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关于人才培养相关论文如何写 与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聚焦草-畜结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3

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聚焦草-畜结合型人才培养,本文是关于人才培养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抓手和课程和聚焦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a.2018.10.031

摘 要课程群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创新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笔者以本校草业科学专业草畜结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剖析了草业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背景,认为在当前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数量和质量、学生选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且该专业课程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应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材建设及教学模式四个关键点着力加强.

关键词课程群高校草业科学草- 畜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 引言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主体的新时代,更强调人才的多样化、综合化和实践化.高校作为创新型高级人才的输出地和核心机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问题,需着重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1].与其他农科院校不同,我校草业科学专业具有鲜明的草- 畜结合特征,因此,要培养出以草养畜的人才,充分发挥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在畜牧生产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对草业科学专业课程进行优化,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最终为改善我国民生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肉蛋奶等的基本生活需要培养必需的高素质人才.

2 草业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背景

2.1 专业细化后培养目标的改变

我校草业科学专业于2009 获批,2010 年招收首届全日制本科生.在此之前,草业科学专业隶属于畜牧学科,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特色不够明显.新专业成立后,确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草业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草业、园林绿化、畜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应用等工作的草业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鉴于我校专业特色,更侧重于培养未来服务于草- 畜结合型的高级人才,因此,应着力培养学生以草业反哺畜牧的核心素养,掌握牧草栽培、管理,草产品加工、贮藏与利用技术以及掌握草畜结合、草食动物生产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显然,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具备宽厚的基础课程外,还应根据“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关联性和整合性的课程群.

2.2 新专业课程数量和质量的不足

草业科学专业理论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共设32 门,课程总学分为56 学分;其中核心课程5 门,共计16 学分;毕业要求专业课学分为41.5 学分,占专业总课程学分的74.1%,可见学生的选择余地并不大.另外,在所有专业课程中,5 门核心课程分别是: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草坪学、草地资源学、草地保护学,与草- 畜结合型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草产品加工、草业机械与设备、草食动物营养学均被列为选修课程,还有一门牧草营养价值评定是实践教学课程.显然,要培养出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课程数量和结构是不够科学的.

由于是新建专业,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虽然青年教师起点高,专业知识扎实,科研潜力强劲,但由于现有教育体制下,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过于专一,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相对薄弱,再有,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大背景下,迫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做实验写论文中,鲜有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所需的自身知识结构的提升方面,导致大多只能胜任与自身专业高度相关的课程教学上,涉及草- 畜结合方面的课程就显得力不从心,导致授课质量不容乐观.

2.3 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学生学习自由的学分制赋予了学生在知识习得上的自主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2].我国从1978 年实行学分制试点以来,经过近40 年持续不断的推进和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就我校草业科学专业来讲,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相对比较短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较少.从学生层面来看,由于对自身认识和对未来规划不足,导致选课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生选课从众现象严重,一般会以班级为单位,集体选择某一门或某几门课,这样不至于由于选课人数不足而无法开课,影响学分;还有学生选课注重的不是自身专业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觉得那门课程容易学,容易拿到学分就优先选择.比如,草业科学隶属大农科,学生理工科背景知识薄弱,选课时与草业机械化智能化相关的课程就会受到冷落.事实是,在工业4.0 时代,实现草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学生需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建设.如此种种,使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4 草业科学课程群建设尚在起步阶段

笔者采用文献调查法,以“课程群建设”为主题词,对2000-2017 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从发文数量、研究层次、所属学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图1- 图3[3].从图1 可以看出,2000 年尚未有关于课程群建设方面的文献公开发表,从2001 年开始有了第1 篇公开文献,一直到2007 年的14 篇,这段时间关于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2008年开始,每年相关研究的公开文献几乎是成倍增长,到2017年已经达到了205 篇,预计2018 年发文数量将在236 篇左右.以上数据表明:高校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正在将着力推进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的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重头戏.

从发文的层次和所属学科中选取排名前10 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图2 和图3,其中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文献数量占比分别为20.46%和49.80%.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研究层次虽然低于基础研究(社科),但依然处于第2 高的层次水平.从所属学科来看,与大农科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具体到与草业科学课程群相关的研究更鲜有报道.

