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和成才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力分析论文 大学生就业外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困局论文 大学生就业困难论文 大学生就业期望论文 有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类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就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6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本文是大学生就业类论文范文例文和管理类和就业和公共类论文范文例文.

卢智增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要: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新兴学科,起步较晚.文章从当前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了其问题成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公共管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9-0065-03

收稿日期:2016-01-18

作者简介:卢智增(1973—),男(瑶族),湖南江永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方治理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地方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JGB149);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建设理论研究专项课题“高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研究”(2014ZJ073)

就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就业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培养目标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大学生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公共管理作为起步较晚的学科,其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专业特色不鲜明

培养目标上,我国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目标定位比较宽泛,将所有管理类学生培养目标普遍定位为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使得公共管理专业发展处于尴尬地位,缺乏公共管理的特色,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比如,从近两年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只有4%的同学选择考取公务员或者选调生,4%的同学选择考研,80%以上的同学选择去企业工作.他们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比较狭隘,仅仅停留在行政助理、文员方面,就业竞争力不明显.

专业特色上,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很多高校在公共管理的专业设置上比较单一,主要依据这个总的培养方向,没有很好地考虑学校的学科优势、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学校特色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不平衡

由于高校把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定位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而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加以定位,因此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政治类课程偏多,而管理类、经济类和应用类等技术性、应用型课程太少,大多数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与社会实际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实用性不强,影响了学生就业.

(三)教学方式单一

公共管理是应用型学科,注重实践能力,要求授课教师有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要求授课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目前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些教师还是沿用“填鸭式”教学,习惯于“我讲你听”、“满堂灌式”,内容枯燥乏味,课堂缺乏生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社会认同度不高

公共管理可以看成是管理学上的“万金油”,在行业内有广泛的实用性.但是,对于刚走出塔又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一般要从行政助理、从文员做起,收发文件、编写材料、打印复印、接待访客、端茶倒水、接听电话等都是必经之路.因此,一方面,有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肯放下身段,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服务意识,工作情绪起伏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用人单位的认同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工作内容比较烦琐,晋升需要一定的资历和年限,有的大学生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耐不住寂寞,不愿意长期从事公共管理工作.

(五)就业方向受限

目前,公共管理类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去向.其一,考研.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但是,由于地方院校开设公共管理类的硕士点时间较短,院校较少,导致考研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不少学生选择跨专业报考,报考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但正因为跨专业报考,公共管理类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及那些本专业报考的学生扎实,所以录取率也比较低.其二,考公务员或选调生.由于现在公务员录用都是“凡进必考”,加上招考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职位较少,而且很多职位要求报考者具有1—2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因此,一毕业就考上公务员或选调生的,寥寥无几.其三,进企业.由于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录取率不高,大多数公共管理类学生毕业后只能选择到企业就业.但是由于公共管理类学生缺乏实际的科学技术,缺乏竞争力,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专业可替代性较强的工作,这使学生没有成就感.

二、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供需失衡

自从20世纪末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目前,全国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已经有300多所,招生规模的急剧膨胀,造成了公共管理人才的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技术类人才需求增加,而对管理类人才需求相对缩小,尤其是公中,明确要求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岗位很少,这无疑导致公共管理类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大.

(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还是较少,高等教育经费的支出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紧张,无疑直接影响了办学质量.特别是公共管理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进行实验教学,还是建设实践基地,以及引进师资队伍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办学经费投入不足,肯定对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高校考评机制不完善

公共管理是主观性很强的学科,但现在很多高校考评体制不完善,考试方法单一,大多数课程仍然局限于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也仍然局限于教材里面的知识点或者授课教师划定的重点范围,而且考试题型也以客观题居多,导致了谁背得多谁就考得好、谁答得多谁就考得好,这显然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加之,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不完善、不科学,过于强调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等,而忽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使得教师们每天埋头于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学生自我认知不准确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从小受到的挫折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的认知不准确,对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发展不明确.目前公共管理类学生的自我认知主要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自我认知过高,二是自我认知过低.其中,自我认知过高的学生,总是好高骛远,觉得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别人绝对完成不了.这类学生盲目自大,刚愎自用,常常将自身所学专业凌驾于他人之上.而那些自我认知过低的学生,可能由于出身农村,家庭条件和社会关系比较差,总是觉得低人一等,自卑心较强.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不大好的情况下,他们意志消沉,面对就业压力担惊受怕,缺乏信心.由于学生自我认知不准确,导致就业、择业时出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其一,自我认知过高与就业概率过低的矛盾.一些大学生自我认知较高,好高骛远,社会经验不足,盲目追求“高工资、高待遇、高地位”,而当前社会市场供求失衡,位高权重者享有话语权,于是权钱交易、关系集团等隐行杀手,使一些无工作经验、无社会背景的优秀大学生陷入了就业困境.

