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关于大学生同居的论文 大学生论文检测 大学生形势和政策论文3000字 大学生时政论文1500 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论文 在校大学生怎么发表论文

关于大学生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微时代社会交往和大学生自我认同以微信为例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1

微时代社会交往和大学生自我认同以微信为例,本文是大学生有关论文范例和社会交往和微信和认同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陈磊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250001)

摘 要:微时代社交媒体的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十分普遍,青春期的大学生需要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建立起自信心来认同自己,而这种认识了解需要通过足够的表达、交流来达到,自信心的建立则需要在交流中通过别人的认可完成.本文主要以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理论为指导,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资料,来分析“微时代”的社会交往与大学生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微时代;自我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01-02

作者简介:陈磊(1960.01-),女,山东省济南市人,学士学位,山东交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网络与自我认同的研究比较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学者的研究方向绝大多数从文化学角度出发,也有一小部分从社会学方向出发.国内学者直接论述网络与自我认同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比如“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状况与特征研究”,又比如立足教育学,分析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其次是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也存在少数研究分析大学生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目的.少有人将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大学生的自我认同联想在一起进行探讨.

在晚期现代性情境下,吉登斯曾经进行了自我认同新体制的探讨.他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生活过程中,个体都会通过积累生存经验形成反思性理解的自我.所以说自我认同既不是被给定的观点,也不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的结果.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恰好为需要主动建构自我的大学生提供了表达、交流的平台,它同时具有公共性和个人性两大特性,因而它会比在实际现实的生活中的一些传统的方式,比如传统日记本、电子邮件、BBS、个人主页等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有很大的帮助,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中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微信是大学生建立自我认同的主要平台,展示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这段心理变化历程必定会在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烙印.

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最近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使用软件,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是如何在朋友圈中形成认同的呢?朋友圈中的自己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同一个我吗?

二、概念界定

认同,有很多种解释,既包括相同或相似特性,如同样的角色、同样的表现等,又包括心理认识上的一致性及由此形成的关系.由于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学术界对认同的概念界定非常繁杂,并集中形成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两大研究路径,即心理认同研究取向和社会认同研究取向.

在西方关于认同的研究主要起源于心理学,最早是弗洛伊德将认同作为心理学术语加以讨论的,认同被解释为“在社会情景中,个体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意向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团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然而,有人是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通过对社会心理学对自我的理解,首先必须把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必须将自我问题放在人在社会行为中来研究.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行为不能单从个人心理因素来诠释,要全面地理解社会行为,必须研究人们如何确定自己和他人的身份.社会认同是个体自我概念中的一部分,是个体从他所属社会群体的成员以及所接受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标准所获得的.所以,从社会认同的群际观点来看,社会分类是一种个体界定自己社会位置的方式,是个体社会认同的基础条件.个体的社会认同是其认识到自己属某一群体,共享某些情感、价值,这些对个体的自我界定极其重要.

三、微时代大学生的网络社交与自我认同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投放问卷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347份,样本为全国各地在校大学生,其中95.39%的同学平时最多使用的社交工具是微信,所以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为题主要以微信的使用情况为例;此外,对于“人际交往社交网络对你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同意,只有3.17%和11.82%的同学表示“很不同意”、“不同意”.可见,微信的使用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日常的行为甚至已发展成为一种习惯,有43.26%的同学选择“使用时间不固定,没事的情况下都会看”,这就使得大学生每天通过微信所经验的这种“缺场”的交往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内化为惯例式行为.

通过这种“缺场的朋友圈”进行自我表达、自我反省和社会交往,已成为大学生在微时代条件下主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和自我认同的建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同学使用所选择的网络社交工具的目的主要有“联系朋友或同学”、“获取各种信息”以及“发布自己状态”;所关注的信息方面,主要是时政新闻类(62.54%)、生活健康类(58.5%)、影视娱乐类(61.38%)、专业相关类(42.65%).发布自己状态的主要目的,12.97%的同学选择“吸引别人关注”,82.42%选择“记录生活”,只有少数4.61%的同学选择“看到别人发自己也发”.

