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河洛文化论文 关于河洛文化的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希腊悲歌之特洛伊之战参考文献 结合弗洛伊德自我写论文 纳兰性德文献综述 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主义参考文献 立德参考文献 德国史论文题目

弗洛伊德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弗洛伊德的作家创作机制理论探析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弗洛伊德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8

弗洛伊德的作家创作机制理论探析,该文是弗洛伊德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弗洛伊德和作家和机制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文/蒋丽霞

摘 要:20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启了心理学艺术学研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心理结构说、本能论、释梦以及“性欲说”诸理论为基础,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艺术文本解读中.弗洛伊德通过对詹森的《格拉迪瓦》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的精神分析解读,从中发现了创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动力机制及过程:从压抑的本能冲动出发,通过一些技巧和题材的运用,产生与“白日梦”同质的作品,使创作者和读者获得一种美感享受.

关键词:弗洛伊德;作家;文艺创作;白日梦;快感

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关注文艺创作和阅读鉴赏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解决文艺和美学问题,由来已久.而20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无意识理论、性欲论和释梦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艺术创作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开启了心理学艺术学研究的新途径.“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形成理论首推弗洛伊德的执迷不悟.当它成为当代心理学的最重要学派之一后,对哲学、艺术、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乃至神学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影响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弗洛伊德认为,作家进行作品创作就是将受压抑的经验和愿望在幻想中通过创造作品而得以转化,作家通过创作完成或实现其潜意识的升华.具体而言,作家通过改变或伪装来减弱自己利己主义的“白日梦”,并且在表达他们的幻想时提供“纯粹形式”的美的享受,即“预先产生的快感”,来使读者心灵深处产生更为巨大的快感.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美感与快感的产生过程.作家在创作之初受“快乐原则”的启发,释放被压抑的本能冲动,产生创作的冲动;作家运用具有美感的形式来创造美的艺术品,同时使读者在作品的欣赏中受到美的感染,消除精神上紧张状况,甚至让我们羞于启齿潜意识以“白日梦”的形式出现,跟随作家体验实现自己不能的快乐.“因而艺术想象与白日梦近似,都是力比多转移的结果,并通过作品,将这一经过升华的原始传达给同样是被压抑得无可无奈何的读者,以使其无意识中最活跃的冲动,同样在精神世界中得到满足.”

一般来说,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理论以通过艺术的外在幻象看到稳定的和被压抑的内在真实为宗旨.作家的“创作灵感依赖于艺术家通过回忆和认知去挖掘已失去的儿童期想象和灵感的能力.艺术家和诗人的得天独厚之处在于他们比大多数人少受文化中压抑因素的制约,因而具有这种能力.用弗洛伊德的话说,他们有‘压抑的弹性’,意思是艺术家更容易进入童年经验的宝库.”它们是对旧有的、幼年的愿望的回归.弗洛伊德并把这些愿望归属于无意识系统.关于无意识及其作用,弗洛伊德有过明确的概述“无意识初看之下只是一种确切心理活动的神秘性质.现在它的意味深长多了.它是一个符号,显示此一活动带有某一种精神范畴的性质,而这种范畴我们是通过其他重要的特征而得到了解的……无意识的指示价值远盖过它作为一种特质的重要性.”19弗洛伊德指出,无意识中最强有力的是性的冲动,即“力比多”.由于受到意识的监视和压制,“力比多”平时只能被囚禁在无意识深处不被察觉,一旦压抑稍懈,它便会喷涌而出,或成为平衡失调的精神病人,或根据升华原则,以一种社会所能许可和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和艺术便是这样的可以被接受的形式.

弗洛伊德写于1906年的《论詹森(格拉迪瓦)中的幻觉和梦》的文章中就明确提出詹森小说《格拉迪瓦》主人公的行为始终是受了幼儿时性欲的无意识支配.在小说中,德国作家詹森讲述了一位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哈诺德在工作中迷上了一尊古希腊美少女的浮雕,并取战神马尔斯姓氏Gradivus,给雕塑取名格拉迪瓦,并把她从德国带到古庞贝城.哈诺德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中亲眼目睹了公元79年庞贝城的毁灭.他突然看见格拉迪瓦在自己身边.很快哈诺德便发现格拉迪瓦并不是什么什么庞贝城的公主,其实就是自己早已忘却的童年伙伴佐伊.小说的爱情主题在弗洛伊德这里变成了童年被压抑情结的回归:小说中表现的是主人公从童年时就开始有的性欲的幻想,而这个幻想随着童年时代的结束便被尘封忘却了,然而这个幻想实际上并没有丧失,只不过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了.这样的一个幻想后来被艺术作品唤醒,并最终于得到实现和满足.很明显,如果从艺术创作手法来看,庞贝古城、少女浮雕像以及童年伙伴佐伊等都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作为意念群很好地表现了作为心理过程的潜意识整体.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弗洛伊德把艺术家和作家的艺术创作活动界定为力比多的升华.“弗洛伊德本人视创作为被压抑的性欲的无意识的升华过程,作家的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便在复杂的内在精神机制的自动调解下,向新的活动转移.”[1”这里的升华其实就是力比多不以自己的本来面目——性本能冲动出现,改变自己的对象和目标,以文艺、科学或宗教的面目出现,在高尚的精神活动中释放本能的能量.而经过本能升华的艺术作品,也因为自身不再具有本能的性欲内容,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们可以接受并珍爱的文艺作品.因此,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就是个人(包括艺术家)艺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人类的文明成果就是“力比多”升华的结果.