其二,自我期望美好与奋斗精神缺失的矛盾.一些大学生对社会认知不够,处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是在未找到理想工作或者找到了工作但工资待遇不高时,大学生缺乏奋斗精神,宁愿自怨自艾,在家待业或者主动失业.

其三,所学知识的滞后性与社会需求的时代性的矛盾.由于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发展也随之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瞬息万变,导致大学生入学时所学的专业可能是“热门专业”,但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当大学生想把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于社会时,所学的专业却变成了“冷门专业”,所学的知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怀疑自己所学的专业,担心入学时与就业时的社会需求差异,担心就业难.

三、完善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来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的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它是中国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的体现.从学校层面来看,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价值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天赋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引导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型向多元的能力发展型转变,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树立多元差异化人才发展观.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公共管理学科,而且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变得单一化、模式化,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大同小异.因此,我们要树立多元差异化的人才发展观,我们要调查就业市场,了解社会需求,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既满足社会需求,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既符合国家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又突出地方培养特色,从而提高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比如,桂林理工大学制定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既要考虑工科院校的特点,也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结合广西北部湾的建设和发展实际,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和修订.

3.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任何事物只有回归到实践中才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观,就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既重视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注重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复合化

公共管理学科原来隶属于政治学学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逐渐摆脱了对政治学的依赖,融入了经济学、数学、计算机、文学、英语等方面的知识需求.为此,我们要注重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课程设置复合化.比如,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是最快捷的沟通交流的渠道,因此,我们要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网络运用能力,尤其要培养他们善于运用互联网+,提高公共管理的综合能力;我们要借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借鉴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统计、社会调查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公共管理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在社会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校府合作两手抓

由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仍然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复合型人才较少,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学校与政府的合作,实行校府合作两手抓.

1.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在教学内容和公共管理理论构建方面,可以侧重于从历史的、动态的、前沿的角度构建公共管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合发展,从而形成鲜活的、更贴近时代的公共管理体系,并迅速转化成课堂教学的内容.其次,要加强教材建设.既要使用本专业领域的权威教材,也要学会组织本校、本学科的力量自己编写教材,及时更新教材,使教材更能体现实用性和时代性,更切合社会实际和地方特色,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最后,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敢于实践.

2.政府方面.首先,在教育投入保障上,要健全法律机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其次,在教育资金投入上,要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后,在教育投入渠道上,政府要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的同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加大教育的社会投入力度.

(四)鼓励大学生积极完善自我

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应积极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1.自我准确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就业过程中,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应进行自我定位,充分了解自己,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注意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2.明确就业目标.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应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就业方向,就业领域,区域等,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考虑就业单位与自己专业的相关性和自己的发展前景.

3.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应在入学时就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按照专业培养规格,优化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自制力,能视挫折为机遇,不畏困难.

4.提高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由于公共管理学科应用性较强,因此公共管理类大学生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尤其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办公室管理能力,努力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玉磊.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应用型导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3,(3).

[2]陈路芳,谭玉龙,杨建亮.对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调查对象[J].高教论坛,2009,(8).

[3]王永明.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倾向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9).

[4]杨柏欢,邢娜,袁萍.行政管理专业就业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2011,(10).

[5]余敏江,章静.行政管理专业认同状况实证分析[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27).

[6]谭英俊.基于就业能力培育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0).

[7]程建新,何力平,赵书山.论素质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审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1).

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管理类和就业和公共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大学生就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和优化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与企业对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存在认知偏差  培养目标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具体化,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明确且可行的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和核心 若是制定目标不.

2、 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 摘要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学校、个人…… 结合实践来看,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要充分利用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充.

3、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企业需求匹配度 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从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将就业作为解决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头……大事 纵观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而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就业群体,就业.

4、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教育的前沿要承担起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不断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结合辽宁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双创实践教学实际情.

5、 翻转课堂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模式探索,完成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

6、 新形势下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整体水平尚低,基本科研素质不高,部分教师责任感不强,学生科研组织管理形式化 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三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