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体育世界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体育文化导刊杂志 体育文化论文800字 体育文化中的体育运动论文 体育文化有关形体塑造论文 关于体育文化的论文 体育文化导刊版面费

体育文化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从大秧歌到广场舞对烟台市营盘村体育文化活动变迁和的调查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体育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8

从大秧歌到广场舞对烟台市营盘村体育文化活动变迁和的调查,该文是体育文化有关论文范本与体育文化和营盘村和大秧歌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烟台市营盘村体育文化活动大秧歌与广场舞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由于人口流动,老艺人老龄化;农业技术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农耕文化渐淡;电视、网络的传播;思想观念的改变等使大秧歌衰落与广场舞兴起.

[关键词]农村;大秧歌;广场舞

[ DOI] 10. 13939/j. cnki. zgsc. 2018. 18. 038

1 研究的目的

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46号)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产业中的薄弱环节,因而引起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张小林、白晋湘等曾提出: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体育已逐步成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也已从县逐步转移到乡镇,现在已经具,备延伸到村落的条件.卢文云认为:农村体育研究的边缘化还表现在研究的“纯体育化”,缺乏把农村体育放在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中进行调查分析,使农村体育的研究融人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之中.

虽然现有不少文献对农村体育进行研究,但多数是以少数民族地区有传统体育项目的村落,或是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对经济发展并不突出且没有传统体育项目的农村体育研究,鲜有报道.文章以一个普通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以大秧歌与广场舞为切人点,探寻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

2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文章以烟台市桃村镇营盘村为研究对象,营盘村位于烟台市中部,山地多丘陵,南北邻山,有耕地面积1830亩,果园面积220亩;有400余户村民,近1200人口,其中党员39人,两委成员6人:交通较为便利,村内多数路为硬化水泥路.农耕操作基本以人工为主,机器为辅,地势原因尚未形成大型机械化生产的格局:该村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大樱桃、苹果等.在物质生活上,营盘村绝大多数农民较为富裕,电话、电视机等几乎全覆盖,多数年轻家庭中安装有网络.在文化设施上,该村有老年活动室1个,硬化文化广场1个(安装健身器材),篮球场1个,硬化村委大院约200平方米.

2.2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章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农民体育、大秧歌与广场舞相关资料.

(2)田野调查法.笔者深入当地进行考察,以体育管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取了活动项目、参加者、活动时间、场地设施、组织管理5项为观察指标.

(3)逻辑分析法.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田野调查中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作逻辑分析,得出本结论.

3研究结果

3.1营盘村大秧歌的发展

营盘村与海阳市邻近,其秧歌表演形式与海阳大秧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秧歌队伍主要有执事(包括三眼、彩旗、香盘、大锣)、乐队(包括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大镲、小镲、堂锣等)、舞队(包括指挥、花鼓.小熳、霸王鞭、锢漏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老头与老婆、猪八戒背媳妇、跑驴、高跷等)三部分组成.

早在十五六年前,几乎村村都有秧歌队,节庆时邻近几个村庄的秧歌队会相约“斗舞”,相互切磋学习,秧歌的表演形式保存较为完整.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并没有固定的教材或是史书记载,只是人们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的,多数以村为单位,组建秧歌队,以老带新进行传授指导.但近十年间各村秧歌队相继解散,营盘村的秧歌队也在解散与再成立、再解散的曲曲折折中摇摆,已看不到当年的辉煌,老艺人们年事已高,年轻人少有学习秧歌,人数规模越来越小,节目也越来越简单化,而在今年再次成立的秧歌队中,执事缺失,舞队中已不见曾经的花鼓、霸王鞭和高跷等项目.

3.2营盘村广场舞的发展

五六年前,营盘村的广场舞开始兴起,晚饭后在村委大院开灯,由两三个文艺爱好者网上学习领舞,村民自愿跟在后面跳,其主要参与人群为35—70岁女性.与城市中广场舞扰民等众多负面新闻相比,村民对广场舞持有积极态度,每当村委大院大灯开启,音乐响起,吃完饭的村民喜欢聚集到村委大院门口跳舞,看热闹,聊天或到对面的文化广场锻炼.

