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信息化教学论文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论文 语文信息化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论文 信息化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化教学论文

关于信息化教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融合的特征和原则基于典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析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信息化教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5

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融合的特征和原则基于典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析,本文是关于信息化教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教学模式和信息化和融合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摘 要:在分析新型Webquest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和智慧环境下的互动教学等典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特征,并从典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提炼出信息技术有效应用需要遵循的必要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辅助性原则、情境性原则、*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融入;信息化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11-0079-04

收稿日期:2018-09-19

作者简介:余艳(1981-),男,武汉大学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蒋立兵(1982-),男,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蓬勃发展,信息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技术融入教学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见,有效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价值追求.但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实然状态与应然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矛盾.一方面,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得到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的热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1研究问题的提出

1.1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全面走进课堂教学,并且受到了政府、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空前关注.首先,国家颁布系列政策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2010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014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其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项目促进技术融入教学.2003~2007年实施的“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8月,“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远程培训项目”正式启动,以网络为主要手段,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2010年,“国培计划”在全国全面展开.再次,学校和教师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全国大中小学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受到了学校和教师们的广泛关注.例如,中关村二小利用信息技术克服多校区办学的难题,实现不同校区间的统筹管理与同步发展[1].再如,徐州让教学改革搭上信息技术“快”车,实施“学讲计划”借力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彭城课堂”驱动泛在化的学习方式变革,依托“云教育”开辟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2].

1.2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不尽人意

何克抗教授在第30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上作主题报告时说:人类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并在经济、军事、医疗等领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力.但令人遗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成效甚微,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更谈不上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无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可谓轰轰烈烈,都先后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强调教学应用阶段,并都在巨额投入之下建成了一定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世界各国下如此大气力,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然而2009年美国教育部对2万多名中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美国中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上的能力与30年前并没有明显的差异[3].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不少教师也经常表示:信息技术并未实质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

纵观技术进入教学的发展史,较为经典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有:Webquest教学、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智慧环境下的互动教学等.

2.1新型Webquest探究教学

1995年,美国学者伯尼·道奇将Webquest定义为:一种以探究为取向、利用Web上的资源来开展主题课程的教学活动.在Webquest中,通常要给学生呈现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问题;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来自Web上的资源,要求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设计出“创造性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方案.Webquest往往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特点,并且主要在课外开展,周期较长,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很容易给学习者带来信息迷航.美国学者Jo Allan 和Mark Street为了防止学生网络迷航,对Webquest的基本步骤进行创新,提出了新型Webquest.该模式增加了“知识聚合”活动,即让学习者对主题进行讨论、对已有知识应用与融合、激发学习者批判性反思,形成“情境—知识聚合—团队—任务—资源—总结—分享评价”的新型Webquest 教学模式[4].国内学者们也纷纷针对Webquest的缺陷对其进行改进,希望将其应用于课堂信息化教学之中.张攀峰、樊旭(2008)构建了改进的Webquest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3个阶段:自主探究阶段、合作探究阶段、评价总结阶段,如图1所示[5].其中自主探究阶段包括:情境创设、呈现资源、探究发现三个部分;合作探究阶段包括:阶段展示、合作任务、小组探究、小组资源;评价总结阶段包括:学习评价、学习总结.

2.2技术支持下的混合教学

对混合教学的一般理解是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和在线教学方式的结合,即教师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6].混合教学试图发挥面对面集体授课、远程在线学习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授课、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在线教学、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协作式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在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是资源建设者制作好提前放置于互联网上,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自定步调地进行自主学习.余胜泉教授认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发展性教学评价4个环节构成[7];黄荣怀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是由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四个关键环节组成[8].笔者依据以上观点,形成了技术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2.3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外自学微视频代替教师的课内讲授,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合作、答疑.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知识内化则通过课堂上的协作互助来实现.翻转课堂主要包括3个阶段:课前自学阶段、课堂内化阶段和课后升华阶段.课前主要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学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初步完成知识的接受与理解,遇到问题可通过面对面或利用社会性软件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同时记录尚未解决的问题呈现给教师,便于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解或组织讨论.课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演示,接着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教师给予辅导;探究结束后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与自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有争议的问题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讨论进行梳理总结,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课后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同时辅以反思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升华.笔者基于自身翻转课堂的实践经验,设计了融入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2.4智慧教室下的互动教学

笔者从参与的智慧教室教学改革经验和对相关参考文献的分析,形成了“基于智慧教室的互动生成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智慧教室下的互动教学基本流程”也分为3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生成——课后检测补救.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为:接收任务——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反馈问题,教师对应的活动为:呈现任务——推送资源——提供测试——收集问题;在课中互动生成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为:自学展示——小组互学——班级互动——当堂训练——学习迁移,教师对应的活动为:确定起点——呈现问题——引导生成——及时评价——提升讲解;在课后检测补救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为:课后练习——补救学习——拓展学习——总结反思,教师对应的活动为:评价反馈——提供支助——拓展资源——教学总结.

3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的共性特征

虽然不同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存在着差异,但仔细分析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本文分析以上典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发现: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具有5个共同特点.

3.1教学情境生动自然

“教育即生活”,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课堂教学不可能都把学生都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信息技术所创设的虚拟情境能够弥补当前课堂教学脱离生活的问题.教师可有效地利用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可视化地呈现学科的重难点,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寓教于乐、易于理解,同时还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已有相关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的意义建构.另外,教师通过虚拟教室、虚拟社区、微观世界等技术创设逼真的虚拟情境还可促进学生对复杂内容、抽象事物的理解.例如在智慧环境下的互动教学中,利用微观世界的虚拟情境呈现原子、分子运动过程,能够将学生带入到逼真的教学情境之中,促进知识的深度建构.

