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培养类论文如何写 跟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差异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8

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本文是关于人才培养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人才培养和双元和中德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德国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举世闻名,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也是领先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进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但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通过去德国考察的机会,深入地了解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中国“双元制”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的比较,从教育体制、实施路径、目标主体等方面浅析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并针对我国“双元制”水土不服的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双元制 本土化 校企合作 差异性

前不久,笔者有幸去德国学习考察职业教育,参观访问了德国手工行会、教师培训中心以及职业学校,深入地了解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行动导向教学以及教师的考评要求,通过和江宁中专“双元制”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的比较,发现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体制、实施路径、目标主体等方面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教育体制不同

在德国,职业教育有着特定的发展历史.从中世纪开始,德国工人、师傅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就很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很高,熟练技术工人的待遇也很高.学校从幼儿园、小学起就早早地带领学生介入职业领域,比如参观了解各大企业、行业.德国有350种职业,55% 的学生实施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44% 的学生经过职业培训进入高校.“双元制”人才培养培训时间2 ~ 3.5 年不等.经历过职业培训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是非常受欢迎的.而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不被社会认可,人们对职业教育带有偏见甚至歧视,下意识地会把教育分为三六九等,似乎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没有出路、低人一等.

分析其原因,这与两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德国学生10 岁开始分流,有三种形式:实科中学、文理中学、普通中学,但这种分流仅是简单的脑力、体力方向的分流,后面还可以转向.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0% ~ 12%的学生从普通高中转向实科中学,有5% ~ 6%的学生从文理中学转向实科中学.德国也有规定,公民在18 岁之前必须接受教育和培训.而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经过中考选拔考试被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养成习惯都存在一定的欠缺,自身也缺乏自信心.

二、“双元制”目标定位不同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目标定位广泛,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个人的目标.既满足经济、国家与社会对于资深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个性发展,以确保所有人群的职业发展机会,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发展的目标的统一.德国的职业目标导向是使专业人员拥有灵活的职业实践技能,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如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尤其是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自己独立做出决定,这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具备的,而是通过每天开展训练而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能直接应用到职业领域中,让人胜任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公司灵活就业.此外,学生最后的结业考试由第三方执行,授课者不参与考试、测试,测试围绕能力来进行,而不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相对而言,经济、社会目标要弱一些;其次是知识大于能力的教育目标;最后考试也是侧重于所学知识,而不是方法能力的测试.如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所以方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灌输知识,是不可能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采用全日制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好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学生能进行操作,但要想呈现出企业里真实的任务情景是很难做到的,只有通过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才能实施,主要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来进行.在德国,每年有56 万名新学徒,一方面面向企业、市场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假如仅是企业的培训,那宝马公司的学徒就只能在宝马公司工作,就没有广泛的就业选择空间.如果学生只是在学校上课,而不到企业实习,那就没有实践经验,到企业后需要重新培训,而“双元制”正好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三、实施“双元制”的主体不同

目前,“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由政、企、行、校四方共同承担,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企业培训计划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是一致的,“双元制”一般学制是三年或三年半.70% 的学习时间在企业,30% 在学校,学校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等形式进行,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由学校来组织实施.

政府层面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在联邦范围内统一教学大纲和培训条例,确保一致性,规定具体的内容,由联邦职教研究所组织实施,成立专家小组(由企业领导、技术工人、专家学者组成),企业深度参与,引领方向,进行推广,同时根据地方的区域经济和需求情况,搞好具体的课程开发;二是承担所有学校涉及的经费.

德国企业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培养什么样的职业方向,培养怎样的学生,培养多少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确定用人培训计划并向社会发布,然后企业根据应聘要求、按招聘流程挑选学员,学员达到十年级方可应聘,企业对应聘成功的学员进行培训,并发学徒工资.

联合会协助企业制定个性化的具体的培训方案,负责学生的培训和结业考试.企业自发形成的行会组织根据企业需求,检查企业有没有能力接受学徒,有则同意,没有则建议联合其他企业申报.所有学徒都有《学徒手册》,每天培训内容都要记录,培训师签字,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若发现对该培训内容未培训,则企业担责受处罚.此外,行会还需要组织行业考试,一年两次,并组建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雇主、专家、职业学校教师组成.结业考试客观公平,通识部分进行理论考试,实践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考试要持续很多天才能完成.

在中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合作,政府和行业参与度不高,甚至还出现校热企冷、深入的校企合作很难开展的情况,“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笔者学校舍弗勒班实施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生多方面共赢的局面,但仍存在学生入职稳定性差的问题.按协议规定,学生毕业后必须去舍弗勒公司就业,但在培养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升学、参军等诸多因素,主观上中途停止培训、实习、就业,或者因为学生学习困难、违规违纪等原因,被动终止了学习培训和实习就业,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都会给企业、学校、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四、实施的路径与方式不同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最显著的标志是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高质量地培养学生.在德国,学校与企业自由结合,任何一方都无法完成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教育的目的.学校主要负责模块化教学,组织通识知识学习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企业负责培训和技能操练.基本流程是企业根据岗位需求招聘,学生应聘,确定人选,委托学校培养技术工人,培训完学生直接就业.班级人数最多不超过30 人,最少不低于15 人.德国工商行会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负有责任和义务组织考试,主要是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行会不是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是政府机构,类似于国内的职教学会等组织.此外,在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首先学生要有工作任务,由教师给出任务,学生来完成.在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Altman 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中国,实施的路径不同,首先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由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学生是学校的在籍生,管理主体责任在学校,企业是合作方.在“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旦遇到学生终止培训或离职,相比之下,企业会比较被动.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发挥主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考试也是由学校自己来命题、组织.

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推行数年,实现了“校、企、生”多方共赢的局面,然而由于受中德两国的国情、体制、教师培养以及教育理念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把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全复制到中国似乎不太可能,也没有成功的案例.但教师可以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训模式和路径,尤其是在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更要关注“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品质特征.所以,深入探索与实践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之路还很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周如俊.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转轨策略”——基于“中国制造2025 视域”[J]. 职教论坛,2016(10).

[2] 杨红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职教论坛,2016(16).

[3] 姜汉荣. 势之所趋: 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

[4] 沈茜. 现代学徒制中职业精神的传承与培育[J]. 职教通讯,2016(19).

[5] 唐锡海. 职业教育技术性研究[J]. 职教通讯,2016(11).

[6] 鲁婉玉. 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16(11).

[7] 李晴晴. 高职院校:“双元制”外部环境保障策略研究[J]. 职教论坛,2015(15).

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人才培养和双元和中德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食品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专才型”人才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高……教育的必然选.

2、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和 一、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一)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较差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对人才的培养,这样能够解决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这样还能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用.

3、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编者导语现代学徒制是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

4、 依法治校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我国高……教育改革稳步推进,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个创新点,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生活社区 另外,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引导正确的维权途径实为必要,将依法治校工.

5、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定义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即为学徒,学校专任教师负责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师傅,负责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发动机构造与.

6、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逐步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行各业人才的加入,使得劳动生产更为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代技术工人在各类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性技能练习,通过现代学徒制进行实践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