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特殊儿童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求儿童教育论文3000字 智障儿童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 儿童教育刊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关于儿童教育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谈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概念界定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儿童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4

谈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概念界定,本文是儿童教育方面有关论文如何写和学龄前儿童和概念界定和博物馆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龄前儿童数量的激增,博物馆迫切需要对学龄前儿童教育更加重视,积极构筑严谨的学理支撑,有效指导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

关键词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概念

目前,我国博物馆教育的优势和作用日益凸显,博物馆从业人员、相关机构科研人员以及关心和正接受博物馆教育的社会公众,都在积极探讨博物馆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式、新内容,以求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但在博物馆实践中,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颇多,尤其是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几乎是空白,仅有的一些教育实践可谓凤毛麟角.

在国家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数量将大幅增长,其教育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势必成为未来几年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本身较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提升空间极大.在此状况下,我国博物馆应主动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构筑儿童教育体系化建设,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适宜的受教育环境.而做好这些的前提是要有严谨的学理支撑,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就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概念界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思考.

1 博物馆教育的认识

博物馆教育属社会教育范畴.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被称为“正规教育”;“不属于学校的教育”则被称为“非正规教育(有组织、有意识、有系统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无组织、无意识、无系统)”.[1“] 博物馆教育”为社会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属非正规教育类型.狭义的博物馆教育通常是指博物馆内实施的一般教育项目.如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主张博物馆教育“专指博物馆教育部门负责,与博物馆其他部门或有关团体合作, 根据博物馆藏品和学术资源以及观众市场分析、规划设计、招徕观众、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2]广义的博物馆教育强调,博物馆教育无处不在.如美国博物馆学家Molly Harrison 认为:博物馆里的每桩事情都有教育的含义,虽然并非活动本来的目的.每个展览的水平、品质,服务人员的态度,馆中设施的配置,印刷款式、出版物等,都会启迪访客的潜力,属于教育服务的一部分项目.[3]国际博协对博物馆教育的描述是:博物馆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其作为教育资源为各阶层人群服务的职能.

综合分析,笔者更为认同广义的博物馆教育定义.博物馆教育不应当仅是博物馆内实施的一般教育活动,只要关乎博物馆,凡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皆属于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教育重要性日益凸显之时,更需关注博物馆服务对象,以观众为主导开展教育,教育项目对观众有价值和意义,才是真正实现了博物馆教育的社会性与公益性.在明确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更有利于树立现代儿童教育观,以此为导向开发适宜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项目.

2 何谓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

博物馆教育有很多分类方法,按照博物馆教育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儿童教育、公众教育、特殊人群教育(提供专业人士、少数民族、残疾人士服务的教育活动)三类.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是博物馆儿童教育的一个分支,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专项的非强制性教育.要求依据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规律,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环境,辅助学龄前儿童主动学习,进行博物馆体验,促进学龄前儿童和谐全面地发展.

2.1 明晰“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划分

据调研发现,在我国博物馆教育实践中也实行分众教育,但仅将儿童与成人、特殊人群笼统区分.此“笼统”意指:一是儿童概念的界定模糊.二是儿童教育中缺乏分龄化,对学龄前儿童教育鲜少关注.长此以往,博物馆儿童教育很难做到因人施教,影响了儿童观众的参观效果,更难以培养博物馆未来的参观群体.

究竟哪个年龄段被称为儿童?哪个年龄段属于学龄前儿童?国内“儿童”年龄范围颇受争议.妇联系统将6周岁以下的人规定为儿童; 中国少先队队员年龄须在14 周岁以下; 医学界儿科的研究对象为0—14 周岁的人; 由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将儿童家庭教育的年龄上限界定到18 周岁.在西方大部分国家,儿童年龄被明确划定至18周岁.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儿童系指18 岁以下的任何人”.博物馆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机构,我国博物馆发展仅有百年时间,虽有自身特色,但向国外交流、学习颇多,又鉴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和我国教育发展趋势,笔者更倾向于儿童为“0—18 岁的任何人”的广义儿童概念.

学龄前儿童即指儿童3—6 岁时期,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所以叫学龄前(学前期),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期,所以也叫幼儿期.[4]学龄前阶段在人类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此时,人的语言能力、生活习惯、基本动作、逻辑思维等逐渐形成,有了自己的想法,敏锐的感受力,想要探究身边的万事万物,愿意用言语与人交流,所以这个时期的幼儿具有特别强的想象力,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并尝试着让自己融入其中.在此阶段,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已远不能满足,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呼之欲出,并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2 国家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视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国家对儿童寄予厚望,从政策上保障儿童权利,引导儿童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关学龄前儿童教育,从国家制定的相关发展规划中便充分体现了其享有的关注度.

