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与五大理念的理论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6

五大理念的理论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该文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与理念和*和马克思主义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五大发展理念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的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着力点.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升华;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分布理论的具体和深化;绿色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开放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思想的延伸;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当代实现形式.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南.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生产力;公正观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2-0004-04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1]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发展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平衡分布理论、绿色发展观、世界市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体现,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

一、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升华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通过推进科技、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创新,增强生产力发展动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当前世界革命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的主体是人”的生产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一)创新是引领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马克思在研究了大机器工业生产后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他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2]2018年5月28日上午,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3]

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创新驱动,由此可见,创新是引领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创新发展贯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能够改进劳动资料,提高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效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得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使得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劳动技能和劳动复杂程度,使得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不断得到改善,更有效地发挥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者的作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能够使得劳动本身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形成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使得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更加高效,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社会化的水平,破除发展过程中的梗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大大提高生产力水平.因此,创新不仅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还可以提升全要素的生产力.将创新看作引领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对我国生产力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凝练;也是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举措;更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二)创新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具有能动性的唯一要素.劳动的过程是人发挥主体作用,按照预期目的,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在这里,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使用全部依赖于人的主体作用.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性资源”[4],“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各级领导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用才、爱才、敬才之风”[5].这些论述进一步深化了人的主体作用,强化了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创新的根基是人才,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谁拥有了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谁就占据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梦就是人才梦,就如总书记所说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总书记对于人才的重视,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人的主体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型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二、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分布理论的具体和深化

协调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短板和潜力、部分和整体、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统一.通过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均衡布局,平衡各地区生产力发展要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分布是解决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因素”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都面临着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这个问题曾提出了生产力均衡分布理论,明确提出生产力均衡分布是解决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因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各个地区之间差距扩大,城乡之间对立性加剧.按照他们的设想,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均衡布局生产力来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这里的均衡布局生产力不是指让各个地区的生产力平均化,而是从不同地区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利用资源,发展自身生产力优势.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性和协调性.恩格斯认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省份甚至不一样的小地区范围都存在各类各样的差别,有地理环境上的也有文化习俗上的.人们可以通过文化传播、资源共享将差别降低却无法彻底消除.”[6]这表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平衡,但是存在相对的平衡,社会发展可以均衡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协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我国几代领导集体发展理念的升华.总书记指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7]这表明要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使经济可持续增长,就必须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文明等各个方面,但其内在关键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因此发展必须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避免“木桶效应”,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出短板.如果不补齐短板,整体生产力水平就提不上去,一系列社会矛盾加深,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必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均衡,补齐发展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分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实践手段和发展目标,更是评价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的标准和尺度.

三、绿色发展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发展将自然环境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生产力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自然力也是生产力”绿色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

马克思指出:“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存在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43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存在着双向关系,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改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在改变人.而且,马克思认为,虽然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环境的制约,但是人类始终占据主动权和主导权.他指出:“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8]马克思还提出:“根本上要彻底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只有选择适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方式和发展制度,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现完全变革.”[9]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绿色、和谐发展等概念,但是他在阐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多次强调了自然界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然力也是生产力”的概念.在人与自然环境的本质关系中,指明了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基本立场是以人为本.

总书记结合当前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自然环境形势,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发展,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提升到更高层次.他提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209.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马克思“自然力也是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且进一步强调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将生产力发展与自然界割裂开,应该把生产力的发展维持在自然生产力承载能力范围内.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肯定了自然生态就是生产力,自然生态就是财富.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不仅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所需要的水、土壤、空气、生物、能源等资源,并且给劳动者创造了舒适的劳动环境.绿色发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强调意识主导,它既是理念,也是举措.

