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课程教学杂志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精品课程建设论文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论文 农村猪圈场建设课程论文 幼儿园课程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建设法规课程论文

课程建设论文范文集 与高校教师参和课程建设积极性探析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课程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1

高校教师参和课程建设积极性探析,该文是课程建设论文范文集与积极性和课程和高校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尽管国家和各省通过行政手段持续推进高校课程建设,但是效果仍不明显.本人认为削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积极性的原因有四点:科研强校目标下的功利导向;学术权力被剥夺下的责任缺失;市场缺位下的动力不足;教师淘汰制中的约束不足.

[关键词]教师; 课程建设;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11-0076-02

尽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持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效果仍不明显.朱清时认为我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是课程体系不行,教材内容陈旧.“组织人员到全世界各地去调研,回来编写新大纲和新教材……开始进行得还好,后来却推行不下去了……教师缺乏内在的积极性,诸事很快就流于形式”.本文剖析了教师参加课程建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科研强校目标下的功利导向

我国高校普遍进行目标考核制,以此确定中层干部的升迁和教学院的获奖排名.为了强调效率和政绩,考核指标越来越量化和具体,重点不外乎是科研项目、论文、获奖等.功利化的强校指导渗透到对教师发展影响最大的二类评价中,分别是岗位定级和职称评定.

根据《湖北省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教师岗位级别决定工资待遇,由于结构比例固定,岗位晋级“先到先得,后到没得”.规定初衷是为了规范岗位设置,提高教师绩效,却引发了“职称大战”的“前战”.以湖北某本科高校为例,岗位竞级的硬性指标主要是参加省级项目、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或专著的数量、师生省级获奖、国家发明专利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指标有校级教研项目、产学研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校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讲课比赛获奖等.上述指标均强调显性量化的成绩,除了精品课程建设外,其他指标与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的相关性不大.各高校在评审中分数水涨船高,竞争加剧了上述量化指标的影响力度.相比而言,与师生关系最密切的课堂日常教学,由于指标隐性不好量化,体现为“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208 学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优秀”等软指标,无法在职称大战中加分.职称评定就这样演变成了论文、项目和获奖大战.

考核指标成为悬在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浙江工商大学教学院副院长徐斌离职,坦言“近年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报点、基地之类,……穷于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创新强校’指标,没有精力认真考虑教学和科研事宜”.

二学术权力被剥夺下的责任缺失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系统,理想状态是“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伯顿·认为,“和其他系统相比,高等教育系统更容易因‘过于集权’而运转失灵.”纵观西方多国的高等教育组织,不管是欧洲大陆型模式中“曾经作为国家机构一员”的柏林大学,还是国家协调机制最广和严密的瑞典和法国,底层专业组织的权力都是强有力的存在,与国家政治、行政权力和市场调节等势力抗衡.学术权力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底部沉重,影响弥散和决策渐进.专业和学者的专门知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和独特的权力形式,它授予某些人以某种方式支配他人的权力.如果没有这种权力,高等教育系统难以有效地运转.

反观我国高校的权力运行,行政权力泛化和集中,学术权力弱化.高校在发展中,没有形成西方大学的自治专统,专业组织属于“弱势群体”,“是在没有自己‘塔’的语境下谈论‘走出塔’的”.高校权力分配体现为校级集权,中下层缺少自主权.校党委对大学实行统一领导,校学术行政机构实行集中管理,承担繁重的学术管理职责.校党政组织体系发达,职能部门众多.中层教学院主要执行上决策,沟通学校层次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政府规定的准则变得死板化一,严重地限制了较低层次进行创新和调整的条件.行政机构过度管理,追求秩序、等级森严,违背了学术组织特性.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常由党政领导担任,体现了较强的行政干预痕迹.调查显示,有62.3%的人认为本校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是由行政人员确定的,其中51.3%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兼有行政职务.

教研室或系属于底层组织,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组织,实际上是大学内部学术、行政管理的基层机构,承担了大量学术以及人事等管理任务,但并不拥有相应的决策能力,由此淡化了需要承担的责任.任何大学的改革如果不能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只能如同“刮风”,流于形式.

三市场缺位下的动力不足

我国高校的办学资源来自政府投入和学生学费,办学资源单一,政府投入有限.社会力量对高校办学的支持力度很小.一方面我国缺乏社会力量支持高校办学的传统,另一方面高校长期依赖政府,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敏捷,创新不够强烈,缺乏能力引领企业的发展,也很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高校战略规划、项目评估等,有人戏称“大学是市场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以湖北某应用型高校为例,一个重要指标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等高级职业注册证书的人才却因学历问题很难引进,或是引进了也很难安排到教师岗.即使学校有意愿引进,也受到省厅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管制.