“微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方式,身份、地域、阶层的不同被淡化与模糊,世界的认识不再片面,距离不再遥不可及.然而,正如吉登斯所说,现代性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而且同样深刻地影响到个体的生活,个体必须直面现代性带来的风险.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自我认同与传统社会中个人自我认同相比大有区别.传统社会中,个体发展的核心问题一般是通过代际传递和学习传统经验来完成,那时的自我认同是沿着传统和经验设立的固定坐标逐步确立.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来说,现代性带来的时空分离、抽离化机制及现代性特有的不确定性使得其生活因现代性而产生风险,以及因多元化生活造成的迷乱.大学生面临纷繁迷乱的生活情境如何重构自我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热点人物为众多粉丝追捧,他们的言行已经超出了私人领域界限,对更加广泛的公共空间产生了影响,甚至影响了普通群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微时代产生的不利影响与它的积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曾经没有自由言论平台环境的大学生们在微博、微信中找到了沟通与申诉的方式,又在自媒体的自由言论中放纵、迷失了自己,下文将从调查问卷的主观问题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性格塑造方面,有同学说:“社交工具的盛行让人们更不善于面对面交往”,“大家都只顾玩手机,交流变少了”,“易形成依赖症、双面性格”;也有同学说:“扩大和维持了巨大的人际交往圈”,“可以结交很多有相同兴趣的朋友”,“网络工具是大学生发言的不错途径,有助于展现自己”,“为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

其次,价值取向作为个体的价值选择向度,它不是指人的行为或者事物本身,而是用以判断行为好坏或对错的标准.对于微信使用的态度方面,有观点如下:“让我们认识了很多人,扩大了交往,但是良莠不齐,存在危险.社交工具在我们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依赖这些工具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比如安心看书的时间与家人交流的时间.”“因人而异,看自己怎么理解,自己把握好尺度就行”.另一方面,“提供新体验、新视角,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树立价值观”.也有不同的观点,例如:“网络上面的信息很多都是假的,如果要靠这些信息来树立价值观略显可悲.”还有:“这些信息可能震撼一时,但究其根本还是没有太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洗脑”.

因此,社交网络只是一种载体,能载舟,也能覆舟,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心态.社交网络对于大学生,亦师亦友.有庸师良师、损友知己之分.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好这种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取向.网络社交在微时代的大学生成长中自我认同建构具有双重作用,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双重作用,如果一味沉迷于“缺场的朋友圈”这种虚拟的世界中,就会陷入一种现代性的信任危机影响自我认同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正确看待、合理利用网络社交工具,才能在一的信息浪潮中找到自我表达、自我反思和社会交往的合理方式.

四、总结

吉登斯认为,在过去传统社会中的自我认同,通过一定的基础,利用外在的“仪式”和其他的规则认证之后自我接受和承认的结果.相比较,个体在选择上非常单一,而且很被动,甚至只有一种,即:遵从传统.人们普遍都认为传统社会的自我认同是由内而外的.到那时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自我认同的经历更多的是“权威的多元化”、“自我两难困境”、“缺乏仪式”,个体的生活经历成为了一个内在参照性的历程,并且在这样的历程中不断塑造自我.微时代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表现,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进行人际互动、获取信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主动地形塑自我、重构自我,自我认同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被刷新.通过访谈,我们得知一些不同的观点.总结来说,微时代促进的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使得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同时,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有可能对于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沉迷于网络而导致退学的案例也时常发生.针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生身心逐渐成熟,应该已经有明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足够有能力筛选、辨识微时代社交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并扬长避短,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吕梦醒.试论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4,(3):116-118.

[2]敖洁,邓治文,岳丽英.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状况与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93-96.

[3]王洪波,胡璇.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75-77

本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交往和微信和认同相关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中的消费现状分析与 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 万俐【摘要】大学生社会交往中的消费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并且还会给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诸多方面带来影响,所以培养现代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与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加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互联网”时代,整个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际交往的虚拟化,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惘和.

3、 对大学生自我践行社会丰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 柏佳琪(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 荆门448000)【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重要成果,具有内涵丰富、指导作用强的特点,大学生能否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自我践行,关系着国家、社会与.

4、 大数据时代社会冲突治理结构转型:价值、形态、机制 摘要大数据时代社会冲突呈现虚实交叠无序衍化特征,加剧了社会冲突不可控风险 面对新环境、新技术挑战,社会冲突治理应有效整合治理资源,转变治理结构 大数据时代社会冲突治理应以系统消减冲突价值目标取代快速平.

5、 以微信为例探析新媒体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我国社交网络也越来越发达,微信、微博、……的出现影响到人们的精神领域,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较大 本文探讨了微信在医院的使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6、 认知负荷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行为以微信为例 摘要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针对信息过载、社交过载和服务过载背景下社交媒体用户的倦怠情绪和潜水、屏蔽、忽略、退出……消极行为,借鉴组织学、心理学、医学……领域对职业倦怠、疲劳研究成果,探究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