四、开放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的延伸

开放发展要求我国提高开放水平,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探索改革开放发展道路的重大实践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生产合作必将从一国范围扩展到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外扩张必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马克思指出:“世界市场的形成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加强了地域间的交往活动,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12]113这指明了随着资产阶级大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革新,行业分工日益成熟,交通越发便利,将缩短生产交换时间、延伸交换空间,使得市场不断扩大,世界市场必然会形成.马克思在阐述资产阶级开辟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产生的破坏旧社会和重建新社会双重作用时,积极阐释了世界市场间接给予落后国家摆脱落后生产力束缚、改变自身发展命运的机会.他指出:“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一切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都被强加进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最终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全球化的趋势具有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市场理论是开放发展理念的起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给开放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马克思并未提出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的作用下,该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现有生产力和技术,摆脱落后生产力的状况,找到自身发展道路,改变国家的前途命运.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发展道路,实现了从生产力落后国家到现在成为世界大国的伟大壮举.开放发展是我国在四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的延伸,同时也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对外开放.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10]211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10]548.开放发展是我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新时期对外开放发展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五、共享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当代形式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当代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是公正.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追求公正.马克思指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13]这里的公社指的是共产主义制度,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首要价值就是公正.

马克思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4]这表明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过程中,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物质极大丰富是实现公正的物质基础;其次,消灭分工和三大差别是实现公正的政治经济结构的社会基础.只有在社会资源和社会成果公平分配和占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了共产主义最高意义的公正.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5]

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当代形式.首先,共享发展是价值分配的方式.共享发展解决了“由谁享有,怎么享有”的问题.“由谁享有”指的是共享的对象是谁.共享发展指出,共享是全面的共享,其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是全体人民,这与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一致的.“怎么享有”指的是共享的方式是什么.共享发展指出,共享是渐进的共享.这就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情况,它与公正的实现基础是一致的,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共享的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其次,共享发展是分配与发展的统一.共享发展是以公正为导向的分配理念,注重解决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共享发展是以共建为手段的发展理念.共享的前提是生产劳动,只有人人参与劳动,共享才是公正的.在人人劳动的过程中,增强人民获得感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共建,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最后,共享发展是一个历史动态的过程.它是由初级共享到高级共享、普遍化共享到公正化共享、机会共享到结果共享、差别共享到均衡共享的不断丰富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改进趋向公正的过程,是实现公正的必经之路和贴合实际的当代形式.

六、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体现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61马克思认为,“解释世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处在世界之外去观看世界;“改变世界”是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拥有世界.“改变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所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从“解释世界”的层面解释了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从“改变世界”的层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着力点.

(一)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

创新发展体现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求,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协调发展体现解决发展不平衡的要求,提出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绿色发展体现了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放发展体现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要求,提出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新格局;共享发展体现了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方法论的要求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五大发展理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五大发展理念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积累实践经验和丰富实践理论.其次,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统一,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后,坚持人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必然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人体地位,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创新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主体由精英向大众转化.协调发展要维护好全体人民的利益,建设全部人口、全部领域、全部区域的小康社会.绿色发展必须着眼于为人民创建美丽中国.开放发展充分吸收全世界人民的实践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总之,五大发展理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平衡分布理论、绿色发展观理论、世界市场理论、公正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1.

[3].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8-05-28)[2018-06-28].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28/c_11

22901308.htm.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文献出版社,2014:34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关于《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73.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8.

[10]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4-07-1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8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4-365.

[15]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5-96.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理念和*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异化的拯救:体育和人主体性的现实困顿和本体超越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视角 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思维,在人与自身、自然及社会三重维度中,探讨主体“窘迫”的实践状态与体育“复归”的现实路径 研究认为,主体因人类逐渐膨胀的功.

2、 将五大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杜宝玲1,王诚勇2(1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023;2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摘要以为核心的党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它是马克思主.

3、 中国梦的形成和意义试析: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 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31820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催生的近代工业革命,使“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 各民族、各个国.

4、 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两条进路与其不同理论取向 〔作者简介〕杨富斌(1958—),男,河北省邯郸市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 〔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两条进路 一条进路是从福斯特.

5、 里夫希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主持人语本栏目三篇文章从独特的视角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刻内涵,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放到历史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性语境之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品格与丰富内涵 肖琼教授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美.

6、 基于五大理念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教育强国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与时代责任 建设高……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尤其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