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分析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和从心理史学角度分析梁启超思想之变以《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为例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分析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6

从心理史学角度分析梁启超思想之变以《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为例,该文是分析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新民丛报》和《时务报》和梁启超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从心理史学角度分析梁启超思想之“变”

——以《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为例

毋艳南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从心理史学角度出发探讨他的政治思想,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近代史上这位伟大的学界和政界领袖,而且有助于学者更好的研究近代政治思想史.现在,从梁启超政治家的身份和其担任主编的两份报纸——《时务报》和《新民丛报》出发,分析梁启超的性格和心理,运用心理史学来探讨梁任公的政治思想,希望对学界研究梁启超的思想有些许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梁启超;心理史学;思想;《时务报》;《新民丛报》

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是当时社会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学术上造诣很高,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学者;而且积极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起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并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其创办的《时务报》和《新民丛报》具有相当的舆论导向性.因此,以《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为例,从心理史学的角度探讨梁启超当时的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一、梁启超的性格特点

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对他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养成,通常与家庭成长环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因此,下面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对梁启超的性格特点展开探讨.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

梁启超于1873年2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市茶坑村的书香之家,其祖父梁维清和父亲梁宝瑛都是读书人,曾中秀才,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梁启超早年的学习是在其祖父的教导下进行的,因此,他的性格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祖父的影响.幼年时期,梁维清教导梁启超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即四书五经等,这就为梁启超今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梁维清还经常给梁启超讲一些古代名人贤士和国难时期爱国英雄的故事,提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就使得梁启超从小就具备爱国精神.

(二)无恒的善变性格

梁启超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善变,这主要是因为他生活在国家社会变革和民族灾难严重的时代.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疾苦,社会动荡不安,且面临着外敌入侵的困境.萧公权说过,“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由于梁启超一生在多变的环境下生活,也就养成了其善变的性格.

(三)保守与进取的矛盾心理

梁启超曾在谈自己与康有为的分歧时提到,“然其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世多以此为诟病,而其言论之效力亦往往相消,盖生性之弱点然矣’.”

从上面梁启超对自己的评价来看,他已认识到自己矛盾的性格,即既有保守的一面,又有进取的一面.他的保守性大概是因为其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进取性大概是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这种中西文化的吸收和采纳,使得梁启超不自觉的形成了保守兼进取的矛盾心理.他在明知清政府腐败的情况下仍成为保皇党,但是他又坚持改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君主立宪制.但是,总体来说,梁启超的思想是倾向于进取的,萧公权评价说,“然就其思想大体观之,似其态度较倾重于进取之一义,而尤致意于文化及学术之进步.”

由上分析可得,梁启超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能持之恒的善变性格”和“保守与进取的矛盾心理”.

二、《时务报》和《新民丛报》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积极投身新闻业,创办了许多优秀的报纸,其主编的《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对报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他是中国近代最先提出“耳目喉舌论”的学者,认为报纸的作用就是“去塞求通、下情上达”,报纸是君主的耳目,同时监督和约束君主的行为;报纸是臣民的口舌,同时对国民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梁启超把报纸比喻为政治的利器,认为报纸有利于国家统治.他曾写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专门介绍报纸对于国家的益处.可见梁启超非常看重报纸的政治功用,并且也付诸于行动,把报纸作为“喉舌”进行政治运动.

(一)梁启超与《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创始人包括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主编是梁启超,十日一期.其报主要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宣扬变法图存,所以《时务报》的宗旨就是宣传维新变法.

梁启超在主编《时务报》时期,主张变法,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自由民权等思想.他希望中国政府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从而改变中国的现状,包括政治、经济、科举等方面,其主要思想是进取的,前进的,积极的,符合社会潮流的.由于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言词激烈,文辞丰富,极具感染力,所以青年知识分子、士大夫、各界爱国认识都喜欢阅读.从其受众人群来看,其影响力上到官绅,下到学生商人,受众的构成主要有官吏、在籍绅士、书院及学堂学生、少数商人.受众和传播的广泛性使得梁启超名声大振,奠定了其在知识界和新闻界的地位.

(二)梁启超与《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于1902年2月由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刊,半月一期.前期主要延续《时务报》的基本思想宣扬变法,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后期主要内容为宣扬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是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报》进行论战的主要刊物.在此,主要研究其后期即1905—1907年的主要内容.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前期,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支持变法,后期把主要精力转向反对革命派主张革命运动的论点上,这个时期,梁启超坚持保全满清政府,维护清政府统治.从《新民丛报》后期与《民报》的论战内容来看,可以看出梁启超思想的保守性.他作为保皇派的重要领袖,反对直接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支持君主立宪.但是,梁启超本质上还是支持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积极为中国政府寻找合适的道路.

三、性格的体现

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梁启超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不仅仅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其通过报纸这个媒介进行思想意识的传播,进而导向着当时国民的思想.正如郭沫若所说,“二十年前的青少年,……,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接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因此,分析梁启超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探讨其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中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政治走向和思想潮流等.

