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我国会计史毕业论文 我国现行医疗制度论文 开题报告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环境问题论文 我国税制改革参考文献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答辩

我国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类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我国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本文是我国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成立和国外交战略和新中国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在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时又融会贯通,其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总体而言,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主要符合以下两项要求:坚持有所为,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机制,逐步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也要坚持有所不为,不走霸权路线,不干涉他国内政,坚持走和平崛起的路线,彰显大国风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外交战略;演变

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国际政治格局地转变必然影响一国外交战略地演变,外交战略演变是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无政府国际社会条件下,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行为体处于自助状态,所以国家以追求政治权力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社会条件下,国家也需要他助,建立规则制度,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才是最优之道.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国际背景下,外交战略的制定,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强实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其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深化合作交流是其必要条件.

一、冷战时期我国外交战略

新中国建立之初到50 年代末,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是“一边倒”.即中国与苏联结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国之所以当时选择“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审慎分析了当时的国际环境,并从中国利益出发作出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都不承认、孤立和打压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最佳选择就是采取“一边倒”战略,联苏抗美,为新中国的生存争取有利的国际空间.另外,中苏共同的意识形态,为中苏结盟提供了纽带,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的帮助与支持.但是,“一边倒”并不代表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权,只是一味地追随苏联.中国制定“一边倒”战略正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这是决定因素.正像后来中苏关系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恶化,也是因为两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所致.苏联干涉中国主权,侵占中国领土,一手策划发动了珍宝岛战争,中苏关系恶化乃至决裂是必然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外交战略制定的独立自主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也并未改善.中国当时开始放弃苏联模式,并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整个60年代,反帝反修是中国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这一战略被称为“两条线”战略,也被形象地称“两个拳头打人”.中国之所以选择两条线战略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反苏是历史必然性,张百家认为“引起中国外交格局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中苏关系的变化”①.学术界相当多的学者都对此观点有所论述并表示赞同.就“反美”而言,是由于中国领导人对帝国主义认识和“左倾”观念所致.美国学者也有相关研究,阿瑟沃伦认为60年代的中美关系“比只是缺乏接触具有更深层的原因,中国对国内利益得失的计较是根本的因素”②.1963年7月25日,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实际上针对中国的《部分核禁试条约》.肯尼迪毫不掩饰地指出“: 为了戒除中国拥有威胁和平的炸弹,我甚至可以接受苏联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谎言.”③另外,美国领导人倾向于把越南的武装斗争同中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是幕后策划者.④总之,在肯尼迪政府看来,相对于苏联来说,中国更具危险性.在此情况下,中美关系想要实现缓和是不可能的.

70 年代初,中国选择了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战略.中国60年代推行的“反帝、反修”的战略方针,同时反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依附大国的鲜明形象,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遭受了来自东西方的双重压力,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加之60年代末,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中国领导人更加意识到,同美国相比,苏联对中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中国摆脱孤立的突破口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善中美关系,中美联合起来抵抗苏联的威胁.尼克松总统访华是一个契机,美国决策者希望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也希望同美国改善关系.在双方的共同诉求与努力下,中美两国关系于70年代初走向和解.提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其主旨是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美国在内,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掀起了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80年代中国的外交战略主要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和不结盟政策.80年代国际形势在紧张与动荡中急剧演变,美苏两极体制受到冲击,并逐步走向瓦解,东西方关系缓和,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志在1980年提出中国80年代三大任务,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形势转向缓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不结盟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中国从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明智的选择.

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抉择始终围绕着美苏两国关系的演变而变化,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作用较大.当然根本上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这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的基本依据.

二、冷战后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奉行全方位、多层次外交战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终结,冷战终结后首先意味着一种新的全球战略态势基本确立,苏联作为唯一能够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一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就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支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形成,世界秩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叉存在.基于此国际形势与背景,中国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外交战略,主要内容是:第一,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点.第二,继续改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利益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⑤在对美关系上,首先要避免与美发生冲突,同时加强中美战略关系的基础,中国主动寻求合作而非对抗,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⑥中欧之间关系发展较为顺利,于1994年9月提出了中欧国家发展关系的四原则: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补互惠,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第三,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理好国家间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局势.第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同发展中国家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方可有力地维护自身应有的政治权益和经济利益,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

进入21 世纪以来,外交发展的路线基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延续,总的来看比较平稳.外交工作主要围绕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同时也包括对国际和周边热点问题的应对,如国际金融危机、朝核、反恐和南海问题等,提出“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口号,倡导建立和谐世界.⑦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特征是: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建立“多边外交”的世界格局,推行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战略,奉行“理性务实”外交风格.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即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认为,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为实现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总体来看,21世纪头十年,中国外交战略是在和平崛起中构建和谐世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当选国家主席以来的中国外交战略主要表现为: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中国梦与世界梦以及各国人民的梦想有机联系在一起,倡导我国关于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主张,有力驳斥了歪曲中国的“国强必霸”的谬论.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一系列新倡议,鲜明而具体地推进我国合作共赢的战略观念.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观察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如何相处才能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不仅关乎双边,同时更关乎全人类.传统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猜疑对抗、冲突的关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美,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要依托“一带一路”,传播好中国声音.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全方位推动务实合作,最终打造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依据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在不同时期做出了不同的调整,以保障中国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现代化还未完成、国家统一还未实现以及作为后来者参与大国博弈的经验还有待积累的情况下,作为新兴大国,中国需要更多的战略思考,培养健全的国民心态,冷静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事件,认清地缘环境,构建海洋战略思维,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参与国际机制,走和平崛起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努力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引文注释

①张百家.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J]. 中国社会科学,2002(1).

②Arther Wardron.From Nonexistence to AlmostNormal:U.S.- China Relations in the 1960s[M].New York,1994.

③唐小松.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1).

④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⑤文献研究室.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汇编(上)[M].北京:文献出版社,2011.

⑥庞中英“. 冷战后”的终结与中国的回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9).

⑦章百家.21世纪初期中国外交趋向与思考[J].世界知识,2014(18).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此文结论:该文是关于我国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成立和国外交战略和新中国相关我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调整的经验和教训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上共进行过三次经济大调整,分别是60 年代的调整、1979 年至80 年代初期的调整和1988 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开始在1989 年11 月五中全会后继续进行的以治理和整顿为.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标的演变 康聪聪(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摘 要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 教育目标反映了.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 苏雨(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理论成果 其中,战略思维为党和国家做顶层设计、谋整体布局,起到了领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4、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变和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高……教育质量观与时俱进,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作为教育发展与改革行动的重要先导,中医药高……教育质量观的关注重心、目标指向、实现路径与保障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转变 全面.

5、 新中国成立前,《选集》在哈尔滨印刷 国新刚1 946年4月28日,东北联军解放了哈尔滨 当时的哈尔滨是全国最先解放的大城市,东北局所在地,党的很多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政治空气非常浓厚 为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指导当时的土改运.

6、 中国对外交往简讯 ■ 10 月24—27 日,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第十届大会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 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发言 ■ 10 月27 日至11 月4 日,应对外联络部邀请,意大利参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