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制订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从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五个领域阐明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教育”领域相关政策强调关注0—6 岁儿童早期教育.“社会环境”领域策略提出:加大儿童活动设施建设和强化社区儿童服务功能.将儿童活动场所和实施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范儿童活动设施管理,为儿童免费和优惠开放,并据条件开辟专门提供儿童活动的区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把幼儿学习和发展分成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每个领域划分成若干方面,每方面又分别针对3—4 岁、4—5 岁、5—6 岁儿童提出具体目标,并给予教育建议.在艺术方面的教育中提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2.3 博物馆应重视学龄前儿童教育

目前,我国博物馆界对学龄前儿童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合理认识.如“博物馆儿童教育就是给小学生的教育”“还没上学的孩子到博物馆根本看不懂,博物馆不太适合他们”.笔者也曾介绍一些幼儿园将体验课、实践课设在博物馆,给孩子们创造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当幼儿教师提前到博物馆参观,作课前准备时,普遍提出一些担忧,“孩子恐怕看不懂展览”“一些所谓的儿童教育项目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不适应”“参观中途的儿童休息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可见,博物馆对学龄前儿童教育,无论是认识,还是具体实践都做得不够好.

实际上,博物馆儿童教育涵盖的年龄如此之宽,从0—3 岁、4—6 岁、7—12 岁、13—15 岁、16—18 岁,有多个阶段的划分,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和需求都不相同,无论哪个阶段的儿童,博物馆都有义务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博物馆儿童教育绝不应该是笼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要实施分龄化教育.不是儿童看不懂,是我们的忽视和草率为儿童的眼睛蒙上了纱.在儿童教育方面,我国博物馆需要向国外先进博物馆学习的还很多.3—6 岁的儿童除接受家庭教育外,更渴望接触社会,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与之适应的全面、系统的教育.许多幼教机构为此转变观念,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龄前儿童智力能力的早期开发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是民众接受终生教育的场所,有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有比书本式教育更为丰富、生动的教育内容,博物馆的优势资源是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无法比拟的,儿童享受社会权益,实现终生教育的起步何不从博物馆开始.

3 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发展需借鉴多学科成果

学龄前是人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此时,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的发展.博物馆在实施学龄前儿童教育时不可能只运用博物馆学、历史学理论,还需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成果,科学设计教育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开展教育评估.如推出展览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需考虑到儿童观众群体,依照正确的儿童观,把握儿童的心理尺度和感官发育特点,激发儿童观众在学习、体验中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需要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龄前儿童处于形象思维持续发展的时期,对外部世界的各种感性形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依此可结合艺术学理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其美感,增强儿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自觉性;同时,这种借鉴也可体现在多领域合作上.博物馆与幼教机构、科研院所等资源整合,为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效果最优化,实现合作双赢.多学科融合实施的学龄前儿童教育,必将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是吸引儿童及其家庭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体验的有效途径.

总之,我国博物馆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提升空间很大,寻求发展,学习国际先进博物馆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教育项目,而要从分析我国博物馆资源以及儿童教育发展现状入手,以研究儿童群体为重点,建立起适合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科学理论框架以指导实践.要实施分龄化教育,将学龄前儿童纳入博物馆教育范畴,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儿童重要的教育资源.要结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和多领域社会资源,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融合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4):42.

[2] 张誉腾.科学博物馆教育活动之理论与实际[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26.

[3] Molly Harrison.Education in Museum[A]//H.Daifuku.TheOrganization of Museums:Practical Audience[M].Paris:Unesco,1960:82.

[4]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李前锋

综上所述,该文是一篇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龄前儿童和概念界定和博物馆相关儿童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博物馆文物类展览的儿童教育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类的教育形式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大多数事物本身都对儿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就博物馆文物类展览教育而言,相关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意识到博物馆文.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与基于湖北省红安县Y镇的农村学校 摘要本文立足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情况,采用实地访谈法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日常遇到的教育问题;利用摄像机进行跟踪拍摄,采用个案研究法,记录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环境;最后,分.

3、 三渠道打造留守儿童教育新时空以红水学区为例 杨国顺1,王正玲2(1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红水学区,甘肃 白银 730400;2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红水镇陆合小学,甘肃 白银 730400)事实上,留守儿童的心灵是那样的“曲径通幽&rd.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特殊家庭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定州市宴阳初中学 何志红 孙跃辉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在中国,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内容以处理人与入之间的关系为核心 .

5、 儿童教育需要更多清流 在教师节的前一天,我见到了边玉芳教授 这些年边教授很忙,除了学术研究,她还活跃在微信……平台上,为广大家长、教师、学子释疑解惑 “边博士直播间”粉丝众多 她告诉我,她原来所做的.

6、 VR在儿童教育领域的潜在市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VR已多次被称为“下一个伟大产品”,但却从未真正挖掘出其潜在的价值 今天,一系列新VR设备出现,它们以更强大、更便携、更有沉浸感的特点占据优势,相信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