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探略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0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探略,本文是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生态文明和视域和马克思主义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文/戴文静

摘 要:随着国际环境及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通过对自身的反省并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重大意义.高校建设是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生态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生态文明长足发展离不开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的现实指导.在国内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自然和文化两个维度出发,结合江苏大学的实际发展需求,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价值指向的和谐校园环境,营造以生态化思维方式为主导的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切实推进高校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维度;文化维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英语课程的国际化——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EAP)课程体系建设”(B-b/2013/01/023);“基于学习投入度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驱动完善机制研究”(B-b/2013]01/016)研究成果.

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生态”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包括生物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密切相连的纽带.后用于指涉诸多美好事物.“文明”作为独立词汇使用的历史也大约已有2000多年了.如今,“文明”被定义为人类创造,特指精神财富总和.文明是人类的一种思想观念,这种观念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并不断进化成的一种人类的本性.当前,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界定,众说纷纭.学者们指出,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实践成果,是建立在人们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的,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旨归,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种新形态.

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涉高等教育体系自身的发展,且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追溯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可以发现,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出现了“生态文明”这个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章,并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

其中,“美丽中国”这种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引领着中国的未来发展,它要求实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个人之美的有机统一,而要实现统一,其前提就是人的态度和行为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己负责.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相当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群体,对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具有示范性乃至决策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江苏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逾百万,然而高校文明建设却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因此,深化高校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它直接影响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并决定“美丽中国”旨归的落实.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工业文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从更深层面破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如何完善这种关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全球化生态危机,并着手深入研究生态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源自西方的学术话语,如何建构才能超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使其适应中国当前的社会制度和体制,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基本现实,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领域的形而上研究,它有效地结合了生态学与哲学,其学术旨归是探赜生态问题的源头,彻底消灭生态危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掀起了绿色环境保护运动的,并初步实现了哲学生态学转向.20世纪80年代,本·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七章正式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著名论断,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生态哲学理论体系.这期间,莱斯的《自然的控制》和《增长的极限》、高兹的《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哈维的《资本的极限》等尝试从更深处挖掘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源.他们认为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幕后黑手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带来的不断控制自然的意识观念,这种观念是为了满足人类无休止的.

与此同时,这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还构建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上的生态文明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中引入“自然维度”和“文化维度”.生产力的发展决非技术关系所能单独决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内化于社会劳动中,同样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态马克思主义既应考察社会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矛盾,也应考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矛盾.即借助技术支配自然,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实现“第一自然”向“第二自然”的转换,在“第二自然”中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一方面指出了未来社会的必要前提是合理地协调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但另一方面却承认自然的限制是共产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所以“文化维度”是“自然维度”的合理且必要的补充,两者协同发展、相互补充,才是营构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高校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

(一)自然维度:以生态文明观创建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体现在自然维度方面,即营构共同发展的长效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呈现以育人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这同时也是校园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

