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建筑技术杂志 关于建筑的杂志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建筑论文范文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模型论文 园林建筑小品参考文献 园林建筑论文 园林建筑设计论文 园林建筑小品论文 关于园林建筑的论文 建筑园林论文

关于园林建筑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和式教学在园林建筑课程中的运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园林建筑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5

式教学在园林建筑课程中的运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文是关于园林建筑方面论文范文与湖南农业大学和园林建筑和园林建筑课程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聚焦研讨式教学在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及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探讨了研讨式教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研讨式教学对于综合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效果最为明显;不同组织形式均有其适用范围;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更有利于研讨式教学;教学流程中强调“研”的连续性与“讨”的有效性与深刻性.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园林建筑课程;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95-02

园林建筑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在园林设计中建筑把控能力的核心课程.基于园林专业农林教育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于建筑相关知识储备弱,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大,学习热情受到打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相关知识累积一直是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的实际,引入研讨式教学,在教学中摸索其适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希望能对同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引入研讨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纵观国内外研究,在课程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但教育者也发现,仅依托学生自主学习,容易使学习流于表面,广度和深度达不到教学要求,老师适时介入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研讨式教学较好地适应了这一需求.

研讨式教学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形态,主要在学习过程中设立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它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进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二、研讨式教学在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一)研讨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探索

园林建筑课程内容涵盖广泛,知识点中既有识记型的强制性条文规范,也有需理解并运用的设计要点,本课题组以2014级东方科技学院园林专业学生三个班为研究对象,选取适宜章节:1班以识记型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开展探讨式教学,其他知识点为常规教学方式;2班以理解型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开展,其他知识点为常规教学方式;3班以综合型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开展,其他为常规教学方式.教学完成后结合课后练习检验学习结果,统计结果见图1.

由图1数据显示,是否采用研讨式教学,在识记型知识点的学习中班级间无差别,理解型知识点最大差值为10.9%,而综合型知识点则高达24.7%,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研讨式教学对于综合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效果最为明显.

(二)研讨式教学在教学组织的适用性探索

在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研讨式教学的实施难点之一,就是庞大的学生群体与紧凑的课时、较为薄弱的师资队伍之间的矛盾.湖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每年学生为5—6个班,150人左右,授课时间为一年,每学期50课时左右,其中课堂教学仅28学时.授课团队维持在2—3人,悬殊的师生比和涉及广泛的课程内容,决定了实施研讨式教学需要切实关注组织效率.

本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个人为主体、以多人为主体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发现不同组织形式均有其适用范围.

1.以个人为主体.以“廊架选型”中“柱的尺寸”为例,知识点“一般廊柱的尺寸在150—250之间”,如何在设计中合理选择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课前研究实例,在课堂上讨论与评价其造型效果,课后制作数字模型,带动学生展开个性化研究,学生积极性高,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对知识点认识也深刻许多.但是这种组织形式会因学生人数多而造成总体耗时较久,实施过程中对教师课程进度把控能力要求高,时刻需要逐个把关的要点的梳理.

2.以多人为主体.在园林建筑课程实践中,常需要面对一些较复杂的研讨主题,如“亭的位置选择”、“建筑与场地元素的配合”这类涉及面广的知识点,需要结合场地踏勘、个案对比、条文理解、图形绘制等多环节工作,学生个人力量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而以多人为主体的组织形式则较为适宜.在研究中需要团体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根据主题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又可以把其分为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开展.

采取多人为主体的研讨式教学,整体耗时较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研究能力均得到锻炼,在教师指导下,研讨深度和广度都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但学生个体锻炼与成果贡献度有一定差异,所有学生学习程度的一致性略差.

3.研讨式教学在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探索.研讨式教学,特别是讨论的部分,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灵活地安排时间是线上教学的一大优势.在园林建筑课程中亦是如此.课题组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尝试打破“研”、“讨”的局限性.

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研”的过程常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研究资料不足导致的学生研究主动性受挫.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的《园林建筑设计》网络课程,在2014、2015级园林专业园林建筑教学中投入使用.通过这一平台可及时分享一些相关优质课程和微课资源,并自制了大量参考资料以供学生查阅.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研究窘境,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关注本课程,从而也有利于教师在研讨中顺势进行下一步引导,学生均反映良好.

在“讨”的过程中,较长的讨论时间常容易造成教学进度的延后,而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也常使讨论聚焦不明显.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区,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广泛听取学生观点,及时辅导,将线上讨论热点与线下课堂讨论主题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讨论效率,使教学更加灵活丰富.从实施效果看,学生的参与广度是不错的.

(四)研讨式教学的教学流程探索

结合园林建筑课程实际发现.“研”与“讨”的教学流程需要区别对待.

“研”需要讲求连续性.实施课前探索、课中辨析、课后巩固与拓展的连续性研究.应切实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可获得资源范围等要素,对应设计教学环节.

“讨”注意有效性与深刻性.设计问题、实践项目、案例入手,是容易让学生产生代入感的方法,利于形成良好的讨论气氛,辅以教师适时推动,教学效果良好.

三、讨论与思考

研讨式教学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既锻炼了学生的研究与探索精神,也锤炼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都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探究研讨式教学在园林建筑课程中的运用过程中,传统“教与学”的角色界限与时间界限均被打破,本研究主要聚焦于适用性的大的层面探索,其研究结果还需要紧密结合教学计划,重新梳理教学大纲与课件,将研究结果细化到每一堂课,研究真正落地并惠及园林建筑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向智莉,周晨,等.自主学习模式在园林实践教学中运用的初探———以东方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95-97.

[2]张扬.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发展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3):37-39.

[3]许卉艳,赵明学.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7):54-55200.

该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园林建筑本科园林建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湖南农业大学和园林建筑和园林建筑课程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论体验式教学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王冰(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南阳473000)摘要文章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阐述了室内设计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和体验式教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室内设计专业当中,能够帮.

2、 民族地区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作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得到广泛关注,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 课程体系是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必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以土地资源管理.

3、 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初中地理新课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兴趣能力合.

4、 非生态类本科专业生态学课程设置分析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核心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学不再局限于生物学范畴内开展研究,其内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目前已经与地理学、环境学、资源学、管理.

5、 翻转课堂式教学在《风景园林工程》课程中的应用和实践 摘要院通过分析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构想,并建立了评价模型 关键词院风景园林工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教育进入了信息化.

6、 论体验式教学法在动画专业泥塑课程教学中应用 摘要本文概述了当下动画专业泥塑课程的教学现状,把体验式教学法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试图把传统的教学与试验性教学进行更加科学的融合 文中将实践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进行详细论述,文末总结了师生在探索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