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林杂志怎么样 意林投稿要求 意林期刊 意林杂志 意林杂志订阅 意林投稿 史林期刊 林毅夫论文 意林杂志卷首语 译林2018的期刊 盐城论文答辩潘林 意林杂志软件

关于文人林纾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文人林纾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文人林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2

文人林纾,本文是文人林纾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文人林纾和林纾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陈 卫

追溯五四文学发生时,人们想起两篇具有荒诞特征的小说总是忍不住发笑,一篇是《荆生》,另一篇为《妖梦》.其中《荆生》写道:辛亥革命前夕,三位书生来到京师陶然亭,大肆攻击孔氏之学,提倡白话文.没想到隔壁有一伟丈夫,听了这些言辞,忍无可忍,破壁入室,指责他们为何要破坏四千年来的伦纪,说禽兽之言.随后对他们拳打脚踢,把他们赶下山去.这三位书生分别为皖人田其美、浙人金心异和归自美洲学习哲学的狄莫,明眼人一看,都明白这是隐射“五四”时期的三位红人:陈独秀、钱玄同和胡适.而这个伟男子是谁呢?显然他是维护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化身.也有读者将他视为作者本人,著名的古文家、翻译家,闽籍学者林纾.

林纾(1852-1924),字琴南,自号畏庐、冷红生、践卓翁、蠡叟等,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翻译家中林纾与翻译《天演论》的严复齐名,“译才并世数严林”(康有为语).胡适曾在《五十年之中国文学》一文中谈到“严复是介绍西洋思想的第一人,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然而历史有时就像舞台上的一道追光,它强烈地放大了人物的某个特征,把许多可以称道的东西都藏在光线不及的阴影中.林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形象,就是以一个封建卫道士的形象出现的.

幼年的林纾家境不好,母亲虽为清太学生陈元培之女,但家道中落;父亲是个盐商.林纾5岁那年,父亲租赁的盐船触礁,破产.在祖母那里,林纾得到过直接而形象的励志教育.祖母在他吃荔枝时教育他“孺子不患无美食,而患无大志”.8岁的林纾读书勤奋,为激励自己,他“画棺于壁”,发誓“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时,林纾研习欧阳修的古文和杜甫的诗歌,不多的零花钱用来买残烂古书阅读.19岁时,他开始写诗,因有一定名气,被称为福州“三狂生”.到20岁,经他校阅书籍不下两千卷.23岁,他学习画画,“一日未尝去书,亦未尝辍笔不画,自计果以明日死者,而今日固饱读吾书,且以画自怡也”.

与那个时代的书生一样,林纾也有过科举梦,13岁学做制举文,从三十二岁到四十七岁,他6次参加礼部考试,皆以失败告终.当他彻底放弃仕途,反而给自己开辟了一条新途.他与诗友成立诗社,唱和,切磋技艺;先后在福州开设私塾,在京城的京师大学堂任教.

1897年,46岁的林纾丧妻,没想到这成为他涉足翻译的一个契机.留学法国,在马江船政局任职的朋友魏瀚、王寿昌常与林纾来往.王寿昌见林纾因国事、家事郁郁寡欢,便劝他:“吾请与子译一书,子可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不胜于蹙额对坐耶?”林纾先是婉谢,魏瀚再劝,林纾开玩笑说,“须请我游石鼓山乃可”.于是在马江的一条船上,“莲叶披水,画艇接窗”,王寿昌手拿原著口译,林纾顷刻译成古文.

从46岁到70岁,林纾一共翻译了英、美、法、俄、希腊、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挪威、瑞典、日本等国的98位作家的作品158部,佚名5部,未刊18部.涉及的作家,几乎可以开列半部外国文学史.英国作家有莎士比亚、地孚、斐鲁丁、史委夫特、劫尔司·兰、史蒂文生、狄更司、史各德、哈葛德、柯南·道尔、安东尼·贺迫,美国作家有华盛顿·欧文,史托活夫人;法国作家有预勾(现译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鲁萨,希腊的伊索,挪威的易卜生,瑞士的威司,西班牙的西万提司(现译塞万提斯),俄罗斯的托尔斯泰,日本的德富健次郎等.堪称世界名著的作品有《巴黎茶花女遗事》(现译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现译为《汤姆叔叔的小屋》)《伊索寓言》《吟边燕语》(现译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迦茵小传》《撒克逊劫后英雄略》《鲁滨孙漂流记》《拊掌录》(现为《见闻杂记》)《块肉余生记》(现译为《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现译为《老古玩店》)等.

在这有限的时间中,不识外文的林纾何以做到一年翻译多部?而且有一年出版竟然达到16部.细数现代中国的翻译家,朱生豪、梁实秋、戴望舒、徐志摩、梁宗岱、冰心、傅雷、查良铮等,这些精通外文的翻译家,把一生的作品合集,都无法望其项背.林纾自己说过他的翻译奥秘:“予不审西文,其勉强厕身于译界者,恃二三君子,为余口述其词,余耳受而手追至,声已笔止.日趋四小时,得文字六千言”(林纾《孝女耐儿传》序).他翻译一部十四万字的作品,酷暑不稍间断,一个月完成.

