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偿债能力分析论文 偿债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提纲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开题报告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质疑能力参考文献 盈利能力论文答辩问题 课外阅读能力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能力的论文总结

质疑能力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质疑能力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9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是质疑能力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新课程背景和质疑能力和培养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县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746010

【摘 要】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质疑能力;原因;途径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也就是提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平时是否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可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

1 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

1.1 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人.有的学生学习化学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对化学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透彻的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提一些简单的、肤浅的问题.

1.2 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思维的过程,有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很难将已有的现象和其它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因此,提不出问题.

1.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教师提问题,因此,即使有问题,他们也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教师和同学提问.

1.4 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是否敢向教师提问与教师个人的性格、品质有关.通过调查发现,太过严肃的教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是本来就有点胆怯的学生更加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2.1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有学者曾说过:“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对化学现象或作业练习存在疑问,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并对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给予积极充分的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粗浅的,教师也应给予积极的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教师应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构筑答案.

2.2 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人们头脑中的创新思维是人们一切创新活动的“骨髓”、“基石”.化学基础理论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它是建立化学学科思想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却包涵了深奥的化学规律.例如通过“二氧化碳通人石灰水”的实验,要求学生解释:1.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 2.为什么鸡蛋放人石灰水可保鲜? 3.长期存放的石灰水为什么会变质,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4.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盆,墙壁为什么会反而更潮湿? 5.为什么建筑工人在没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上一层土? 6.怎样除去二氧化碳等.这些问题都体现了CO,与Ca( OH)2反应的实质,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CO2与Ca( OH)2的反应本质.正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提出了问题,进而解决了问题.

2.3 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中,不管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索”实验,学生都可以从中提出许多问题,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实验现象,很可能蕴藏着深远的化学内涵.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并得到重大发现.例如,在《氯气与水的反应》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的实验进行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氯水中何种物质起漂白作用的,演示实验:出示一瓶氯水,将红色纸条放人氯水中,(1)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氯气有漂白作用,有的学生说氯水有漂白作用.问究竟氯气有漂白作用还是氯水有漂白作用?请设计实验来说明,学生纷纷提出设计方案,根据学生的设计,教师演示:把一端浸湿的红色纸条放人一瓶干燥的氯气中.由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问:为何氯气无漂白作用而氯水有漂白作用?学生推理:这说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新物质.氯气与水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后,设计一系列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而其具有漂白作用是由于生成了次氯酸的缘故.问:是否所有的氯水都有漂白作用?久置的氯水为何没有漂白作用?为何次氯酸有漂白作用而盐酸无此作用?这种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既能在学生意识中创设探索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愿望,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又能在学生的思路堵塞时起到点拨作用.笔者认为该事例足以说明实验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了,它必定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直观性和形象性一定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2.4 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的能力.

逆向思维,即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纵观化学的发展历史,许多化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在科学探索中提出问题,都有伟大的发现.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及原电池构成,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就是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授完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评价反思:1.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反思:(1)化学电源在当经社会中的广泛应用.(2)化学电源的使月所引起的环境问题.2.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反思.(1)对原电池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掌握的程度.(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方法,各种技能有没有提高.(3)在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合作情况.由于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常规思维定势,因而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和效应,从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反过来想一想”的能力.在课堂中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获得重大发现的例子,作为他们思维的范例,并且在授课和习题的过程中,提问学生从反方向思考问题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只要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实践性活动就会硕果累累.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能生机勃勃,才能真正提高质量,从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 陈世华.试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形成.化学

教学,2002,( 10):17[2] 卢建筠.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M].广州:广东

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结论,这是关于新课程背景和质疑能力和培养方面的质疑能力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质疑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巴依拉 胡 马新疆沙湾县金沟河镇中心校红星分校(832100)“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想象力方法 【摘要】想象是幼儿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不仅是其智力水平发展的体现,而且是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老师、.

3、 基于培养学生可持续能力的饭店餐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而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则需以此为基础来对各个专业进行改革及调整,以此来确保课程教学的开展可以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

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刘振北(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中部,江西 南昌 330038)  【摘要】在全面素质教育的时代,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

5、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霍福兴(化德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电教站,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350)【摘要】相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在课程中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是我们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的因素,对两者的资源进行.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具备的素养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实验小学 柏 坤【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改革能否深入与教师素养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意味着教师素养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