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论文 电子杂志和传统杂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日本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论文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

传统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陈映真《山路》中的传统思想探析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传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6

陈映真《山路》中的传统思想探析,本文是传统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跟陈映真和传统思想探析和《山路》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摘 要:《山路》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台湾著名的作家与思想家,陈映真的《山路》表达了对当时台湾“白色恐怖”的一些政治思索,对此学界多有探讨.但陈映真作为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其小说却反映出传统知识分子的儒家“为己”思想与家国观念,这一点尤为值得探究.

关键词:陈映真;《山路》;传统思想

一、陈映真其人及《山路》创作背景

陈映真作为20世纪30年代出生于台湾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山路》(1983)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蔡千惠,她通过早年参加革命的二兄汉廷、未婚夫黄贞柏结识了他们的同伴李国坤,为其身上所具有的革命热情与坚毅人格所感染和吸引.但后来革命行动暴露,李国坤身死、黄贞柏被判终身,与此同时,她得知她的二兄汉廷因自首而幸免于难,出于对李国坤的爱意与对比汉廷作为的羞愧感等种种原因,她毅然“决定冒充国坤大哥在外结过婚的女子,投身于她的家”,抚养了李国坤的弟弟李国木长大成人,拥有着事务所的会计师的体面工作并带着蔡千惠这个“大嫂”在台北过上了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一日,蔡千惠偶然从报纸上得知包括黄贞柏在内的四名当年的“政治犯”被释放回家的消息,她从此变得沉默、忧郁、少食并最终死去.直到李国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蔡千惠写给黄贞柏的信,他才获知了事情真相,以及她最终萎顿身死的缘由.从当时台湾文学的创作背景来看,20世纪80年代整个台湾社会处在转型阶段,现实主义文学作为当时主流,其典型代表即台湾左翼文学.虽然20世纪大陆左翼文学传承一度中断、衰落,但台湾20世纪的左翼文学,前有赖和、杨逵,后有陈映真,发展相对兴盛.就陈映真个人来讲,其身上有着传统文人的“文以载道”与心忧家国的情怀.20世纪50年代起其步入文坛的代表作<面摊》,就充满着怀乡之情与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随后的许多作品均以描写台湾的现实社会关系,揭露社会问题的矛盾为出发点,主张在实践中进行自我革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陈映真曾两度因政治而入狱,但这反而使他走现实主义创作的意志更加坚定,学界一般将其复登文坛后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夜行货车》和以劳工运动为主题、反映台湾社会现实的《云》作为陈映真创作的成熟期作品.

无论是早期的《面摊》《将军族》,还是归来后的《夜行货车》《山路》《铃铛花》等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陈映真对于家国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尊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与批判现实、热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在陈映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尤可注意的是,其于1983年创作的《山路》中所展现出的儒家“为己”思想与家国观念,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传统的思维方式.

二、 《山路》中体现出的传统思想

<山路》作为陈映真抨击台湾“白色恐怖”的力作,真实地反映了台湾30年来的社会矛盾.作者塑造出蔡千惠这一妇女形象,在反映台湾社会现实、抒发对革命者的同情以及对现实不满的同时,主人公或明或暗的心理状态描写反映出作者一定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当蔡千惠得知李国坤身死、黄贞柏被判终身,而自己的二兄汉廷却因自首幸免于难时,她心里装满的是“国坤大哥的影子……他的亲切和温暖、他朗朗的笑声、他坚毅而勇敢的浓黑的眉毛,和他那正直、热切的眼光.”正是在“像国坤大哥那样勇敢、无私而正直、磊落的青年,遭到那么黑暗的命运,我为二兄汉廷感到无从排解的、近于绝望的苦痛、羞耻和悲伤.我必须赎回我们家族的罪愆”的心态下,她于是“终于决定冒充国坤大哥在外结过婚的女子,投身于他的家.”此时的蔡千惠,受到李国坤、黄贞柏等革命青年身上所具有的“深挚、光明、无私而正直”的人格魅力与对革命一腔热血的深深感染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所提倡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体现.在蔡千惠看来,除了对国坤的爱慕之意,自己作为同道中人,有必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所应当承担的道义与责任.虽然国坤大哥的家是“阴暗、贫穷、破败”的,但道之所在,即使如此也令人心安——“每次,当我在洗浴时看见自己曾经像花朵一般年轻的身体,在夜以继日的重劳动中枯萎下去,我就想起早已腐烂成一堆枯骨的、仆倒在马场町的国坤大哥,和在长期中、为世人完全遗忘的、兀自一寸寸枯老下去的您们的体魄,而心甘如饴.”其身上所具有的,正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的中国儒家道统思想.