综上可见,草业科学专业作为我国农科高校中为数不多的专业,尤其在以培养草- 畜结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内涵建设中,课程群乃至课程体系建设尤其任重道远.

3 草业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关键点

3.1 加强团队合作,优化整合师资力量

目前,我院草业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成为不争的事实,45 岁以下教师占该专业总教师数的一半以上,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讲,在所掌握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方面,无疑是极具竞争力的.但是,由于专业的过度细化,青年教师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就凸显出了比较明显的劣势.教师既是课程群建设的主体,也是课程群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4],因此,应选取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专业教师,打破传统专业限制,勇于跨学科择优选择专业教师担任相应的课程群建设和授课任务,优化和整合师资力量,相互协作,协同教学,为课程群建设和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3.2 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打造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群

课程群建设是课程体系(专业)建设目标的具体化,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围绕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5].无疑,课程群的基本单元是一门门独立的课程.实际教学中发现:看似相互独立的课程之间,在某些内容方面重复度过高,甚至在一些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表述上自相矛盾,这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不小困扰.特别地,受教学资源不足的限制,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课程群建设时,应以草- 畜结合型人才培养为总目标,结合新时代对创新型高级人才的要求,遵循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动态、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机融合的原则,确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构建能够反映草业科学与动物科学(特别是草食动物营养)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群.鉴于课程群的建设规模在3-6 门为宜[6],采取了如下做法:以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和草食动物营养学为核心课程,融合草产品加工与利用、草业机械与设备等选修课程,一共4 门课程作为课程群建设的主体,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置牧草营养价值评定、草产品加工与生产2门课程为实践教学课程.

3.3 加强教材建设,为课程群建设提供硬件支撑

课程群内知识模块和课程确定后,为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形成可以复制、循环实施的课程体系,则应将知识单元具体化,这就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针对我校草业科学专业的具体实际,相应任课教师对课程群内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集体研讨,在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对经典理论作了精选,删除了课程间交叉重复的部分,对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了确认,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将自己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进行整合重构后,确定编写了草食动物营养学、草业机械与设备、牧草营养价值评定、草产品加工与生产共4 本全日制本科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新编教材为课程群建设创造了技术条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3.4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互联网+ 的教学模式

课堂现场教学一直是高校实施知识传递的最传统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目前,翻转课堂、慕课、微课、SPOC 混合教学课程等基于互联网+ 的教学方式的实施,对课程群建设中课程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了渠道.学校对该专业新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大力资助,成功申报了2 门课程的SPOC 混合教学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答疑为辅,将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客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融会贯通能力、批判精神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4 结语

2015 年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方案提出后,意味着高校建设不仅仅是停留在校舍面积等外涵形式的建设,更应遵循“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统领,以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加强高校自身内涵建设.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群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鉴于我校草业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尚有诸多亟需完善的问题,且在课程群建设中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评审标准.

该文评论:此文为关于对写作抓手和课程和聚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两体一导架构下的生物多样性和安全性课程群建设 祝增荣,刘银泉,姚洪渭,鲍艳原,张帆,叶恭银,陈学新,张传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针对高校“生物多样性与安全性”教育实际,修正了“.

2、 电力工程课程群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程学科,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对电气工程人才的不同需求,国内外高校不断推动电气工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原来的&ldqu.

3、 双创背景下融入优秀民族文化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 【摘 要】本文结合地区民族文化特点,将民间故事、歌谣、民间美术、传统技艺……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构建包含四门理论课和四门技能课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提出课程群的建设方案,并提出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

4、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群建设 【摘要】随着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以“成品包装”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将被“产品设计”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提升就业力的新模式所代替 那么,与此相关的就业指.

5、 江苏省高校海洋技术品牌专业网络在线课程群建设 摘要基于淮海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海洋动力信息方向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拥有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展了国际工程认证背景下海洋技术专业网络“.

6、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导向在高校学术型文科生培养中的作用探析 十多年的研究生扩招,使得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实用”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研究”的分量大大降低 特别是在高校学术型文科研究生培养中,更多的同学是为了学历镀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