光盘等文化设施、设备及演出道具和表演服装,完善功能,优化升级,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打造农村文化活动品牌.(5)发掘、保护乡镇及村落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如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等,以及农民自己身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生物、地理、工艺、建筑等特色资源,提升乡村文化品位.(6)建设由省文化厅主导研发、各地级市合作共建、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网站)并上线运行,有效整合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免费开放、文化活动等文化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广东农村基层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7)引导民间力量服务农村公益文化事业、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文化产业倾斜、支持面向农村文化市场的企业做大做强,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建设.

3.4 加强农村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网络化平台和信息机构建设属于农村基础设施,与传统交通、水利、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不同,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层次更深,不能完全依靠农村市场自身力量发展,一定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创新机制.(2)电视仍是广东农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农村的电视机容易出现信号不稳定的现象,且接收频道有限,主要原因是有线电视尚未普及.为此,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实施数字电视全覆盖,尽量减免在农村地区的初装费和年费.(3)以村村通电话工程为基础,普及宽带网,加快农村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村村通电话工程中的优惠政策可借鉴通信网络工程的做法,在网络接入、网络收费等方面给予乡村优惠,降低农民信息获取成本.(4)在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重视对农民信息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可以各级成人教育中心、职业学校、农技服务中心为基础,定期举办政府出资、农民免费参加的信息技术培训班,使农民明确信息环境、获取信息、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由于信息消费能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政策上对农村地区发生的网络费用应给予优惠.(5)充分利用现有农村信息服务站,同时,大力研发特色专业网站和数据资源库及服务平台.各地级市政府均应力推信息化手段服务三农,努力建成市、区、乡镇、村双向或多向信息沟通平台,促成纵向、横向农村信息资源的立体整合,打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快速通道,如人工服务、自动语音服务、专家坐席服务、双向视频诊断服务、手机短信查询、网上在线答疑等.(6)以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为骨干,依托农村中小学、农民职校、夜校和远程教育系统,构建一支相对专业、稳定、活跃在农民周围的信息员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服务工作.(7)基于广东农民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的共同特征,改进农村信息服务.如:围绕农民生活需求优化提供生活服务信息、新闻时事和休闲娱乐信息,及时提供政策信息;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推广涉农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利用率,促进广东省信息农业发展;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时运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平台等新兴信息载体与平台提供和拓展信息服务.

3.5 重视农民对基层图书馆的实际需要

(1)农家书屋在广东的一些农村成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充电器”,实现了书本出效益、种养造福祉,但更多地方的农民对其认可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其藏书量少、质量不高,适合农民阅读的书不多,需要的专业书籍往往空缺,书屋资源对农民读者没有吸引力.故应广泛调查和听取农民意见,充分针对农民的特点和农业科技传播的需要,在图书的编、选、出、储环节大力改进,积极增强农家书屋经营活力和效益.(2)已建起来的乡镇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丰富馆藏文献资源配置,既兼顾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需求,也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休闲娱乐需求;不仅提供书报刊借阅,还可开展读书会、电脑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供多元化服务,开放时间上适当灵活安排,提高图书馆利用率.(3)所有乡镇都要纳入图书馆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实施.还没有建立图书馆的乡镇,政府应切实履行其在农村公共事务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积极统筹建设平台,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加快建设的合力,实现全省乡镇图书馆全面普及.(4)完善和强化村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①村级图书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应是广东农村社会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政策法规上须明确其地位和功能,保障运行与发展的持续性经费支持.②村级图书馆的资产保护、人员配置及服务模式、行为责任等可由村委会制度化管理和监督,但具有主体地位和相对独立性,业务管理归入县、乡镇、村一体化管理体系.③村级图书馆应配置专业、专职管理人员,鼓励管理人员基于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目的的开拓创新行为,在兼营同类市场化文化营销项目方面各地应给予政策支持和必要条件.(5)广东省区域图书馆联盟要重视为三农服务,在人才培训、资源支持和技术支撑方面帮助域内农村图书馆,共同探索农村基层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新途径、新模式,省内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尤应积极与农村图书馆互动,帮扶农村图书馆和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秋明.国外农民信息服务消费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9):29–32.

[2] 吴春梅,田志达.国家与农民关系变迁中的制度策略与价值取向[J].理论探讨,2017(2):155–160.

[3] 刘纯阳,吴小娟.农民类型、非农就业与农业后继者培养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6.

[4] 谭艳霞,黄大乾.广东省农村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村,2012(12):38–42.

[5] 杨兰伟,牛细婷.农业科技信息对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作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6):165-167.

结论:本文是关于信息服务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需求和文化和科技相关信息服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和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为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根据1995—2013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引入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

2、 网络文化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分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对于新时期社会公共服务来讲也是如此,网络文化对其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就图书馆来讲,网络文化的传播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新时.

3、 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效果评价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 陈世香1 谢秋山2(1 武汉大学,武汉 430072;2 湘潭大学,湘潭 411105)摘 要 文章基于在C城区与A县两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省级示范区域入户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居民对公共文.

4、 科技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估方法探析 文江西省图书馆 陈清【摘要】现代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多领域和行业都在采用高科技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很多领域也都面临或者已经进行了革新来应对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图书馆来说,原有图书馆的.

5、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信息服务摘要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信息服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得到普及以后,信息的获取途径增多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一.

6、 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图书馆门户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关键词信息资源整合;图书馆;门户信息;服务模式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建设倾向越来越明显,而数字化和智能化图书馆的建构必然要以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前提,而这也衍生出基于信息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