在<作家与白日梦》里,弗洛伊德提出了游戏作为艺术创作源头的主张.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康德,甚至更早.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指出,自由作为艺术的根本特点,与游戏相通.“艺术也和手工艺区别着.前者唤作自由的,后者也能唤作雇佣的艺术.前者人看做好像只是游戏,这就是一种工作,它是对自身愉快的.后者作为劳动,即对于自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例如工资)吸引着,因而能够是逼迫负担的.”

而弗洛伊德是在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进而去认真分析儿童游戏的.他认为儿童就是在游戏的幻想中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的.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象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们用使他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长大成人后,个人就停止了游戏,他的自我发展起来,本我的快乐受到抑制,但是游戏中体验过的快乐确从未被抛弃,这时就开始了幻想,所谓的“白日梦”便是代替游戏以便能够继续体验这种快乐的方法.成人时不时地利用想象力进行幻想,这多少有些类似创作的活动,创作家更不必说,他们就像儿童那样怀着极大的热情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作家的所作所为与玩耍中的孩子的作为一样.他创造出一个他十分严肃地对待的幻想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幻想的世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同时又把它同现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因此,弗洛伊德断定:“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幻想,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身上.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如果一个人的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那么他必定会通过幻想去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

分析弗洛伊德的作家创作机制理论,不能不谈他关于艺术创作和梦的关系.弗洛伊德把压抑作为他的整个精神分析结构的基石,并把它的作用限定为“抵制和拒斥一些事物进入意识”以避免痛苦,而那种因为而起的压抑,尤其是对与人的道德和审美价值截然对立的性的压抑,会以梦的形式出现.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具有特殊的身份,它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它既是从无意识深处派生出来的潜在梦思,又以明白的内容显现于意识的表面.梦与作家创作具有以下相似点:

(一)艺术创作和梦都假定了对现实的脱离.艺术家和做梦者超越了环绕他们的日常世界,创造了一个不现实的世界并生活于其中,艺术家通过他的艺术创造也像做梦者一样满足他的被禁忌的.艺术品和梦二者都源于婴幼儿期的.艺术家原本就是一个从现实转过身来的人,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不能同放弃本能满足的要求达成协议,因而,他要在幻想生活中同他的爱欲和进取心充分游戏.但是他找到了一条从这个幻想世界重新回到现实中的路,他用他的天才把他的幻想定型到一种新的现实中,人们只好承认它们是实在生活的有价值的反映.通过他的幻想,艺术家影响实在生活本身.艺术创造通过最初的失去现实而回复到现实.这种回复的实现是由于艺术的可传达性.

(二)艺术创造和梦的形成的过程大体是相似的.出于婴幼儿期,艺术和梦二者都涉及到凝缩( condensayion)、移位(displacement)、表象(representation)和再度校正(secondaryrevision)的过程.就作家个体来说,文艺创作是作家对自己童年受压抑人生经验的回忆.弗洛伊德通过分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来证实这一点.它不仅是一幅肖像而且还是达·芬奇早期童年生活的回忆,因为他糅合了他的母亲的动情的微笑,这种微笑早熟地激发了他的爱欲冲动.当他在壮年遇到一个微笑的女人时,唤醒了他对生母“无限温情的允诺和同时存在的邪恶的威胁”的微笑的记忆.现在他可以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弗洛伊德认为,达·芬奇的艺术想象、主题的选择、绘画风格都受到儿童时代经验的极大影响.

可是,尽管有这些相似,艺术创造和梦之间仍然是不同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艺术创作是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指引下的有意识的过程,而梦却永远都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

上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弗洛伊德和作家和机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弗洛伊德本科毕业论文弗洛伊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生态探析 1 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早期,弗洛伊德研究的是以无意识、意识为基本内容的二部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分意识层和无意识层 他指出“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

2、 天才和完美评弗洛伊德的《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文 丁大同毫无疑问,达· 芬奇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的天才 当人们评论达· 芬奇的天才时,一位学者说“达· 芬奇像一个在黑夜中醒得太早的人,这时其他人都.

3、 弗洛伊德原理下动画的异质空间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由心理而社会,由心理而艺术的人本擘析,其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更有着强烈的对于影视艺术作品的规训价值 即便是作为一位朴素的心理字家,亦会在其精神分析领域为包括文艺在内的整个.

4、 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摘 要本文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说为理论基础,旨在分析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阶段性变化,从最初的堕落到最后的升华,人格在本我与超我中数次转换,人性游走于二者之间,历经数次挣扎,最终皈依道德.

5、 自我的救赎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时间悄悄的嘴脸》中的艾莎麻利 摘要时间悄悄的嘴脸以艾莎麻利和哈里的矛盾冲突及其最后的和好为主线,讲述了玉王人格转变过程中的撕裂与挣扎,本文笔者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主人翁艾莎麻利坎坷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艾莎麻利;本我;超.

6、 解读弗洛伊德、梦和意识 摘 要弗洛伊德被称为20世纪影响巨大的著名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哲学、美学、艺术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众多研究领域开启了新的大门 在对于梦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发现了梦和意识之间微妙的联系,并建立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