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语文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中学语文杂志社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大学语文和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大学语文的论文 高一大学语文毕业论文题目 大学语文期末论文 大学语文选修论文范文

大学语文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大学语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该文是关于大学语文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和大学语文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培养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核心素养培育缺失、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教材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强化公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公民道德培育上的优势功能,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语文教材模块,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C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5843(2017)12 -0110 -05

[ DOI] 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7. 12. 021

什么是语文?《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解释为“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也曾做过如下解释:“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虽然他指出“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2],又强调语文是一种说和写的能力,但实际上这种对于语文简单化的概括只说明了什么是语文,没能说清楚语文是什么?笔者认为,语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母语使用能力,它对一个民族的群体以及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概念上来说,大学语文是语文的延伸,在注重说和写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学语文教育及课程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培育缺失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2015年3月30日,我国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件,提出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因此,核心素养成为了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和方向,也标志着知识本位时代的终结和能力本位时期的到来.那么,什么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6年9月,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了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3],课题组下一步将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已正式纳入培育学生成人成才的课程改革体系当中,成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但多年来,包含历史、哲学、文化、科技、人文等多种内容的大学语文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喜欢语文、历史、哲学的后遗症仍然没有被扭转过来,导致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出了很多以自我为中心,人文底蕴不足、文化积淀不深、人文素养不高、信仰和理想缺乏、唯物质主义的社会公民,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将学校看作职业训练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语).如果这样的人才将来成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践行者、承担重要历史使命的担当者,着实令人担忧.这种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大学语文课程,但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完成应有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确是事实.

(二)大学语文课程被视为一般的通识课程,逐渐被边缘化

学校和教师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施教主体,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些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学的专业设置也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微观化.所以,大学不得不利用通识课程来弥补专业课程设置的窄化.再加上高等师范院校盲目地应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改革和不断出炉的高校排名,在追逐就业率、过级率、考研率、资格认证合格率等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职前培训,纷纷调整培养方案,增加技能课程、资格认证考试课程,集中辅导培训,结果导致:第一,课程门数不断增加.所谓“通识课”“文理互选”无外乎是变相的职前培训课、兴趣课,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零散化、碎片化.第二,忽视了办学目标和定位.普通本科的办学模式趋向高职高专,高职高专趋向中等技校.第三,教师的专业能力弱化.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公共外语课所属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承担这几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从相关学科中分化出来的,他们要承担全校繁重的通识课程教学任务.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每个教师的平均年教学工作量都在500学时以上,这使得大学语文教师变成了教书匠,没有时间从事科研活动,科研水平不断下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逐渐丧失优势、被边缘化(这几乎成了很多高校的通病).目前,在全国各商校中,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公共外语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较弱的.第四,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不断被边缘化,甚至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变得几乎可有可无.

(三)大学语文教材缺乏对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是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基础.20世纪末以来,全国各高校的研究者纷纷为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编撰出版《大学语文》教材.单以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例,有黄美玲主编的《大学语文》、张守兴和胡玉东主编的《大学语文》、张守兴和易水霞主编的《大学语文》、胡德才主编的《大学语文》、蒋雪艳主编的《大学语文》、郭令原主编的《大学语文》、杨建波主编的《大学语文》、黄高才和刘会芹主编的《大学语文》、岳文立主编的《大学语文》以及张介明和孔建平主编的《比较大学语文(新编)》、张介明和夏慧勤主编的《比较大学语文》、江少川和张映晖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刘洪仁主编的《大学语文精编》、曹顺庆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语文》、徐行言主编的《新大学语文教程》、刘六英和肖连英主编的《大学语文基础教程》等十几种.据研究者统计,“现已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1440多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也种类繁多.“[41《大学语文》成了高校教材编写者最受青睐的一块试验田,不停地深耕细作.但除了程菁和刘汉波主编的《大学语文》按照12个专题选编,明确人格的形成、良知和传统的发现与继承,显出一定的特色以外,其余几乎都是按照“文学鉴赏”“语言交际”“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模块弄的“文选”和“拼盘”,这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 读”4大模块没有太大的区别,难怪人们会调侃它是“高中四年级语文”.这样的教材势必会导致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内容随意化、教学计划模式化的问题,以及因袭高中语文课程的背景介绍、篇章讲解、中心思想、艺术特点等老一套教学模式的毛病.

