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数码艺术设计杂志 公共艺术作品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文献 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论文艺术 平面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关于艺术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点与对当代篆刻的影响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艺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31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点与对当代篆刻的影响,该文是关于艺术论文范文例文和篆刻艺术和抗战时期和陪都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摘 要】篆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项书法艺术,通过对文字的塑造,使汉字看起来更为美观,且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1-2].在篆刻艺术发展过程中,抗战时期可谓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抗战时期,随着重庆被作为战时首都,大部分篆刻艺术精英也随之转移至重庆内,并在此期间创造出许多可作为后世借鉴的篆刻艺术精品.本文中为探讨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点,以及其作品对当代篆刻的影响,将研究过程做出以下阐述.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篆刻艺术 当代篆刻

一、前言

“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南京沦陷后,我国将战时首都定址于重庆,并持续至八年抗战结束后.随着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后,工业、文教、军事等文化中心也逐渐转移到重庆当中.许多篆刻方面的文化精英也随之迁至重庆开始文化创作,由于各地文化碰撞,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其文学创作者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篆刻文学作品.并随着抗战时期的结束,又分别回到全国各地中,将期间讨论、融合而成的篆刻文化散播至各个地区当中.因此,在期间创造的篆刻文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重庆周边的地区中,对全国各地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的篆刻艺术都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力,当代篆刻艺术也被此逐渐影响而形成.

二、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点

当时重庆的篆刻文化学者当中,具备职业身份各异,知识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的特点,既有像闻一多、潘天寿这种对篆刻文化有深刻研究的职业艺术家,也有像高甜心、傅抱石这种仅是喜爱篆刻文化的其余领域的人员.因此,融合了各流派与各个艺术层次的艺术风格.且由于抗战时期正处于清末民初的时间节点,学者们一方面承接了明清篆刻纯粹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又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产生趋于变革创新的艺术理念.

三、对当代篆刻文化的影响

(一)篆刻文化分散到全国各地

由于抗战时期的篆刻艺术发展是由全国各地的篆刻文化学家所组成的,糅合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流派、艺术理念等.在抗战时期,由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致使篆刻文化学者出现了空前的团结合作.经过了各方相关学者的研究及探讨,使得篆刻文化融合了清末民初的艺术特点,并结合了各个流派及从多个领域产生的艺术理念,形成了独特的简洁、大方、情绪强烈的成熟篆刻风格.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这些篆刻文化学者离开陪都重庆回到原先发展的地理区域当中,分散在各个省市地域里.其中有许多学者在各自发展的区域里分别创办了相应的篆刻印社、协会等文化传播平台,例如曾绍杰、蒋维崧、唐醉石等学者,分别在台湾、山东、武汉等地区积极推广篆刻文化.他们在抗战时期形成的篆刻艺术思想,在各种协会、学院、印社等平台进行推广活动,从而使其在篆刻文化中产生思想理念及艺术观念得到传承,通过这些平台对其所在地区的篆刻风格形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二)时代造成独特的艺术理念

在抗日战争期间,汇集于重庆中的篆刻文化研究学者不仅对篆刻艺术有着较为深刻、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拥有自身对于篆刻艺术方向的思考和认识.并通过与各家流派的学者进行探讨,结合当下抗战背景所产生的激愤、对民族自由的强烈渴望的悲壮、激烈的情绪,进而创造出了大量的篆刻作品,在如今的篆刻文化研究当中,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强烈的奋战风格和激昂情绪,给予现代篆刻研究传递了抗战时代所特有的艺术追求和审美风格.在当今的篆刻文化中,更多地体现出流派特色不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地域印风也没有出现相当鲜明的特点.这其中的缘由自然是由于抗战时期,在置身于特有地理位置的陪都重庆,以及当时极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各个流派的学者进行篆刻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结果.然而在当代篆刻文化的发展中,虽然仍会存在对篆刻的有着不同艺术风格理解的情况,但是仍建立在参照传统篆刻风格的基础上,做出对于创新篆刻风格的独特理解,这也是由于当时新文化的冲击下,篆刻文化开始接受外来艺术理念而形成开放的创作风格的因素.

四、结语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时期,难得呈现出文化艺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状态,这在篆刻文化发展历史当中,应该算是最为特殊的成长转变阶段.在陪都重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山城中,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学者齐聚一堂,使其在抗战时期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八年抗战期间,篆刻文化研究学者们以民族奋战为爆发点,加强与各流派之间的篆刻文化交流,结合原有的流派基础超出局限地进行篆刻文学创作.不仅起到了承接传统篆刻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作用,同时还因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中西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美感,而开始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为后世研究篆刻文化留下了存在着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并以其难以磨灭的强烈爱国意识和激烈情感谱写了当代篆刻的全新章节.

参考文献:

[1] 尤婕. 当代篆刻何以遭遇困境? [J]. 美术观察,2014(07):23~24.

[2] 卜德慧. 当代篆刻社团的发展困境及路径探究[J]. 书法赏评,2014(04):23~24.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KYZ001.

作者简介:梁勇第(1982-),研究方向:书法篆刻艺术.

上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经典艺术专业范文可作为篆刻艺术和抗战时期和陪都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试析抗战时期党在陇东地区国民教育的开展 试析抗战时期党在陇东地区国民教育的开展张 培(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摘 要抗战时期的中国,在陇东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国民教育工作,虽然是在战争年代,但是在创办学校、制定规章、培.

2、 抗战时期浙江粮食增产措施 程庚平,杨坚(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战前浙江省粮食产量从整体上讲不能自足,战后随着重要产粮地浙西地区的沦陷和省外、国外粮食输入的中断,浙江粮荒问题开始加剧 浙江省政府.

3、 文化供应社和抗战时期的文学出版 文化供应社①,全称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是抗战期间成立于桂林的一个影响很大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三合一的出版机构,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广西最大的一家民营出版企业,被誉为“桂省新书的大本营&rdq.

4、 抗战时期的鲁艺木刻工作团 抗战时期,延安是中国抗战美术中心之一,而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又是延安美术活动的中心和重要阵地 为了深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1938年“鲁艺&rdquo.

5、 红色文化的艺术阵地:抗战时期文工团组织模式 摘要 抗战时期,作为红色精神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工团组织模式逐渐形成 该模式采用间接领导与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宗旨,以短小精悍的文艺演出形式为工农兵演出 文工团起源于红军时期的随军宣.

6、 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时期华侨文献计量分析报告 刘威,李浪(重庆图书馆,重庆400037)关键词重庆图书馆;抗战时期;华侨文献;文献计量;文献分析摘要为了如实、客观地反映抗战时期学者对华侨问题研究的水平和状况,文章依托重庆图书馆馆藏的相关华侨文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