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有关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素材 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6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是有关人才培养论文范例与人才培养和本科院校和方案类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随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受认识上的分歧以及应用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从实质上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有必要建立适应不同专业人才发展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1-0135-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1025

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此提法的关键:一是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进行分类;二是扩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逐步建成多层次递进,相互补充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关于高等教育如何分类,政府层面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教育理论界对于高等教育的分类观点各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杜彦良、江舒把我国高校分为3类,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2].陈厚丰提出高等教育应分为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及应用型4类[3].潘懋元教授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将高等学校分为3种类型: 第一类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第二类是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第三类是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并认为3种类型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各有侧重.研究型大学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人才;专业应用型大学培养理论基础宽厚的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和各级干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型高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4],而笔者更认同潘懋元教授的观点.

为实现纲要提出的扩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2014年教育部明确了改革方向,全国1 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为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转型高校怎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即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实现教育部等部委提出的在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上的调整,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必须制订科学合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而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必须要回答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什么是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制订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配置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实施进程、与课程实施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保证教学过程有效进行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二、什么是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本科而言的,是伴随着高校的转型发展产生的一种新提法.目前,学术界对应用型本科并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潘懋元教授总结了应用型本科“4个为主”的特点,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5].很好地诠释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即以本科教学为主,不同于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更不能办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如果一定要给应用型本科下个定义的话,借鉴潘懋元教授的观点,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

(二)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关于应用型人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潘懋元、石慧霞认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 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6].赵瑞玉认为应用型人才是符合行业和岗位要求,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本科层次的人才[7].刘迎春认为应用型人才是使研究开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而必需的人才[8].李平则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具备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开发和完成新的科研和技术项目,且在应用理论、科研方法的技术性生产中具备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能力[9].综合理论界的研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一是本科层次的人才;二是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三是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是介于研究型和高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注重应用实践,具备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且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定义,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已转型的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达到要求,在转型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而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则是所有问题之根本.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应用性本科特色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研究型本科趋同,缺乏应用性本科特色.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基本上都提到了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目标.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仍然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规定设置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和研究型大学没有实质区别,同样是按学科设置课程,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对比了研究型本科、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字表述上.研究型本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两类院校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来完成,如果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方法没有实质性区别的话,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只能停留在文字表述上的不同,无实际意义.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是在原来专科的基础上升为本科的,缺乏本科办学经验,升本之初,只能参考老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新晋本科院校逐步新增本科专业,新增专业都要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审核,而学士授予权审核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专业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规定,否则无法取得学位授予权,地方本科高校为保证学位授予权的顺利取得,必须按目录规定设置课程,直接导致专业课程的设置和研究型本科趋同.而且转型院校在转型之初,虽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按模块进行了设置,但是只是形式上变化,所设课程和转型前没有实质性变化.如转型后的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和转型前的公共必修课程完全一样,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和转型前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内容完全一致,素质拓展模块实质上就是转型前的专业限选和选修课.可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方案设置上仅停留在文字表述层面,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2.专业课程设置地区间趋同,缺乏区域性特色.邓敏通过对四川省内外3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后,认为“多数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用词大而空,不同院校同专业的描述大同小异,缺少地域性特点[10].笔者也研究了不同省份转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设置基本一样,甚至部分主干课程选择的教材也相同,没有体现应用型本科培养所倡导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人才的特点.加之各种评估要求的局限,很多学校鼓励选用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直接导致很多学校在课程内容上的趋同,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难以实现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所谓应用性就是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型本科不仅应区别于研究型大学还应该不同于高职高专.区别的关键在于人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水平.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解理论知识的精髓,才能将其正确运用于实际工作并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潘懋元教授也认为: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的学科理论要求是“深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学科理论要求是 “够用”; 应用型大学对学生的学科理论要求是 “坚实”.所谓的“坚实”就是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且能够指导实践[11].但是,目前很多转型高校为体现实践性教学要求,片面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对应用型本科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1年进行毕业实习.如此安排,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只有3年,且明确规定了所有课程的总学时.在3年时间内,大学英语等通识教育必修课近1 000学时,占总学时的44%, 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规定的各专业的专业主干、专业核心课门数很多,致使每门专业课分配的学时就很少,很多专业课一周只能安排2个或1个学时,按每学期16周计算,一门专业课的课时只有32或16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既要将理论知识讲透,还要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于实践,无论对任课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安排一年的实习时间.目前,一部分转型高校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一份实习单位的证明即可,至于学生是否真去实习了以及证明怎么来的则不去追究,有效监管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学生一年的实习时间被荒废;一部分转型高校虽然统一联系了实习单位,但由于专业限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如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致使部分学校为完成学生实习的工作任务,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输送到工厂,从事无丝毫技术含量的工作,不仅起不到专业实践训练的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可见,客观上将4年本科变成3年,会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打折扣.

(三) 教学资源和学时浪费严重

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分析等课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容交叉,这些课程按先专业基础课,后专业课的顺序依次在不同的学期开设,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同,选用的教材版本和选取的教学内容则不同.另外各门课程的教材自成体系,重复度较高.虽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但按照学校规定,任课教师在选定教材后,其实际讲授的教学内容不得和教材内容偏差过大,也不能大量删减内容,加之每门课的任课教师对其他课程的内容不熟悉,更不了解其他课程的教师对其课程内容调整的具体情况,直接导致教师授课内容的重复,造成学时和资源的浪费.

(四)应用型课程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教师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原动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践行者,也是应用型教学实现与否,实现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只有转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保证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但由于教师来源、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及教师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转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尚未从原来的学术型转为理论+技能型,难以全方位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首先,从教师来源分析,转型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受评估指标硬性要求的影响,高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任课教师应达到50%,而应用型本科现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基本上是学术硕士和学术博士,且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其强项在于学术理论研究,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经历.教师自身应用型经验的欠缺会给应用型教学的实施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导致有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开展.