二、基于核心素养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路径

面对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完成大学语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发挥其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要积极地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一要明确高师院校办学目标和定位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先进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实践创新精神、较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所谓高素质,实际上就是要求未来的人民教师具有超过普通公民的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应将未来教师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以此为基础,确定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路径.

二要突出大学语文师资的整体素养和重要地位,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目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为非中文专业开设的通识课,是一种通识教育,其师资队伍有的是依托文学院的一个教研室,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是独立成为一个教学单位(这是高校过渡行政化带来的结果),游离于中文专业之外,但不管机构设置形式怎样,都存在着严重的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通识课程的属性和师资队伍的现状致使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出现:教师疲于上课、教学效果差、课程不受学生欢迎.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校方就要通过延聘教师为他们减负:改善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建立教学科研平台,增强与中文专业教师的团队合作:增强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归属感,让他们有学科自信、专业自信:通过职称评定,增强这支队伍的职业热情和稳定性.

(二)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优势功能,有效地实施课程改革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发展和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大学语文课程由于天然的“育人”属性,就成为了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支撑.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能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育他们对中国优秀文化的鉴赏力和审美力,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品德素养.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立德树人”.高师院校是培养未来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人才基地,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场所.因此,不妨回归大学语文的优势育人功能,准确地定位大学语文,让其承担起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这既符合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原则,又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时效,满足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而耍实现“立德树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要培养母语情感.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和血脉,而中华民族全部的精神文化活动都珍藏在我们的母语里.因此,对母语的情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和最重要的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复兴、走向世界文化制高点的先决条件.但现在的大学生却将学好外语和精通外国文化作为他们走向世界必备的途径,细心观察就会发现:4年本科教育阶段,学生用大量时间系统地学习外语,考四六级、雅思、托福,过情人节、圣诞节,吃肯德基、麦当劳,而用于母语学习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们不否定外语作为走向世界的工具的重要性,但也决不能忽视母语和民族文化.王坤庆指出,“在人类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3个阶段中,高等教育主要是精神的,侧重于发展人内向度的精神品质,如自主精神、审美精神、信仰精神,并不断指向自由.”[51大学时期是锻造人的精神品格的重要阶段,大学语文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圣人言、帝王策,优美的诗篇、精妙的故事等.其中,《论语》《大学》《礼记》《中庸》等能为大学生奠定深厚的国学素养根基,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一代又一代镌刻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史记》《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和戏剧能让大学生在“真善美”的熏陶中感受到生命的跃动、人与自然的和谐.阅读经典材料,感悟和鉴赏传统文学、文化经典,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等素养提供平台、范本和工具.

二要培养母语能力.“语文乃百科之母”[6],它所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各学科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证自明的.或许是基于此种考虑,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增强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尤其因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场所,如果学生大学毕业后既不能说,更不能写,是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现如今的事实是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很差.从普遍意义上讲,在精英教育、大学学科分界泾渭分明的时期,学习中文的人的专业标识是能说、能写,但在大众教育背景下,不要说理工科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十分令人堪忧.近年来,笔者在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时候发现,如今学生写出的东西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随处可见.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查到一篇写得不错的硕士论文,就发现了几处错误.例如,中文摘 要中有“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学府专门教授母语的课程,它除了可以提高人们使用母语的能力、提高个人的文学、文化修养之外,还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正文中有“1985年,国家为了广纳贤才、扩大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道路,建立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7]第一处错误:错误使用顿号.顿号前后的词语或短语应为并列关系,所以“母语能力”与后面的内容应为并列关系,“提高个人的文学、文化修养”是和“母语能力”并列的短语,但在后面的短语中又用了顿号,这就成了病句.第二处错误:一是顿号与“和”使用错误.顿号与“和”连用表示多项并列,从句子含义上说,“广纳贤才”说的是一层意思,“培养”“选拔”构成并列关系限定“人才”说的是另一层意思,不构成多项并列:二是“广纳贤才”与“选拔人才”语义稍显重复:三是“扩大”“道路”动宾搭配不当:四是停顿时间稍长的并列短语中间应用逗号.因此,应改为“国家为了广纳贤才,拓宽培养人才的途径,建立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基础教育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知识时代被总结为字、词、句、语、修、逻、文,新课标下又提出听、说、读、写、思,我们不妨借鉴过来,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母语能力,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等实践训练,加强指导,为语文教育补补课,为学生此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要培育人文底蕴(文化积淀、人文情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的两种重要精神,二者互相制衡、互为引导,避免造成单向追求的失衡与偏颇.“人类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这两大精神的某种聚集与结晶.”[8]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论述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时说过,“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实现高度完美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双翼.双翼健劲,才能高飞万里,长空竞选.”[9]古今中外众多的自然科学家身上都体现了这两种精神的相融与共.例如,笛卡尔既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张衡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丁西林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戏剧家:林徽因既是建筑学家,又是文学家;而钱学森、竺可桢、华罗庚、李四光等人同样是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素养的科学家.但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缺失.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课程改革的两大基本原则,看似老生常谈,真正落实起来实属不易.因此,要树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鼓励他们广泛地进行阅读,扩大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其人文知识的积累、人文情感的培植;开展国学教育、诗词教育、书法教育等活动,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国家认同、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语文不是一门只占2学分的可有可无的课程,也不是使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再拓展一点知识面、增加一点阅读量的简单课程,它对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大学语文教材模块