先后与林纾有过合作的翻译者除了王寿昌,还有魏易、曾宗巩、毛文锺、严培南、魏瀚、陈家麟、王庆骥、王庆通、廖琇琨、李世中、陈器、力树萱、林驺、林凯等.这些合作者大多是林纾的好友或学生,有的海外留学归来,所学并非西洋文学.1924年,闽籍作家郑振铎在林纾去世的这一年,写了一篇《林琴南先生》.他站在比较公允的立场,用确凿的数字,统计了林琴南的翻译作品来源以及优缺点.在他看来,林译小说值得赞颂的是,一改中国章回小说的体裁,叙述时事而有所价值.传奇也能打破传统规律,叙述历史,不见旦角(指女性,笔者注),篇幅有长有短.但他也谈到林译之作,三分之一是重要作品,其他的为二三流作品,这个原因在于口译者.具体的不足,如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添进了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简直变成了与原本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将莎士比亚的剧本等译出后,“原文的美与风格及重要的对话完全消灭不见”,他还任意删节原文.其优点在于,他译书保留作者原名,书中的人名地名并不像当时的译者那样任意换掉.他的翻译功绩,在郑振铎看来,通过这些小说,明白了欧美人与“我们”是同样的人.欧美除了武器和物质文明,也有作家.林纾不用假名做翻译者,“以一个古文家动手去译欧洲的小说,且称他们的小说家为可以与太史公比肩,这确是很勇敢的很大胆的举动”.这种翻译观念影响到很多现代翻译者,我们回顾历史时,也看到,百年前的陌生的西方作家,跨越了广袤的冰川地带,来到汉语中国,深入到中国人的灵魂中.

不管林译小说缺点如何多且杂,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林译小说,近代文学则少掉了一块深厚的土壤,翻译文学失去了叶茂枝繁,现代文学破土而出的时机一定都也相应推迟.林译小说传播了的观念,尊重女性,相信爱情,同情底层,敢于破坏……在那个为等级制度约束的封闭国度,林译小说无疑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新奇的,神秘的,值得探索的,而且充满人性的魅力.从现代作家留下的日记和文章中,我们看到,林译小说比教科书与学堂教师的影响似乎都要来得大,鲁迅、周作人、钱钟书等,皆因它,走上了翻译和写作之路.

身为孝子,鲁迅孝敬母亲的方法,就是买流行的林译小说给母亲解闷.弟弟周作人留学日本,兄长也是送上林译小说.周氏二兄弟合作翻译的小说中,有林纾翻译的哈葛德的另作.周作人1924年在《语丝》上发表《林琴南与罗振玉》,说起林琴南对兄弟二人的影响:“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模仿过他的译文.”

钱钟书也曾谈到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是因为家中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译小说,他想了解更多的外国社会,希望“有一天能够痛痛快快地读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险小说”.于是学习外文.四十年后,为写《林纾的翻译》,钱钟书再次拿起林译小说,发觉兴趣不减当年.文中,他饶有兴致地列举了林纾使用的“东人新名词”,如“普通”“程度”“热度”“幸福”“社会”“安琪儿”“密斯脱”“俱乐部”等.然而在这篇论文里,钱钟书还提到,林纾不乐意人家称他为“译才”.

林纾自以为“吾诗七律专学东坡、简斋;七绝学白石、石田,参以荆公;五古学韩;其论事之古诗则学杜”.古文写作师承韩柳,传承桐城派雅洁的传统,他出版的创作诗文、小说集数量相当多,仅以“畏庐”命名的,就有《畏庐诗存》(1923)《畏庐漫录》(又名《践卓翁小说》,1913-1922年间出版)《畏庐笔记》(文言短篇小说,1917)《畏庐文集》(1910)《畏庐续集》(1916)《畏庐三集》(1924)等,而且值得得意的是,“畏庐之文,每一集出,行销以万记”.他还有《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等著作为探讨作文方法之作.林纾欣赏白居易,仿白居易的讽喻诗而出版了《闽中新乐府》.此书1897年11月出版,也是林纾的第一部公开出版著作.诗集由三十二则歌谣组成,带有启蒙儿童性质,提及兴女学,报国仇,也有讽刺酸腐知识分子的,风格多样,朗朗上口,被誉为近世最早的白话诗集(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出版).略去《左传撷华》《庄子浅说》等选评类著作,只说大型出版工程:因林纾常年在京师大学堂担任教习,他亲自编纂过一套《中学国文读本》(1908-1910年间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卷,选择从清代上溯到周秦汉魏时代的古文309篇,不仅精选篇目,还逐篇评批.另有一套《<古文辞类纂>选本》(1818-1921年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入历代各种文体古文179篇.就在他去世前数月,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一套十五册十六种的《林氏选评名家文集》,含汉代蔡邕、三国曹氏父子、唐代柳宗元、宋代刘禹锡、秦观、苏洵、曾巩、陈师道、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等家古文767篇.