其次,应用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仍然实行相同的职称评审制度,教师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提升,会按照研究型本科职称评审条件准备职称评审,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缺乏提升专业应用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已成为转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一)建立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潘懋元教授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的教育类型[12],应用型大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研究型大学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同一课程的课程内容体系也应该各有侧重,不能简单地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所规定的内容对应用型本科进行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订出台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课程体系,或者对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体系只规定指导性意见,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指导意见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适应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在保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本科应开设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诸如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增加专业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学时,保障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时间,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专业应用能力,使学生既有专业又有专长,真正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外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态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产学研结合模式、嵌入式模式(包括单项嵌入式和双向嵌入式)[13]、 订单式模式、“3+1”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证书模式、平台+模块、双元制模式等,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其特点不同,适用的专业也不同.如 嵌入式和双元制模式比较适合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应用这种模式相对较困难.因此,采用何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应只看形式,关键在于其实质上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按照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否真正做到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应用类本科学校应充分考虑专业及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不同的专业实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简单的在全校范围内一刀切式地实施“3+1”模式.如经管类专业,可以考虑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的模式;专业主干课应先进行理论体系的简单学习,然后再进行实践操作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带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无论采用哪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都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曾抽样调查了100名财务管理和金融专业的学生,有452%的学生愿意4年理论和实践交叉学习,326%的学生选择“3+05”的模式,即3年半在校进行理论和实践并行学习,半年校外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只有222%的学生选择了“3+1”模式,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赞成理论和实践交叉学习.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殊性,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场所相结合的综合实训系统,并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会计业务活动中,并鼓励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使其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并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带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甚或创造性地产生新的理论.

(三)构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1.打破课程壁垒,建立专业课程子系统.重新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根据课程的依存度,建立专业课程群,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下的若干子系统.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等课程可形成一个子系统;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形成一个子系统等.每个子系统课程成立一个课程组,对课程系统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这样做不仅能够缓解专业课时不足的矛盾,同时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提供综合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能力.

2.选用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逐步开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由于教材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转型初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先选用已出版的应用型本科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选用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同时结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发校本教材,教材内容的选取不仅要保证理论知识得到充分阐述,还应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对于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关教材内容必须实时反映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和制度,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应用性.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和《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都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教育部等部委颁发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试点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并提出“引进来”和“送出去”两种方式.所谓“引进来”是指学校从企业或单位引进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主要承担实践性课程.“送出去”是指将校内教师送到企业或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满足应用型教学的需求.相比“引进来”笔者更赞同“走出去”,因为从企业或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到校,存在引进人员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面投入精力有限等问题,而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初期,采用 “引进来”的方式,可暂时缓解应用型师资缺乏的矛盾.从长远发展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政策激励、多维度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长效发展机制.

1.为应用型师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关职称评审机构应专门制订应用型本科高校各级职称的评审条件及实施细则,从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制订有别于研究型本科的评审条件,增加应用型本科教学和实践锻炼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应制订应用型高校的教师评价指标;应用型高校对到企业或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或职称评聘晋级政策倾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保证教师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多维度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应用型师资培养机制.首先,建立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培训常态化机制.以财务管理类专业为例,由于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法律法规和制度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为给学生传授最新知识,教师必须掌握最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完全靠教师自学,很难从顶层高度把握政策意图,所以需要在法律、法规、制度修订时,让有关教师参与制订相关政策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保证教师所掌握理论知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其次,应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近年来,各高校大量引进硕士生、博士生进入教学一线,致使青年教师已逐步成为转型高校教学的主力军.但应用型高校引进的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几乎为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通过青年教师培训、老教师一对一帮带、骨干教师研修、各项专题培训、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应用型教学实施的中坚力量. 再次,选派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或单位全职或从事实际工作,使其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总结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方法、经验和教训,在应用理论的过程中实现深化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提高应用能力的叠加效应,然后再回到教学岗位实施应用型教学,总结实践中取得的案例,进而编写形成适应地区发展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和实践交替中不断进行完善,真正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地顺利实施.

3.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保障应用型教学实施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受教学任务的影响,教师到企业或单位进行全职或挂职锻炼的名额有限,加之专业的特殊性,有些专业较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锻炼.如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经管类专业,业务处理具有延续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基本上不会有单位将完整的财务系统核算业务交由非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进行处理,所谓的实践锻炼不过就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听一听,无实质性作用,致使大部分经过几轮锻炼后的教师,仍无法脱离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之前几乎没有区别.鉴于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应用型本科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资力度,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师生的应用型操作需求,同时为其提供实践性锻炼场所,师生在此共同探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为应用型本科实现人才培养创造和谐、有效、互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杜彦良,江舒.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9(3)

[3]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207

[4][6]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8-9

[5][11][12]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7]赵瑞玉.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4(1):18-19

[8]刘迎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6-57

[9]李平.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6):60-62

[10]邓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212-213

[13]李曦,周亦男,周学海“嵌入式系统设计”系列课程设计[J].教育与现代化,2004(4):48

(责任编辑:郭彦松)

该文结论:本文是一篇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人才培养和本科院校和方案相关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国内外本科院校关于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应用型优质人才培养,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例如.

2、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岗位群的用人需求进行深入的访谈和问卷调研,以及对目前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

3、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和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在当今社会,食品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因此,人们的食品安全意.

4、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本问题探析 【摘要】基于高……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我国高……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高……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与高……院校的微观条件、生源质量的分布形态共同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5、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当前,会计专业人才紧缺,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却不能适应当代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才.

6、 基于CDIO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CDIO教育理念是当今认知度较高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归纳总结出我国当前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引用CDIO“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