然而,30年后,蔡千惠“过着舒适、悠闲的生活”,对李国坤及当年的革命同道逐渐遗忘,进而“突然对于国木一寸寸建立起来的房子、地毯、冷暖气、沙发、彩色电视、音响和汽车,感到刺心的羞耻.那不是我不断地教育和督促国木‘避开政治’、‘力求出世’的忠实的结果吗?自苦、折磨自己、不敢轻死以赎回我的可耻的家族的罪愆的我的初心,在最后的七年中,竟完全地被我遗忘了.我感到绝望性的、废然的心怀.”最终反省出自己是“被资本主义商品驯化、饲养了的、家畜般的我自己”,早已不复当年的吃苦耐劳与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诚然,作者是通过蔡千惠的转变批判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与驯化,但蔡千惠因黄贞柏的出狱而突然产生出的强烈羞愧感乃至日渐枯萎的生存状态,又何尝不显示其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变化?“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蔡千惠虽然无法彻底弥补30年来其身上被资本主义所驯化出的深深惰性与驯性,但当得知黄贞柏等四人出狱的消息后,其之后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对自己的自责与羞愧,这足可以理解为改过的一种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说,蔡千惠即使选择这种遗忘的生活也无可厚非.因为毕竟是她一手抚养了李国木,为了李国坤牺牲了自己的名分与人生,这已是殊为难能可贵了.然而,蔡千惠在发觉自己“我竟也有七、八年间,完全遗忘了您和国坤大哥”后,所产生的感觉是“五体震战的惊愕”,进而对自己犯下的所谓“错误”感到茫然与绝望.《孟子·公孙丑》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蔡千惠身上正是具有强烈的“羞恶之心”以及对自我革命性与人格的高级要求,才会在无病无灾的情况下“突然的萎缩”.

作为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小说,《山路》的结局是蔡千惠在羞愧、反省、绝望忧虑的心境中死去,作者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揭示长远的奋斗目标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成功,中途停顿意味着失败的道理.……告诫人们:革命的道路和山路一样坎坷不平,只要坚持到底,就会登上顶峰.”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即使像蔡千惠这样对革命作出巨大牺牲与用自己的一生来明心践道,仍然会犯下错误.这与中国儒家对“仁”道的解释与追求,十分相似.如孔子曾言“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即使是被孔子称作贤人的颜回尚且只能三月不违背仁道,而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即追随着大道而不远离.小说中蔡千惠面对自己的萎缩,有人劝吃药便吃,无人劝便平和地放着.而李国木“经过大嫂为了贫困、残破的家的无我的献身,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驱迫着李国木‘回避政治’、‘努力上进’.使一个原是赤贫、破落的家庭的孩子的他,终于读完了大学.”这正是儒家“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篇》)的人格精神与“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论语·述而》)生活状态的外现.除此之外,小说最后蔡千惠的信中言“我是蔡千惠.那个被您非常温蔼、真诚地照顾过的千惠.…‘至于我,这失败的一生,也该有个结束.”言辞之间所透露出的是一种儒家君子式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语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极高的传统文化修养.