有人说,如果不算林纾的翻译和古文成就,他还可以画家身份存世.林纾的书房摆了两张桌子,“左桌高至肋下,用以作画;右桌如常,用以作文翻译.他一会儿站着画画,一会儿坐着译书写作,很少停下来休息.”他带了不少学生,每周学生有两次机会进入他的书房,就在桌子两边坐着,有学画的,学字的,学诗的,学古文的.他要求学生用悟的方式学习.林纾70岁结束翻译生涯,绘画一直坚持.

一个通过翻译小说与诗文写作传播现代文明的作家,为什么在晚年会被五四文学青年批判为守旧派呢?这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一些经历.

林纾早年是维新党人,其后他反对五四时期的反孔教,反传统*道德,跟他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他本身就是一个推举传统*道德的人,是一个可以添补到《二十四孝》中的孝子.父亲去世时,林纾请求身代父死.母亲生病时,他一连九天拜祷,无论晴雨.母病逝后,守丧六十日,“夜必哭祭而归苫”,几次因操劳而晕倒.祖母去世,林纾多年坚持“春来以寒食,秋来以重九”.他还是良兄,因为家贫,弟弟林秉耀想去台湾教书,使兄长能专心读书,林纾哭着阻止.弟弟到台湾去世后,林纾将自己长子过继给去世的弟弟.他还是贤友.好友王灼三病亡,其妻子欲自缢,林纾得知后,破窗救她,筹四百金供她使用,帮着把朋友的子女抚育成人、成家.他的朋友林述庵,临终托孤,林纾将他儿子领回家,视如己出,亲授古诗文.

林纾还是一个爱国文人.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他“感愤郁勃,无可自适”(林纾《子妇刘七娘圹铭》).马关条约签订时,他与陈衍等人上书抗争,反对割让.他既是一个维新者,又是一个忠君之人.他一生中前往光绪的崇陵11次,皆记录在案,为反清人士诟病.溥仪婚礼时,他进献四镜屏.溥仪赐他匾额“贞不绝俗”和袍褂衣料,他伏地顿首,呜咽不止,作《御书记》,表示死后要在坟前立一块“清处士林纾墓”的墓碑.

林琴南的所为并非谋求个人前途或家族利益,不是因私.他更着眼并忧患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他高举的不是腐朽的道德残渣,而是传统中华美德.他是那个年代最富有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不惜冒着被五四激进青年批判为守旧者的风险,给文化名人蔡元培的《致蔡鹤卿书》中谈及“外国不知孔孟,然崇仁、仗义、矢信、尚智、守礼,五常之道,未尝悖也”,他由自己的感触出发“弟不解西文,积十九年之笔述,成译著一百二十三种,都一千二百万言,实未见中有违杵五常之语”.他认为“科学不用古文,古文亦无碍科学”.在《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一文中,他继续强烈反对“覆孔孟,铲伦常”,反对用白话文代替古文.《与唐蔚芝侍郎书》中,他以为经书难懂,但是“《论语》一书,无所不包,可以由浅入深,何亦废之”?70岁时,林纾在给孩子的书信中,还忘不了强调“新道德是盗贼的道德.旧学术是保种的学术”?虽也有偏激,但不无道理.在《续辨奸论》中,他叹息“吾国四千余年之文化教泽,彼乃以数年烬之”.

这种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前途为己任的真性情文人,古来到底有几人?百年之后,当我们重新审视国学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对林纾说的一句话,再细细品思?他说的是:“吾辈已老,不能为正其非,悠悠百年,自有能辨之者,请诸君拭目俟之.”

责任编辑 陈美者

上文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文人林纾和林纾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文人林纾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人林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意识形态因素对林纾翻译策略的制约以林译《黑奴吁天录》为个案 论意识形态因素对林纾翻译策略的制约——以林译黑奴吁天录为个案○邓 笛(盐城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摘要 林纾在译作的序或跋中多次表达译作应忠实于原作的翻.

2、 论林纾化境的秘密 摘要林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特别的翻译家,经过他翻译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带上了他个人的色彩,这种情形被钱锺书先生用一个十分巧妙又精炼的“化”字概括了,本文便从语言形式的&ldqu.

3、 格林德沃之罪,深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隔阂和暴力 格林德沃之罪,深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隔阂与暴力 文 牛岩青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 com伴随着雨夜中翻飞的马车和傲罗的身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揭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戏序.

4、 为什么是林超贤? 本刊编辑部红海行动票房超过36亿,在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此前同样口碑与票房双双获得丰收的同类影片是湄公河行动 它们与合作(海军与),改编自真实事件,从筹备起就带着主旋律味道,而成片则是典型的.

5、 林则徐醉马借炮 战争时期,有一次,英国侵略军主帅乔治·懿律率舰队攻打虎门,但他觉得虎门防守严密,兵力雄厚,转而从澳门入手 他们来到澳门海面后,还故意放了几响冷炮以探虚实,结果岸上毫无反应,懿律立刻下令靠.

6、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大学校园分众阅读推广 摘要文章概述分众阅读推广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大学校园分众阅读推广探索的必要性 调查分析大学校园分众阅读推广案例,建议打造“入学季”“校庆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