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文化输出战略论文 中国文化和抗战的论文 中国文化安全论文 cajcd格式中国文化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2500字论文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中国文化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从概念隐喻来看中国文化中的教育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中国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1

从概念隐喻来看中国文化中的教育,本文是关于中国文化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隐喻和来看和概念相关论文范例.

从概念隐喻来看中国文化中的教育

段慧茹

内容摘 要 :中国叉化中有很多关千教育的隐喻,本文采用莱考夫(Lakoff) 和约翰逊(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一些有关教育的陪喻词语.隐喻中概念通常从可及 性较强的概念眳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揭示这一认知过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 了解教育这一过程.

关键词 :教育 隐喻 映射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即使是经历文化沉淀的俚语或习语.自从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隐喻就更多的被认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和手段关于这一研究随之快速发展.隐喻不仅存在千语言中,它还存在千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

教育与其他行业不同,是塑造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师生思想沟通与交流为主.由千思想与精神的抽象性,尤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与表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关于“教育”的表达基本上只能是隐喻性的.因此本文试图运用莱考夫与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来详细分析和阐释有关教育的隐喻.

一概念隐喻理论简介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是“传统的隐喻观”的一次重大改变,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隐喻的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对于隐喻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早年,他专注于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系统隐喻.1987他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理想化)”,指出在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过程中映射的重要作用,该模型在目标域的推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理想化认知模式”,即从巳知的认知结构中搭建的认知完形结构(认知领域).它反映了说话者对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某一领域经验的理解.我们在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之后通过对源域的巳知认知可以推理出目标域类似的结构形态,进而对目标域有一个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从隐喻、源域、目标域、映射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等认知概念出发,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使我们对隐喻的推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给我们对隐喻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正如Lakoff所说,“隐喻不仅是语言问题,而且是一个思维和推理过程.语言是第二位,两个域之间的映射是第一个.通过映射,我们可以利用源域中的语言和推理的形式结构构造目标域中的概念”.(Lakoff,1993:208)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映射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两个不同的事物具有共同关系结构的映射基础上,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相关概念才得以形成类似的关联,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两域间的映射组件中进行扩展并推导.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和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是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本质,从一个更具体的熟悉的领域(源域)抽象域的映射来理解和体验更加困难(目标域).其心理基础是抽象意图图式.

二教育隐喻的认知阐释

如何来定义概念隐喻?Lakoff和Johnson有两个标准 :一是本体和隐喻属千不同的活动;二是应用的部分特征性(LakoffandJohnson,1980:84).

生活中有许多关千教育的隐喻,美国哲学家杜威“教育即生长”,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教育不仅要看到树木还要看到森林”,中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等.本文就“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一隐喻展开来进行阐释.

隐喻是以目标域和源域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的意义转换.在隐喻“教育是农业而不是丁业”中,源域“农业”和目标域“教育”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有助于我们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农业领域来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教育领域.

在这一隐喻中,教育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加工、制造的过程,一个人(生命)的成长,与农业里植物的成长有很大的相似;在成长过程中,它不是在现有材料以及工艺的条件下进行凋配而成,生长的好坏,不是某一孤立的要素决定,而是很多自然因素与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农业中,这个成长过程很难做具体的专业分工,它具有整体性,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作为教育的对象还是农业的对象,成长的结果都是不可能按照事先确立的标准批址生产,接受同样的阳光市露,同样的教育,成果却可能大相径庭.