3.2内容呈现清晰易懂

清晰的内容呈现、有条理的讲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内容,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容易,在有效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清晰、易懂,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寓教于乐,易于理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比如在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翻转课堂中,利用动画呈现活塞运动与点火的时序关系,不仅可以反复播放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现完整的过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时对关键内容的深度理解.

3.3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逼真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信息呈现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二,本文所分析的四种信息化教学都属于“学习中心课堂”,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多样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4教学对话和谐

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越来越迅速便捷,学生可以极其方便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内容,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扩展了师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能够为师生交往创设平等的环境与条件.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学科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供给着,只是为学生获取知识、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协商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由于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在客观上为创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了条件,这就使得教学中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平等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3.5教学过程互动生成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教学情境、评价工具都可能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创造、实现互动生成”的条件和手段.第一,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路径进入教学,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互动生成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二,信息技术作为交互工具为互动生成提供了手段.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更为方便,尤其是数字化教学信息的传递更为快捷,这无疑促进了教学互动.第三,信息技术所创设的逼真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启发学习者拓展思维,为互动生成提供了环境条件.

4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的基本原则

尽管在不同的信息化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各不相同,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依然有一些基本准则.因此,有必要从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提炼出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原则,供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参考.

4.1*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的*性原则是指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尽量规避技术给学生、给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让信息技术发挥其正面教学价值.要做到*学原则需要通过教师的职前学习、职后培训、教学研讨等多维路径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让教师能够辩证认识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的双重属性,防止技术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学生的信息*教育,关照技术应用的*品性.

4.2必要性原则

课堂观察发现,很多信息技术应用异常热闹,技术与教学似乎进行了融合.但仔细端详发现,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并未实现,当问及学生是否掌握了学科内容时,他们表现出一脸茫然.这时,有必要提出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原则”,即只有在教学中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才使用.何为需要使用信息技术?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就是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就难道达到预期的效果、效率或效益,具体地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否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如果不能将信息技术与三维目标建立明确的关联,那么就需要认真考量教学是否真的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了.

4.3适宜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不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的现象,比如技术应用不符合学生认知特征、不适合学习内容、不适合学习目标、不具备客观条件等.适宜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的选择类型、应用方式、应用时间均符合认知规律、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科特点、具体情境等,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效率或效益,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适宜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选择合适的媒体类型.如在二元二次方程学习中,传统板书的方法最好,使用幻灯投影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二是选择合适的应用方式.三是选择合适的应用时间.教师们经常使用视频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果选择的视频的内容和时间比较恰当效果一般比较好;但是一堂课如果播放15min视频来创设情境,显然喧宾夺主.

4.4辅助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但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理念一定是没错的,辅助性原则指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以教学需要为准.尽管我们现在大力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期望信息技术能够与学科内容、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但是在讨论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时,教学依然处于主要地位,技术处于辅助地位,技术一定是为教学服务的,任何脱离“服务教学”的技术应用都是不合理的.

4.5情境性原则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创设逼真的情境,弥补符号学习剥离现实情境的问题.情境性原则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符号学习与生活情境的关联,帮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情境需要根据内容和学情的需要进行设计.

4.6经济性原则

任何媒体的使用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我们在教学中选用信息技术的过程符合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就是选用媒体的概率是由媒体功效和媒体代价来决定的,尽量选择那些功效高、成本低的媒体.美国传播学专家施拉姆根据经济学的“最省力原理”提出了“施拉姆公式”,即:媒体选择概率(P)等于媒体的功效(V)/媒体的代价(C).其中V主要是指教学媒体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功能和效率,主要包括: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拓展思维视角、唤醒已经有经验、清晰呈现内容、直观显示过程、高效阐释原理、提高学习体验等.C主要指使用媒体所需要花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依据“施拉姆公式”,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总之,近年来,信息技术虽已较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应用效果却并不明显.分析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特征与原则,对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刚.中关村二小:多校区同步优质均衡[N].中国教育报,,2016-3-4.

[2]张二君.江苏徐州:让教学改革搭上信息技术“快车”[N].中国改革报,2016-2-29.

[3]王庆环.“乔布斯之问”问出什么教育问题?[N].光明日报,第8版,2015年12月08日.

[4]SCHRIRE S. Interaction and cognition in asynchronous computer conferencing[J]. Instructional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 Cognition, 2004,32(6):475-502.

[5]张攀峰,樊旭.网络探究学习模式(WebQuest)的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65-69.

[6]赵磊,朱泓,马红亮.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17):50-55.

[7]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育,2005(10):50-56.

[8]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9]蒋立兵,陈佑清.教师教育课程开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以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教学”的建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46-49.

(编辑:徐丽娟)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教学模式和信息化和融合方面的信息化教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信息化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 朱小庆(江苏省兴化市昌荣中心校,江苏 兴化 225700)【摘要】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使小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知识和技巧,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1 突破重难点,把握数.

3、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践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如何上好这门未列入高考科目的必修课,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

4、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乌日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六中学,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4400)  【摘要】学校主要是以教学为主,而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主 因此,要想教学质量得.

5、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十分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

6、 农村幼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的策略 摘要中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学前教育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农村幼儿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从而提供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