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关于价值观的论文 关于人的价值观的管理心理学论文 关于个人价值观论文的提纲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论文

核心价值观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教学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教学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本文是核心价值观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亲社会行为和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梁 虹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 · 益阳 41300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871/j.cnki.kjwhc.2018.09.022

摘 要 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有助于社会和谐关系的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主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在大学生中培养亲社会行为, 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展开.

关键词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教学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 帮助、 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1] 是形成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有助于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1 价值观对亲社会行为的引领作用

一个人是否有亲社会行为, 需要受到他本人内、 外部各种因素多方面制约.譬如,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由个体的认知发展来推动的.个体只有在认知水平达到相应的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表现出相应的亲社会行为” .[2] 亲社会行为中的助人行为, 既包括了不求回报地志愿帮助他人, 也包括了有所企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

1.1 价值观的引领

在国外,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系列研究中发现,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逐渐确定,与父母对其进行利他价值观的教育并充当榜样, 有很大的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通俗地说,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观点, 是区分好与坏、 对与错、 善与恶、 美与丑等的总观念”[3]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其实是从他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同时, 这里面还包括, 报刊、 电视、 广播等宣传的影响以及父母、 老师、 朋友或名人的观点与行为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 甚至影响全球战略; 一个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他的人生道路和行为好坏”[4]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 行为取向也会不同, 甚至会截然相反.因此, 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近年来有许多人纷纷从亲社会价值取向入手.亲社会价值取向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对于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来说, 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亲社会行为是非强制性的行为, 这就需要个体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权衡利益得失, 进行价值选择, 主动做出有益于他人的亲社会行为.不同的价值观会带来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这种行为又是具有自发性和自律性,需要个体将道德规范自觉内化后, 在一定情景下, 通过道德良知的驱使, 进行道德判断后做出.因此, 亲社会价值取向是促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因.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亲社会价值取向包括三个方面: (1) 对社会的积极评价; (2) 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3) 对他人应有的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 在各方面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稳定, 道德思维水平在逐渐提高, 尤其是在社会认知技能的把握上.因此, 在大学阶段, 注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促进其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 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品质素养的要求, 在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及义务上,应该有着更加积极的行为表现.但是, 在亲社会情境中, 人们总会面临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自我需要与他人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 [5] .如何突破这一矛盾, 做出更加符合道义的利他行为的决策呢?这就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思想意识.以三个倡导, 24 个字, 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 “最大公约数” 的精神理念、 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保证国家的富强、 和谐的价值观, 又是保障个人的敬业、 诚信、 友善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它既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也关注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它既包含有公民个人的底线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 也包含有处理国家、 集体、 个人利益问题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而亲社会行为本身就是彰显公平正义、 倡导诚信友爱、 促进社会安宁和谐.因此, 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向,通过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 校园文化的实践、 教师学生自身亲社会行为的榜样作用等, 使大学生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 通过对亲社会行为知识的理解、 内化以及实践创新, 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认识自身具有的社会价值, 使大学生自主选择, 并发展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亲社会行为.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教学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以利于他人为目标,所采取的行为, 理应被纳入到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体系中 [6] .这将有助于维持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传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 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

2.1 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教学是高校目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和道德品质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主战场.因此, 我们可以把思政课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亲社会行为的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通过结合与渗透的方式, 从教育实践的视角, 与同学们分享案例、 经验及见闻, 展示亲社会行为事例和人物,强化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记忆.同时, 对学生们在课堂上反映的亲社会行为,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赞扬.通过这一系列的积极强化措施来塑造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2 思政课教学的困扰

不过, 目前面对日益海量化的信息、 多元化的文化, 思政课教育的有效性面临很大的挑战.大学生们生活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导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以文本、 图片, 音频和视频等多元素形式传播, 满足了人们对信息个性化、 多样化的需要.如果思政课教学只是复读机、 传声筒, 讲讲形式,喊喊口号, 简单地呈现事例, 用 “话语” 或 “理论话语” 来代替通俗易懂的 “大众话语” , 缺乏创造性和真情实感, 就难免会造成教育传播形式的单一、 传播内容的高度重复、 传播效果不佳的情形.

2.3 思政课教学的突破

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中, 而是在课堂设计和教学实施中, 采用开放式、 互动式、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老师选择性地收集一些国内外相关事例或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相关素材, 通过图片、 视频、 文字材料等形式建立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学生们通过主题发言、 师生辩论、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亲社会行为的引领.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 首先,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 实践的角度、 全局的角度以及从集体和个人的角度等, 多角度认识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深化认识,关注当下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冷漠和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困境, 社会包含怎样的精神诉求, 以及我们的行为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引领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发思考, 使大学生们对现阶段价值观现状进行了解, 并做出科学预判, 进而达到对亲社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的目的.

其次, 融汇理论智慧, 马克思在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中曾说过: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7] .在解答现实问题的时候,核心价值观有时候可能存在理论支撑薄弱与说服力不足的困扰, 为此, 我们有必要融汇已有的成熟理论, 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及和谐理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的价值观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心理学中关于利他人格、反社会型人格、 亲社会型人格等人格特质和同理心、 愧疚感、 责任感、 正义感等亲社会情感的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在讲解中做到言之有据, 言之成理, 为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教育和利他主义人生观教育提供更加牢固的理论支撑.

3 对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系统性思考

高校在开展亲社会行为培养过程中,除了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以外,还可以多渠道多角度的开展和创新亲社会行为培养模式.譬如, 举办相关讲座, 从情感、 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等多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鼓励亲社会行为等.

一个行为的产生, 突发奇想的机率是很低的, 违背主体意愿的现象也是不常发生的, 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培养和维持与主体生活的系统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 一个行为的产生与行为主体所存在的系统有关.这个系统中, 既有植入行为价值观念的子系统, 也有促成行为发生的子系统,还有评价行为意义的子系统.而各子系统又由低一级子系统构成. 各层次、 各系统间关系相互影响, 相互支持. 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整体性.思政教育要有整体性思维, 在分析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与践行时,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从整体上把握亲社会行为发展趋势和方向.系统中,系统的功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因此,在整个系统运行中, 学校、 社会、 家庭、 朋辈等子系统应目标统一, 形成合力,促成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结论,该文是适合亲社会行为和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核心价值观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核心价值观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政课教学的层次性与语言策略 摘要为更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并能真正“入心”、“入脑”,应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从融入对象的需求和教育规律出发,讲求融入的层.

2、 注重社会主题绘本教学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刍论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而亲社会行为正是我们与他人形成良好关系的前提 亲社会行为除了受到认知、性格……主体因素影响外,也可以被家庭、学校、社会……主体外因素影响,而幼儿.

3、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 刘红力【摘要】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一直没有得到提高的原因在于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不足,阻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现阶段,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通过更新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壮大师资队伍的.

4、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若干 【摘 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建设必然要求 教学质量得提升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养以及改变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政课得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高.

5、 基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析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医药类人才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我国大学生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

6、 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和 摘 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将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以课堂为中心,以我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