伯顿·提出,矩阵结构代替传统系科组织,能较好适应学术组织的特点.他强调“三重矩阵”,即教师不但加入了所在系科,而且又为某个社会部门服务,还是某项研究的参与者.“三重矩阵”使得教师在专业领域内能更好地与其他团队、学科,或是社会服务构成交叉关联.通常高校与政府、市场形成稳固的三角形,但是我国高校与市场的关系是“先天不足,后天跛腿”.高校缺乏市场力量的激励与约束,在发展中显得“不食人间烟火”.社会资源也很少投入高校,高校变得更加依赖政府,侧重于管理内部现有资源,倾向于形成封闭的管理结构.高校与企业脱轨,双师型教师难以引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害怕或缺乏动力走进市场,可能在学术理论领域走在前沿,却无法运用成果去指导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课程内容应当经过市场检验.许多工科教师不知道本专业的最新技术,教学内容滞后和“无用”.

四教师淘汰制中的约束不足

我国法律对教师淘汰制的规定不健全,使得实施困难重重.《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将受到行政处分或开除,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规定了教师淘汰制的底线,但是如果教师无品行问题,又完成了教学任务,不管课程如何陈旧,教学质量如何差劲,高校都无淘汰依据.

组织文化观念加剧了教师淘汰的困难.单位制度是当代中国的特色,是集体主义文化的组织表现,它与北美大学的“雇员”观念截然不同.据调查,中国大学教师绝大多数不认为自己是学校的“雇员”,而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因此高校应当接受分配来的教职工,不能以“不称职”为由开除教职工.

按合同解聘是当前教师淘汰的主要方式,存在的问题有:解聘理由的模糊性、转岗和低聘的随意性、聘任合同的形式化,三者均体现了管理的不规范.另外两种分别是“学术标准淘汰”和“学科末位淘汰”,后两种从教师科研业绩着手,教师在职务任期内不能晋升则“非升即转”或“非升即走”.2003 年北京大学以“学术标准淘汰”推行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争议,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北大提高了教师淘汰制的标准,却没有法律依据.此外,高校还出现优秀教师流出,低素质教师则无法淘汰的“逆淘汰”现象.

强校目标导向下的功利化.当前政府普遍以“项目”“工程”等形式管理高校,以此来决定对高校的资源投入,但是论文、项目和获奖并不等于科研,只是科研的几个量化代表参数.其次为了多、快、好地出成果、评职称,教师难以静下心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学术权力被剥夺下的责任缺失.在我国行政与政治权力的侵袭下,底层组织剩余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权力被剥夺的同时责任也被屏蔽了.如果个人拥有的只是被动执行的义务,那他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市场缺位下的教师课程建设动力不足.课程建设需要与服务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美国高校倡导在底部学术组织厚重的基础上侧重于科研或社会服务职能,各有特色和生存空间.我国高校科研和市场的两翼相对折损,教师的“三重矩阵”身份只剩下了“教书匠”.教师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动力去进行课程建设.守着陈旧的课本内容,“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成为许多大学教师的课堂生态图.

教师淘汰制不规范下的约束不足.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一些高校推进的“学术标准淘汰”和“学科末位淘汰”主要以科研业绩为中心,并不必然会提高教师参加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相反过度强调科研业绩,可能会损害其积极性.课程建设与其他显性指标相比,显得很不过硬,也不太重要.制度的疲软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负责任地对学生讲授课程似乎成为教师对自己的一种道德要求.(责任编辑:王义祥)

参考文献

[1]吴昊.高校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2]朱清时.管理体制变了,教育改革才有希望[N].人民日报,2010-03-18.

[3]伯顿·.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4]冯向东.大学职能的演变与大学的开放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5]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6]刘亚荣.我国高校学术自主权变迁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7]赵炬明.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8]蔡春燕.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2011.

[9]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10]杨科正,李洁.论一般地方高校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及章程建设[J].教书育人2012(09).

[11]徐金梧.立足国家需求,依托行业优势,把握发展主线[.中国高等教育, 2006(16) .

评论,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积极性和课程和高校方面的课程建设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课程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互动 李 蔚【摘 要】近年来,国家开始对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在此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遇到了阻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大学英语教师教学.

2、 高校教师入职教育问题与探析 ■ 朱茜(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摘要新教师是可贵的智力资源,他们的到来有助于高校的发展,为所在的学术团队作贡献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入职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入职教育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经费投入缺乏保障、缺.

3、 慕课时代医古文精品课程建设新探 何珮珩,崔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通过对比研究医古文精品课网络教学与“慕课”式网络教学的不同,拟借鉴“慕课”式网络教学模式,对医古.

4、 通识教育视域下高校形势和政策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综观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目前存在着教学组织模式多元、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考核评价激励欠缺……短板,亟需进一步改革与提升 借鉴通识教育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

5、 高校ESP教师参和行动和教师的个案 摘 要ESP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实现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参与行动研究的两名ESP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以探讨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如何获得专业发展 研究表明ESP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带来教师对学生和对外语教学认知方.

6、 高校图书馆参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吴 丹(辽东学院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0)摘 要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其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 是一项需要学校各部门协作共进的系统工程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 以其海量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