目前,大学语文的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材改革不到位.因此,教材编写者要明确大学语文的基本任务及培养目标,按照培养目标,即核心素养编写教材、从事教学.教材可按“人文底蕴”“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为模块和指挥棒布局教材内容,有效地衔接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并增加更倾向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内容,甚至可以结合各地域的特点编撰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普及性较高的、真正符合“大学语文”学科定位的精品教材,绝不能将大学语文变成中学语文的翻版,更不能变成“大杂烩”.这或许是一条可探讨的解决教材编写问题的途径.

(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文件精神都在强调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对于本来就不被重视、不被学生所喜欢的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怎么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决定教学效果好与坏的重要因素.在高师院校中,大学语文作为通识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综合训练法、混合式教学法很适合在教学中运用.如项目教学法,可先由教师和学生设计一些项目,举办读书会、演讲辩论赛、排演课本剧,调查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就业市场、民俗等),撰写调查报告,模拟情境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等,以项目为引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这种教学法目的性强、见效快,既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贴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使他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可采用过程化考核的方式,由团队内部评议、结项报告、结业论文、文章写作等构成考核基本要素,一改以考试成绩定终身的评价方式.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呈现,也是新时代合格教师和合格公民的标准,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把核心素养各个要素的培育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65.

[2]叶圣陶.答滕万林∥叶圣陶教育文集(3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06.

[3]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晨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 -9 -14(12版).

[4]王松毅.以地域文化和职业特色为主导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 21):186.

[5][8]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7,247.

[6]刘贡求.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4):55.

[7]张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9:7.

[9]杨叔子.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在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的报告(节选)[J].语文教学通讯,2000(6).

(责任编辑:申寅子)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和大学语文方面的大学语文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大学语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审美体验式课堂构建 摘要语文文本是美的载体,体现着不同的美和作者内在认同,大学语文课程审美体验式课堂的构建可以文本阅读、写作参与、表演实践……形式,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达到愉悦性情、陶冶情操的.

2、 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优化 【摘 要】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要从内而外的进行教学整合和优化,保持传统舞蹈课程的优势性,挖掘潜在课程内容的价值,使高师院校舞蹈教学的效果得到突显,为高师院校舞蹈人才艺术实践和就业提供指导和保障 【关键词.

3、 教育实习中的教育叙事书写策略探究--以西部某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例 摘 要教育叙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教育实习中引导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书写教育叙事,积累“自我经验”,可以对师范生从“准教师”.

4、 高师院校舞蹈学专业学生舞蹈运动损伤分析与预防治疗措施以A大学为例 舞蹈是一门以身体为载体,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思想、编导意图的美的艺术 身体作为舞蹈的基本工具和表现材料,是展现舞蹈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训练不当或超负荷训练……各种原因导致舞蹈损伤的情.

5、 西南民族地区美术领域艺术专硕专业核心素养问题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摘要遴选和界定西南民族地区美术领域艺术专硕专业核心素养,是保障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措施之一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其专业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扎实的民族文化功底,专业实践和创作能力,实践研究及写作能力.

6、 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 摘要高师卓越教师培养中需要澄清几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定位职前阶段的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二是职前阶段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如何实现职前阶段卓越教师培养目标 本研究尝试从理论视角对这些问题予.