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艺术概论论文 大学选修课日本电影语言艺术论文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 大学课程艺术修养论文 会计大学毕业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论文模板

大学艺术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安徽财经大学艺术类通识选修课课程设置改革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艺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5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类通识选修课课程设置改革,本文是大学艺术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安徽财经大学和课程设置和选修课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艺术通识教育的发展应符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本文通过阐述高校艺术通识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对高校开设艺术通识选修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笔者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为案例进行研究,以提高对艺术通识教育实效性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通识课程;课程设置;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63-03

国家对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规定,而各个高校应当按照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通识教育是除必修课程以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完整性、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开设艺术通识选修课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一、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一)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文化、出版和网络多媒体部门的设计和创作.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2015年,安徽财经大学修订了本校通识选修课人才培养方案,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随着网络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科学技术来说,它变得越来越艺术化了,而对于艺术课程来说,它变得越来越科学了,这就要求高校要在各专业的学生中普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

(二)传媒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影响

传媒艺术专业的学生如果有扎实的艺术基础,就更有可能将专业知识与个人能力结合起来.大学四年时光尤为宝贵,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艺术传媒专业的设置决定了大多数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少会与艺术有关,如果在大学里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能通过自学快速完成知识的补给和消化.

由此可见,学校开设的艺术通识课程极有可能填补的是许多学生某个知识点的空白,而相关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则是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

(三)公共艺术发展的影响

公共艺术是当代人文艺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为适应社会文化的深度开发,今后将在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承担社区文化和媒体文化传递等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的历史责任,例如媒体艺术中的画面感、镜头中的流畅美、舞台站位中的构图因素等[1].通识教育的艺术将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中获得无限的发展前景.社会文化、艺术文化等社会科学,从精神层面更容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很容易实现对艺术的社会意义的实践,成为艺术教育创造创新社会的重要基础.由于艺术知识与文化历史的密切关系,对艺术知识和现象的研究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

二、全国高校艺术通识选修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2011年之前的中国高校公共选修课还是比较随意,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开设重复课程和开设临时课程的情况尤为突出,为了让此类问题得到改善,美术学院在2012年推出了“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质量检查”研究项目,并举行了一系列演讲和研讨会,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2013年末,美术学院在人文学科的教学研讨会上对比了国内外高校关于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尤其对欧洲的艺术院校和美国院校的课程设置、课时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分析[2].在此基础上,有关专家和教师们对通识课程的教学,尤其是艺术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会后,美术学院对43门通识选修课程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由于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选课学生数量过少,硬件设施不足或是师资等原因导致相关课程无法正常开课,因此不能保证以上课程都能正常进行,届时这些学科可以依据各高校实际情况按照人文社会科学(除艺术、语言类)、综合艺术类、艺术史论类、美术批评类等进行适当调整.

三、安徽财经大学艺术通识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界一直受到前苏联“职业模式”思想的影响以及艺术科系定向培养的特点,面向学校其他专业(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估仍然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模糊地带.虽然大多数院校在艺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已经采取了相对改善的措施,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许多改革方案缺乏实施力度,可操作性不强,以笔者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师生对艺术通识选修课的认知存在偏差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大都认为艺术类课程仅仅针对艺术专业方向的学生,即使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也会认为学习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上,对艺术通识选修课的态度是可有可无,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选修课,“老师随便讲讲,学生随便听听,大家不要认真,随便拿个学分”的现象依然非常频繁[3].教师也不愿为了选修课多付出时间,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互动和课后的巩固就更不用说了.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现在的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是专业教育出身,这就导致他们在进行通识课程教学时和专业课程教学是一个思路,一种模式,根本没有实现通识教育的本意.能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除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外,还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单纯的专业教育,不愿或没有能力改变教学方式,更不可能创设新的课程以适应通识教育,由此可见,现在发展通识教育,首先是个师资再造的过程,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缺乏足够高水平的人文艺术学科教师[4],为此必须从培育通识教育师资开始.