小说中对于其他人物的描写仍然可以看出浓厚的传统儒家思想倾向.如蔡千惠的二兄汉廷,在自首以免祸后变得“苍白衰弱”,“在熬不过良心的呵责时,醉酒的我的二兄汉廷,陆陆续续地向他的妹妹说出了一场牵连广阔的逮捕.”细察汉廷的心理,也是时时刻刻为痛苦所包围.首先,他背叛革命并非主动,很有可能是一种人格的脆弱或出于对家庭的考虑而促使其自首.其次,在自首免祸之后,他无法面对昔日的好友国坤被害、贞柏入狱的现实,这样的现实使他无时无刻感到羞愧、自责与痛苦.最后,他无法面对他的妹妹蔡千惠,而“我为二兄汉廷感到无从排解的、近于绝望的苦痛、羞耻和悲伤.我必须赎回我们家族的罪愆”也成为了蔡千惠假称李国坤妻子并抚养李国木等后来事件的出发点.从“醉酒…‘苍白虚弱”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汉廷对自己的行为是深深愧悔的,自己以逃避与背叛的方式免去了肉体的折磨,却由自己妹妹用余生弥补与承担,这种背叛者与懦夫的痛苦也会时时刻刻被自我意识所强化.此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面临朝代更迭鼎革之际的心态如出一辙:面对前朝有着深深的眷恋与羞愧,但同时又没有勇气舍生取义、张扬自我节义;面对新朝有着抵触与蔑视的心理,但又对其能够加诸于自身的武力深深感到忌惮,一旦选择强迫自己适应变故,迫于舆论的压力往往毕生不能跨越过贰臣的心理障碍,最终在惭愧、愤懑、无奈中死去.再如,虽然小说中提及黄贞柏寥寥数语,但黄贞柏构成了小说最为主要的一条暗线,正是有了黄贞柏,整个故事得以串联起来.首先,从小说中相关描写来推断,即使是不能与自己完婚,黄贞柏也从未要求蔡千惠对自己补偿.其次,从蔡千惠的信中回忆当年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黄贞柏同李国坤一样,是一位具有光辉人格与革命理想的青年,基于这一判断,黄贞柏对于蔡千惠犯下所谓的“错误”很可能早已释怀.最后,黄贞柏被判终身后,一直处于与蔡千惠失联的状态,可以想象的是狱中暗无天日与失去自由希望的生活使他受尽了折磨,能够逢赦出狱,安度晚年,对他而言应该是一种幸运与幸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他都不会斤斤计较、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小说对人物的命名同样暗含玄机,细细分析文本,“千惠”寓意“千般贤惠”,“贞柏”寓意品质如柏树般贞节,体现出人物安排的合理与细节处理的恰到好处.

除此以外,《山路》还有其他在艺术上的特点,如象征与意识流的艺术手法、反语的运用、精炼的语言等展现出了作者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与深厚的文学修养.诚然,“知人论世”方能“以意逆志”.从陈映真本人的生平事迹来看,其所展现出的正是中国传统儒家的昂扬进取精神与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如王安忆回忆与陈映真谈话,“我问他,现实循着自己的逻辑发展,他何以非要坚执对峙的立场.他回答说:我从来都不喜欢附和大多数人!”1983年陈映真在聂华苓家观看丁玲、茅盾、艾青、巴金和曹禺五位中国作家的录像,看完后他感慨:“大陆作家吃了那么多苦.我吃的苦算不了什么.”陈映真的“文学毕竟要给失望的人以希望,给受到耻辱的人以尊严,给挫伤的人以安慰,给绝望的人以一点希望的火星”作为名言而广为流传,正是有着对于民族与国家深沉的大爱与知识分子所应有的道德与良知,才诞生了《山路》《赵南栋》这样的作品.台湾作家吴念真悼念陈映真“就像独行在暗黑寒冷且不知所终的山路上,少数仅存的灯光又熄掉了一盏”足以证明《山路》持久的生命力与对来者的巨大影响.

总结,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陈映真和传统思想探析和《山路》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传统本科毕业论文传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孤独者陈映真 台湾作家中,陈映真是备受争议、颇具战斗性的一位,早期的现代主义批判、乡土文学论战……论争,他无役不与,在陆在台都属少数派 台湾学者赵刚评价,陈映真的文学是一种“为己之文学”,深.

2、 试说陈寅恪《论陶渊明之思想和清谈之关系》本事 谢泳论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是陈寅恪一篇名文 细读此文,感觉陈寅恪撰著此文似有感而发,时有“后读之者不能得其确解,空叹赏其丽词,岂非可笑之甚耶”一类语句,行文间似有一个针对的.

3、 感官的美:论陈志鸿《腿》的感官书写 引言“凡是意在传达人性中一种普遍的情怀,就是艺术的意念;而凡是意在刺激观赏者的神经以引生一种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应,那就是或煽情的意念 ”①陈志鸿的腿,它是属于前者,虽然文本中描写.

4、 《复活》中托氏思想和中国哲人思想的比较分析 赵禹平 四川大学摘 要中国学者对复活的文本研究,都是以人道主义、精神重生、宗教观……研究为主 本文根据复活的成书时间、复活中所含的中国古代哲人思想因素,从“自救”、对灵与肉关系.

5、 因陈映真而想起的 去年11月22日,微信上跳出了一条短讯“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这条消息让我怔住了 三个月来,我经常因他而想起许多问题,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陈映真,这暌违已久的名.

6、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之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摘要在普罗泰戈拉篇对话录中,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置于挑战者和反驳者的角色上,在与普罗泰戈拉针锋相对时,先是有些生气和厌倦,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复归于友好和融洽的激辩过程中,呈现了他们在美德思想、教育途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