3.3大秧歌与广场舞的异同

大秧歌与广场舞作为营盘村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锻炼身体、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观赏等特征.但从时间上来看,大秧歌主要集中在节庆前后,而广场舞在日常的晚饭后:从参与人群来看,二者参与人群有重合,但大秧歌中有男性老年人(村中的老艺人)参与,而广场舞参与者都为女性,且有较为年轻的群体参与;从排练目的来看,大秧歌的排练以节庆的庆祝、表演为目的,广场舞是为了锻炼身体;从表演形式来看,大秧歌带有传统的农耕、祭祀等色彩,广场舞注重动作优美、整齐、欢乐、健康;从妆容上看,大秧歌锣、鼓、钹、镲等道具众多且不可或缺,表演人员戴红花、涂红腮,广场舞仅需一个音响,道具简单,且无须特定妆容.

3.4大秧歌衰落与广场舞兴起的原因

(1)人口变化.当地农民从以农业为生的世代定居状态,发展成了外出求学、务工的迁移变动状态.多数年轻人不在村中,老艺人们一代代老去,传统的大秧歌,无法以老带新地代代传承.村中的广场舞是从网上学习,是中青年人带领老年人锻炼..

(2)技术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大大缩短了农忙时间,农民不再仅仅指望春节农闲时的娱乐与喧闹,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锻炼身体、追求享受生活.

(3)文化传播.在农村老一辈中,识字的人很少,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多数中老年村民接受了学校教育,自身文化知识的增长,有利于对新事物的接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为村民提供了增长见识的挈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也使之可以与时俱进,广场舞的风靡,令村民纷纷效仿.

(4)思想观念与主观努力.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代.烟台作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许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投资进驻到烟台的县城和乡镇,部分农村人因此转变为工人或农闲时在周边乡镇打工,他们以农为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观念和思想也逐步在变化.节庆时,农民不再拘泥于表演秧歌:生活方式更愿意效仿城市,希望摒弃“乡土”气息,向往时尚、简洁的生活,因此更容易摒弃传统的大秧歌,接受“外来的”广场舞;对传统农耕文化中祭祖、祭神、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不再感兴趣,更加相信自己,注重身体锻炼.

4结论

无论是大秧歌还是广场舞都是丰富村民娱乐生活、锻炼身体的重要体育文化活动.大秧歌是村民丰收、节庆时表达喜庆、欢乐和希冀的草根艺术,是农村祭祀、祈福、娱乐的需求,也是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应该取其精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从节庆时的大秧歌到日常的广场舞,营盘村民丰富业余生活、增强身体锻炼的意识在不断增强,除此之外,健身器材的频繁使用,散步、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形式的锻炼,全民健身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结论:此文是关于对写作体育文化和营盘村和大秧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体育文化本科毕业论文体育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广场舞在甘肃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的同时,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人们在.

2、 从群众文化视角看中国城市广场舞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脚步的快速前进,广场舞已经逐渐成为现如今城市当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而且广场舞也成为现代化城市多种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对整个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完善都有着.

3、 如何抓好农村广场舞的推广工作 近年来,广场舞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喜爱,在城区甚至镇圩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同时也开始向农村发展 虽然现在广场舞得到了农村基层群众的喜爱,但是,纵观农村广场舞发展情况与城区或镇圩相比差距很大,许多农村还是.

4、 48周太极拳、快走和广场舞运动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相同周期及锻炼频率的太极拳、快走和广场舞运动对老年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为运动健身提升老年人骨质结构、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方法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匹配的太极组、快走组和广场组老年女性.

5、 广场舞带来的群众文化热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物质生活充裕,对精神生活与健康的追求也日渐强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 本文对广场舞的特征进行简要概.

6、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社会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群众文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获得较好助力,而广场舞作为群众基础最佳的活动,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群众生活中一种较为普遍的休闲活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