(三)艺术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全人教育,教会学生认识自我,独立思考,学会沟通,学会审美.由此可见,“读懂艺术”是学会审美的必要条件,也是完善大体素质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本校艺术学院在通识选修课平台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和丰富性严重不足,课程单一重复,多为文学类,少部分音乐类,而美术类课程甚至一门都没有开设(见图),令人惋惜.

在对本科生发放的问卷反馈中,有些学生,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学生表示对美术鉴赏和艺术设计类课程非常感兴趣,希望开设相关通识选修课程,如《中国传世名画赏析》、《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西方艺术史及鉴赏》等.

四、艺术类通识课程改革策略与建议

(一)艺术专业课与艺术通识课各有侧重

艺术通识教育中,存在艺术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争学时的问题,由于学生评价机制和就业压力,艺术通识课程可能往往会被忽视,因此,必须首先保证专业学习的学时,同时也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国际先进理念,科学建构学科课程体系,所学内容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艺术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艺术通识课程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强调科学性、人文性,探讨跨学科的整合与多个领域的渗透,两类课程学时比例在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应该根据低、中、高各学段的特点进行微调,保证各类课程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二)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对艺术类通识课程采用教师自由立项申报,从现有课程当中选出与艺术通识教育目标相符的课程.针对目前本校艺术类通识选修课存在的单一和重复等问题,急需开设部分美术及艺术设计类新课,对于承担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急需的重点课程的教师上浮部分课酬.

(三)探索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用亲和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用研究心得和学术发现,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些应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利用网络辅助教学,通过组织课堂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发挥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5].

在艺术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采取课堂分组讨论和外出参观教学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数量和硬件设施配给都需要及时予以协调.

五、结语

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家不仅在本身的学科领域卓有成就,并且在人文科学、艺术方面也具有杰出的成就.通识教育基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从关注发展人的理性,到关注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其外延从对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超越.科学偏重逻辑思维,艺术偏重形象思维,高校通识教育将二者结合,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从内部激发、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智能、品德、身体等整体素质的成长.国内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的缺失,导致当代大学生情感淡薄,人格不健全,审美能力不足,创造力低下[6].

大学通识教育的艺术选修课程旨在树立大学生独立的人格,丰富他们的情感和艺术修养,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工作上,在人生的舞台上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备自由精神,超越理想的综合性人才[7].希望本校在学习其他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同时,能够摸索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已有基础上合理配置艺术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优化评价体系,以科学的态度处理传统与变革的关系,构建安徽财经大学艺术通识教育的理想模式.

——————————

参考文献:

〔1〕周函.高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6(30):118.

〔2〕程新元.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6(08):95.

〔3〕王琨.论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改革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207.

〔4〕张翠荣.通识教育的理念、困难和模式探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5.

〔5〕蔡忠兵.地方本科院校推进通识教育的路径选择——以广州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11.

〔6〕饶峻姝.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探究——以大学生实用美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3(01):15.

〔7〕贾淑荣.大学通识课教学质量关键要素的考量与构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02).

〔8〕徐东.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05).(责任编辑徐阳)

上文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大学艺术专业范文可作为安徽财经大学和课程设置和选修课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独立学院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 李文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通识教育的有效贯彻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已愈加凸显,不同层次的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较大不同 文章在分析基于独立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

2、 高校跨界书店的创业实践调查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摘 要自从党和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以来,全国不同地区都掀起了创业热潮 日前,为响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号召,我小组欲策划创办以盆栽、花卉为主题的“跨.

3、 通识选修课企业管理概论案例教学和实践 通识选修课“企业管理概论”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刘美清(天津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摘 要天津师范大学通识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 高校志愿活动现状分析和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钟磊,李帮梁,姚秋梦(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摘要当代大学生是青年志愿活动的主力军,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全民参与志愿、全民奉献爱心的现象就已经成为了时下的一.

5、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变革 摘要香港高校自2012年起推行四年新学制以及新的课程架构,其特点为(1)课程理念与目标已经超出传统学术与智性发展范畴,开始融入与共通能力、态度有关的元素 (2)课程架构以必修课与分布选修结合为主要特征.

6、 慕课背景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 摘要本文将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视角,以慕课教学法的应用为背景,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现存问题以及改进对策进行思考,以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慕课应用型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