生态马克思主义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其中第三个途径是建立新的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控制使人类疯狂追求物质财富和破坏自然的大规模技术的使用,以开明的人类利益为根据,尊重自然的本性和多样性,使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的道德进步和全面发展.在此理论观照下,笔者认为,建设和谐向上的校园生态环境,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首先是合理利用土地,充分考虑土地适宜度和土地承载能力,这需要在校园生态规划中考虑并体现出来,即综合全面分析土地的水文、地质、地貌、生物、人文等特征,控制校园用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扩展规划,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北固、梦溪和中山三个校区,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安排.其次是营造生态和谐的景观.这可以考虑将学校建设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持校区生态稳定性,应建设一些花坛、小桥、假山、亭台、长廊等人文景观,做好道路、教学楼群及周边的美化、绿化工作,使学生们有一种到了江苏大学就有回归第二故乡的亲切感.绿化既要与布局建筑相得益彰,又要保持四季常青,春色满园,体现当代生态大学城的风范.如今,校内植被的四季多样化已初步显现美态,但还要加强校园环境景观的文化内涵及人文价值,使其兼具艺术感及人文性.此外还可适当扩大校内植物园的规模,打造江苏大学校园景观特色,使其成为学生们课外学习及义务劳动的好去处.最后是建设绿色建筑.鉴于目前江苏大学校园景观现代气息浓郁,但是历史厚重感不强的实际,可以考虑采用古今互通的原则,适当复原及保留学校原初部分建筑群,以显示其校园文化传承的源远流长.校园建筑要结合自然、人文来建设,要能够合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能够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并结合大学校园人的行为特征和内在特征来建设.例如室内供暖和供电系统采用太阳能、风能或生物能等新兴能源以取代耗能较大的空调,用水设施采用高效节能的净水设施等.建筑本身也是一种美学艺术,高校建筑设计应融入“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观念,营造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以培养具有健全生态意识的大学生.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他们潜心读书的愉悦之地,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外,内生态的状况不仅是高校生态文明的环境之本,也直接决定着校园环境质量的高低.高校应通过宣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唤起广大师生进行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师生应争做“生态人”,树立尊重和保护自然,促进生态循环发展的生态观.如可以通过海报、社会团体活动、班级文明建设评比、校园网络平台等多形式、多模态的方式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生态观,并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自律感,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以最环保的资源消耗形成良性发展的校园风尚.这一点和文化维度的构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文化维度:以生态化思维方式营构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还体现在文化维度方面,即以生态化思维方式营构以人为本的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生态学视角看,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生态系统,而大学又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人是大学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人的教育教学、生活消费等都是在继承和创造着自己的文化.生态化思维方式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高校建设与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步,从而使高校能够得到长足、可持续的发展,并成为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和思想库,为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因此,营构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体,这需要高校生态系统主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作为实践和传播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教师必须帮助其形成平等的生态意识,以及理解人、关心人、互敬互爱的优良品质.此外,也要不断弘扬群体创造意识,提倡在人际交往中要强调平等交流与诚意合作.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引导他们从和谐的生态观出发,处理好环境、个人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自觉转化成实际的社会活动,实现师生和谐共处、低碳环保校园的长效态势.

对于教师而言,平等而坦诚的学术思想的交流,有利于营造平等的学术交流氛围.在不断的思想交锋中,有利于超越自身的狭隘与惰性,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的团队意识.在进行校际间乃至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平衡好院际间的学术讲座的数量,尤其是工科为主的院校要深化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讲座的学术内涵,以提升综合性大学的整体质量;加强五棵松讲坛和名人大讲堂内演讲者与听众的堂上堂下、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这样便会形成对共同志向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自由,兼容并蓄”学术春风的盛行,有利于江苏大学科研型综合大学的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生态马克思主义正确揭橥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者间的辩证关系,是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如何实现和谐共存而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它有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文明观创建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以生态化思维方式营构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开拓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高校作为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应从软、硬件两手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应将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人”作为其生态教育的长效机制.唯如此,才能发挥其教育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功能,进而使产生的生态利益惠及全社会,并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戴文静,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李光远

该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生态文明和视域和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现代性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齐承水【摘 要】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虽未明确提出现代性,但是这些经典著作却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是建立在哲学思维变革的基础上,并以对资本逻辑的阐释为核心而展开的,其价值旨归在于促进.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所以,生态自然规律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够任意.

3、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国际领导力问题探析 摘 要 国际领导力是国际行为主体间的引领性影响力,具有源于实力又高于实力的相对独立性,是由社会主体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社会历史现象 它具有主体间性、博弈性、引领性、建构性、过程性特征,涉及政治、经济、.

4、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内涵应当在教育观念上做到尊重主体、理解主体和发展主体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应当将尊重、关心、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注重培育学生成为.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和 ■欧泳敏/广西师范大学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阶段,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本文中,我将从.

6、 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王新兵 裴西宏(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摘 要新工科具有新视角、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标准的本质特征 它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