(一)爱国的体现

甲午战败后,以天下为己任的梁启超创办了《时务报》,并发表了一系列救国的言论.其中,《变法通议》在当时影响很大.《变法通议》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强调变法的重要性,也为变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大胆的抨击清政府和封建旧制,倡导西式教育和改革科举,呼吁自由民权,鼓吹“变则存,不变则亡”,呼吁民众齐心救国;其言辞激烈,论证丰富,吸引众多知识分子和官绅的关注.从上面可以看出,梁启超具有极强的爱国情怀和迫切的救国心情.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到日本,并创办了《新民丛报》.继续宣传变法的主张,坚持保皇立宪的思想,宣扬改良反对革命,主张开明专制,倡导思想自由.在《新民丛报》后期,虽然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保皇及反革命的政治思想有违时代潮流,但是其反对排满、主张自由民权等思想非常符合社会思潮.即使与革命派进行论战,梁启超还是从爱国的角度积极寻找适合中国社会的政治方案.正如萧公权所说,“梁氏之主张屡易,其爱国维新之心情则到底如一也.”

(二)善变的体现

梁启超的善变在学术和政治上都有明确的体现.从《时务报》和《新民丛报》来看,在《时务报》时期,梁启超是积极的,政治思想符合时代的潮流;在《新民丛报》后期,梁启超是被动的,被动的反击革命派的政治理论,其中一些言论主张违背了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发展.

《时务报》时期,梁启超坚持改良,激烈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和不作为.但是,在《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坚持保皇,反对排满,坚决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在《新民丛报》发表的《开明专制论》提倡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但是在《新民丛报》上的另一篇文章《释革》上,他又提出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国情,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的言论.梁启超从积极进取的维新派转到消极保守的保皇派,从鼓吹变革又到反对变革等,这些都体现了梁启超善变的一面.梁启超的政治思想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改变,或许有些思想不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其爱国之心是恒久不变的.

(三)矛盾的体现

梁启超是保守性兼进取性的矛盾人物.他曾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许多积极进取、符合社会思潮的文章.在《亚里斯多德之政治学说》一文中,梁启超提到“凡政体之合于真理者,惟之制为然”,公开表示欣赏共和制度;在《答某君问法国禁止民权自由说》一文中,梁启超提出“医今日之中国,必使人人知有权,人人知有自由然后可”,提倡自由民权;在《中国不亡论》一文中,梁启超写到“然则在美国之黑人,不能谓之美国人民;在日本之蝦夷,不能谓之日本臣民也.此其语语悖谬于法理,不待智者而辨矣.故满洲之本为中国臣民,虽百口不能动此铁案”,明确表达其反对革命派反满的思想.这些都是梁启超进取的、积极的思想.

但是,梁启超坚决反对革命,坚持保皇.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一些关于反革命反共和,坚持保皇立宪的文章.在《释革》一文中,梁启超坚持中国“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公开表示保皇的思想;在《开明专制论》一文中,梁启超提出中国国民政治能力不足,因此不能通过共和实现自由,表示不赞成共和.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性格相关,他的行为动作也是他性格特点的体现.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心理史学方面研究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对研究梁启超的总体思想有一定的帮助,也对研究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有所裨益,进而也对研究近代思想史有利.

参考文献

[1] 杰克·霍吉著,吴溪译.习惯的力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3.

[2]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677.

[3] 梁启超著.朱维峥校注.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0:129.

[4]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721.

[5] 闾小波.政论报刊的崛起与社会变革的突进──对《时务报》的个案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168.

[6] 郭沫若.少年时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12.

[7]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678.

作者简介:毋艳南(1992.11- ),女,河南焦作人,长江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史.

综上而言,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新民丛报》和《时务报》和梁启超方面的分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超干净的岛国为什么我对日本还有梁启超的感觉(上) 余治平对于日本,许多中国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想说爱你不容易,想说恨你也不尽然 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漂洋过海浸染了整个日本文化,日本人的根在中国,日本就像一个从中国分家出去的孩子;倭寇侵扰,甲午风云、.

2、 梁启超荐贤 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担任国学院导师 而陈寅恪是刚刚回国的留学生,30来岁,校长曹云祥从未听说过他,因此犹豫不决 考虑再三,他决定去征求梁启超的意.

3、 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美国社会面面观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海外 1899年他横渡太平洋,心潮澎湃,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讲到自己前往新大陆的目的,是“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但只到达夏威夷.

4、 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 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王苇(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广州511458)摘要&ld.

5、 梁启超的手足亲情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这是对我大伯梁启超一家的贴切形容 大伯不但热爱并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且对兄弟姐妹也是关爱有加 大伯共有兄弟七人、姐妹四人,二姑四姑未婚早逝,大姑三姑的.

6、 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 文朱梦茹作为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 梁启超写过 读书法 治国学杂话 ……文章, 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 对于读书, 梁启超认为要掌握三个步骤, 即鸟瞰、 解剖、 会通 只有通过这三个步骤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