教育这个生命的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无法替代的,正如植物一般,无论成长的好与坏,生命的成长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家长、老师或同学都是无法替代的.生命的成长过程,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但也需要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需要空气、阳光、清风、市水、养分,需要整体的和谐,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元素,同时它也是不可预设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考试中学习,犯不同的错误,经历从幼儿同到大学毕业不同的学习阶段甚至人生的各个阶段直至死亡,犹如庄稼要长得更好,享受阳光币露同时,也可能经历干旱洪滞自然灾害,需要不断除草跷水、施肥、防虫、修剪间苗等.正如虫子是庄稼成长历程中的必须经历一样,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做—名会”捉虫”的园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错误与困难,创设有助于生命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教师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角色.将教师比作“园丁”,这种隐喻在农业时代很流行.老师是园丁,学生是鲜花老师对自己分配的对象倍加珍惜,勤奋工作,细心呵护,使之菹壮成长.“老师是园丁”在这一隐喻中,我们可以映射出:学生的成长环境为田园式的宽松环境,学生的多样性为植物/花朵的多样性;学生的发展为植物的发展,在明白了园丁在整个园艺中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这一隐喻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作用,同时,它也有缺点,如教育阶段的不可逆性,教育的不可修复性(季节与时令),存在竞争与淘汰(间苗),有外在的于预或强制性(修剪)等.在英语中,也有不少有关教育的隐喻,如E-ducationiswritingonblackpaperortablet;Educationispilingupgoodsrnwarehouseorstore;Educationiining;Edu-cationiseatinganddrinking.EducationisonaJourney等.在中国,我们也有教育是选择鞋子,教育是打庥将教育是找水源等等.上述和“教育”相关的结构隐喻,都是从人类熟知的活动来强调和说明教育的不同侧面,从而使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认识"education"的全貌.之所以会有这些隐喻,也说明了人类隐喻思维以及认知方式的丰富.

自然界是如此的纷繁复杂,人类的认知却是有限的.人们用隐喻思维以较简单的方式表达复杂的事物或情感.隐喻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认知工具.在隐喻理解中的推理机制时,我们可以灵活使用这两种理论,根据有限的语言提供的线索,对动态推理认知语境密切相关,从而更好地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和解释隐喻现象.

参考文献

[1]Lakoff.G.and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J.ChicagoandLond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汪少华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3]袁红梅.浅析英汉基本情感概念中的事件结构隐喻[J].现代语叉·下旬语言研究,2013,(10)

[4]赵惠霞论隐喻思维在叉学中的表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

[5]谢维维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7)

[6]谢丽芝.汉语四字成语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

[7]郭淑伟概念隐喻的重新识解及其哲学基础[J]学术探索,2012,(3)

(作者介绍段琶茹,全肯职业技木学院讲师,专业方向应用唔言学、语言教育)

小结:本文是适合隐喻和来看和概念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中国文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路径 摘要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灿烂辉煌,但是在近代受到各种影响,如列强入侵,内战,西方文化涌入…… 而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大力发展,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在文化的传播上却显出一股颓势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

2、 《中国式离婚》和《消失的爱人》中婚姻概念隐喻的对比 基金项目本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gxunchxzs2016055资助 摘 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认为是现代隐喻的开端 婚姻因为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一直以来难以得到完美的定义 本研究选取美国.

3、 中国想象和想象中国:略论美国华裔戏剧经典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引言自20世纪上半叶起,现代美国戏剧一直处于世界戏剧创作的前沿地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这与其对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广泛吸收、借鉴密不可分,其中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和品格为美国现代戏剧注.

4、 论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外传播 陈文胜,孙壮珍(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摘要文化软实力的跨国传播已成为全球文化生态的表征,而跨文化传播研究不能忽略文化交往与变迁过程中媒体的角色与功能 社交媒体作为新媒体翘楚,在国家文化软.

5、 中国文化的诗和酒 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幅彩卷,那诗和酒便是画中的线条,缺少了线的画便丢了灵动美如果传统文化是浩瀚的星空,那诗和酒便是无尽的黑幕,缺了暗的反衬,光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如果传统文化是一泓清流,那诗和酒便是一滴.

6、 立足当下,才能通向文化的未来2019年度中国文化图书盘点 文化研究是20世纪中后期波及全球的研究思潮,是有着现实关切和人文关怀的知识学术实践,是政治热情在笔尖的跳动 文化研究学者从来都不只满足于知识的生产,而是力图通过知识来参与现实,激活危机诉求,进而改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